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電導滴定實驗裝置簡圖

電導滴定實驗裝置簡圖

發布時間:2023-10-13 02:49:51

1.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為什麼要小車勻速下滑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探究目的:探究方法:控制變數法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測量物體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力的關系;保持物體所受的力相同,測量不同質量的物體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探究思路:1、物體加速度的測量:可以在運動物體上安裝一條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根據紙帶上打出的點測量加速度;2、怎樣提供並測量物體所受的恆力:可以將小車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系一條細繩,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一個小桶,桶中可放砝碼,小桶和砝碼所受的重力,等於小車做勻加速運動的力。因此,增減小桶中的砝碼就可以改變小車受到的合力。3、攔岩實驗數據的分析:可以用圖象較直觀地判斷物衡運a與F、m的關系。(1)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可以以a為縱坐標、F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由得到的數據描點作圖,根據圖像判斷a與m的關系。(2)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由於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質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這可能是「a與m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與m2成反比」,甚至是更復雜的關系。處理這種關系,可以以a為縱坐標,1/m為橫坐標,或1/m2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判斷a與m的關系。探究器材:直尺、天平、砝碼、墊塊、鉤碼、一端帶定滑輪的直軌道、打點計時器、固定夾、紙帶、小車、 帶細繩的小桶、探究步驟及數據處理:1、 用天平稱出小桶的質量m桶小車質量M車。在桶內增加砝碼,可以改變小車所受合力。小車上可以通過增加鉤碼來改變質量。2、如圖所示把實驗器材安裝好:將直軌道置於水平桌面上,並使滑輪伸出桌面,在直軌道末端某處用墊塊墊高,以平衡摩擦力,當小車(前端未掛小桶)在軌道上輕推一下能做勻速運動即可 。打點計時器固定在軌道合適位置。細繩的一端是小桶,另外一端系在小車前端。3、 探究質量不變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將紙帶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另一端固定在小車末端。
在小桶內加入一定質量的砝碼,細線跨過定滑輪,並調節定滑輪高度,使細線與軌道保持水平。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取下紙帶,並做標記。保持小車質量不變,更換紙帶,依次增加小桶內砝碼質量,改變小車所受合力,重復實驗,及時做出標記。處理紙帶上的點,求出小車受不同外力時的加速度。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小車質量M車保持不變
小車受力F(N)
加速度a(m·s-2)
以加速度a為縱坐標,小車受力F為橫坐標,由表格中記錄的數據,做出a-F圖像。由圖象得到 。4、探究力不變時,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小桶內加入一定質量的砝碼,並保持桶內砝碼質量不變,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紙帶,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取下紙帶,並做標記。更換紙帶,在小車上小車上分別繼續增加不同個數鉤碼,重復實驗,並做標記。處理紙帶上的點,得到每條紙帶對應小車的加速度。並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小桶與砝碼總重力保持不變
小車質量M(kg)
小車質量倒數1/M(1/kg)
加速度a(m·s-2)
以加速度a為縱坐標,小車質量倒數1/M為橫坐標,由表格中記錄的數據作出a-1/M圖像。由圖像得到 。注意事項:1、在本實驗中,必須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而墊起的位置要恰當.在位置確定以後,不能再更換傾角.2、改變m和M的大小時,每次小車開始釋放時應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罩梁,而且先通電再放小車. 誤差分析:1、小桶與砝碼的總質量過大。因為要探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所以應保持小車的總質量不變,小桶和內裝砝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外力,因此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由實驗原理:得,而實際上,所以小車質量M 與 桶和砝碼總質量應滿足M>>m。
2、小車與木板間的摩擦力未完全平衡。應調節斜面傾角,使小車在斜面上勻速下滑。3、紙帶與計時器之間的摩擦。1、某同學在做「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實驗時,從打下的若干紙帶中選出了如圖所示的一條(每兩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來),圖中上部的數字為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頻率為50Hz。由這些已知數據計算:①該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②與紙帶上D點相對應的瞬時速度v=__________ 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數字)2、如圖為「用DIS(位移感測器、數據採集器、計算機)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1)在該實驗中必須採用控制變數法,應保持___________不變,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___________,用DIS測小車的加速度。(2)改變所掛鉤碼的數量,多次重復測量。在某次實驗中根據測得的多組數據可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所示)。