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防雷裝置是干什麼用的
雷分為直擊雷和感應雷。
直擊雷就是戶外雷電直接打到屋頂或者樹上的專雷。為避免這種雷屬要給屋頂加裝避雷針。
感應雷就是通過戶外雷電帶有的強電流,把周圍環境變成一個強磁場,所以信號,電纜,視頻等信號都會受到雷擊,所以這就要給用戶主進線加避雷器,為了更好的保護設備安全還可以用專業的避雷插座。
不知對你是否有幫助,呵呵。
『貳』 防雷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重要性
雷電是一種自然災害天氣,它發生在因強對流天氣而形成的雷雨雲之間或雷雨雲與大地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自然界的雷擊主要有直擊雷和感應雷兩種,在雷暴活動區域內,直擊雷是指雷雲直接通過人體,建築物或設備等對地放電所產生的電擊現象,此時雷電的主要破壞力在於電流特性而不在於放電產生的高電位。雷電擊中人體、建築物或設備時,強大的雷電流轉變成熱能。雷擊放電的電量大約為25~100C。據此估算,雷擊點的發熱量大約500~2000J。該能量可以熔化50~200mm3的鋼材。因此雷電流的高溫熱效應將灼傷人體,引起建築物燃燒,使設備部件熔化。
在雷電流流過的通道上,物體水分受熱汽化而劇烈膨脹,產生強大的沖擊性機械力。該機械力可以達到5000~6000N,因而可使人體組織,建築物結構、設備部件等斷裂破碎,從而導致人員傷亡、建築物破壞,以及設備毀壞等;感應雷是指雷電在雷雲之間或雷雲對地的放電時,在附近的戶外傳輸信號線路、埋地電力線、設備間連接線和電磁感應侵入設備,使串聯在線路中間或終端的電子設備遭到損害。
感應雷雖然沒有直擊雷猛烈,但其發生的幾率比直擊雷高得多。直擊雷只發生在雷雲對地閃擊時才會對地面造成災害,而感應雷則不論雷雲對地閃擊或者雷雲對雷雲之間閃擊,都可能發生並造成災害。此外直擊雷一次只能襲擊一個小范圍的目標,而一次雷閃擊都可以在較大的范圍內多個小局部同時產生感應雷過電壓現象並且這種感應高壓可以通過電力線、電話線等傳輸到很遠,致使雷害范圍擴大。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電子設備日益向自動化、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微電子器件的大量使用,都存在防雷電沖擊能力弱的問題。因此電子設備在日常運行中常常被雷電擊壞,甚至造成系統癱瘓和人員傷亡。因此加強對雷電災害的關注,積極採取切實有效的防護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現代防雷分為外部防雷和內部防雷。
所謂外部防雷就是防直擊雷(不包括防止防雷裝置受到直接雷擊時向其它物體的反擊),內部防雷包括防雷電感應、防反擊以及防雷電波侵入和防生命危險。
外部防雷裝置(即傳統的常規避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三部分組成。接閃器(也叫接閃裝置)有三種形式:避雷針、避雷帶和避雷網,它位於建築物的頂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獲閃電,即把雷電流引下。引下線,上與接閃器連接,下與接地裝置連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閃器截獲的雷電流引至接地裝置。接地裝置位於地下一定深度之處,它的作用是使雷電流順利流散到大地中去。
內部防雷裝置的作用是減少建築物內的雷電流和所產生的電磁效應以及防止反擊、接觸電壓、跨步電壓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裝置外,所有為達到此目的所採用的設施、手段和措施均為內部防雷裝置,它包括等電位連接設施(物)、屏蔽設施、加裝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線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現代防雷技術強調全方位防護,綜合治理,建立一套完整的防雷系統,並把防雷看做一個系統工程。應符合GB50057-94(2000年版)《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對電源系統、信號系統、地電位反擊等各個方面作好雷電防護工作,形成一套由室外到室內雷電防護體系,通過防雷產品的有效動作來防止雷電波侵入設備,形成等電位保護結構,其設備在雷電環境中安全可靠工作,確保國家、人民財產得到安全保障。防雷工程主要包括六項重要因素:
1、接閃功能: 指實現接閃功能所應具備的條件,包括接閃器的形式(避雷針、避雷帶和避雷網)、耐流耐壓能力、連續接閃效果、造價以及接閃器與建築物的美學統一性等。
2、分流影響: 指引下線對分流效果的影響。引下線的粗細和數量直接影響分流效果,引下線多,每根引下線通過的雷電流就小,其感應范圍就小。引下線相互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規范中的規定。當建築物很高,引下線很長時,應在建築物的中間部位增加均壓環,以減小引下線的電感電壓降。這不僅可以分流,而且還可以降低反擊電壓。
