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實驗裝置必須放在什麼環境中
A、甲裝置常用來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因此實驗過程版中應將裝權置放在光下並觀察現象,待氣體充滿試管的1/2時,取出玻璃管,迅速將快要熄滅的細木條插進管內,觀察現象,不需要設置對照組,A錯誤;
B、乙裝置常用來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乙裝置中的試管內應盛有澄清石灰水,將氣體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觀察實驗現象,B錯誤;
C、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用一個盛有清水的與丙相同的裝置做對照,可以形成一組以二氧化碳為變數的對照實驗,用來驗證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C正確;
D、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所以塑料套的扎口,應扎在植物莖的基部,排出土壤中水分的干擾,D錯誤.
故選:C.
㈡ 認真分析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並回答有關問題: (1)甲裝置可用來驗證______此裝置必須放在______的環境
(1)氧氣有助燃的性質,甲裝置中試管內收集的氣體能夠使快要熄滅的衛生香復燃版,說明裝置內權的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該裝置必須放在有光的環境中才會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 (2)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而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因此常用乙裝置來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試管內盛有的液體是澄清的石灰水. (3)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用一個盛有清水的與丙相同的裝置做對照,可以形成一組以二氧化碳為變數的對照實驗,用來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4)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用丁裝置若用來驗證蒸騰作用,存在的缺陷是:在塑料袋的內壁上凝結的小水珠不能排除花盆內土壤中水分的蒸發,因此應做如下改進:塑料袋應該綁在植物莖的基部. 故答案為: (1)植物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有光; (2)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二氧化碳; (4)塑料袋應該綁在植物莖的基部. |
㈢ 初中化學實驗裝置有哪些注意
1、溫度計
應選擇適合測量范圍的溫度計。嚴禁超量程使用溫度計。在讀數時,視線應與液柱彎月面最高點(水銀溫度計)或最低點(酒精溫度計)水平。禁止用溫度計代替玻璃棒用於攪拌。用完後應擦拭乾凈,裝入紙套內,遠離熱源存放。
2、托盤天平
稱量前應將天平放置平穩,並將游碼左移至刻度尺的零處,檢查天平的擺動是否達到平衡。如果已達平衡,指針擺動時先後指示的標尺上左、右兩邊的格數接近相等。指針靜止時則應指在標尺的中央。如果天平的擺動未達到平衡,可以調節左、右平衡螺母使擺動達到平衡。
3、試管
夾持試管應在距管口處。加熱時試管外部應擦乾水分,不能手持試管加熱。加熱後,要注意避免驟冷以防止炸裂,加熱固體試劑時,管底應略高於管口,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完畢時,應繼續固定或放在石棉網上,讓其自然冷卻。
4、燒杯
燒杯所盛溶液不宜過多,約為容積的1/2,但在加熱時,所盛溶液不能超過容積的1/3 。燒杯不能幹燒,在盛有液體時方能較長時間加熱,但必須墊上石棉網。拿燒杯時,要拿外壁,手指勿接觸內壁。拿加熱時的燒杯,要用燒杯夾。
5、蒸發皿
加熱後不能驟冷,防止炸裂。加熱後不能直接放到實驗桌上,應放在石棉網上,以免燙壞實驗桌。液體量多時可直接加熱 ,量少或黏稠液體要墊石棉網或放在泥三角上加熱。加熱蒸發皿時要不斷的用玻璃棒攪拌,防止液體局部受熱四處飛濺。加熱完後,需要用坩堝鉗移動蒸發皿。
(3)實驗裝置放在什麼較合適擴展閱讀
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葯品(特別是氣體)的氣味,如果需要知道葯品的味道可以用手輕輕地扇一下來聞取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注意節約葯品。應該嚴格按照實驗規定的用量取用葯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應該按最少量取用:液體1~2毫升,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實驗剩餘的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要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㈣ 微生物實驗室儀器擺放要注意什麼
微生物實驗室儀器擺放要注意什麼
微生物實驗室是生物學領域必備實驗室。如何配置才能成就一個完備的微生物實驗室,哪些儀器必不可少,哪些儀器可有可無?