①分析此圖線的OA段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單選題)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C.所掛鉤碼的總質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量太大答案:(1)小車的總質量,小車所受外力,(2)①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②C,解析:(1)因為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關系」所以應保持小車的總質量不變,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外力;(2)由於OA段a-F關系為一傾斜的直線,所以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由實驗原理:得,而實際上,可見AB段明顯偏離直線是由於沒有滿足M>>m造成的。3、「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在平衡小車與桌面之間摩擦力的過程中,打出了一條紙袋如圖乙所示。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量出相鄰計數點之間的距離。該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2)平衡摩擦力後,將5個相同的砝碼都放在小車上.掛上砝碼盤,然後每次從小車上取一個砝碼添加到砝碼盤中,測量小車的加速度。小車的加速度a與砝碼盤中砝碼總重力F的實驗數據如下表:
砝碼盤中砝碼總重力F(N)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a(m·s-2) 0.69 1.18 1.66 2.18 2.70
請根據實驗數據作出a-F的關系圖像.(3)根據提供的試驗數據作出的-F圖線不通過原點,請說明主要原因。答案: (1) 0.16 (0.15也算對) ;(2)(見圖);(3)未計入砝碼盤的重力。解析:(1)處理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所打出的紙帶,求解加速度用公式,關鍵弄清公式中各個量的物理意義,為連續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差,t為連需相等的時間間隔,如果每5個點取一個點,則連續兩點的時間間隔為t=0.1s,(3.68-3.52)m,帶入可得加速度=0.16m/s2。也可以使用最後一段和第二段的位移差求解,得加速度=0.15m/s2.(2)根據圖中的數據,合理的設計橫縱坐標的刻度值,使圖線傾斜程度太小也不能太大,以與水平方向夾角45°左右為宜。由此確定F的范圍從0設置到1N較合適,而a則從0到3m/s2較合適。設好刻度,根據數據確定個點的位置,將個點用一條直線連起來,延長交與坐標軸某一點。如圖所示。(3)處理圖象問題要注意圖線的斜率、交點、拐點、面積等意義,能正確理解這些量的意義則很多問題將會迎刃而解。與縱坐標相交而不過原點,該交點說明當不掛砝碼時,小車仍由加速度,即繩對小車仍有拉力,從此拉力的來源考慮很容易得到答案,是因為砝碼盤的重力,而在(2)問的圖表中只給出了砝碼的總重力,而沒有考慮砝碼盤的重力。4.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所受拉力F及質量m關系的實驗,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所用交變電流的頻率為50Hz)
(1)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實驗數據如圖,圖中相鄰計數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根據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數字)(2)保持砂和砂桶質量不變,改變小車質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m及對應的,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 8
小車加速度a/m·s–2 0.633 0.572 0.497 0.418 0.332 0.250 0.167 0.101
小車質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小車質量倒數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請在方格坐標紙中畫出圖線, 並從圖線求出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倒數之間的關系式是 .(3)保持小車質量不變,改變砂和砂桶質量,一位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了加速度a隨拉力F的變化圖線如圖所示。該圖線不通過原點,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510 (2)略 (3)沒有平衡摩擦力5.在探究牛頓第二定律實驗中,得到以下數據:物體質量不變時,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的對應數據如表1;物體所受合力不變時,加速度a和物體質量的倒數1/M的對應數據如表2。表1 表2
a(m·s—2) 1.0 2.0 4.0 6.0 8.1
F(N) 0.5 1.0 2.0 3.0 4.0
a(m·s—2) 1.0 2.0 2.7 3.0 4.0
0.25 0.50 0.69 0.80 1.0
(1)分別畫出a ~F圖象和a~1/M圖象。(2)由a ~F圖象得到的結論是 ;由a ~1/M圖象得到的結論是
答案:(1)如圖所示(2)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合力成正比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6、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量m的關系實驗.如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A為小車,B為打點計時器,C為裝有砂的砂桶,D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方形木板,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於砂和砂桶總重量,小車運動加速度a可用紙帶上點求得:(1)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試由圖中數據求出小車加速度值;(2)保持砂和砂桶質量不變,改變小車質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m及對應的數據如下表:根據上表數據,為直觀反映:F不變時,a與m的關系,請在方格坐標紙中選擇恰當物理量,建立坐標系,並作出圖線.