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0kv高壓開關櫃電容櫃(補償櫃)是什麼意思起到什麼作用
在電力系統中連入電容補償櫃,可以平衡感性負載;作用為使電網功率因數得到有效的專提高。
較低屬的功率因數降低了設備利用率,增加了供電投資,損害了電壓質量,降低了設備使用壽命,大大增加了線路損耗。故通過在電力系統中連入電容補償櫃,可以平衡感性負載,提高功率因數,以提升設備的利用率。
為了改善電網功率因數低下帶來的能源浪費和這些不利供電生產的因素,必須使電網功率因數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需要無功功率的地方產生無功功率,即增加無功功率補償設備與裝置。
(1)補償裝置作用擴展閱讀:
電容補償櫃的相關要求規定:
1、固定補償裝置用於負荷穩定、無需自動控制的工礦企業、電力部門等變電站。裝置連接在6KV、10KV母線上,用於改善系統功率因數、調整網路電壓及降低線路損耗。
2、高壓無功就地補償裝置主要應用於大功率高壓電機、為高壓電機的運行就地提供所需無功功率,以達到提高電機的功率因數、減少線路損耗及改善供電質量的目的。
⑵ 無功補償是什麼意思無功補償櫃起什麼作用
無功補償的意思是一種在電力供電系統中起提高電網的功率因數的作用,降低供電變壓器及輸送線路的損耗,提高供電效率,改善供電環境的技術。無功補償櫃起減少電網的損耗,使電網質量提高的作用。
電網中常用的無功補償方式包括:
1、 集中補償:在高低壓配電線路中安裝並聯電容器組;
2、分組補償: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側和用戶車間配電屏安裝並聯補償電容器;
3、單台電動機就地補償:在單台電動機處安裝並聯電容器等。
加裝無功補償設備,不僅可使功率消耗小,功率因數提高,還可以充分挖掘設備輸送功率的潛力。
(2)補償裝置作用擴展閱讀:
配電網無功補償的主要方式有五種:變電站補償、配電線路補償、隨機補償、隨器補償、跟蹤補償。
1、變電站補償:
針對電網的無功平衡,在變電站進行集中補償,補償裝置包括並聯電容器、同步調相機、靜止補償器等,主要目的是平衡電網的無功功率,改善電網的功率因數,提高系統終端變電所的母線電壓,補償變電站主變壓器和高壓輸電線路的無功損耗。
2、配電線路補償:
線路無功補償即通過在線路桿塔上安裝電容器實現無功補償。
3、隨機補償:
隨機補償就是將低壓電容器組與電動機並接,通過控制、保護裝置與電動機同時投切的一種無功補償方式。
4、隨器補償:
隨器補償是指將低壓電容器通過低壓熔斷器接在配電變壓器二次側,以補償配電變壓器空載無功的補償方式。
5、跟蹤補償:
是指以無功補償投切裝置作為控制保護裝置,將低壓電容器組補償在用戶配電變壓器低壓側的補償方式。
⑶ 補償器的作用是什麼
波紋補償器也稱伸縮節、膨脹節、補償器,作用如下:
①補償吸收管道軸向、橫向、角向熱變形。
②吸收設備振動,減少設備振動對管道的影響。
③吸收地震、地陷對管道的變形量。
⑷ 補償器的作用及安裝方法誰知道
一.補償器工作原理和作用:
不銹鋼波紋管補償器的主要彈性元件為不銹鋼波紋管,依靠波紋管伸縮、彎曲來對管道進行軸向、橫向、角向補償。其作用可以起到:
1.補償吸收管道軸向、橫向、角向熱變形。
2.吸收設備振動,減少設備振動對管道的影響。
3.吸收地震、地陷對管道的變形量。
二.關於軸向型、橫向型和角向型補償器對管系及管架設計的要求
(一)軸向型補償器