(1)超凈工作台
微生物的培養都是在特定培養基中進行無菌培養,那麼無菌培養必然需要超凈工作台提供一個無菌的工作環境。超凈工作台的用途是微生物的接種及處理時的無菌操作。
(2)培養箱
培養箱有多種類型,它的作用在於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 培養箱有多種類型,包括生化培養箱,黴菌培養箱,厭氧培養箱等。具體來說區別如下: a. 生化培養箱只能控制溫度。可作為一般細菌的平板培養。 b. 黴菌培養箱可以控制溫度和濕度。可作為黴菌的培養。 c. CO2培養箱適用於厭氧微生物的培養,例如雙歧桿菌。
(3)天平
天平用於精確稱量各類試劑。實驗室常用的是電子天平,電子天平按照精度不同有不同的級別。
(4)微生物均質器
用於從固體樣品中提取細菌。用微生物均質器制備微生物檢測樣本具有樣品無污染、無損傷、不升溫、不需要滅菌處理,不需洗刷器皿等特點,是微生物實驗中使用較為方便的儀器。
(5)菌落計數器
菌落計數儀可協助操作者計數菌落數量。通過放大,拍照,計數等方式准確的獲取菌落的數量。有些高性能的菌落計數器還可連接電腦完成自動計數的操作。
(6)微波爐/電爐
用於溶液的快速加熱,微生物固體培養基的加熱溶化。
(7)高壓滅菌鍋
微生物學所用到的大部分實驗物品、試劑、培養基都應嚴格消毒滅菌。滅菌鍋也有不同大小型號,有些是手動的,有些是全自動的。用戶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選購。
(8)移液器
液體量器用於精密量取各類液體。常見的液體量器有量筒、移液管、微量取液器、刻度試管、燒杯。
(9)冰箱
冰箱是實驗室保存試劑和樣品必不可少的儀器。微生物學實驗中用到的試劑有些要求是4度保存,有些要求是負20度保存,實驗人員一定要看清試劑的保存條件,放置在恰當的溫度下保存。具體來說,不同溫度下保存的物品如下: a. 4℃適合儲存某些溶液、試劑、葯品等。 b. -20℃適用於某些試劑、葯品、配好的抗生素等。 c. -80℃適合某些長期低溫保存的樣品、大腸桿菌菌種、感受態等的保存。
(10)生物安全櫃
微生物實驗中涉及的試劑和樣品微生物有些是有毒的,對於操作人員來說傷害較大。為了防止有害懸浮微粒、氣溶膠的擴散,可以利用生物安全櫃對操作人員、樣品及樣品間交叉感染和環境提供安全保護。
(11)搖床
搖床是實驗室常用的一種儀器,在微生物實驗操作過程中,液體培養基培養細菌時需要在特定溫度下振盪使用。
(12)純水裝置
純水裝置包括蒸餾水器和純水機。蒸餾水器的價格便宜,但在造水過程中需要有人值守;純水機價格高些,但是使用方便,可以儲存一定量的純水。純水使用也有不同的級別,實驗中配製試劑,配製培養基均需用純水。
(13)生物顯微鏡
由於微生物體積較小,所以在觀察時需要藉助生物顯微鏡。生物顯微鏡用於微生物和微小物品結構,形態等的觀察。
(14)冷凍乾燥機
主要適用於細菌、微生物、酵母等的乾燥。用於乾燥保存易脫水的產品,在加水以後能夠再次恢復原材料的特性,不影響其生物活性等。通過冷凍乾燥,細菌之類的材料成為乾燥狀態,從而不會發生化學改變。
(15)分光光度計
分光光度計在微生物試驗中用於測定微生物懸液的濃度,可以正確選取合適的培養時間。一般是在600nm波長測定菌液濃度。
(16)恆溫乾燥箱
恆溫乾燥箱是用於滅菌和洗滌後的物品烘乾。烘箱有不同的控溫范圍,用戶可以根據實驗需求進行選擇。例如,有些塑料用具只能在42-45℃的烤箱中進行烘乾,一般玻璃用具的烘乾可以選擇60℃。
(17)恆溫水浴鍋
水浴鍋是一種控溫裝置,水浴控溫對於樣品來說比較快速且接觸充分。有些微生物反應需要在37度,42度,56度下水浴進行,所以恆溫水浴鍋可以提供需要的溫度。
(18)酸度計
用於配置試劑時精確測量PH值,從而保證配置的溶液的精確性。有時也需要利用pH計測定樣品溶液的酸鹼度。
(19)離心機
用於收集微生物菌體以及其他沉澱物。離心機有冷凍和常溫之分。有些樣品由於在常溫下不太穩定,需要低溫環境,要視樣品的種類而定。
(20)液氮罐
液氮罐儲存液氮,可用於細菌、酵母、黴菌和大型真菌等各種微生物的長期保存。以上介紹的是微生物實驗室的基本儀器配置,在組建實驗室時還需要其他一些耗材,例如酒精燈,試管架,三角瓶,量筒,玻璃試管,滅菌吸管,涼干架,剪刀,鑷子,脫脂棉,紗布,試管筐,無菌采樣及稱樣袋,接種環,過濾器等。實驗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為微生物實驗室配置合適的儀器和耗材。