3、均衡電位: 指使建築物內的各個部位都形成一個相等的電位,即等電位。若建築物內的結構鋼筋與各種金屬設置及金屬管線都能連接成統一的導電體,建築物內當然就不會產生不同的電位,這樣就可保證建築物內不會產生反擊和危及人身安全的接觸電壓或跨步電壓,對防止雷電電磁脈沖干擾微電子設備也有很大的好處。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最具備實現等電位的條件,因為其內部結構鋼筋的大部分都是自然而然地焊接或綁扎在一起的。為滿足防雷裝置的要求,應有目的地把接閃裝置與梁、板、柱和基礎可靠地焊接、綁扎或搭接在一起,同時再把各種金屬設備和金屬管線與之焊接或卡接在一起,這就使整個建築物成為良好的等電位體。
4、屏蔽作用: 屏蔽的主要目的是使建築物內的通信設備、電子計算機、精密儀器以及自動控制系統免遭雷電電磁脈沖的危害。建築物內的這些設施,不僅在防雷裝置接閃時會受到電磁干擾,而且由於它們本身靈敏性高且耐壓水平低,有時附近打雷或接閃時,也會受到雷電波的電磁輻射的影響,甚至在其他建築物接閃時,還會受到從該處傳來的電磁波的影響。因此應盡量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內的鋼筋,即建築物內地板、頂板、牆面、及梁、柱內的鋼筋,使其構成一個六面體的網籠,即籠式避雷網,從而實現屏蔽。由於結構構造的不同,牆內和樓板內的鋼筋有疏有密,鋼筋密度不夠時,設計時應按各種設備的不同需要增加網格的密度。良好的屏蔽不僅使等電位和分流這兩個問題迎刃而解,而且對防禦雷電電磁脈沖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此外,建築物的整體屏蔽還能防球雷、側擊和繞擊雷的襲擊。
5、接地效果: 指接地效果的好壞。良好的接地效果也是防雷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每個建築物都要考慮哪種接地方式的效果最好和最經濟。當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符合規范條件時,應利用基礎內的鋼筋作為接地裝置。當達不到規范中規定的條件或基礎包在防水卷材層內時,可做周圈式接地裝置,但應將周圈式接地裝置預先埋在基礎槽的最外邊(不必離開建築物3m以外)。接地體靠近基礎內的鋼筋有利於均衡電位,同時還可節省為挖深溝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在基礎完工後再挖深溝則易影響基礎的穩定性。
對磚混結構建築物,必須做獨立引下線並採用獨立接地方式。當土壤電阻率大,使用接地極較多時,也可做周圍式接地裝置。因為周圈式接地裝置的沖擊阻抗小於獨立接地裝置的沖擊阻抗,而且有利於改善建築物內的地電位分布,減小跨步電壓。採用獨立式接地方式時,以鑽孔深埋接地極(約4~12m)的效果為最好,深孔接地極容易達到地下水位,且能減少接地極的用鋼量。
6、合理布線: 指如何布線才能獲得最好的綜合效果。現代化的建築物都離不開照明、動力、電話、電視和計算機等設備的管線,在防雷設計中,必須考慮防雷系統與這些管線的關系。為了保證在防雷裝置接閃時這些管線不受影響:
首先,應該將這些電線穿於金屬管內,以實現可靠的屏蔽;
其次,應該把這些線路的主幹線的垂直部分設置在高層建築物的中心部位,且避免靠近用作引下線的柱筋,以盡量縮小被感應的范圍。在管線較長或橋架等設施較長的路線上,還需要兩端接地;
第三,應該注意電源線、天線和屋頂高處的彩燈及航空障礙燈等線路的引入做法,防止雷電波侵入。除考慮布線的部位和屏蔽外,還應在需要的線路上加裝避雷器、壓敏電阻等浪涌保護器。因此,設計室內各種管線時,必須與防雷系統統一考慮。
『叄』 建築防雷裝置的簡介
雷電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其電壓可達數百萬至數千萬伏特,電流可達幾十萬安培。雷擊會炸毀建築物或引起火災,造成人畜傷亡,也會造成電力系統停電等事故。因此,易受雷擊的建築物必須備有防雷裝置。
『肆』 為什麼高樓上要裝避雷針
大家可能經常看到一些高樓上安裝有常常的管子,這就是避雷針。可是它真的能避免雷擊嗎?
唐代《炙轂子》一書在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漢朝時柏梁殿遭到火災,一位巫師建議,將一塊魚尾形狀的銅瓦放在層頂上,就可以防止雷電所引起的天火。屋頂上所設置的魚尾開頭的瓦飾,實際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認為是現代避雷針的雛形。而早在以前,中國已經有了避雷針,一般以龍頭為裝飾,龍嘴裡有避雷針頭。
工作原理:
在雷雨天氣,高樓上空出現帶電雲層時,避雷針和高樓頂部都被感應上大量電荷,由於避雷針針頭是尖的,所以靜電感應時,導體尖端總是聚集了最多的電荷。這樣,避雷針就聚集了大部分電荷。避雷針又與這些帶電雲層形成了一個電容器,由於它較尖,即這個電容器的兩極板正對面積很小,電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說它所能容納的電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電荷,所以,當雲層上電荷較多時,避雷針與雲層之間的空氣就很容易被擊穿,成為導體。這樣,帶電雲層與避雷針形成通路,而避雷針又是接地的,避雷針就可以把雲層上的電荷導入大地,使其不對高層建築構成危險,保證了它的安全。
『伍』 防雷接地 意義
106、什麼叫防雷接地?防雷接地裝置包括哪幾部分?