1、安裝軸向型補償器的管段,在管道的盲端、彎頭、變截面處,裝有截止閥或減壓閥的部們及側支管線進入主管線入口處,都要設置主固定管架。主固定管架要考慮波紋管靜壓推力及變形彈性力的作用。推力計算公式如下:
Fp=100*P*A
Fp-補償器軸向壓力推(N),
A-對應於波紋平均直徑的有效面積(cm2),
P-此管段管道最高壓力(MPa)。
軸向彈性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Fx=f*Kx*X
FX-補償器軸向彈性力(N),
KX-補償器軸向剛度(N/mm);
f-系數,當「預變形」(包括預變形量△X=0)時,f=1/2,否則f=1。
管道除上述部位外,可設置中間固定管架。中間固定管架可不考慮壓力推力的作用。
2、在管段的兩個固定管架之間,僅能設置一個軸向型補償器。
3、補償器一端應靠近固定管架,若過長則要按第一導向架的設置要求設置導向架,其它導向架的最大間距可按下計算:
LGmax-最大導向間距(m);
E-管道材料彈性模量(N/cm2);
i-tp 管道斷面慣性矩(cm4);
KX-補償器軸向剛度(N/mm),
X0-補償額定位移量(mm)。
當補償器壓縮變形時,符號「+」,拉伸變形時,符合為「-」。當管道壁厚按標准壁厚設計時,LGmax可按有關標准選取。
(二)橫向型及角向型補償器
1、裝在管道彎頭附近的橫向型補償器,兩端各高一導向支座,其中一個宜是平面導向管座,其上、下活動間隙按下式計算:
ε-活動間隙(mm);
L-補償器有效長度(mm);
△Y-管段熱膨脹量(mm);
△X-不包括L長度在內的垂直管段的熱膨脹量(mm);
2、角向型補償器宜兩個或三個為一組配套使用,用以吸收管道的橫向位移,對Z形和L形管段兩個固定管架之間,只允許安裝一個橫向型補償器或一組角向型補償器。此時平面鉸鏈銷的軸線必須垂直於彎曲管段形成的平面(萬向鉸鏈補償器不受此限制)。
裝有一組鉸鏈補償器的管段,其平面導向架的間隙ε亦可按上式計算。但是L長度應為兩補償器鉸鏈軸之間的距離,△X是整個垂直管段的熱膨脹量。
3、補償器兩側的導向支座應接近補償器,支座的型式應使補償器能定向運動。
管道最大安裝長度計算
4.固定支座的設計計算
具有2個管道分支並在主幹線上有一處轉角管道平面,補償器的布置應滿足Ln<Lmax的條件。駐點G1、G2的推力為零,所以,此點處不必設置固定支座,但為了防止回填土的不均勻,埋深的不一致和預制保溫管外殼粗糙度的不規則等可能會造成駐點的漂移,所以,對處於駐點位置的管道分支處G1、G2需設置支座,以G1為例其軸向推力可按下式計算:
F1=Pb2+L2f-0.8(Pb3+L2f)
式中F1-固定支座G1的水平推力,kgf; f-管道單位長度摩擦力,Kgf/m
Pb2-B2膨脹節的彈性力,Kg; Pb3-B3膨脹節的彈性力,Kgf
k2-B2膨脹節的剛度,Kgf/mm;
△L2-B2膨脹節的補償量,mm;
L2-膨脹節至G1的距離,m;
假如某一分支如自G2接出的分支帶有補償器B。那麼,G2還受到一側向推力的作用,如圖中的F2(y),當L5很短(實際布置時L5也應很短),那麼,側向力F2(y)的大小為:
F2(y)=Pn*A5+Pb5
式中Pn-管道工作壓力,Kgf/cm2
A5-B5膨脹節的有效面積,cm2;
Pb5-B5膨脹節的彈性力kgf。
固定支座G3也駐點位置,從管道和土壤的摩擦力來講,該點也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兩個時作用,但應注意到該點同時又受到轉角處的盲板力的作用,考慮駐點漂移的影響,固定支座G3的推力