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
一、實驗室管理制度
1.實驗室應制定儀器配備管理、使用制度,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並根據安全制度和環境條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員應嚴格掌握,認真執行。
㈤ 初中物理實驗室的器材擺放應如何貼標簽,有一定的分類標准嗎
一、設施設備的管理問題
中小學校理科實驗室的設施設備主要包括儀器櫥櫃、實驗桌凳、水電設施及其他通用設備。管理好實驗室的設施設備,有利於提高實驗室的投資效益,有利於營造潔凈、整齊的科學實驗氛圍,有利於提供文明、安全和高效的實驗教學環境。實驗室的設施設備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儀器櫥櫃的管理
存放儀器的櫥櫃要色調一致,擺放整齊。儀器櫥櫃擺放時應注意採光、通風、美觀和方便等要求,同時還應考慮便於儀器分類存放。一般情況下儀器櫥呈一字形排列,櫥門要與窗戶垂直,便於通風。各排儀器櫥櫃之間要留有不少於1米的通道,便於取放。儀器櫥櫃一般不要靠牆擺放,非靠牆不可的,櫥與牆之間應留有10厘米左右的通風空間。一般新舊儀器櫥櫃要相對分開,高矮、式樣相近的儀器櫥要放在同一排或同一室。儀器櫥櫃定位後要編序號,序號一般編在儀器櫥櫃正面(或左)上方。
2、實驗桌凳的管理
學生實驗桌應排列整齊,色調一致,每張實驗桌應編有序號。為了保護桌面,有條件的學校可在實驗桌面上墊耐酸鹼的橡膠板或橡塑板。實驗凳應盡量不要使用長凳或椅子,採用不易搖晃的單人凳為適宜,便於起坐和走動。要教育學生愛護實驗桌、凳,不要在實驗桌、凳上亂塗亂寫,實驗完成後要認真清理實驗器材以保持桌面的潔凈。
3、實驗室水電設施的管理
實驗過程中經常要用水和用電,所以水源和電源設施是實驗室必不可少的設施。水電設施應充分保證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需要,必須能集中控制,以保證安全和便於檢修。水源必須設置可以關閉的總水閥,電源應由配電櫃控制。要教育學生愛護水電設施,不要旋轉送水管道和整體水龍頭,不要將抹布晾在水龍頭上(必要時可晾在水池邊上),不要拉松電源線,注意保護電源插座。實驗教師(實驗員)要經常檢查電路、接地線、漏電保護器及有關設備是否正常,發現問題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5、其他通用設備的管理
實驗室內的各種配套設施要做到巧安排,要適合實驗室管理與使用的要求,做到布局合理,整齊劃一。在實驗教學及儀器葯品保管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有害氣體,因此實驗室和葯品保管室都要建立良好的通風排氣裝置,以便及時把有害氣體排出室外。普通實驗室和保管室一般都採用比較經濟的排氣扇通風裝置,有條件的學校可採用先進的、吸氣能力強、雜訊低的管道匯流式通風裝置。實驗教師要經常檢查通風設施,檢查是否完好,發現問題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實驗室應配備廢液處理裝置,實驗中廢液應收集,並經集中處理後排人污水管道。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小學實驗教學中除了運用各種傳統的實驗手段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也在逐步普及,如視頻展示台、投影機等多媒體設備已成為實驗室的常用設備。這些設備的使用彌補了傳統實驗方法的不足,提高了實驗教學的質量,達到了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但一般的中學化學實驗室濕度大,葯品較多,腐蝕性強,不宜固定安裝多媒體投影設備,可配備移動式多媒體投影設備。小學科學、中學物理與中學生物實驗室則可將多媒體投影設備固定安裝在實驗室的適當位置,方便教學時使用。實驗教師應熟練掌握多媒體設備正確的操作方法,且設備應由專人負責管理,記錄好使用、維修、定期檢查和保養情況,出現故障時應請專業人員修理。
二、儀器及器材管理問題
