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對純鹼(Na 2 CO 3 )和小蘇打(NaHCO 3 )兩種固體進行實驗探究.
(1)酒精燈;燒杯(2)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3)對比觀察法;探究純鹼和小蘇打兩種固體加熱是否分解
B.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下列有關實驗(1)若A為濃H2SO4,B為第三周期金屬元素組成的片
((1)第三周期的金屬中,鈉常溫下易與水反應,鋁常溫下遇濃H2SO4鈍化,只有鎂與濃硫酸反應產生SO2,故B為Mg,SO2可使品紅溶液褪色,但加熱後又出現紅色,故答案為:Mg;試管中的無色溶液又變紅色; (2)有銀鏡出現說明必有銀氨溶液產生,因此必須有AgNO3和NH3?H2O,可推知A是濃氨水,C是AgNO3與乙醛的混合液,故答案為:AgNO3; (3)氨氣極易溶於水,會產生倒吸現象,故D的作用為防止倒吸,故答案為:C中的液體進入D中; (4)上述裝置的左邊部分作發生裝置,可以製取固體和液體反應不加熱產生的氣體,而乙烯的製取需要加熱,故答案為:④;缺少加熱裝置(填無溫度計者不給分).
C.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氯氣的制備及有關性質實驗.(1)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
(1)裝置中是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加熱反應生成氯氣,二氧化錳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O2+4H++2C1- △ | .
D. 某課外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的裝置,以驗證SO2的氧化性、還原性和漂白性.回答以下問題:(1)單獨檢
(1)檢查裝置氣密性是否良好,關閉活塞b,往試管中加水,發現水加不進去,試管是一個封閉系統,氣密性良好,反之氣密性不好, 故答案為:往試管中加水;若水加不進去; (2)實驗室用塊狀固體亞硫酸鈉與濃硫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硫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SO3+H2SO4(濃)=Na2SO4+H2O+SO2↑,SO2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有毒,能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製取二氧化硫的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屬於固液常溫型,所以選擇的發生裝置是C;啟普發生器適用於固液混合狀態其不需加熱而製取的氣體,且固體必須是塊狀的,實驗室用亞硫酸鈉和硫酸製取二氧化硫,硫酸鈉是粉末狀固體,所以不能用啟普發生器製取, 故答案為:C;Na2SO3易溶於水,SO2也易溶於水,不能用有啟普發生器功能的裝置; (3)硫化亞鐵(FeS)固體和稀硫酸在常溫下發生復分解反應:FeS+H2SO4(稀)═FeSO4+H2S↑,生成硫化氫氣體和硫酸亞鐵, 故答案為:FeS+H2SO4(稀)═FeSO4+H2S↑; (4)SO2可使品紅溶液的紅色褪去,所以SO2氣體通過D裝置時現象是紅色褪去,二氧化硫有還原性,高錳酸鉀有強氧化性,二氧化硫和高錳酸鉀能發生5SO2+2MnO4+2H2O═5SO42-+2Mn2++4H+紫色褪去,SO2與H2S能發生SO2+2H2S=3S+2H2O,所以瓶壁有淡黃色粉末和無色的小液滴, 故答案為:紅色褪去;紫色褪去;瓶壁有淡黃色粉末和無色的小液滴; (5)SO2有毒,所以尾氣不能直接排空,應該選用鹼性物質吸收,所以鹼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未反應完的SO2, 故答案為:吸收尾氣.
E. 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既可用於製取氣體,又可用於驗證物質的性質.(1)利用Ⅰ、Ⅱ裝置
(1)①根據I裝置知,反應物反應時不需加熱,所以D排除;根據Ⅱ裝置知,反應生成的版氣體密度小於權空氣的密度,所以排除B,符合條件的是AC. 故選AC. ②二氧化氮能和水反應,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將Ⅱ裝置加滿(難揮發的)有機溶劑來收集二氧化氮氣體. 故答案為:將Ⅱ裝置加滿(難揮發的)有機溶劑. (2)①氯氣能和溴化物置換出溴單質Cl2+2Br-=2Cl-+Br2,從而確定氯氣的氧化性大於溴的 故答案為:Cl2+2Br-=2Cl-+Br2. ②碳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乙炔,CaC2+2H2O→Ca(OH)2+C2H2↑;溴或酸性高錳酸鉀有強氧化性,能氧化 乙炔,所以乙炔能使溴水或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故答案為:CaC2+2H2O→Ca(OH)2+C2H2↑;溴水褪色或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3)因為當氣體被吸收時,液體上升到球形管中.由於球形管容積較大,導致試管中液面明顯下降,使球形管口脫離液面,球形管中的液體又流回試管中,從而防止了倒吸. 故答案為:當氣體被吸收時,液體上升到球形管中.由於球形管容積較大,導致試管中液面明顯下降,使球形管口脫離液面,球形管中的液體又流回試管中,從而防止了倒吸.
F. 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1)打開分液漏斗,發現其中的液體不能流下,可能的原因是_____
(1)使用復分液漏斗時應製取下塞子,使分液漏斗內的壓強等於大氣壓強,保證液體順利流出,打開分液漏斗,發現其中的液體不能流下,可能的原因是分液漏斗瓶塞未打開; (2)①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固體混合能生成氧氣,使氣球脹大,該反應屬於分解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 | .
G. 某小組為研究電化學原理,設計如圖裝置.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a和b不連接時,鐵片上會有金屬銅
A.復a和b不連接,鐵和銅制離子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銅單質,故A正確; B.a和b用導線連接時,該裝置是原電池,鐵作負極,銅作正極,正極發生的反應:Cu2++2e-=Cu,故B正確; C.無論a和b是否連接,鐵片均被腐蝕,發生反應Cu2++Fe=Cu+Fe2+,所以溶液從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故C正確; D.原電池工作時,陽離子向正極移動,陰離子向負極移動,故D錯誤. 故選D.
H.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了裝置,探究空氣中氧氣了體積分數,其中A是底面積為l0qm2、高20qm了圓筒
(1)銅和氧來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源應生成氧化銅,反應現象是紅色固體逐漸變成黑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Cu+O2 &地bsp;&地bsp;△&地bsp;&地bsp; | .
與某小組設計了如圖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動進冷水裝置
發布:2025-05-25 04:39:17
瀏覽:317
大同五金機電廠
發布:2025-05-25 04:30:32
瀏覽:75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