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同學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製作了一套如圖裝置,用該裝置對粗鋅樣品進行實驗.請幫助完成下列實驗報
(一)通過題意可以知道,該實驗的目的是測定粗鋅的純度,故填:測定粗鋅的純度;
(三)鋅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故粗鋅表面會產生氣泡,產生的氫氣從瓶中逸出,原有物質以及儀器的總質量是20.0g,剩餘物及儀器的總質量是119.8g,故生成氫氣的質量是120.2g-119.8g=0.2g,設生成0.2g氫氣需要鋅的質量為x
Zn+2HCl═ZnCl2+H2↑
65 2
x0.2g
=
x=6.5g
粗鋅的純度為:
×100%=65%
故填:粗鋅表面產生氣泡,Zn+2HCl═ZnCl
2+H
2↑,0.2,65%;
(四)(1)使用稀鹽酸和鋅產生氫氣,則得到的氫氣中混合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使用鹼石灰能吸收氯化氫和水蒸氣,若去掉鹼石灰,則會導致逸出的物質的質量大於實際氫氣的質量,導致計算出的結果偏大,故填:吸收氫氣中的HCl和H
2O,偏大;
(2)石灰石與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會被鹼石灰吸收掉,故測不到二氧化碳的質量,故不能用來測定石灰石的純度,故填:不能,產生的CO
2將被鹼石灰吸收,得不到生成的CO
2質量;
(4)沒有鹼石灰,氯化氫氣體就會出去,導致質量的變化值增大,即氫氣的質量就變大,設氫氣的質量是x,鋅的相對原子質量是y
Zn+2HC1=ZnC1
2+H
2↑
y2
10g x
=
y=
從表達式可以看出,x(氫氣的質量)越大,則y(鋅的相對原子質量)就越小,故填:偏小.
2. 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並完成下列實驗報告.實驗目的:探究分子之間是否有間隙實驗器材:燒杯、筷子、水
冰糖逐漸溶解,是因為糖分子不斷運動到水分子之間的緣故;取出筷子後,液面會內低於所作的標志線,是因為分容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隔;但是取出筷子再觀察,由於最初作標志線的時候,筷子在水中,占據一定的體積,故取出筷子再觀察,會導致結果不準確;故填:分子在不斷的運動,低於,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有,不取筷子直接觀察液面與標志線的位置.
3. 某校實驗小組的同學用木炭與氧化銅反應,證明木炭具有還原性.實驗裝置圖如下:請填寫實驗報告.1.實驗
2、加熱的試管內發生的反應為:黑色的木炭和氧化銅反應生成紅色的銅和二氧化碳,所以現象為:試管內黑色粉末逐漸變為紅色.是因為氧化銅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單質銅的顏色為紅色,盛澄清石灰水的試管內變渾濁,是因為木炭得到了氧化銅中的氧,生成了二氧化碳;
3、通過上面對現象的分析可知氧化銅失去了氧變為銅,碳得到了氧化銅中的氧變為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得出結論:是碳奪去了氧化銅中的氧,碳具有還原性;
反應的方程式是:C+2CuO
高溫 | .
4. 實驗室用下圖裝置進行碳酸鈉的性質實驗,燒杯A中是澄清石灰水並滴加了酚酞,C中是石灰乳.實驗開始前,稱
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過濾後濾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說明該溶液中含有鹼性物質--氫氧化鈣,但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確定: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反應部分二氧化碳;也可能沒有二氧化碳生成. 故答案是:氫氧化鈣;不能; ②檢驗氫氧化鈣的操作是:取樣加水溶解並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說明濾渣中含有氫氧化鈣;然後繼續滴加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濾渣中含有碳酸鈣; 故答案為: 實驗步驟 | 所用的試劑或檢驗方法 | 結 論 | 步驟一 | 取樣滴加酚酞試液,溶液變紅 | 證明 Ca(OH)2存在 | 步驟二 | 繼續滴加鹽酸,有氣泡產生 | 證明 CaCO3存在 | ③關閉開關K 2打開K 1時由於B中的二氧化碳的存在導致其內壓強變大,B中液體將會壓入到燒杯A中,若A中溶液產生大量的白色沉澱產生,紅色不褪去,說明燒杯A中發生的主要反應是碳酸鈉和氫氧化鈣的反應,方程式是Na 2CO 3+Ca(OH) 2=CaCO 3↓+2NaOH,說明B中反應後碳酸鈉過量,另外,碳酸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所以B中反應後,溶液中溶質是硫酸鈉和碳酸鈉; 故答案為: 預測的反應現象 | B中反應後,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 | 燒杯A中發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A中溶液產生大量的白色沉澱產生,紅色不褪去. | Na2CO3、Na2SO4 |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與利用圖裝置進行實驗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喂料裝置的設計
發布:2025-05-26 09:38:24
瀏覽:244
皇冠液化氣閥門
發布:2025-05-26 09:32:04
瀏覽:7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