從圖線中得到:F不變時,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之間定量關系式是_____________.(3)保持小車質量不變,改變砂和砂桶重量,該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了加速度a與合力F圖線,如圖(d)所示,該圖線不通過原點,明顯超出偶然誤差范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T=0.04s,a=3.0m/s2(4分)(2)如圖所示, (作圖2分,結論3分)(3)實驗前未平衡摩擦力(3分)實驗拓展:1、某同學為了探究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時摩擦力與斜面傾角的關系,設計實驗裝置如圖。長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塊上。在平板上標出A、B兩點,B點處放置一光電門,用光電計時器記錄滑塊通過光電門時擋光的時間。實驗步驟如下:①用游標卡尺測量滑塊的擋光長度d,用天平測量滑塊的質量m;②用直尺測量AB之間的距離s,A點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離h1,B點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離h2;
③將滑塊從A點靜止釋放,由光電計時器讀出滑塊的擋光時間t1④重復步驟③數次,並求擋光時間的平均值;⑤利用所測數據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傾角的餘弦值;⑥多次改變斜面的傾角,重復實驗步驟②③④⑤,做出f-關系曲線。(1)用測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為g):①斜面傾角的餘弦= ;②滑塊通過光電門時的速度v= ;③滑塊運動時的加速度a= ;④滑塊運動時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2)測量滑塊擋光長度的游標卡尺讀數如圖所示,讀得d= 。答案:(1)①;②;③;④;(2)3.62cm解析:(1)物塊在斜面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受重力、支持力、滑動摩擦力,如圖所示① ;根據三角形關系可得到,②根據③根據運動學公式,有,即有;④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則有;(2) 在游標卡尺中,主尺上是3.6cm,在游標尺上恰好是第1條刻度線與主尺對齊,再考慮到卡尺是10分度,所以讀數為3.6cm+0.1×1mm=3.61cm或者3.62cm也對。2、某實驗小組擬用如圖1所示裝置研究滑塊的運動.實驗器材有滑塊、鉤碼、紙帶、米尺、帶滑輪的木板,以及由漏斗和細線組成的單擺等.實驗中,滑塊在鉤碼作用下拖動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同時單擺垂直於紙帶運動方向擺動,漏斗漏出的有色液體在紙帶帶下留下的痕跡記錄了漏斗在不同時刻的位置.①在圖2中,從 紙帶可看出滑塊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一致.②用該方法測量滑塊加速度的誤差主要來源有: 、 (寫出2個即可).3、現要驗證「當質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這一物理規律。給定的器材如下:一傾角可以調節的長斜面(如圖)、小車、計時器一個、米尺。(1)填入適當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實驗步驟(不考慮摩擦力的影響):
① 小車自斜面上方一固定點A1從靜止開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記下所用的時間② 用米尺測量A1與A2之間的距離s,則小車的加速度____。③ 用米尺A1相對於A2的高h。設小車所受重力為mg,則小車所受的合外力F=__。④ 改變_斜面傾角(或填h的數值),重復上述測量。⑤ 以h為橫坐標,為縱坐標,根據實驗數據作用作圖。如能得到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可以驗證「當質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這一規律。(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實驗中摩擦阻力影響的過程中,某同學設計的方案是:① 調節斜面傾角,使小車在斜面上勻速下滑。測量此時A1點相對於斜面底端A2的高度ho。② 進行(1)中的各項。③ 計算與作圖時用(h-ho)代替h。對此方案有以下幾種評論意見:A. 方案正確可行B. 方案的理論依據正確,但利用所給的器材無法確定小車在斜面上是否做勻速運動。C. 方案的理論依據有問題,小車所受摩擦力與斜面傾角有關。其中合理的意見是_C__。4.某探究性學習小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體下有的加速度與物體質量及斜面傾角是否有關。實驗室提供如下器材:(A)表面光滑的長木板(長度為L),(B)小車,(C)質量為m的鉤碼若干個,(D)方木塊(備用於墊木板),(E)米尺,(F)秒錶。(1)實驗過程:第一步,在保持斜面傾角不變時,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實驗中,通過向小車放入鉤碼來改變物體質量,只要測出小車由斜面頂端滑至底端所用時間t,就可以由公式a=__________求出a。某同學記錄了數據如右表所示:根據以上信息,我們發現,在實驗誤差范圍內質量改變之後平均下滑時間__________(填「改變」或「不改變」),經過分析得出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為__________。第二步,在物體質量不變時,探究加速度與傾角的關系。實驗中通過改變方木塊墊放位置來調整長木板的傾角,由於沒有量角器,因此通過測量出木板頂端到水平面高度h,求出傾角的正弦值sin=h/L。某同學記錄了高度和加速度的對應值,並在坐標紙上建立適當的坐標軸後描點作圖如下,
請根據他所作的圖線求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m/s2。進一步分析可知,光滑斜面上物體下滑的加速度與傾角的關系為__________。(2)該實驗小組所採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答案:(1)a=,不改變,9.81,a=gsin,(2)控制變數法5、如圖所示,在研究牛頓第二定律的演示實驗中,若1、2兩個相同的小車所受拉力分別為F1、F2,車中所放砝碼的質量分別為m1、m2,打開夾子後經過相同的時間兩車的位移分別為x1、x2,則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有( A )A.當m1=m2、F1=2F2時,x1=2x2 B.當m1=m2、F1=2F2時,x2=2x1C.當m1=2m2、F1=F2時,x1=2x2 D.當m1=2m2、F1=F2時,x2=2x1解析:題中m1和m2是車中砝碼的質量,絕不能認為是小車的質量.當m1=m2時,兩車總質量仍相等,因F1=2F2,則a1=2a2.由x=at2知,A正確,B錯誤;若m1=2m2,兩車總質量關系未知,故C、D不能確定.

