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瓜皮果膠提取的方法
1、原料預處理:為了保存原料,應對原料作處理,應迅速加熱至95℃保持5-7分鍾。熱處理的目的是鈍化果膠酶以免果膠分解,使收得率降低,然後把原料進行干制,製成半成品進行保存。
2、浸泡:把干皮浸水,初步除去芳香物質、糖分、苦味物質及色素等。
3、漂洗:上面浸水主要使果皮吸水變軟,通過以多量水漂洗盡量去除糖類,色素等各種非膠體物質,以保證果膠的品質。
4、瀝乾粉碎: 可用絞肉機破碎成3-5毫米大小粒度,目的是讓果膠能充分提取出來。
5、提膠:應用酸提膠法,是依據原果膠在稀酸及加熱下水解成可溶性果膠理論而進行的,提膠時溶液pH值、溫度、時間及酸的種類對果膠質量及數量影響極大。可用1%稀鹽酸四倍於原料加入原料中,並加熱到90℃左右,溶液呈微沸狀態,保持1小時左右,並不斷攪拌,直到水解完畢為止。
6、過濾: 過濾除渣得稀膠狀果膠液。
7、脫色:目的是充分除去色素、苦味和異味。多用活性炭進行脫色。
8、濃縮:要生產液態果膠必須把稀果膠液進行濃縮,以除去多量水分,生產上應用減壓真空濃縮,採用雙效蒸發罐,真空度為660毫米水銀柱,沸騰溫度為45-50℃,濃縮比為4:1或5:1。最後用碳酸鈉(Na2CO3)中和,提高pH值到3.5。
9、裝罐,封罐:乘熱裝罐,密封。
11、殺菌: 因果膠液呈酸性,殺菌溫度應用巴氏殺菌法,即70℃30分鍾足夠。
12、冷卻: 冷卻後得液態果膠製品。
Ⅱ 乙醇沉析法提取柑橘皮中的果膠
乙醇沉析法提取柑橘皮中的果膠如下:
選取桔皮,將桔皮洗凈後切成小塊加熱,使酶失活,然後進行漂洗。後續進行了酸水解提取和脫色,老師也給我們講解了一些儀器的操作,使我們受益匪淺。
萃取方法
萃取常在分液漏斗臘腔中進行,一般需萃取4~5次方可分離完全。若萃取劑比水輕侍局橘,且從水溶液中提取分配系數小或振盪時易乳化的組分時,可採用連續液體萃取器。在食品分析中常用溶劑提取法分離、濃縮樣品,浸提法和萃取法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聯合使用。
如測定食品中的黃麴黴毒素B1,先將固體樣品用甲醇一水溶液浸取,黃麴黴毒素B1和色素等雜質一起被提取,再用氯仿萃取甲醇一水溶液,色素等雜質不被氯仿萃取仍留在甲醇水溶液層,而黃麴黴毒素B1被氯仿萃取,以此將黃麴黴毒素B1分離。
Ⅲ 果膠糖的制備
1.鹼法把果膠濃縮液放入不銹鋼鍋中,加氫氧化銨調ph至10.5,15℃下恆溫保持3h。再加等體積的95%酒精和適量鹽酸,使ph降至5左右。攪拌後靜置1h,濾出沉澱果膠,榨乾,再分別用50%和95%酒精各洗滌1次,壓干後攤於烘盤上,在65℃真空乾燥器中烘乾,取去磨細、包裝即得成品。產率大約為果膠量的90%。
2.酶法即用果膠脂酶脫脂提取低甲氧基果膠。廣東省果樹研究所蔡長河等(1996)成功地研製出採用酶法從柚皮中提取低脂果膠的工業化生產技術。與傳統鹼法和酸法相比,其具有工藝易於控制、產品質量高、節省能耗和降低成本等優點,現對該法作一簡單介紹,其工藝流程如下:
柚皮→粉碎→水洗→脫脂→提膠→壓濾→沉析→壓濾→除鹽醇洗→壓濾→乾燥→粉碎→成品。
原料攪碎:將原料攪碎成3~5mm大小。
水洗:50℃清水浸泡30min,離心,再用清水漂洗2~3次,直至洗出液呈無色為止。
脫脂:加入適量碳酸鈉以激活果皮內源pe酶,進行脫脂。工藝條件以溫度50℃,時間1h,ph7.0,碳酸鈉為7g/kg新鮮皮(25g/kg干皮)的組合為最佳。
提膠:加鹽酸(調ph1.7~2.0)在95℃下提膠。
沉析:加入適量cacl2沉析果膠。
除鹽醇洗:將鹽酸、草酸按1:3的比例混合,在醇溶液中除鹽,並經多次醇洗,
乾燥和粉碎:在60℃下真空烘乾,烘乾後的果膠用粉碎機粉碎成果膠粉。該法果膠得率鮮柚皮為3.5%~4%,干柚皮為12%~15%,膠凝度100±5,脂化度小於50%,達到了美國fcc質量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