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比較超前校正和滯後校正在頻域和時域性能上的區別,以及各自的適用場合
超前校正和滯後校正的區別:
1、頻域上的區別。超前校正會提高開環截止頻率,滯後校正會降低開環截止頻率。
2、時域上的區別。超前校正可改善動態性能,比如提高響應速度,但是由於對高頻雜訊的抑制能力減小了,所以抗干擾能力下降。滯後校正可以改善穩態性能,但是相對的也會使響應速度變慢。
3、適用場合上的區別。超前校正可以在穩態性能足夠的情況下,用來改善動態性能。滯後校正可以在待校正系統的截止頻率比要求的截止頻率高時使用。
4、超前校正的 作用相當於PD,滯後校正的作用相當於PI。
Ⅱ 什麼是自動控制的串聯校正,分哪幾種類型
就是對自動控制的開環特性進行修改。分為相位超前校正,相位滯後校正和相位滯後一超前校正。
當自動控制系統的靜、動態性能不能滿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標時,必須對自動控制系統進行校正。校正的方法,就是在原系統中增添一些校正裝置,人為地改善系統的結構和性能,使之滿足使用者所要求的性能指標。根據校正裝置在系統中所處的位置不同,一般分為串聯校正和反饋校正。
在串聯校正中,又根據校正環節對系統開環頻率特性相位的影響,可分為相位超前校正,相位滯後校正和相位滯後一超前校正。串聯校正根據校正裝置本身是否按電源可分為無源校正裝置和有源校正裝置。有源校正常見的有
比例-微分(PD)校正裝置,比例-積分(PI)校正裝置。
Ⅲ 超前校正裝置和滯後校正裝置各利用校正裝置的什麼特性對系統進行校正
超前校正裝置利用控制系統中的超前校正方法的裝置,使用時需要獲得校正指標,一般用電版阻和電權容就可連接而成,即通過對系統引入相位超前校正環節來改變系統的頻率特性。
滯後校正裝置利用校正裝置的滯後相位特性(即相頻特性小於零)對系統進行校正。
(3)pd校正裝置的作用是什麼擴展閱讀:
滯後校正對系統的影響:
1、系統的幅值穿越頻率減小;
2、幅頻特性在附近的斜率減小了,即曲線平坦了;
3、改善了系統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提高了系統的相對穩定性;
4、減小了系統的最大超調量,但上升時間等增大;
5、本身對系統的穩態誤差沒有影響,但由於對中高頻段幅值的衰減,所以可以提高低頻段的幅值,提高穩態性能。
參考資料:網路——超前校正裝置
網路——滯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