5.9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探究目的:
探究方法:控制變數法
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測量物體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力的關系;
保持物體所受的力相同,測量不同質量的物體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第 1 頁
探究思路:1、物體加速度的測量:可以在運動物體上安裝一條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根據紙帶上打出的點測量加速度;
2、怎樣提供並測量物體所受的恆力:可以將小車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系一條細繩,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一個小桶,桶中可放砝碼,小桶和砝碼所受的重力,等於小車做勻加速運動的力。因此,增減小桶中的砝碼就可以改變小車受到的合力。
第 2 頁
3、實驗數據的分析:可以用圖象較直觀地判斷a與F、m的關系。
(1)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可以以a為縱坐標、F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由得到的數據描點作圖,根據圖像判斷a與m的關系。
(2)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由於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質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這可能是「a與m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與m2成反比」,甚至是更復雜的關系。處理這種關系,可以以a為縱坐標,1/m為橫坐標,或1/m2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判斷a與m的關系。
第 3 頁
探究器材:直尺、天平、砝碼、墊塊、鉤碼、一端帶定滑輪的直軌道、打點計時器、固定夾、紙帶、小車、 帶細繩的小桶、
探究步驟及數據處理:
1、 用天平稱出小桶的質量m桶小車質量M車。在桶內增加砝碼,可以改變小車所受合力。小車上可以通過增加鉤碼來改變質量。
2、如圖所示把實驗器材安裝好:將直軌道置於水平桌面上,並使滑輪伸出桌面,在直軌道末端某處用墊塊墊高,以平衡摩擦力,當小車(前端未掛小桶)在軌道上輕推一下能做勻速運動即可 。打點計時器固定在軌道合適位置。細繩的一端是小桶,另外一端系在小車前端。
第 4 頁
3、 探究質量不變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
將紙帶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另一端固定在小車末端。
在小桶內加入一定質量的砝碼,細線跨過定滑輪,並調節定滑輪高度,使細線與軌道保持水平。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取下紙帶,並做標記。
保持小車質量不變,更換紙帶,依次增加小桶內砝碼質量,改變小車所受合力,重復實驗,及時做出標記。

