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了解液位實驗中,使用PID控制,調整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
PID調試一般原則 :
a.在輸出不振盪時,增大比例增益P。
b.在輸出不振盪時,減小積分時間常數Ti。
c.在輸出不振盪時,增大微分時間常數Td。
PID參數設置及調節方法
方法一:
PID參數的設定:是靠經驗及工藝的熟悉,參考測量值跟蹤與設定值曲線,從而調整P\I\D的大小。
PID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各種調節系統中P.I.D參數經驗數據以下可參照:
溫度T: P=20~60%,T=180~600s,D=3-180s
壓力P: P=30~70%,T=24~180s,
液位L: P=20~80%,T=60~300s,
流量L: P=40~100%,T=6~60s。
方法二:
1.PID調試一般原則
a.在輸出不振盪時,增大比例增益P。
b.在輸出不振盪時,減小積分時間常數Ti。
c.在輸出不振盪時,增大微分時間常數Td。
2.一般步驟
a.確定比例增益P 確定比例增益P 時,首先去掉PID的積分項和微分項,一般是令Ti=0、Td=0(具體見PID的參數設定說明),使PID為純比例調節。輸入設定為系統允許的最大值的60%~70%,由0逐漸加大比例增益P,直至系統出現振盪;再反過來,從此時的比例增益P逐漸減小,直至系統振盪消失,記錄此時的比例增益P,設定PID的比例增益P為當前值的60%~70%。比例增益P調試完成。 b.確定積分時間常數Ti
比例增益P確定後,設定一個較大的積分時間常數Ti的初值,然後逐漸減小Ti,直至系統出現振盪,之後在反過來,逐漸加大Ti,直至系統振盪消失。記錄此時的Ti,設定PID的積分時間常數Ti為當前值的150%~180%。積分時間常數Ti調試完成。
c.確定積分時間常數Td
積分時間常數Td一般不用設定,為0即可。若要設定,與確定 P和Ti的方法相同,取不振盪時的30%。
d.系統空載、帶載聯調,再對PID參數進行微調,直至滿足要求
⑵ 現在有一台PCT-III型的過程式控制制實驗設備,用組態王監控,裡面的液位設置的量程應該是多少
你說的是組抄態王里的最大值最小值吧 如果你採集的是PLC里轉換後的數值那麼無需設置
如果是直接採集的模擬量信號 就要設置,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是模擬量的最大最小值
最小原始值和最大原始值分別是液位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⑶ 氣泵是怎樣實現液位控制的(液位自動控制測定實驗)
可以用水位感測器、水位開關可以達到液位控制的效果,如無水提醒,自動加水功能。 工作原理: 把液位開關安裝於機器水箱的底部,當水位降落至低位時
⑷ 請問高手:單容液位智能儀表控制實驗中,產生等幅震盪的原因是什麼詳細點,謝謝!
實驗里用的是什麼控制。具體點
⑸ 實驗中控制液位PID有效果么,調整有什麼技巧
PID參數整定方法就是確定調節器的比例帶PB、積分時間Ti和和微分時間Td。一般可以通過理論計算來確定,但誤差太大。目前,應用最多的還是工程整定法:如經驗法、衰減曲線法、臨界比例帶法和反應曲線法。各種方法的大體過程如下:
(1)經驗法又叫現場湊試法,即先確定一個調節器的參數值PB和Ti,通過改變給定值對控制系統施加一個擾動,現場觀察判斷控制曲線形狀。若曲線不夠理想,可改變PB或Ti,再畫控制過程曲線,經反復湊試直到控制系統符合動態過程品質要求為止,這時的PB和Ti就是最佳值。如果調節器是PID三作用式,那麼要在整定好的PB和Ti的基礎上加進微分作用。由於微分作用有抵制偏差變化的能力,所以確定一個Td值後,可把整定好的PB和Ti值減小一點再進行現場湊試,直到PB、Ti和Td取得最佳值為止。顯然用經驗法整定的參數是准確的。但花時間較多。為縮短整定時間,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根據控制對象特性確定好初始的參數值PB、Ti和Td。可參照在實際運行中的同類控制系統的參數值,或參照表3-4-1所給的參數值,使確定的初始參數盡量接近整定的理想值。這樣可大大減少現場湊試的次數。②在湊試過程中,若發現被控量變化緩慢,不能盡快達到穩定值,這是由於PB過大或Ti過長引起的,但兩者是有區別的:PB過大,曲線漂浮較大,變化不規則,Ti過長,曲線帶有振盪分量,接近給定值很緩慢。這樣可根據曲線形狀來改變PB或Ti。③PB過小,Ti過短,Td太長都會導致振盪衰減得慢,甚至不衰減,其區別是PB過小,振盪周期較短;Ti過短,振盪周期較長;Td太長,振盪周期最短。④如果在整定過程中出現等幅振盪,並且通過改變調節器參數而不能消除這一現象時,可能是閥門定位器調校不準,調節閥傳動部分有間隙(或調節閥尺寸過大)或控制對象受到等幅波動的干擾等,都會使被控量出現等幅振盪。這時就不能只注意調節器參數的整定,而是要檢查與調校其它儀表和環節。