實驗室里的儀器品種繁多、規格各異、使用頻繁,要管理好實驗室內各種儀器,就應從編制儀器添置計劃、采購、到貨驗收、建檔、建賬、分類存放到保管、維修等各個環節都要做到縝密處理,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辦事,才能繁而不亂、忙而不疏、有條不紊,才能有利於實驗教學的進行。
(一)、儀器添置
隨著實驗的開設和教材的調整,實驗室必須正常添置、補充儀器和葯品,一般每學期或每學年補充一次。實驗教師要依據教材和教學的需要,參照教育主管部門制訂的儀器配備目錄和實驗室儀器葯品庫存情況編制儀器添置計劃,並徵求任課教師意見,經校領導批准後,報主管部門代購或自購。采購儀器及實驗材料、葯品要及時,不能影響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
采購儀器時要嚴把質量關,教育部制訂的《教學儀器設備產品一般質量要求》和《教學儀器設備產品的檢驗規則》是判定儀器質量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據。對於沒有制訂國標、部標的儀器,就要以行業標准或企業標准為准(但須要由設備供應商提供)。
(二)、儀器驗收
采購進來的儀器應先驗收後使用。驗收的一般程序:開箱察看,核對儀器的名稱與數量是否與貨單相符,查看儀器說明書,檢查儀器的所有配件是否齊全,整機有無損傷。根據儀器說明書,檢測儀器的基本性能,有的要開機檢測,有的還應通過實驗操作來檢驗儀器的質量。實驗儀器的及時驗收,有利於及時發現儀器品種、數量、質量等問題,以便及時與購買者或儀器廠家取得聯系,在保質期內免費更換或維修,減少損失。驗收結束應及時將全套儀器(含零部件)存人相應的儀器櫥內,說明書要集中收集,歸類成冊,以便日後查閱。同時要及時填寫儀器驗收記錄,並將儀器記入「儀器分類賬」。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各實驗教師(實驗員)要將非本學科使用的儀器及時送交相應學科的實驗室,不要將其他學科的儀器滯留,以免影響其他學科使用。
(三)、儀器編號
驗收入庫的儀器一般都應貼標簽或用專用記號筆標記,即在儀器不顯眼位置註明儀器編號。教育部頒發的儀器配備目錄中,每一種實驗儀器均有一個固定的由5位數字組成的編號,每位數字代表不同的含義。每件儀器除編有固定的編號外,還應編上同種儀器的順序號,如:20個學生電源,則它們的順序號分別為1到20。同種儀器的順序號不能重復。由於大量儀器本身即可知道名稱,在儀器編號時可以只寫儀器的固定編號和順序號,如第5支米尺,寫上「10003—5」即可,這樣可減少大量工作。給儀器編順序號的目的是為了能准確管理到每件儀器,間接了解儀器使用壽命、質量等情況。在准備學生實驗時還可以將儀器序號與實驗桌號相對應,便於儀器在使用中的管理。新到的化學試劑應檢查標簽是否脫落,字跡是否清楚,最好在試劑瓶上另行貼上寫有試劑分子式的標簽,並上蠟保護;配製的學生實驗用試劑瓶上的標簽要直接寫清分子式和溶液濃度。標簽張貼的位置要適宜,字跡端莊,大小適當。同一台(套)儀器的主件或附件,都應寫上同一編號,以免主、附件錯亂而影響使用。各校也可根據本校實際確定編序號方式。在條件允許時,可使用計算機列印的標簽。
(四)、儀器分類與存放
儀器的分類與存放既要有條理性,又要符合科學性。一般情況下,要求做到:①按儀器、葯品的自身特點歸類進行科學擺放,以利於儀器保養和實驗室安全;②存放既要整齊美觀,又要科學分類,以便進行維護和查找。因此,儀器分類與存放的原則:分類科學、陳列有序、整齊美觀、取用方便。
1、分類
儀器分類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不同學科儀器要分開。
②、同一學科儀器也要按學科特點分開擺放。如物理儀器按力學、電學、光學、熱學等分類,也可按《配備標准》中的學科大類編號,分為通用(0)、測量(1)、專用儀器(2)、模型(3)、掛圖、軟體及資料(5)、玻璃儀器(6)、葯品(7)、其他實驗器材和工具(8)等。化學儀器與葯品分開,危險葯品與一般葯品分開。化學儀器又可按金屬儀器、玻璃儀器、配套儀器分類;化學葯品按無機物、有機物分類,無機物又可分為單質、酸、鹼、鹽等,有機物又可按官能團分為醇、酚、醚、醛、酮、酸、酯等。生物儀器按一般儀器、標本、模型分類,標本又可分為浸制標本、剝制標本、骨骼標本、切片標本等,標本與模型可再按植物、動物和生理衛生三個類別分別依次存放。
③、演示儀器和分組儀器相對分開。
如學校儀器較多,條件較好還可以分得再細一些。規模較大的學校一般是一學科一層樓,農村學校可將物理與生化儀器分室存放。總之,要因地制宜,做到分學科分室存放。
2、存放
