Ⅰ 汽車懸掛工作原理-圖解
汽車懸掛工作原理是懸架變形時,車輪平面傾斜和變化之間的距離兩邊車輪與路面接觸點——軸距,導致輪胎滑移側相對於地面,破壞了輪胎和地面的附件。懸架用於方向盤時,會使主銷傾角和輪拱發生較大變化,對轉向控制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前懸架中很少使用。
懸掛工作原理的主要優點:
每個車輪通過一套懸架分別安裝在車體或車軸上,車軸斷裂,中間部分固定在車架或車體上;這種懸架對車輪兩側的沖擊互不影響。
緩沖和減震能力強,乘坐舒適。所有指標都優於非獨立懸架,但懸架結構復雜,會使驅動橋、轉向系統變得復雜。
Ⅱ 各種類型彈簧有效圈數的詳細計算方法
各種類型彈簧有效圈數的詳細計算方法:
有效圈數是指彈簧能保持相同節距的圈數。彈簧有效圈數=總圈數-支撐圈,具體根據結構進行計算。
1、對於拉伸彈簧,有效圈數n=總圈數n1,當n>20時圓整為整數圈,當n<20時圓整為半圈。
2、對於壓縮彈簧,有效圈數n=總圈數n1-支撐圈數n2,n2可查表獲得。尾數應為1/4、1/2、3/4、或整圈。
我們的通俗演算法是壓簧總圈數減掉上下接受接觸不會產生變形的圈數,一般減2圈;扭簧和拉簧的有效圈數就是總圈數。
拓展資料
彈簧是一種利用彈性來工作的機械零件。用彈性材料製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除去外力後又恢復原狀。亦作「 彈簧 」。一般用彈簧鋼製成。彈簧的種類復雜多樣,按形狀分,主要有螺旋彈簧、渦卷彈簧、板彈簧、異型彈簧等。
注意問題
由於受產品結構限制,多股簧一般具有強度高、性能好的特點。要求其材料在彈簧強度和韌性上對最終性能予以保證。多股簧在加工過程中,應注意的是:
1、支承圈根據產品要求可選用冷並和熱並兩種方法。採用熱並方式不允許將簧加熱至打火花或發白,硅錳鋼溫度不得高於850℃。支承圈與有效圈應有效接觸,間隙不得超過圈間公稱間隙的10%
2、多股簧特性可由調整導程決定,繞制時索距可進行必要調整。擰距可取3~14倍鋼絲直徑,但一般取8~13倍為佳。其簧力還與自由高度、並端圈、外徑及鋼絲性能等有密切關系,可通過調整其中某項或幾項予以改變。
3、不帶支承圈的彈簧和鋼絲直徑過細的彈簧不應焊接簧頭,但端頭鋼索不應有明顯的鬆散,應去毛刺。凡需焊接頭部的多股簧,其焊接部位長度應小於3 倍索徑(最長不大於10毫米)。加熱長度應小於一圈,焊後應打磨平滑,氣焊時焊接部位應進行局部低溫退火。
4、彈簧表面處理一般進行磷化處理即可,也可進行其它處理。凡要進行鍍層為鋅與鎘時,電鍍後應進行除氫處理,除氫後抽3%(不少於3件)復試立定處理,復試中不得有斷裂。彈簧應清除表面臟物、鹽痕、氧化皮,方法可採用吹砂或汽油清洗的辦法,但不能採用酸洗。
5、重要彈簧緊壓時間為24小時,普通彈簧為6小時或連續壓縮3~5次,每次保持3~5秒。緊壓時彈簧與芯軸的間隙以芯軸直徑的10%為宜,間隙過小則難於操作,間隙過大則易使彈簧發生彎曲變形。緊壓時若其中一件彈簧折斷,則其餘應重新處理。
Ⅲ 履帶行走裝置牽引力計算
鑽機行走時,需要不斷克服行走中所遇到的各種阻力,牽引力也就是用於克服這些運動阻力的。牽引力計算原則是行走裝置的牽引力應該大於總阻力,而牽引力又不應超過機械與地面的附著力。
鑽機行走時,要克服的阻力很多,主要有:履帶運行的內阻力、由履帶支承引起的土壤變形的阻力、坡度阻力、轉彎阻力、風載阻力、慣性阻力、傳動損失和液壓損失等。
圖6-12 雙排行星輪行走減速器內部結構
(一)鑽機行走時要克服的阻力
1.履帶運行的內阻力Fn
履帶運行時,由於驅動力與履帶板的嚙合有嚙合阻力Fn1;驅動輪和導向輪軸頸的摩阻力Fn2;履帶銷軸摩擦阻力Fn3;支重輪的摩擦損失Fn4。
綜上所述,等效到驅動輪節圓上的履帶總內阻力F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當鑽機前進時和鑽機後退時履帶運行的內阻力Fn不同。考慮到這些損失,在計算時可取履帶行走裝置效率等於0.8~0.85。
2.土壤變形阻力Fd
