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LNG」液化天然氣是什麼 「LNG」氣化器是什麼工作原理 有什麼作用
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簡稱LNG)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被公認是地球上最干凈的化石能源回。無色、無味、無毒且無答腐蝕性,天然氣在常壓和-162℃左右可液化,液化天然氣的體積約為氣態體積的1/625。液化天然氣的儲存是天然氣儲存方式之一。
LNG氣化器的工作原理:
LNG氣化器分為:空溫式LNG氣化器、電加熱水浴式LNG氣化器、蒸氣式LNG氣化器
一、空溫式LNG氣化器:
電加熱水浴式LNG氣化器
是採用特製高效率電加熱器熱源,以水熱傳媒,或直接採用循環水,加熱緊湊式換熱管內低溫介質LNG,採用先進溫度自動按制系統,其主要特點:可持續長時間工作,氣化量及其穩定,出口溫度為常溫或可按客戶要求設定。
三、蒸氣式LNG氣化器:是通過蒸氣加熱水浴式汽化器中的水,再通過熱水加熱盤管中通過液態氣體,使之能轉化為氣態的氣體。這種水浴式氣化器適用於有鍋爐余熱,或其它余熱的用氣單位。
❷ LNG氣化站的設計
1、LNG氣化站設計標准
至今我國尚無LNG的專用設計標准,在LNG氣化站設計時,常採用的設計規范為:GB 50028—2006《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16-2006《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美國NFPA—59A《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存和裝卸標准》。其中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是由中石油參照和套用美國NFPA—59A標准起草的,許多內容和數據來自NFPA—59A標准。由於NF-PA—59A標准消防要求高,導致工程造價高,目前難以在國內實施。目前國內LNG氣化站設計基本參照GB 50028—93《城鎮燃氣設計規范》(2002年版)設計,實踐證明安全可行。
2、LNG氣化站的選址及總圖布置
① LNG氣化站選址
氣化站的位置與其安全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氣化站應布置在交通方便且遠離人員密集的地方,與周圍的建構築物防火間距必須符合《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 50028—2006的規定,而且要考慮容易接入城鎮的天然氣管網,為遠期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
② LNG氣化站總圖布置
合理布置氣化站內的建構築物、工藝設施,可使整個氣化站安全、經濟、美觀。站區總平面應分區布置,即分為生產區(包括卸車、儲存、氣化、調壓等工藝區)和輔助區,生產區布置在站區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或上側風側,站內建構築物的防火間距必須符合《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 50028—2006的規定。
3、LNG氣化站卸車工藝
LNG通過公路槽車或罐式集裝箱車從LNG液化工廠運抵用氣城市LNG氣化站,利用槽車上的空溫式升壓氣化器對槽車儲罐進行升壓(或通過站內設置的卸車增壓氣化器對罐式集裝箱車進行升壓),使槽車與LNG儲罐之間形成一定的壓差,利用此壓差將槽車中的LNG卸入氣化站儲罐內。卸車結束時,通過卸車台氣相管道回收槽車中的氣相天然氣。
卸車時,為防止LNG儲罐內壓力升高而影響卸車速度,當槽車中的LNG溫度低於儲罐中LNG的溫度時,採用上進液方式。槽車中的低溫LNG通過儲罐上進液管噴嘴以噴淋狀態進入儲罐,將部分氣體冷卻為液體而降低罐內壓力,使卸車得以順利進行。若槽車中的LNG溫度高於儲罐中LNG的溫度時,採用下進液方式,高溫LNG由下進液口進入儲罐,與罐內低溫LNG混合而降溫,避免高溫LNG由上進液口進入罐內蒸發而升高罐內壓力導致卸車困難。實際操作中,由於目前LNG氣源地距用氣城市較遠,長途運輸到達用氣城市時,槽車內的LNG溫度通常高於氣化站儲罐中LNG的溫度,只能採用下進液方式。所以除首次充裝LNG時採用上進液方式外,正常卸槽車時基本都採用下進液方式。
為防止卸車時急冷產生較大的溫差應力損壞管道或影響卸車速度,每次卸車前都應當用儲罐中的LNG對卸車管道進行預冷。同時應防止快速開啟或關閉閥門使LNG的流速突然改變而產生液擊損壞管道。
4、LNG存儲
儲罐是LNG氣化站的主要設備,直接影響氣化站的正常生產,也佔有較大的造價比例。按結構形式可分為地下儲罐、地上金屬儲罐和金屬預應力混凝土儲罐。對於LNG儲罐,現有真空粉末絕熱型儲罐、正壓堆積絕熱型儲罐和高真空層絕熱型儲罐,中、小型氣化站一般選用真空粉末絕熱型低溫儲罐。儲罐分內、外兩層,夾層填充珠光砂並抽真空,減小外界熱量傳入,保證罐內LNG日氣化率低於0.3%
5、LNG的氣化
氣化裝置是氣化站向外界供氣的主要裝置,設計中我們通常採用空溫式氣化器,其氣化能力宜為用氣城鎮高峰小時計算流量的I.3~1.5倍,不少於2台,並且應有1台備用。當環境溫度較低時,空溫式氣化器出口天然氣溫度低於5℃時,應將出口天然氣進行二次加熱,以保證整個供氣的正常運行。一般天然氣加熱器採用水浴式加熱器