分類是為了存放,一般情況下同一類儀器要放在同一排或相鄰的幾個儀器櫥櫃內。有條件的學校可將同一類儀器獨室存放,如專門設置生物標本室、物理力學儀器室等。特別強調的是化學葯品必須獨室存放,危險葯品必須專室(櫃)存放。因教育部頒發的儀器配備標准中已將儀器按學科、性質、教學內容進行順序排列,因此存放時依照儀器編號順序,再在同一櫥櫃內作適當調整即可。
(五)、儀器人櫥存放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符合儀器自身特點的原則。要防止因存放不當而損壞儀器或降低儀器壽命。如:①磁鐵要防止振動、退磁,要使磁路閉合。條形磁鐵要兩兩相對,對應交錯,使異性磁極相銜;蹄形磁鐵要成對異性相靠,單個蹄形磁鐵中間要加一銜鐵;小磁針要靜止在地球磁場的方向。②儀表存放時要將全部開關置「零位」。③電表存放時要短路保護,磁電式儀表(如演示電表)要避開強磁場存放。④儀器一般都要正放、平放,不能堆放,以免互相疊壓變形。天平、顯微鏡、電表、驗電器等不能倒放或側放。⑤光學儀器、電子儀器、生物標本和各種掛圖等都不能放在有陽光直射的地方。⑥定型的成套化學實驗裝置要存放於固定櫥櫃內,以備下次再用。⑦化學試劑要放在乾燥、陰涼、通風的地方。具有揮發性的葯品要密封保存。易燃、易爆、有毒葯品要有專門的保護措施。⑧玻璃儀器品種多,大小形狀各異,易損壞,要根據器皿的形狀製作專用放置架,或橫卧,或豎插,分組人櫃存放,避免相互碰撞而損壞。⑨生物顯微鏡、解剖鏡等要放入原包裝盒內存放,以防塵、防潮等等。⑩對乾燥要求較高的儀器應放在儀器櫥的中上方。再如:剝制標本注意防蛀;浸制標本添液孔向上;磨口的試劑瓶的瓶蓋、針筒的內外筒應取出後編號存放,以防日久粘連或因溫度變化膨脹使玻璃開裂;乳膠管應清潔後放滑石粉,以防橡膠老化後走膠失效;傳動皮帶應卸下以防老化等等。
儀器的存放有具體的要求,應不斷總結規律,尤其是隨教材變化,新的科技產品進入實驗室,這些儀器的合理保管與保養更需要我們去探索、總結與交流。
2、符合美觀原則。儀器存放陳列要縱橫整齊,存放有序,有條不紊,美觀大方,要講究藝術性,要像商店布置櫥窗一樣精心擺放儀器。儀器存放要做到櫥內分層,層內定點,定櫥、定位存放。要盡可能做到輕件、小件在上,重件、大件在下;矮件、小件在前,高件、大件在後。當較高的儀器在一層(如人體半身模型等)櫥內放不下時,應調整隔板高度來解決,也可將特別高大的儀器集中專櫥或根據儀器量身定做櫥櫃存放;有條件的學校可專門製作雙面玻璃櫃,集中於一室或放在實驗室內相對封閉的公共場所,用來存放生物模型和各類標本,供學生課後觀賞;鳥獸剝制或模擬標本要依形定位(似展覽櫥窗)存放室內,供學生參觀。陳列給學生觀察的各類標本應附上寫有名稱、學名、產地、特性等內容的相關說明;各學科掛圖、圖片資料要製作專用圖架擺放等。總之,要做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
3、符合取用方便的原則。儀器存放陳列要便於管理和使用。儀器到實驗室後要進行安裝、試驗,並組裝成可使用狀態存放。常用儀器、特小件儀器要放在儀器櫥中間位置,同一儀器的主附件、零配件要放在一起,同時使用的儀器也要盡可能放在一起。
在儀器入櫥擺放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同一層櫥內放不同的學生實驗用儀器時應按塊排列,塊與塊間留有一定間隙,見圖
同一層櫥內放置多種演示儀器時應縱向列隊放置,教師實驗時可依次取用,見圖。
有的學校將多種儀器排列成,見圖
則取用和放置裡面的儀器時必須先拿去前面的儀器,十分不便。
以上是儀器分類存放的幾點原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相互矛盾的現象,這時應綜合考慮,首先保證符合儀器自身特點的要求,然後再考慮符合美觀和方便取用的原則。
(六)、建卡
儀器歸類存放後,還要以儀器櫥櫃為單位建櫥櫃卡。儀器櫥櫃卡是為了便於查找而標明某儀器櫥內存放儀器品種、數量和位置的卡片。一般在卡上設有「儀器(或器材)編號」、「名稱」、「現存數量」和「櫥櫃號」等欄目,櫥櫃卡要設計美觀,大小適中,紙質要厚,最好用電腦列印。一般每櫥櫃設一張卡,如存放儀器品種較多,上半櫥櫃和下半櫥櫃可各設一張卡。櫥櫃卡一般用透明膠帶固定於儀器櫥正面、玻璃背面的右上角的玻璃上。固定櫥櫃卡的位置要統一,如儀器櫥規格差別較大,則也要保證同一室或同一排儀器櫥櫃卡的位置統一。
另外,存放儀器的櫥櫃要按學科統一編號,櫥櫃上要張貼定位標簽。可按櫥內儀器的類別用較顯著的標記製作分類定位標簽固定在儀器櫥櫃的左上方,要做到整齊美觀。
