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防滑控制系統是什麼怎樣工作,有什麼好處。
這是一項在80年代末才興起應用的新技術,但發展得很快,現在已經成為許多轎車的必裝件了。據統計,汽車突然遇到情況發剎車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駕駛者往往會一腳將剎車踏板踩到底來個急剎車,這時候的車子十分容易產生純粹性滑移並發生側滑,即人們俗稱的「甩尾」,這是一種非常容易造成車禍的現象。造成汽車側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行駛速度,地面狀況,輪胎結構等都會造成側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車在緊急制動時車輪輪胎與地面的滾動摩擦會突然變為滑動摩擦,輪胎的抓地力幾乎喪失,此時此刻駕駛者盡管扭動方向盤也會無濟於事。針對這種產生側滑現象的根本原因,汽車專家早在60年代就研製出車用ABS這樣一套防滑制動裝置,並在此基礎上還研製出驅動防滑裝置ASR。汽車上的ABS與 ASR,屬於同一性質的裝置,統稱「防滑控制系統」,兩者的共性是「防滑」。有些汽車標注「TCS",實際上與ASR是同一回事。
既然是防滑,ABS與ASR的設計依據必然要涉及一個叫做「滑動率」的東西。眾所周知,汽車的速度是由輪子的轉速所決定的,輪子轉得快汽車跑得快,輪子轉得慢汽車跑得慢,似乎輪子的轉速等於汽車的速度。但是在現實中,由於輪胎的變形、打滑等因素,車輪速度與汽車速度之間總是存在著差值,這個差值與汽車速度的比率就是滑動率。實驗證明只有將滑動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輪胎才具有最大的附著力,汽車運行才是最安全的。因此,ABS與ASR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滑動率控制在一個設定的范圍內。汽車上的ABS在制動過程中,通常將車輪的滑動率的控制在10%—20%之間,ASR在驅動過程中,通常將車輪的滑動率控制在5%—15%之間。控制滑動率是ABS與ASR的共同目的,但是它們又有顯著的差別,ABS對所有車輪都可進行控制,而ASR只對驅動車輪進行控制;ABS只是一個控制制動的單環系統,而ASR規是控制制動也要控制發動機輸出的多環系統。目前ABS在控制過程中,是通過車輪轉速感測器反饋來的信號經電子控制器(ECU)處理後發出指令給電磁調節器,對各車輪的制動壓力進行調節,而ASR在控制過程中,通常是借用ABS的車輪轉速感測器反饋來的信號經ECU處理後發出指令,通過控制節氣門開度和點火提前角的方式來調節發動機的輸出扭矩,從而調節對驅動車輪的驅動扭矩。因此一些車上的ABS和ASR的部分構件是共用的,包括ECU和車輪轉速感測器。目前多數轎車安裝ABS裝置,只有一些中高級轎車和高級大客車安裝了ABS/ASR裝置,因此下文主要介紹ABS裝置。
控制原理ABS分有機械式和電子式兩種。由於機械式不論從精度還是實際效果都比不上電子式,所以目前轎車上的ABS大多數是電子式的,它利用轎車上的液壓制動系統,加上車輪轉速感測器,電子控制器和電磁調節器組成了ABS,其中輪速感測器要和一種叫「齒圈」的元件配對使用,組成了ABS的感測機構。輪速感測器內有電磁線圈可產生磁力線,安裝在車輪附近的一個固定部件上,齒圈安裝在車輪輪輞上,車輪轉動帶動齒圈轉動,齒圈切割磁力線使感測器內的電磁線圈感應出交變電流,其脈沖率與車輪轉速成正比並被輸往電子控制器內。電子控制器是一種微電子計算機,它根據各個輪速感測器的電流脈沖信號測出各個車輪的運動速度,加速度或者減速度,滑動率等數值,當這些數值超出正常值的范圍內就會發出指令給電磁調節器。電磁調節器裡面的柱塞會依照指令上下移動,調節輸入各個車輪制動分泵的油量,起到一個閥門的作用。
綜合前述各個部件的功能,ABS的工作原理簡單一點來講,就是由輪速感應器監測車輪的轉速,監測信號匯集到電子控制器內分析,一旦監測到車輪快要抱死時,電子控制器會發出指令給電磁調節器,由它控制油壓分配閥調節各個車輪的制動分泵,以「一放一收」的點放形式來控制剎車摩擦片,解除車輪的抱死現象。用點放形式來制動,即可急劇降低輪速,又可保持輪胎與地面的附著力。