6、BOG與EAG(安全放散氣體)的處理
BOG主要來源於LNG槽車回氣和儲罐每天0.3%的自然氣化。現在常用的槽車容積為40m3,回收BOG的時間按照30min計算,卸完LNG的槽車內氣相壓力約為0.55MPa,根據末端天然氣壓力的不同,回收BOG後槽車內的壓力也不同,一般可以按照0.2MPa計算。回收槽車回氣需要BOG加熱器流量為280m3/h,加LNG儲罐的自然蒸發量,則可計算出BOG加熱器流量。LNG的儲存溫度為-163℃,即BOG的溫度約為-163℃,為保證設備的安全,要將BOG加熱到15℃。根據流量和溫度可以確定BOG加熱器的規格。回收的BOG經過調壓、計量、加臭後可以直接進入管網,如果用戶用氣非連續則需要設置BOG儲罐進行儲存。
EAG主要是在設備或管道超壓時排放。當LNG氣化為氣體天然氣時,天然氣比常溫空氣輕時的臨界溫度為-110℃。為防止EAG在放散時聚集,則需將EAG加熱至高於-110℃後放散。容積為100m3的LNG儲罐選擇500m3/h的EAG加熱器,最大量放散時出口溫度不會低於-15℃。
❸ lng加氣站主要設備
LNG加氣站主要由LNG儲罐、低溫烴泵、高壓空溫氣化器、高壓水浴氣化器、順序控制盤、儲氣井或瓶組、加氣機組成。
LNG是液化天然氣英文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縮寫。一般分為四種類型:撬裝式加氣站,標準式加氣站,L-CNG加氣站,移動式撬裝加氣站。
lng加氣站的優勢
加氣站建設比較靈活,與其他能源相比,液化天然氣本身不受管道運輸范圍的限制,整體運輸方便,使得加氣站輻射能力增強;加氣站建設時佔地面積較小,LNG加氣站安全距離僅為CNG加氣站的三分之一,整體佔地面積較小;建設成本低。
加氣站經營相對方便,本身不需要大型動力設備,可以大幅度降低土地成本與設備成本;同時,加氣站建設時安全系數較高,工作時壓力不超過1.6Mpa,壓縮天然氣工作壓力則高達25Mpa,兩者相比較,可以發現LNG安全性較高,只需要較低壓力便可以完成運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LNG加氣站
❹ LNG液體儲罐,罐體內的上進液管,接觸到罐內的液體么 請說明這樣設計的好處。。謝謝。。
一般來說不會接觸到,因為罐體有一定的充滿率,也就是罐子不是滿的,專上進液管在頂部屬的。
上進液管的管口處有個噴淋裝置,類似我們洗澡用的水蓮噴頭,他的作用是罐子在首次使用或很久未用再用時讓液體均勻的噴淋到罐體里,因為LNG是低溫液體,LNG不對罐體噴淋預冷就直接充裝對罐體材料可能會有損傷。一般來說,罐體做完預冷且罐體內部有一定的液體高度時,就也可以從下部的進出液管進液了。
❺ lng加氣站設備工藝流程
LNG加氣站運行原理:
LNG儲罐內的液態天然氣經過加註撬加壓至1.4-1.5Mpa,送至加液機加註到車輛的LNG儲氣瓶內,完成整個加液工作。
1.儲罐平壓及卸液:
首先將儲罐的氣相口用金屬軟管連接至槽車的下進(出)液口(後面全部用下進液表示),緩慢開啟儲罐氣相閥門與槽車下進液閥門,再通過站控操作系統開始平壓,讓儲罐內的氣體由氣相出口通過槽車的下進液口進入到槽車,可以讓氣體充分冷卻,將儲罐內的氣體完全回收,來實現將儲罐內的壓力平壓至最低,一般情況下儲罐與槽車內的壓力可以平壓至0.2-0.4Mpa。
儲罐平壓完成之後開始進行槽車自增壓,首先將儲罐氣相口與槽車下進液口金屬軟管的槽車下進液端拆除,並連接至槽車的自增壓氣相口,再用金屬軟管由槽車的自增壓液相口連接至氣化器的進液口(儲罐的自增壓與槽車的自增壓都是用同一個氣化器來完成,管路也是相同的只是由相應的閥門進行切斷控制的)。將槽車的液相口和氣相口閥門緩慢開啟,再通過站控系統開始增壓,將槽車增壓至高於儲罐壓力0.2Mpa以上就可以開始卸液了,最高壓力要低於槽車安全閥起跳壓力0.05Mpa。
2.預冷循環及加液:
當兩次加液間隔時間超過半小時,管道內的液態天然氣已經氣化,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進行管道循環預冷,來保證高溫氣體不會進入到車載儲罐內造成壓力驟然升高,重分預冷後加註到車載儲罐內的LNG溫度可以達到最低。預冷結束後可以開始進行加液,加液過程中如果車載儲罐壓力過高需進行排氣,加液機加註壓力為1.4-1.5Mpa,車載儲罐內壓力越高加註速度越慢。
❻ flng什麼意思
flng意思是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
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floati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system,FLNG)是一種浮式液化天然氣處理平台,使用,通常設計為船型結構,配有天然氣液化裝置及液化天然氣儲罐等裝備。FLNG在深水海域的應用將有效地避免深水海域管道鋪設所面臨的技術難題,同時也為海上邊際油氣田的開發提供了經濟有效的方案。
❼ 天然氣液化裝置的介紹
天然氣液化裝置(LNG facility)是由天然氣預處理流程、液化流程、儲存系統、控制系統及消防系統等組成。 液化流程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里主要介紹基本負荷型液化裝置、調峰型液化裝置、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及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