實驗室櫥櫃卡
類別 櫥號
編號
儀器(或器材)名稱
規格
現存數量
(六)、儀器維護與保養
儀器在長期存放過程中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會產生質地變化、性能變差等問題,甚至報廢。因此,實驗教師要依據儀器自身特點,做好維護與保養工作,使儀器經常處於良好可用狀態,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1、儀器維護、保養工作的重點是做好「八防」
①、防塵。灰塵能使光學儀器透光率降低,使靜電儀器絕緣性能下降,使電位器、開關、繼電器等接觸不良,能使高壓電源部分火花放電,甚至造成短路,還能影響散熱元件正常散熱。例如,機械的運動部件有灰會增加機械磨損,金屬表面有灰會粘附水汽而生銹,靜電儀器粘附灰塵會影響絕緣性能,光學儀器粘附灰塵會影響透光度,使鏡頭霉變等等。儀器本身要定期擦抹或用機械吸塵除灰,特別是精密貴重儀器(如氣墊導軌、電子儀表),要經常保持潔凈,有的要裝入原包裝盒內存放,有的要加蓋防塵罩等。通常,儀器的防塵應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要截斷塵源,如儀器室常關閉門窗,平時將窗簾拉上;用濕拖把清潔儀器室內地面;儀器櫥的門要密閉;在精密儀器上蓋布等等。二是定期對儀器進行除塵的常規保養,除在儀器使用過後入櫥前進行一次保養外,還應做到每年對櫥內的所有儀器進行一次除塵保養。儀器保養應備有專用工具,如各種規格的刷子、洗耳球、擦鏡紙、清潔的軟布等,有條件的還可添置小型吸塵器。
②、防潮。濕度對儀器設備的影響很大。對於較長時間存放的電子儀器、電氣設備要定期通電;對於精密光學儀器長期擱置不用時,要裝進專用的盒子里或塑料袋裡,並放上乾燥劑。常用的乾燥劑有硅膠等。如果儀器室是平房或是底樓,地面必須經過防潮處理。在放置儀器櫥、架時應與牆壁留有一定的距離。在無風的乾燥天氣要做好儀器室的通風換氣工作,平時要利用自然通風調節室內溫、濕度,有條件的學校應配備除濕機。存放精密儀器及電子儀表的櫥櫃內要放置乾燥劑(如氯化鈣、硅膠等),並要定期更換或除濕。
③、防腐蝕。葯品儲藏室內和化學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時,空氣中會散逸著多種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等等。這些氣體會造成金屬腐蝕,影響儀器的使用壽命。因此儀器應與葯品分開保管,葯品室應安裝排氣風扇,實驗室要有通風設施。另外,使用時要用到干電池的萬用表、激光筆等儀器,入櫥保管時必須將電池取出,防止電液析出腐蝕電路。
④、防霉變。黴菌對各種儀器均有破壞作用,其中對光學儀器、生物標本、無線電設備更為嚴重。為防止儀器霉變,精密儀器可密封保管,並放入乾燥劑,使其內部空氣乾燥、清潔。標本可採取晾曬,浸制標本要注意補充保護液。
⑤、防銹蝕。儀器使用後用布擦拭金屬部件表面或塗中性凡士林,運動部件要塗機油,貴重精密儀器要塗鍾表油,旋鈕部件塗黃油,轉動部件要加潤滑油。
⑥、防變形。儀器不得堆放、擠壓,要防碰、防壓,平放正放,避免重力或其他外力引起儀器變形。如:機械儀器用完要按要求拆開或拆松放置,防止彎曲變形;傳動皮帶使用後應及時松下;彈簧發條用後要完全松開,解除變形;木直尺要水平疊放;天平不用時應在托盤架下墊上橡膠墊圈,以免刀口長期受壓變形。
⑦、防蟲蛀。生物剝制標本、骨骼標本、昆蟲標本等特別容易被蟲蛀,一般可採用放衛生球(樟腦丸)或熏蒸的方法防蟲、滅蟲。
⑧、防震。精密儀器、高檔儀器要輕拿輕放。投影器(儀)、投影機在使用的過程中不要搬動,使用完畢待冷卻後再搬動,以防燈絲在高溫下斷落。
2、特殊儀器的維護與保養
①、剝制標本。剝制標本不能和浸制標本混放,保管時要特別注意通風、乾燥。因剝制標本受潮後毛皮易腐爛,毛發易脫落,梅雨天前後更要利用晴好天氣,打開窗戶通風或直接放到室外晾曬。為防止標本被蟲蛀蝕,櫥內需放人硅膠(乾燥劑)、樟腦或合成樟腦(除蟲劑),一般每年按春秋分兩次對標本室進行熏蒸。常用殺蟲滅菌葯劑有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溴甲烷、甲醛、氫化物(劇毒)等。如已發生蟲蛀,可在密封環境內用磷化鋁、二氯乙烷熏蒸(熏蒸時要特別注意安全,防止中毒),還可將2.5%溴氰菊酯原液稀釋成濃度為1:250後進行噴灑。