這里順便提一下所謂ABS的「一放一收」,只是為了達到控制滑動率的一種形式,整個ABS的性能還與輪胎結構、表面花紋、充氣壓力、車輪偏轉角、行駛速度、路面狀況等因素有關。
2. 你知道汽車的防滑控制系統有什麼作用嗎你真的了解嗎
當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其車輪的驅動力不僅取決於發動機的輸出扭矩和傳動系統的速比,還受到車輪與道路之間的附著條件的限制。
當車輪的驅動力超過輪胎和路面之間的附著力時,車輪將打滑。當車輛啟動加速時,如果路面附著力很小,車輪的驅動力往往超過車輪與路面之間的附著力,導致車輪過度打滑,不僅降低了車輛的行駛性能,加劇了車輪和輪胎的磨損,增加了油耗,但也大大降低了車輛的操控性、穩定性和安全性。
3.駕駛防滑控制系統的功能是提高車輛的牽引力,保持車輛的行駛穩定性。在濕滑路面上行駛時,無防滑控制系統車輛的驅動輪在加速時容易打滑。如果是後輪驅動的車輛,很容易擺動尾巴。如果是前驅動車輛,很容易失去方向控制。當有駕駛防滑控制系統時,當車輛加速時,這種現象不會或可以減少。
3. 帶式輸送機有哪些機械保護裝置各自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帶式輸送機的的保護裝置有防跑偏保護裝置、防滑保護裝置、堆煤保護裝置、防撕裂保護裝置 、煙溫報警滅火系統裝置 、逆止保護裝置、沿線保護裝置、飛帶保護裝置和綜合保護與集中控制裝置。
1,防跑偏保護裝置的作用原理
帶式輸送機在運行中輸送帶跑偏是常見的一種故障,如不加以保護將會因跑偏而撕裂輸送帶。目前,帶式輸送機大多採用行程開關防跑偏保護裝置。它由防跑偏感測器和控制箱組成。當輸送帶跑偏時,輸送帶立即碰觸感測器傳動桿,使感測器的動觸頭和固定觸頭接觸,通過控制箱控制帶式輸送機斷點停機。一般利用帶柄的滾式行程開關對輸送帶的跑偏進行檢測。
2、防滑保護裝置的作用原理
防滑保護裝置,又叫打滑保護裝置。它是通過檢測輸送帶的速度變化,查知驅動滾筒與輸送帶是否發生打滑的裝置。因為驅動滾筒上的輸送帶打滑,會導致帶速降低,如果長時間打滑,可能發生輸送帶著火事故。保護裝置在輸送機正常運行中,當帶速降低到一定值時發生打滑低速報警信號,持續一定時間驅動滾筒轉速低於正常轉速的70%後發出自動停機指令,使輸送帶停止運行,這樣即可保護輸送帶,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頻繁制動。
3、堆煤保護裝置的工作原理
它是一種用來檢測煤倉是否裝滿或轉載點是否堆積堵賽的裝置。當發生堆煤時,堆煤保護裝置控制帶式輸送機停機。堆煤保護裝置主要有碳極式和偏擺式兩種。
(1)碳極式堆煤保護裝置,由堆煤感測器和控制箱構成。堆煤感測器(一條電纜或特製的煤位探頭)置於煤倉或轉載點某一高度處,作為固定觸頭,以煤作為動觸頭,當煤堆到一定高度與堆煤感測器相接處時,控制箱便控制帶式輸送機斷電停機。
(2)偏擺式堆煤保護裝置,由偏擺感測器和控制箱構成。偏擺感測器安裝在煤包上或兩部帶式輸送機的搭接處。偏擺感測器內有一鋼球和延時開關,懸掛的感測器處於垂直狀態時,鋼球壓在延時開關上。當煤位上升使感測器傾斜超過動作角度時,鋼球滾開,開關延時動作發出信號,控制箱便控制帶式輸送機斷電停機; 當煤下降後,感測器恢復垂直狀態,鋼球又壓住延時開關,使其瞬時復位。
4、防撕裂保護裝置的工作原理
防撕裂保護裝置由防撕裂感測器和控制箱構成。防撕裂感測器通常安裝在給煤機前方或裝載點幾米處的上層輸送帶下方。煤礦中常用DJS—BA—1型輸送帶縱向撕裂保護裝置,防撕裂保護裝置的作用就是當帶式輸送機發生膠帶縱向撕裂事故時,及時控制帶式輸送機停機,防止撕裂事故擴大。
當發生縱向撕裂的輸送帶經過縱向撕裂感測器上方時,輸送帶上面的煤延縱向撕裂的縫隙撒落在感測器上,導電橡膠板被壓變形,貼靠在電極印製板上,將常開的觸點閉合,通過控制箱,控制輸送機停機。這種防撕裂保護裝置的缺點是,當輸送帶發生縱向撕裂而輸送機上無煤時,就不能起到防止輸送帶撕裂事故擴大的作用。