2. 水合物熱物理參數的實驗測定

自然界中水合物有99%是甲烷水合物,直接研究甲烷水合物的熱物理參數有重要的實際意義。然而,這一工作長期以來困難重重,一方面是由於實驗室合成甲烷水合物過程中存在「鎧甲」效應(即外部的水合物生成後會形成一層厚厚的「殼」,導致生成不夠徹底,生成的水合物中夾雜大量的氣體、水和冰粒,並且合成過程非常緩慢);另一方面是實驗技術和測試方法的局限性。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水合物實驗室研製出一套沉積物中水合物分解過程中的熱物理特性模擬實驗裝置,包括一個可編程式控制制變溫實驗箱一台,高壓模擬實驗裝置一套,研製了高壓熱-TDR探針,購置了TDR儀和數據採集器,製作了高壓和溫度監測系統,並研製了計算機控制與數據採集系統一套。該實驗裝置的技術核心在於熱-TDR探針的設計製作。TDR技術和熱脈沖技術具有相對獨立的探頭,我們將二者有機結合,可以實現同時同地測量介質含水量、溫度、容積熱容量、熱導率、熱擴散系數等多項參數。不但避免了介質時空變異性的影響,還可以實現連續定位測定。

實驗裝置

如圖75.13所示,模擬實驗系統硬體部分包括可編程步入式變頻高低溫箱一台、高壓模擬實驗裝置一套(包括其核心技術———耐高壓熱-TDR探針)、數據採集系統,軟體部分我們自行設計編寫了計算機控制與數據採集系統。

圖75.13 實驗裝置簡圖

高壓模擬實驗設備主體部分是增壓系統、兩個高壓釜體及插入反應體系中的熱-TDR探針。氣高壓氣瓶頂端有兩個壓力控制閥門,用於控制氣瓶輸出壓力和釜體輸入壓力。閥門連接兩個壓力指示表,可以直接讀出兩處壓力值,便於控制加壓幅度。

高壓釜體包含一個反應釜體和一個為攪拌釜體。兩個高壓釜體容積均為200cm3,最大工作壓力30MPa。高壓反應釜外層用不銹鋼製作,採用自緊法螺紋密封,為保證螺紋密封效果,在連接部分採用兩個O型密封圈進行密封。整個反應釜也是專門設計定做,通過測試,其密封效果可以保證實驗順利完成。攪拌釜體內裝有聚四氟磁棒,下部是磁力攪拌器。反應釜體內部裝有內筒(內筒用聚碸材料切割製成,聚碸具有力學性能優異,剛性大、耐磨、耐高壓、熱穩定性好等特點,適合在低溫高壓條件下作為水合物的反應容器材料)。容積為70cm3。熱-TDR探針插入內筒所盛的反應物中發射熱脈沖和測定反應體系溫度、含水量等參數。壓力表直接連接在氣體管路上,便於採集數據和人工監控。