②、骨骼標本。A、骨骼標本應放在乾燥、通風的標本櫥中保存,避免陽光直射,以防骨骼發黃,關節脫開和脫膠。B、使用骨骼標本應輕取輕放,不要劇烈震動和撞擊,以防骨骼脫開和細小骨骼斷裂。C、如發現標本有脫膠,可用聚醋酸乙烯膠粘合,再用線縛扎固定,待膠凝固後拆掉縛線。D、如果骨骼斷裂,可以用聚醋酸乙烯膠粘接修補。
③、昆蟲標本。這類標本在其盒子里的下角常設有樟腦角,出廠時一般放有樟腦或衛生球,學校驗收時要進行檢查,如發現沒有要及時添加,以後要定期檢查。
④、顯微鏡。A、顯微鏡用過之後,一定要人箱保管以防灰塵落入光學部件上,要經常對某些光學器件用毛筆刷去灰塵,再用細綢布或專用的長纖棉擦拭,切不可用普通粗布或絨布去擦。因為這些材料不僅纖維粗糙而且易染有灰塵,會劃傷光學件表面,使之發毛。若鏡面上粘有污物不易擦去,可先用綢布或專用的長纖棉蘸少許二甲苯擦拭,然後再換一塊干凈的綢布或擦鏡紙去擦拭乾凈。但二甲苯用量要少,擦拭次數不宜太多。因為顯微鏡的透鏡多是由幾層透鏡用樹脂粘在一起的,二甲苯會使樹脂溶解。另外,顯微鏡的鏡頭也不要用酒精去擦,以免被破壞。長期不用的顯微鏡鏡頭可集中放入乾燥缸內,乾燥缸內放有用紗布包裹的生石灰,並定期檢查生石灰是否失效。B、顯微鏡不可置陽光下曝曬,以免曬熔樹脂而毀壞鏡頭。③顯微鏡更不可和化學試劑存放在一起,以防有害氣體腐蝕。C、不要在陰雨天擦拭顯微鏡,以防濕氣侵入鏡內造成銹蝕。D、擦拭顯微鏡的機械部分時,不要塗油。傳動部分只可塗少許潤滑脂而不能用油,以防滑動。E、任何時候,鏡筒內必須插有目鏡,或套上套蓋,以防灰塵從上部進入鏡筒中。(可向生產顯微鏡的廠家購買專用於保養顯微鏡的長纖棉和潤滑脂。)
三、儀器借還
教學儀器借還分為教學用借還和非教學用借還兩種。
教學用儀器借出由借用人填寫《儀器借還記錄》。該記錄一般設計為表格式,主要欄目有借取日期、儀器名稱、借取人簽字、歸還日期。非貴重、民用儀器和非危險品借出時,儀器名稱欄可簡填為「某某演示實驗儀器一套」。實際操作時管理人員可以先填好,借用人領取時簽字即可。
非教學用儀器借出必須由借用人出具借條,經學校相關領導批准後方可借出,管理人員要注意及時收回。
四、儀器的報廢
實驗過程中由於人為或教學儀器本身出現下列情況時,可以申請報廢:①儀器超過使用年限、性能已不能達到實驗需要的最低要求,且無法修復;②損壞嚴重,無法修復;③主要部件無處配購,無法修復使用;④修理費昂貴,無修理價值。
教學儀器的報損和報廢應由學校實驗室負責人組織鑒定,證實無修理價值和使用價值,經過學校領導審核和批准後,方可辦理注銷手續,並保存人檔,做到有賬可查,有據可憑。實驗教師(實驗員)個人不得擅自處理。儀器的報廢工作應定期進行,根據實驗室規模,一般1~2年進行一次。
報廢的儀器須適當處理,處理方式有以下幾種:①實驗室留用:雖然作為一件整體儀器,性能已達不到最低要求或無法修復,但是儀器的部分零部件可能還是完好的,可以拆下來用於同類儀器的修復。②建立廢舊儀器實驗室,向學生開放,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在教師指導下,拆卸、安裝儀器,開展興趣實踐活動。③調劑與贈送:由於經費、人員等原因,仍有許多基層學校缺乏基本的實驗儀器,因此報廢的儀器可以調劑或贈送給條件差的學校,作為示教儀器。④廢品出售處理:在上述幾方面都無法使用的報廢儀器,可以作為廢品出售,由廢品回收部門收回,作為再生資源。
五、化學葯品管理
化學實驗所用的葯品也稱化學試劑,主要有固體和液體兩類,氣體都是臨用時制備的。化學試劑各有特性,有些試劑容易潮解,有些易風化,有些受光照後容易變質,所以必須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防止受強烈的陽光照射。還要注意取用方便,分門別類依一定的順序排列。
(一)、化學葯品的分類
初中化學試劑近一百種(小學科學課的葯品較少,就不講了,可參照初中化學課葯品的管理方法)。管理好化學試劑的前提是將化學試劑進行分類。目前中學化學實驗室里大多先把試劑分成無機和有機兩大類。
無機物再按固體和液體分成兩類,然後按單質、酸、鹼、鹽分類。單質分為金屬和非金屬,鹽類按酸根分為鹵化物、硫酸鹽、硝酸鹽、碳酸鹽等。有機試劑按官能團分為醇、酚、醚、醛、酮、酸、酯、糖、含氮化合物、含鹵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
(二)、化學葯品的驗收與存放
化學葯品入庫驗收時應核對試劑的品名、數量、包裝、規格,並及時登記。檢查包裝是否合格,即包裝是否符合試劑的保管要求,容器有無破損、滲透,是否密閉。檢查標簽是否清晰,是否粘貼牢固。檢查試劑有無變質現象及變質跡象。驗收完後,應將試劑按要求歸類妥善存放。有問題的試劑應及時處理。