(2)衰減曲線法是以4:1衰減作為整定要求的,先切除調節器的積分和微分作用 ,用湊試法整定純比例控製作用的比例帶PB(比同時湊試二個或三個參數要簡單得多),使之符合4:1衰減比例的要求,記下此時的比例帶PBs和振盪周期Ts。如果加進積分和微分作用,可按表3-4-2給出經驗公式進行計算。若按這種方式整定的參數作適當的調整。對有些控制對象,控制過程進行較快,難以從記錄曲線上找出衰減比。這時,只要被控量波動2次就能達到穩定狀態,可近似認為是4:1的衰減過程,其波動一次時間為Ts。
(3)臨界比例帶法,用臨界比例帶法整定調節器參數時,先要切除積分和微分作用,讓控制系統以較大的比例帶,在純比例控製作用下運行,然後逐漸減小PB,每減小一次都要認真觀察過程曲線,直到達到等幅振盪時,記下此時的比例帶PBk(稱為臨界比例帶)和波動周期Tk,然後按表3-4-3給出的經驗公式求出調節器的參數值。按該表算出參數值後,要把比例帶放在比計算值稍大一點的值上,把Ti和Td放在計算值上,進行現場觀察,如果比例帶可以減小,再將PB放在計算值上。這種方法簡單,應用比較廣泛。但對PBk很小的控制系統不適用。
(4)反應曲線法,前三種整定調節器參數的方法,都是在預先不知道控制對象特性的情況下進行的。如果知道控制對象的特性參數,即時間常數T、時間遲延ξ和放大系數K,則可按經驗公式計算出調節器的參數。利用這種方法整定的結果可達到衰減率φ=0.75的要求。
⑹ 自動控制實驗有一個液位測量實驗另一個叫什麼
光電開關吧?
⑺ 關於單容水箱PCL液位控制實驗中組態軟體上位機界面的相關解釋的問題
你的郵箱留下! 我將DOC文件給你發過去。15分鍾給你做了個文件大致如下;
------------------------------------------------------------
我能給你講的只是個大概,你要做成你的論文作業 還需要領悟,然後增加一些慣用性結構和詞彙。
用MCGS對於單容水箱完成PCL液位控制實驗
概述
這個系統是模擬工業生產過程中對上小水箱液位進行測量與控制,觀察其變化特性,研究過程式控制制規律的模擬試驗系統。系統結構主要由:現場的感器、 PLC、 上位機以及 安裝在上位機中的MCGS組態軟體構成的,用以實現對上小水箱液位的簡單控制。
一、系統結構【應要求只對部分作介紹】
系統主要由 現場感測器、PLC、上位機、上位機軟體構成
1、上位機畫面以及系統初步結構
上位機界面結構比較簡單,畫面主要有兩部分組成,左側的系統結構示意\\顯示部分和右側的系統狀態\\設置部分組成。
左側的部分告訴我們,整個系統主要包括:儲水箱、上小水箱、由儲水箱給上小水箱供水的水泵 (泵頻率顯示),用於測量給水母管流量的渦街流量計(無數值顯示),給水母管、給水母管上的閥門、上小水箱溢流口1(無狀態反饋)、上小水箱液位、排水閥門2. ;所有閥門均沒有閥門反饋信號顯示。屏幕的左上角還有通訊狀態指示,用以顯示上位機和PLC的通訊狀態。
右側畫面部分主要有以下的功能和顯示:
比例系數、積分、微分時間的設置。
設定值【SV】的設置
現場實際液位的反饋數值
手動給定輸出值【OP】
上小水箱液位與時間對應的歷史曲線和實時曲線
歷史數據查詢
其他功能按鈕:系統退出 、手動\\自動切換、試驗幫助文字
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XX
二、控制信號的組成
從系統界面描述的情況來看,現場反饋信號主要有2個 ,
1、水箱液位實際測量數值,主要由安裝在水箱上的液位感測器實現。該信號為模擬量,{4-20mA 或者 電壓信號},
2、水泵電機的頻率數值
xxxxxxxx
系統的設置包括了:
1、最高水位的設置 單位 MM
2、比例系數 積分時間 微分時間
!(*#&(!#!)!(@*#!()*@(#!)@*#!@)#!)(@*#!(@#)!*(@#!@#
五、對於系統改進的建議
1、將水泵頻率的測量改為水泵電機電流測量。一方面電流測量成本和可靠性優於頻率測量,另外在這里也更加的科學,電流測量可以同時反應包括:電機健康、電機做功、電機啟停等三個電機運行狀態。
2、增加供水閥門1反饋、並將其作為供水電機啟動聯鎖,實現閥門關閉狀態電機無法啟動。
3、既然系統設置了渦街流量計,可以將信號反饋到畫面顯示,不然豈不浪費?可以增加瞬時流量的顯示。並增加流量累積的模塊。這樣系統的功能才比較完善
4、增加通訊設置,主要是串口設置。實際應用中串口號的設置很有必要。
5、建議將S7-200更換為SIEMENS LOGO。從性價比上來看SIEMENS LOGO成本更低些,而其功能足以滿足目前的測控要求。
----------------------buchong
郵件已經發送!
⑻ 電動閥儀表控制實驗中水桶內水液位較低對實驗有什麼影響
這一個的話一般的它的較低的話,對於實驗的最後的結果的比例是非常有問題的,所以這樣的話還是要注意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