該項阻力為土壤對履帶運行的阻力,是由於支重輪沿履帶滾動,履帶使土壤受擠壓變形而引起的。雙履帶的地面總變形阻力,即運行阻力Fd(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m為鑽機工作質量,kg;λd為運行比阻力系數,根據試驗測定,見表6-1。
3.坡度阻力Fs
坡度阻力是鑽機在斜坡上因自重分力所引起的。設坡角為α,則坡度阻力Fs(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m為鑽機工作質量,kg。
表6-1 運動比阻力系數
4.轉彎阻力Fr
履帶行走裝置轉彎時所受到的阻力較為復雜,而主要是履帶板與地面的摩擦阻力Fγ(N)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μ3為轉彎時履帶與地面摩擦系數,一般為0.4~0.7,對於堅實地面取較小值,對於松軟地面取較大值。m為鑽機工作質量,kg;L為履帶接地長度,m;R為行走履帶的轉彎半徑,m。
當鑽機以單條履帶制動轉彎時,由R=B,所以,此時轉彎行駛阻力可表示為Fγ(N)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B為履帶軌距,m。
5.風載阻力Fw
風載阻力可表示為Fw(N)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qW為鑽機工作狀態的風壓,取qW=250Pa;AW為鑽機的迎風面積,m2。
6.慣性阻力Fi
若鑽機的行走速度為1~2km/h,啟動時間為3s,則不穩定運行啟動、停車時的慣性阻力Fi(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二)履帶行走裝置的牽引力
綜上所述,以上6種運行阻力中,以坡度阻力和轉彎阻力為最大,往往要佔到總阻力的2/3,尤其鑽機的原地轉彎阻力比機械式的繞一條履帶轉彎阻力更大,但轉彎和爬坡一般不同時進行。因此,可以根據上坡時作直線行走的情況計算履帶行走裝置,並根據平道上轉彎的情況來驗算。故在實際計算履帶行走裝置的牽引力FT時,總是從下面兩種組合情況中選用較大者,即
爬坡時: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轉彎時: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在對鑽機的履帶底盤進行設計時,有些阻力很難精確計算,因此可用整機重力估算鑽機的行走牽引力,即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若鑽機的液壓功率PT(kW)為已知,則可根據下列公式驗算行走速度等參數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η為行走傳動機構的效率,取0.8~0.85;RV為泵或馬達的變數系數(如採用定量泵和定量馬達,則取RV=1);FT為牽引力,N;υ為行走速度,km/h。
採用變數泵系統的鑽機在爬坡或轉彎時可根據阻力的增加,自動降低行走速度,增加牽引力;在平坦路面上又能自動減少牽引力,提高行走速度。因此,牽引力和行走速度兩者通常都能滿足要求。
在採用定量泵系統時,如果發動機功率不太富裕,則可以適當降低行走速度,滿足必需的最大行走牽引力,使鑽機在一般路面能實現原地轉彎。
目前採用變數泵或變數馬達的履帶式鑽機的最大行走速度一般在2~5.5km/h范圍內,採用定量泵和定量馬達的行走速度一般在1.5~3km/h范圍內。
為了保證鑽機在坡道上運行,應驗算其附著力,即牽引力必須小於履帶和地面之間的附著力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φ為履帶和地面間的附著系數(表6-2);Tf為鑽機的地面附著力,N;m為鑽機整機質量,kg;α為坡度角,(°)。
表6-2 履帶和地面間的附著系數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