答:為所雷電流迅速導入大地以防雷止雷害為目的的接地叫做防雷接地。防接地裝置包括以下部分:
1) 雷電接受裝置:直接或間接接受雷電的金屬桿(接閃器),如避雷針、避雷帶(網)、架空地線及避雷器等。
2) 接地線(引下線):雷電接受裝置與接地裝置連接用的金屬導體。
3) 接地裝置:接地線和接地體的總和。
107、接地裝置的埋設有哪些要求?
答:接地裝置的埋入深度及布置方式按設計要求施工。一般埋入地中的接地體頂端應距離地面0.5~0.8m。
1) 埋設時,角鋼的下端要削尖,鋼管的下端要加工成尖或圓管打扁垂直打入地下,扁鋼埋入地下要立放。
2) 埋設前先挖一寬0.6m,深1m的地溝,再將接地體打入地下,上端露出溝底0.1~0.2m,以便焊接接地線。
3) 埋設前,要檢查所有連接部分,必須用電焊或氣焊焊接牢固,其接觸面一般不得小於是10cm2,不得用錫焊。
4) 埋入後,接地體周圍回填新土夯實,不得填入磚石焦渣等。為測量接地電阻方便,應在適當位置裝接接線卡子,以備測量接地電阻之用。
5) 如利用地下水管或建築物的金屬構件自然接地體時,應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有良好的接觸。
『陸』 簡述建築物防雷裝置的組成及作用原理。
防雷裝置是指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電涌保護器()及其他連接導體的總和。
一般將建築物的防雷裝置分為兩大類——外部防雷裝置和內部防雷裝置。外部防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組成,即傳統的防雷裝置。內部防雷裝置主要用來減小建築物內部的雷電流及其電磁效應,如採用電磁屏蔽、等電位連接和裝設電涌保護器(SPD)等措施,防止雷擊電磁脈沖可能造成的危害。
接地裝置是防雷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地裝置向大地泄放雷電流,限制防雷裝置對地電壓不致過高。除獨立避雷針外,在接地電阻滿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裝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裝置共用。
(1)避雷針
避雷針一般用鍍鋅圓鋼或鍍鋅焊接鋼管製成。它通常安裝在構架、支柱或建築物上,其下端經引下線與接地裝置焊接。由於避雷針高於被保護物,又和大地直接相連,當雷雲先導接近時,它與雷雲之間的電場強度最大,所以可將雷雲放電的通路吸引到避雷針本身並經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將雷電流安全地泄放到大地中去,使被保護物體免受直接雷擊。
避雷針的保護范圍以它能防護直擊雷的空間來表示。避雷針保護范圍按GB50057-1994《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計算。
(2)避雷線
避雷線架設在架空線路的上邊,用以保護架空線路或其他物體(包括建築物)免受直接雷擊。由於避雷線既架空又接地,所以又叫做架空地線。避雷線的原理和功能與避雷針基本相同,其保護范圍按GB50057-2000《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計算。
(3)避雷帶和避雷網
避雷帶和避雷網普遍用來保護較高的建築物免受雷擊。避雷帶一般沿屋頂周圍裝設,高出屋面100mm~150mm,支持卡間距離1m~1.5m。避雷網除沿屋頂周圍裝設外,需要時屋頂上面還用圓鋼或扁鋼縱橫連接成網。避雷帶和避雷網必須經引下線與接地裝置可靠地連接。
(4)避雷器
避雷器並聯在被保護設備或設施上,正常時裝置與地絕緣,當出現雷擊過電壓時,裝置與地由絕緣變成導通,並擊穿放電,將雷電流或過電壓引入大地,起到保護作用。過電壓終止後,避雷器迅速恢復不通狀態,恢復正常工作。避雷器主要用來保護電力設備和電力線路,也用作防止高電壓侵入室內的安全措施。避雷器有保護間隙、管型避雷器和閥型避雷器和氧化鋅避雷器。
避雷器是一種過電壓保護設備,用來防止雷電所產生的大氣過電壓沿架空線路侵入變電所或其他建築物內。避雷器也可以限制內部過電壓。避雷器一般與被保護設備並聯,且位於電源側,其放電電壓低於被保護設備的絕緣耐壓值。當過電壓沿線路侵入時,將首先使避雷器擊穿並對地放電,從而保護了後面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