實驗技術與方法

將沉積物裝入模擬裝置,採用逐漸升壓的辦法,測量壓力對熱物理參數的影響。當模擬裝置內的壓力達到預定的壓力條件時,停止加壓。室溫下模擬裝置放置一定的時間後,若壓力沒有發生變化即可開展水合物生成模擬實驗(壓力恆定48h)。啟動監測裝置,監測模擬裝置內,溫度、壓力和TDR波形的變化。隨著水合物逐漸生成,TDR波形逐漸發生變化,反射系數逐漸增加,相對距離縮短。

打開攪拌釜、反應釜進氣閥門(閥門3、4、5),打開抽真空口(閥門2),其餘閥門關閉,將系統抽真空。待系統負壓穩定後,關閉抽真空口和抽真空機。打開除高壓閥以外的所有閥門,通入實驗所用的甲烷氣清洗氣路,重復3~4次。然後打開進氣閥門(閥門1、3、4),其餘閥門關閉,開始向兩個高壓釜內加壓。加至實驗所需壓力(4.0~7.0MPa)後關閉加壓閥門穩定一段時間。打開磁力攪拌器直至攪拌釜內的甲烷氣溶解在SDS溶液中達到飽和。打開攪拌釜和反應釜之間的閥門(閥門5),使溶解了飽和甲烷氣的SDS溶液流向反應釜,直至反應釜中的鬆散沉積物達到含水量飽和狀態後關閉閥門5。開啟控溫箱開關,將溫度設置為0.5℃。實驗進入水合物合成階段。水合物合成所需時間受多個條件影響,如水合物的「記憶效應」、溫度「過冷度」、表面活性劑的添加等。水合物合成一般需要1、2d時間。水合物生成進度可以通過TDR波形圖明顯看出。

實驗選擇的熱脈沖電源為12V直流電源。通過計算機直接控制熱脈沖發射的時間和時長。由於實驗採用的加熱絲直徑很小,加熱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加熱絲絕緣層燒化;另外,水合物本身遇熱容易分解。綜合考慮上述各因素影響,加熱時長一般掌握在4~8s內。另外,一個熱脈沖發射過後需要一定的散熱時間,待反應體系溫度完全恢復到脈沖發射前的狀態時再發射下一個脈沖。兩個相鄰的熱脈沖之間發射間隔過短,反應體系內的余溫會干擾實驗結果;間隔過長則費時費電(刁少波等,2008)。

計算

採用了平行熱線法和交叉熱線法測定熱物理特性。

1)交叉熱線法。熱導率計算公式為: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式中:λ為熱導率;"2、"1為兩次熱脈沖的加熱時間;T2-T1為溫度的變化;Q為熱源強度。

2)平行熱線法。熱擴散系數α計算公式為: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式中:tm為達最高溫度時的時間;t0為熱脈沖的加熱時間;r為熱電偶距線性熱源的垂直距離。

容積熱容量計算公式為: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式中:q為單位長度加熱絲在單位時間內釋放的熱量;Ei(-x)為指數積分。

由λ=α·ρc計算出熱導率。

3. 求化學實驗里常用儀器的圖片和名稱。(差不多有30個)

乾燥箱、培養箱、電阻爐、水浴鍋、水浴箱、萬用電爐、蒸餾水機、粉碎機、組織搗碎機、電動攪拌器、磁力攪拌器、震盪機(搖床)、顯微鏡、濁度儀、酸度計、電導率儀、色度計、羅維朋、離心機、以及葯檢儀器(熔點儀、崩解儀等)、電位滴定儀、高效液相,原子吸收、電子天平、分光光度計、火焰光度計、粘度計、水分測定儀、旋光儀、阿貝折射儀、溶解氧儀、COd等。
由於種類較多,並且一種儀器型號也較多,所以建議你去網上看下他們的圖片。我這里就不給您提供圖片了。