1、化學葯品要專室存放。葯品室應乾燥、陰涼、通風,具有防火措施。危險品應放在危險品櫃(室)內,單獨保管。同時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災、中毒、爆炸、風化、潮解、曝光、揮發等。在此前提下,再根據試劑特點,注意取用方便。
2、有些用量較大的試劑如酸類,如一次購買較多,不必全部開箱人櫥,可將部分另存。
3、在分類存放的同時,將學生分組試劑瓶、教師演示實驗試劑瓶及已配好待用的大瓶試劑單獨存放。為達到化學試劑查找方便、先購先用和避光等目的,在存放化學試劑時可每個品種中取出一瓶放在櫥的上半部分作正在使用葯品,櫥的下半部放多餘的試劑,下部試劑的同一品種縱向排列,做到先購的放在前面,新購的排到後面。使用時當上面一瓶內的葯品使用完後再從下面取出一瓶補充。
4、室內要保持適宜的溫、濕度,要防止試劑瓶上的標簽脫落或腐蝕,一般採取在標簽外面塗一層石蠟保護。少數購進時用塑料代包裝的試劑,入庫後要改裝存放在試劑瓶中,並貼好標簽。受光照易分解或變質的試劑如硝酸銀、碘化鉀、過氧化氫等,要用棕色玻璃瓶盛裝,並放在低溫陰暗處;容易揮發、潮解或風化的試劑,盛裝的玻璃瓶要用石蠟封口,並經常檢查封口的嚴密性。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碳酸鈉、碳酸鉀的溶液必須盛裝在帶有橡膠塞的玻璃瓶中,濃硫酸等要盛裝在帶玻璃塞的瓶子中等等。
(三)、定期檢查葯品
化學葯品在保管中要注意定期檢查。檢查葯品是否變質、失效,檢查保存液(如水、煤油等)是否揮發缺少,檢查標簽是否腐爛、脫落,文字是否模糊不清。如發現問題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一般試劑的使用應遵循「先進先出,後進後出」的原則。化學實驗對試劑的消耗量較大,既要注意安全保管,又要考慮到厲行節約,杜絕浪費。
(四)、危險葯品管理
化學試劑品種繁多,各有特性。凡具有易燃、易爆、腐蝕、毒害等危險性質,在一定條件下能引起燃燒、爆炸或中毒等,導致破壞財產和引起人身傷亡事故的化學葯品統稱為化學危險品。中學化學實驗接觸到的危險葯品有下列八類,保管時特別要注意安全。
①、易燃液體:這類葯品主要是有機試劑,極易揮發成氣體,如遇明火就會燃燒。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松節油等,應單獨存放在陰涼通風處,特別要注意遠離火種。
②、易燃固體:無機物如紅磷、硫磺、鎂粉、鎂條、鋁粉等,有機物如硝化棉、樟腦等著火點都很低,容易著火,應隔開存放。
③、自燃品:白磷放置在空氣中被氧化發熱,溫度逐漸上升,會自行著火燃燒,應保存在水裡,並放在避光陰涼處。貯存白磷的瓶子的三分之二應埋入黃沙內保管,以防冬天瓶子里的水結冰將瓶脹破,致使白磷外露而引起危險。
④、遇水易燃燒的物品:金屬鉀、鈉、電石、鋅粉等與水接觸就會產生易燃氣體,如果在反應過程中發生的熱量不易消散或接觸明火,這些氣體就會燃燒,有時甚至引起爆炸,貯存時應特別注意。金屬鉀、鈉應貯存在煤油里。盛電石和鋅粉的瓶子必須封嚴密閉,防止受潮。
為防止玻璃瓶因氣溫變化或其他原因碎裂,放有這類試劑的瓶子的三分之二也應埋入黃沙內保管。
㈥ 生物實驗 蚯蚓 討論1、為什麼要把實驗裝置放在黑暗處2、為什麼要設置兩套裝置乙裝置有什麼作用3、
方法步驟 1. 取甲 乙 兩只大燒杯 在每隻底部先鋪 濕土 ,再鋪細沙 細沙上面是 濕土 每層約 偉 燒杯高 四分回之一答 、每鋪一層,稍加壓平,並用筆畫出沙和土的分界線。2.向甲燒杯中放入若干條活蚯蚓 ,乙燒杯中不放蚯蚓,分別向兩只燒杯中噴灑酒量的水,並投放數片菜葉作飼料。杯口蓋上玻璃杯,注意要留縫隙。3 討論1、為什麼要把實驗裝置放在黑暗處?2、為什麼要設置兩套裝置?乙裝置有什麼作用?3、實驗裝置在黑暗處放置一段時間後,沙與土的分界是否明顯?4、通過以上實驗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回答: 1:把實驗裝置放在黑暗處,是排除光對蚯蚓生活習性的影響 2:設置乙燒杯是為了證明蚯蚓對該實驗的影響(就是這個實驗所要驗證的)乙裝置起到對照作用 3:甲裝置中沙與濕土會分層 但不明顯 因為蚯蚓較喜歡在濕土中,而乙裝置沒有蚯蚓 不會分層 4:通過上述實驗 可以了解到。。。。(你實驗要驗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