另一種防撕裂保護裝置由一個繞性吊掛托輥和限位開關組成,安裝在裝載點的托架內,當輸送帶被利器刺透撕開時,輸送帶托輥通過插入輸送帶的利器而改變位置,從而帶動限位開關使輸送機停機。
5、煙溫報警滅火系統裝置的工作原理
煙溫報警滅火系統裝置能夠連續監測礦井帶式輸送機系統溫度和煙霧的變化情況。當帶式輸送機周圍溫度和煙塵濃度達到設定值時,裝置中的報警器發出聲光報警,同時斷電停機,灑水滅火。
煙溫報警滅火系統裝置主要由控制箱、感測器、聲光報警器和噴水裝置組成。一般煙霧保護的感測器為光敏和氣敏元件,它的安裝位置一般在機頭卸載滾筒下風口的5m范圍內的巷道內。
溫度保護通常採用熱電偶元件或熱敏電阻作為監視溫度的感測器,對於運動部件(如傳動滾筒)是利用鐵磁材料的磁導率與溫度的變化關系,用磁感應脈沖發送器作為感測器,一旦溫度過高,保護裝置動作,輸送機便停止運行。
6、逆止保護裝置的工作原理
逆止保護裝置的作用就是防止傾斜上運的帶式輸送機發生逆轉而飛車。
7、沿線保護裝置 的工作原理
沿線保護裝置的作用就是在帶式輸送機的任何部位都可以人為地停止輸送機的運轉,及時控制帶式輸送機事故的發生和擴展。
(1)按鈕式沿線保護裝置,即每隔40—50m安裝1個緊急停機按鈕,並接入帶式輸送機控制系統。通常安裝在帶式輸送機巷道碹幫上。
(2)拉線式沿線保護裝置,又稱沿線急停開關。它用鐵絲或細鋼絲控制一個小的行程開關,行程開關接入帶式輸送機控制系統。這種保護裝置通常安裝在帶式輸送機機架靠人行道一側。
8、飛帶保護裝置 的工作原理
飛帶保護裝置用在傾斜下運的帶式輸送機上。它的作用就是在下運帶式輸送機失控的情況下或制動後輸送帶與滾筒打滑的情況下,及時捕捉輸送帶,防止產生飛帶事故。液壓式飛帶捕捉器由液壓系統、滾筒和橡膠輪構成。這種飛帶捉捕器是用油壓來控制的,當帶速超過額定值時,控制系統打開油路閥,橡膠輪帶動液壓泵將油通過管路排到液壓缸內,推動液壓缸內活塞使缸體向下運動,缸體與滾筒相連,從而推動滾筒向下運動。橡膠輪固定不動,輸送帶被壓在滾筒與橡膠帶式輸送機的保護及常見故障輪中間。因此,增大了輸送帶的運行阻力,降低了輸送帶的運行速度,起到了防止輸送機運行超速和飛帶事故發生的作用。當輸送帶速度降低至額定速度時,控制系統關閉油路閥,在彈簧的作用下,滾筒抬起來,輸送帶由受壓變形狀態恢復成自由直線狀態。
9、綜合保護與集中控制裝置 的工作原理
隨著煤炭生產的需要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先後研製出多種帶式輸送機綜合保護與集中控制裝置。它由各種感測器和集中控制台構成,可實現低速、超速、斷帶、縱向撕裂、堆煤、跑偏、急停、煙霧、溫度等保護,並可執行灑水降溫。它具有電動機功率、膠帶運行速度、緊急停車開關動作位置、跑偏開關動作位置、主電動機溫度等數字顯示功能以及各種設備工作狀態及故障狀態的顯示,可配合CST等軟啟動系統工作,同時對主電機、給煤機和閘電動機等設備實施控制和保護。
綜合保護裝置具有集中控制和單台控制兩種操作方式。集中控制時具有連鎖保護功能,即某一台停機時,向其供煤的帶式輸送機連鎖停機,具有逆煤流延時順序起動開車功能。裝置在手動控制方式下,配接開停感測器可實現順煤流延時順序起動開車。無論在集中方式或手動方式下,該裝置均有起動開車功能、語音預警功能、故障停車保護功能、故障保護功能、及解鎖功能、全線系統狀態對位顯示功能、全線聯系及對講功能。
4. 列車制動時為什麼要防滑
列車制動指人為地制止列車的運動,包括使它減速、不加速或停止運行。對已制動的列車或機車解除或減弱其制動作用,則稱為"緩解"。
為施行制動和緩解而安裝在列車上的一整套設備,總稱為列車"制動裝置"。"制動"和"制動裝置"均可俗稱為"閘"。施行制動常簡稱為"上閘"或"下閘",施行緩解則簡稱為"松閘"。"列車制動裝置"包括機車(或動車)制動裝置和車輛(或拖車)制動裝置。即,在鐵路列車中,不管是具有牽引動力裝置的機車(或動車),還是被牽引的客貨車輛(或拖車),都各自具有自己的制動裝置。不同的是,機車(或動車中的車頭)除了具有像車輛(或拖車)一樣使它制動和緩解設備外,還具有操縱全列車(包括機車或頭車自身及其他各車)制動作用的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