F3=1.2Pn*A4
式中F3-作用在固定支座G3的水平推力,Kgf;
Pn-管道工作壓力,Kgf/cm2;
A4-B4膨脹節的有效面積,cm2。
5.補償器的選用計算
直埋管道由於土壤摩擦力的影響,實際熱伸長量要比架空和地溝敷設的管道熱熱伸長量要小。
架空和地溝敷設時的伸長量:α·△t·L
直埋敷設時,因土壤摩擦力影響的熱伸長減少量:
實際熱伸長量為:
式中E-鋼管彈性模理,kgf/cm2;
α-鋼管的線膨脹系數,取0.0133mm/m℃;
△t-管道溫差;
A、f-同公式①;
L-兩固定點之間的距離(最大安裝長度)m。
6.安裝
(1)保溫管埋於地下時,四周需用粒度小於20毫米的砂子填充,然後再覆蓋原土,填充砂子的厚度不小於200毫米。
(2)保溫管頂的埋深一般不超過1.2米,但也盡量不要小於0.7米,,保溫管可直接埋在各種管道下面。
(3)如圖,除A處外,其餘均保溫,因管道膨脹時A處不保溫並不會造成顯著的熱損失。也是由於護圈的作用,直埋補償器可以直埋處於車行道下面。
(4)直埋式補償器安裝不必冷緊,也不必按全線鋼管接好後再割下和膨脹節等長管道之後再焊接的方法。使用直埋型膨脹節,不必設導向支架。
(5)安裝時要注意保證導流套筒的方向與流動方向的一致。
(6)補償器內介質應進行除游離氧和除氯離子處理,氯離子含量不得超過25PPm。
(7)補償器允許不超過1.5倍公稱壓力的系統水壓試驗。
(8)補償器安裝完畢進行系統水壓試驗前,要將管道兩端固定,防止內壓推力拉伸補償器。
補償器推薦:河北偉業波紋管製造有限公司,百順牌補償器,中國市場知名品牌。
⑸ 無功補償裝置的作用
採用並聯電容器是利用感性元件與容性元件的阻抗相位相反,它們之間的能量可以相互補充,減少了與電源電能的交換,造成輸電線路的電流減小,減小了線損,提高電路了的功率因數。
⑹ 補償器用於什麼地方
供熱上,為了防止供熱管道升溫時,由於熱伸長或溫度應力而引起管道變形或破壞,需要在管道上設置補償器,以補償管道的熱伸長,從而減小管壁的應力和作用在閥件或支架結構上的作用力。
⑺ 在電力系統中,採用並聯補償電容器進行無功補償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補償電力系統感性負荷的無功功率,作用是提高功率因數,改善電壓質量,降低線路損耗。在電網中安裝並聯電容器等無功補償設備以後,可以提供感性負載所消耗的無功功率,減少了電網電源向感性負荷提供、由線路輸送的無功功率,可以降低線路和變壓器因輸送無功功率造成的電能損耗。
單相並聯電容器主要由心子、外殼和出線結構等幾部分組成。用金屬箔與絕緣紙或塑料薄膜疊起來一起卷繞,由若干元件、絕緣件和緊固件經過壓裝而構成電容心子,並浸漬絕緣油。電容極板的引線經串、並聯後引至出線瓷套管下端的出線連接片。電容器的金屬外殼內充以絕緣介質油。
無熔絲全膜電容器有與前不同的新含義,越過了晶體管繼電器、集成電路繼電器階段,直接進入了微機保護時代。我國無熔絲電容器內部元件的連接方式,有以下三種:
(1)傳統的佔主導地位的元件先並聯後串聯的方式。內部並聯元件數量比較少,不宜配置內熔絲的小容量電容器(例如lO0kvar以下),一直沿用這種接線方式。
(2)內部元件先串聯後並聯的方式,即最近又被重新倡導的一種接線方式。
(3)內部元件既有串聯成分,也有並聯成分,但與上述兩種接線方式不同,串中有並,並中有串,屬於混合連接方式。這樣的接法沒有統一的格式,需要根據設計時對單台容量大小與保護上的要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