4. 電導分析法儀器包括哪些裝置

電導分析法是通過測量溶液的電導來分析被測物質含量的電化學分析方法。它所 依據的基本原理是溶液的電導與溶液中各種離子的濃度、運動速度和離子 電荷數有關。其具體做法是:將被測溶液放在由固定面積、固定距離的兩個鉑電極所構成的電導池中,然後測 量溶液的電導,由此計算被測物質的含量。[1]
中文名
電導分析法
外文名
method of conctometric analysis
應用學科
機械工程
分類
直接電導法和電導滴定法
作用
分析被測物質含量
快速
導航
電導測量系統組成分類
介紹
以測量待測溶液的電導為基礎的分析方法。電導是電阻的倒數, 測電導實質就是測電阻。電導分析也可以說是通過測量兩電極間溶液的電阻來確定離子含量的方法。
由於溶液的電導並不是某一種離子的特徵參數,而是溶液中所有離子的共同貢獻,因此電導分析法的選擇性很差, 使它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2]
電導測量系統組成
電導測量系統由電導池和電導儀組成。電導儀主要由測量電源1, 測量電路2和放大器3及指示器4構成。電導池由電導電極5和盛溶液的容器6及待測試液組成 (如圖1

5. 海水是巨大的資源寶庫,從海水中提取食鹽和溴過程如下:(1)將NaCl溶液進行電解,在電解槽中可直接得到

(1)惰性電極電解食鹽水生成氫氣、氯氣、氫氧化鈉;利用生成物可以使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水;
故答案為:Cl2 ;NaOH;NaClO;
(2)依據流程圖分析可知,為富集溴,用二氧化硫還原溴單質為溴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Br2+SO2+2H2O═4H++SO42-+2Br-;故答案為:Br2+SO2+2H2O═4H++SO42-+2Br-
(3)①要達到提純溴的目的,關鍵是控制鎦出成分的沸點,Br2的沸點為59℃,控制溫度為59℃,冷凝得到液溴;
故答案為:利用溫度計控制產生蒸氣的溫度,並收集59℃時的餾分;
②得到的溴單質顏色為深紅棕色;除去該產物中仍殘留的少量Cl2,利用氯氣強氧化性,可向其中加入NaBr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溴單質;溴單質微溶於水,所以可以分液分離或蒸餾得到溴單質;
故答案為:深紅棕色;分液(或蒸餾);
③溴單質是有毒性和強腐蝕性,不能排放到空氣中,需要用鹼吸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Br2+2OH-═BrO-+Br-+H2O;故答案為:Br2+2OH-═BrO-+Br-+H2O.

6. 在沒有氧氣存在時,鐵與水幾乎不反應,但高溫下,鐵能與水蒸氣反應.請設計實驗,證明還原鐵粉與水蒸氣能

(1)鐵和水蒸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4H2O(g)

.

與電導滴定實驗裝置簡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章丘五金市場在那裡 瀏覽:872
液位變送器閥門開關怎麼使用 瀏覽:310
鄭州大有電動工具 瀏覽:283
閥門sp值值是什麼 瀏覽:542
控制電機綜合實驗裝置 瀏覽:94
玉環鮮迭閥門廠 瀏覽:708
高壓油頂起裝置作用 瀏覽:413
減速器軸承蓋螺栓螺紋為什麼向下 瀏覽:325
軸承6318尺寸多少錢 瀏覽:316
年產30萬供水裝置設計招標 瀏覽:438
機械設備安全裝置維護費用 瀏覽:162
機械手的設計涉及哪些技術 瀏覽:199
設備投資安裝投資指的是什麼 瀏覽:667
根據管道壓力定閥門壓力 瀏覽:721
氨氣實驗室製法尾氣處理裝置 瀏覽:266
天然氣管道球閥閥門打不開 瀏覽:466
機床的類代號用大寫的什麼表示 瀏覽:616
機械鍵盤以前是什麼鍵盤 瀏覽:322
啟動機控制裝置作用 瀏覽:655
燃氣管道閥門開啟狀態 瀏覽:882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