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1)該實驗通常採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
(1)使用平面鏡時,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確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時,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於確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2)實驗時,如果像與蠟燭沒有完全重合,就去測量像距,這樣會造成測量距離與物距不相等,所以等觀察蠟燭B與蠟燭A所成的完全重合後再去測量;
故答案為::(1)蠟燭A像的位置;(2)所成的像重合.
❷ 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
問題一:如圖所示裝置,有洗氣、儲氣等用途.醫院給病人輸氧氣時,也利用了類似的裝置辯閉宏.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這個地方水的作用有二:一是便於觀察流速,二是增加氧氣的濕度(先前為液態的,轉化為氣態時乾燥而冷,所以要加濕).A、B導管連接供氧鋼瓶,則A端為氣體輸出端,這樣會首先把水排出,顯然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故A錯.B、A導管為氣體流入端,使氧氣從B端流出,連接病人吸氧導氣管.故B正確.C、氣體從A流入,會產生氣泡從而判斷有無氣體.故C正確.D、因進氣管通入到了蒸餾水中,氣泡越明顯,氣體的流入速度就越快,因此,可判斷輸出氧氣的速度,D正確.故答案選A.
問題二:(2014?泉州)小勇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的實驗:(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是,在物體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於確定像的位置.(2)蠟燭A 和B 的要求是完全一樣,當玻璃板後面的蠟燭B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比較物像大小關系.平面鏡成虛像,移去蠟燭B,並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個光屏.則光屏不能承接到像.(3)若將玻璃板和蠟燭下面的白紙換成方格紙進行實驗,這種做法的優點是便於探究像和物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2)重合;相等;不能;虛;(3)便於探究像和物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
問題三:(2006?濟寧)李明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探究電磁感應現象,他把裝置中的直銅線ab通過導線接在量程為3A的 A、題中實驗只有一根導體在切割磁感線運動,很少,電流表也不是靈敏電流表,實驗的過程是正確的,所以產生的電流很小,使電流表指針偏轉幅度很少,故A正確;B、感應電流大小是不受切割導體的粗細影響的,故B不正確;C、題中向右運動可以切割磁感線,但電流表指針未明顯偏轉,改為向左運動,只是改變了感應電流的方向,而不改電流大小,所以仍然偏轉不明顯,故C錯誤;D、導體改為上下運動,是不切割磁感線的,不會產生感應電流,故D錯誤.故選A.
問題四: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電極均為惰性電極)可吸收SO 2 ,並用陰極排出的溶液吸收NO 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試題分析:A、從反應物和產物化合價判斷,左態叢邊硫的化合價從+4價到+6價,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為陽極,a為正極,錯誤;B、電子數目不對,電極反應式為2HSO 3 - +2H + +2e - =S 2 O 4 2- +2H 2 O,錯誤;C、正確;D、電解時陽離子向陰極移動,陰離子向陽極移動,錯誤。
問題五: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可以進行金屬性質的探究.(1)裝置A中的溶液不同時,可觀察到不同的實驗現象.①若將鐵 (1)①由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應用可知,當鐵與可溶性的銅鹽反應時有紫紅色固攜冊體析出,所以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是硫酸銅;②由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應用可知,當鐵與鹽酸或硫酸反應時有氣體生成,所以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是硫酸;③鐵和水、氧氣作用,會生銹,所以將燒懷中的溶液換成蒸餾水,將裝置A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後,觀察到鐵片表面出現紅色物質;(2)若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大小,常用「三取中」的方法,即根據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大小,取中間金屬的鹽溶液與兩邊的金屬反應,所以溶液可以取硫酸銅的溶液,金屬片分別取鐵片和銀片.故答案為:(1)①硫酸銅;②硫酸;③鐵片表面出現紅色物質;(2)硫酸銅的溶液,鐵片和銀片.
問題六:(2014?台州)利用如圖裝置進行「探究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實驗.用兩根細繩將小球懸掛起來,拉起小球, (1)若用一根細繩,小球的擺動方向會不穩定,利用如圖兩根細繩懸掛小球,便於控制小球的撞擊方向,便於碰准木塊;(2)實驗中小球一定,小球擺動的角度不同,撞擊木塊時的速度不同,所以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物體的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3)細繩與豎直方向成的θ角不同,則下落的高度不同,通過對木塊做功的多少,可以判斷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所以該實驗可以探究重力勢能與高度的關系.故答案為:(1)便於控制小球的撞擊方向(或便於撞准木塊等);(2)速度;(3)物體重力勢能大小與高度有什麼關系?或重力勢能大小與高度的關系.
❸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1)使光線以不同角度入射進行實驗,測
(1)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數,可得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由表中數據可知,當入射角回增大時,答反射角將隨之變大.
(3)在實驗過程中,將紙板向前或向後折,是為了驗證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此時在紙板B上將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4)反射光路是可逆的,當光貼著紙板B沿F0射到O點,光將沿OE方向射出.
故答案為:
(1)等於;
(2)變大;
(3)同一平面;不能;
(4)OE;可逆的.
❹ 利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探究產物是否有乙烯生成
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實驗,以驗證產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飽和性。當溫度迅速上升至170℃後,可觀察到試管中溴水褪色,燒瓶中濃H2SO4與乙醇的混合液變為棕黑色。
(1)甲同學認為:考慮到該混合液反應的復雜性,溴水褪色的現象不能證明反應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飽和性,其理由正確的是___________。
A.乙烯與溴水易發生取代反應。
B.使溴水褪色的反應,未必是加成反應。
C.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未必是乙烯。
(2)乙同學經過細致觀察後認為:試管中另一現象可證明反應中有乙烯生成,這個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確認這一反應是加成反應還是取代反應,可用pH試紙來測試反應後的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學對上述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在I和II之增加如右圖裝置,則A中的試劑應為_______________,B中的試劑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C
(2)液體分層,下層為油狀液體。
若發生取代反應,生成HBr,水溶液pH明顯減小;若發生加成反應,水溶液pH值將增大。
(3)NaOH溶液(其它鹼液也可以,但澄清石灰水不妥,扣1分);品紅溶液
❺ 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1)在實驗中實驗白色硬紙板能顯示______;也能方便地
(1)為了更好的觀察到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實驗中採用了白色硬紙板,光線版在白色紙板上權的軌跡就容易觀察到了,也方便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2)以法線ON為軸線,將白色硬紙板的B面繞法線ON向後旋轉,這樣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此時反射光線的位置不發生變化,因為反射光線是由入射光線決定的.
(3)根據反射定律的內容可得,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若入射光線靠近法線,則入射角減小,反射角也隨之減小,故反射光線將靠近法線.
(4)當光逆著原來的反射光線入射時,反射光線也逆著原來的入射光線反射出去,這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為:(1)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反射角和入射角;
(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不發生;
(3)靠近;(4)光路是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