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圖1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小鷺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並保持玻璃板與刻
(1)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後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
故答案為:大小.
(2)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像距等於物距可知,蠟燭A到平面鏡的距離為15cm,則光屏與玻璃板相距也為15.0cm.
故答案為:15.0.
(3)由於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且像距等於物距,所以若蠟燭A以0.2m/s的速度遠離玻璃板,則它的像遠離玻璃板的速度也是0.2m/s.且像的大小不變.
故答案為:0.2;不變.
B.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1)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光屏各一,兩支外
(1)刻度尺可以測量物體的距離,刻度尺的作用是便於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回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答到玻璃板的另一側.即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確定像的位置;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後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A側)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會出現在光屏上.
(4)平面鏡成像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會變化.
故答案為:(1)刻度尺;位置;(2)未點燃;A;等效替代法;(3)虛;(4)不變.
C. 如圖1為小紅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1)除了圖中所示器材之外,為了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1)實像是可以呈現在光屏上的,虛像不能.因此要探究是實像還是虛像,應該用一個光屏接收像;
(2)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既能像平面鏡一樣成像,還能透過平面鏡觀察對面的物體;
選用大小相同的兩個蠟燭,是為了用蠟燭B代替蠟燭A,來比較物像的大小.
(3)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發現: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4)①作出物點P的像點P′的,連接P′與小紅的眼睛,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O,再連接PO,畫上箭頭,如下圖所示
②因為平面鏡成像特點:物體與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已知視力表距平面鏡2.5m,小紅距離平面鏡0.4m
所以可得視力表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距離平面鏡為2.5m,小紅與視力表在平面鏡中的像的距離應該是5m-0.4m=4.6m.
故答案為:(1)光屏;(2)玻璃板;大小;(3)垂直;相等;(4)見下圖;4.6.
D. 如圖所示為小紅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她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並保持玻璃
(1)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並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內而是測像到容鏡面的距離、物到鏡面的距離,然後比較二者關系用的. (2)選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用一個等長的蠟燭放在像的位置,來代替像,為了研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3)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4)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即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故答案為: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 故答案為:(1)①;(2)②;(3)不能;找到像的位置. |
E. 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並保持玻璃板與刻度
(1)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版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權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
(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蠟燭的像,因此便於確定像的位置.
(3)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4)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並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後比較二者關系用的.
(5)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後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
(6)由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像與物大小相等可知,將蠟燭逐漸靠近玻璃板時,像的大小不變.
(7)在蠟燭像的位置上放一張白紙,白紙上不會接到平面鏡所成的像,因為平面鏡成虛像,虛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
故答案為:(1)較暗;(2)確定像的位置;(3)2;(4)到鏡面距離;(5)大小;(6)不變;(7)不能;虛.
F.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實驗時除了圖所示器材外,還需要:鉛筆、直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需要點燃蠟燭;因此實驗時除了圖所示器材回外,還需要:鉛筆、直答尺和火柴. (2)實驗時玻璃板要豎直放置,即垂直於桌面,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後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就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3)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還可以透過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後面B蠟燭,便於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而平面鏡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4)實驗時選用刻度尺的作用是探究像與物到平面鏡的 距離關系. (5)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後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 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鏡的距離無關,人們感覺到的近大遠小是一種視覺效果,不影響真實的大小.所以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它的像不變. 故答案為:(1)火柴;(2)垂直;(3)便於觀察像的位置;(4)距離;(5)大小;不變. |
G. 「研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裝置如圖甲:(1)實驗中為了判斷燭焰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所採取的辦法是_
(1)為了辨別平面鏡成像的虛實,可以拿白色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光屏上承接不到像,平面鏡成虛像.故選D;
(2)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由於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即同時成像,所以若玻璃板過厚,就會形成了重影,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3)實驗是「研究平面鏡成像」,用平面鏡進行實驗會導致無法確定像的位置,即玻璃板便於確定像的位置;
(4)比較圖乙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可得如下實驗結論:一是像到鏡面的距離等於物到鏡面的距離;二是像與物的連線垂直於鏡面;
(5)因為使用方格紙可以直接在紙上判斷物體與像之間的位置關系,不用再進行測量,從而使實驗步驟更加簡單.所以選用方格紙比選用白紙好.
故答案為:(1)D;(2)玻璃板太厚;(3)平面鏡無法確定像的位置;(4)像到鏡面的距離等於物到鏡面的距離;像與物的連線垂直於鏡面;(5)方格紙可以直接在紙上判斷物體與像之間的位置關系(答出更容易判斷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是否垂直亦可).
H.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裝置:(1)應選擇______來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選填「平面鏡」或「平板玻璃
(1)玻璃板透光,既可以看到A蠟燭在玻璃板後成的像A′,又可以看到玻璃後面的另一支蠟燭,讓另一隻蠟燭與A′完全重合,則這只蠟燭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從而准確的確定了像的位置,如果用反射效果好的平面鏡,盡管成像清晰,但無法看到後面的物體,所以無法確定像的位置;
(2)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光屏接收不到,光屏只能接收到實像;
(3)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A到鏡面的距離是15cm,那麼像到鏡面的距離也是15cm;
(4)經實驗驗證,如果將蠟燭向鏡面的方向移動,此時像也向靠近鏡面的方向移動,
像與物大小相同,不論物體靠近還是遠離玻璃板,像的實際大小都是不變的.
故答案為:(1)平板玻璃;(2)不能;虛;(3)15;(4)不變;靠近.
I.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小露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並保持玻璃板與刻度
(1)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實驗時採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當玻璃板後面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同時也可以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3)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於准確確定像的位置.
(4)該實驗利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5)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蠟燭發出的光線經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蠟燭所在這一側.
故答案為:光的反射;大小;便於准確確定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A.
J. 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圖1中的白紙上豎直放置的是一塊______,其目的是____
(1)圖1中的白紙上豎直放置的是一塊玻璃板,這是因為玻璃板既可回以透光也可以反答光,這樣便於確定像的位置;
(2)實驗時要點亮的是A蠟燭燈;白紙上並不呈現燭焰燈的像,這一現象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3)如圖2所示,圖中OO′是鏡面所處位置,分析圖中蠟燭A的三個位置a、b、c與蠟燭燈B的三個位置a′、b′、c′的位置關系可以看出,對應的物與像的位置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4)實驗中,用方格紙放在玻璃板底下,可以不用B蠟燭燈也同樣可比較像和物分別到鏡面的距離,這是因為可利用紙上方格確定像的位置;
(5)在科學探究實驗中,應該尊重實驗測量的結果,不能隨意調整數據,發現問題應該查出出產生的原因,因此,該同學對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1)玻璃板;便於確定像的位置;
(2)A;虛象;
(3)①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②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的連線垂直於鏡面;
(4)可行;可利用紙上方格確定像的位置;
(5)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