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化學儲熱裝置設計規范

化學儲熱裝置設計規范

發布時間:2023-08-18 20:02:24

① 要答就快

太 陽 能

太陽內部高溫核聚變反應所釋放的輻射能。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輻射功率位3。8×10^23kW的輻射值,其中20億分之一到達地球大氣層。到達地球大氣層的太陽能,30%被大氣層反射,23%被大氣層吸收,其餘的到達地球表面,其功率為8×10^13kW。20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能源的需求量不斷增長。化石能源資源的有限性,以及他們在燃燒過程中對全球氣候和環境所產生的影響日益為人們所關注。從資源、 環境、 社會發展的需求看,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必然的趨勢。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家族中,太陽能成為最引人注目,開展研究工作最多,應用最廣的成員。 一般認為太陽能是源自氦核的聚合反應。 太陽幅射能穿越大氣層,因受到吸收、散射及反射的作用,故能夠直接到達地表的太陽幅射能僅存三分之一,又其中70%是照射在海洋上,於是僅剩下約1.5×10^17千瓦.小時,數值約為美國1978年所消費能6000倍。未被吸收或散射而能夠直達地表的太陽幅射能稱為「直接」幅射能;而被散射的幅射能,則稱為「漫射」(diffuse)幅射能,地表上各點的總太陽幅射能即為直接和漫射幅射能二者的總和。

太 陽 能 熱 利 用

(一)太陽能集熱器

太陽能熱水器裝置通常包括太陽能集熱器、儲水箱、管道及抽水泵其他部件。另外在冬天需要熱交換器和膨脹槽以及發電裝置以備電廠不能供電之需 。太陽能集熱器(solar collector)在太陽能熱系統中,接受太陽輻射並向傳熱工質傳遞熱量的裝置。按傳熱工質可分為液體集熱器和空氣集熱器.按採光方式可分為聚光型和聚光型集熱器兩種。另外還有一種真空集熱器 一個好的太陽能集熱器應該能用20-30年。自從大約1980年以來所製作的集熱器更應維持40-50年且很少進行維修。

(二)太陽能熱水系統

早期最廣泛的太陽能應用即用於將水加熱,現今全世界已有數百萬太陽能熱水裝置。太陽能熱水系統主要元件包括收集器、儲存裝置及循環管路三部分。此外,可能還有輔助的能源裝置(如電熱器等)以供應無日照時使用,另外尚可能有強制循環用的水,以控制水位或控制電動部份或溫度的裝置以及接到負載的管路等。依循環方式太陽能熱水系統可分兩種: (a)自然循環式 此種型式的儲存箱置於收集器上方。水在收集器中接受太陽幅射的加熱,溫度上升,造成收集器及儲水箱中水溫不同而產生密度差,因此引起浮力,此一熱虹吸現像(thermosiphon),促使水在除水箱及收集器中自然流動。由與密度差的關系,水流量於收集器的太陽能吸收量成正比。此種型式因不需循環水,維護甚為簡單,故已被廣泛採用。 (b)強制循環式 熱水系統用水使水在收集器與儲水箱之間循環。當收集器頂端水溫高於儲水箱底部水溫若干度時,控制裝置將啟動水使水流動。水入口處設有止回閥(check valve)以防止夜間水由收集器逆流,引起熱損失。由此種型式的熱水系統的流量可得知(因來自水的流量可知),容易預測性能,亦可推算於若干時間內的加熱水量。如在同樣設計條件下,其較自然循環方式具有可以獲得較高水溫的長處;,但因其必須利用水,故有水電力、維護(如漏水等)以及控制裝置時動時停,容易損壞水等問題存在。因此,除大型熱水系統或需要較高水溫的情形,才選擇強制循環式,一般大多用自然循環式熱水器。

(三)、暖房

太陽能暖房系統(space-heateng)利用太陽能作房間冬天暖房之用,在許多寒冷地區已使用多年。因寒帶地區冬季氣溫甚低,室內必須有暖氣設備,若欲節省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設法應用太陽幅射熱。大多數太陽能暖房使用熱水系統,亦有使用熱空氣系統。太陽能暖房系統是由太陽能收集器、熱儲存裝置、輔助能源系統,及室內暖房風扇系統所組成,其過程乃太陽輻射熱傳導,經收集器內的工作流體將熱能儲存,在供熱至房間。至輔助熱源則可裝置在儲熱裝置內、直接裝設在房間內或裝設於儲存裝置及房間之間等不同設計。當然亦可不用儲熱雙置而直接將熱能用到暖房的直接式暖房設計,或者將太陽能直接用於熱電或光電方式發電,在加熱房間,或透過冷暖房的熱(heat pump)裝置方式供作暖房使用。最常用的暖房系統為太陽能熱水裝置,其將熱水通至儲熱裝置之中(固體、液體或相變化的儲熱系統),然後利用風扇將室內或室外空氣驅動至此儲熱裝置中吸熱,在把此熱空氣傳送至室內;或利用另一種液體流至儲熱裝置中吸熱,當熱流體流至室內,在利用風扇吹送被加熱空氣至室內,而達到暖房效果。

太 陽 能 電 池 的 開 發

太陽能電池是一種有效地稀收太陽能輻射並使之轉化為電能的半導體電子器件.下面介紹北京太陽能光電研究中心對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情況.晶體硅高效太陽電池和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的研究開發以及研究成果向產業化轉化。

1.高效晶體硅太陽電池 光電中心高效晶體硅太陽電池研究開發項目有鈍化發射區太陽電池(PESC)、埋柵太陽電池(BCSC)及多晶硅太陽電池。●鈍化發射區太陽電池(PESC)光電中心研究鈍化發射區太陽電池(PESC)的基本目的是探索影響電池效率的各種機制,為降低太陽電池成本提供理論和工藝依據,推動太陽電池理論的發展。實驗中採用的材料為區熔(FZ)、p-型(摻硼)〔100〕單晶硅,電阻率ρ=0.2~1.2Ωcm,厚度t=280-350μm,雙面拋光。電池工藝包括正面倒金字塔織構化、前後表面鈍化、制備選擇性發射區、減反射表面、背場、前後金屬接觸等。目前電池達到的水平見表1。
表1 PESC電池的性能(測試條件AM1.5,25℃)

Voc(mV) Jsc(mA/cm2) FF η(%) A(cm2) 測試單位
656.1 37.4 0.806 19.79 4.04 北京市太陽能研究所

* VOC 開路電壓,JSC 短路電流密度,FF 填充因子,η 轉換效率,A 太陽電池面積(下同)
●埋柵太陽電池(BCSC)埋柵電池的製作工藝省去了復雜的多次光刻和蒸發電極步驟,減少了高溫氧化次數,使整個電池製作工藝大大簡化;埋柵不僅減小了電極陰影面積,還可減小歐姆接觸電阻,是一種可實現產業化的高效電池技術。實驗中使用的材料分別為:①區熔(FZ)、p-型(摻硼)〔100〕單晶硅,厚度t=300-400μm;②直拉(CZ)、p-型(摻硼)〔100〕單晶硅,厚度t=300—400μm;③太陽級(復拉)、p-型p〔100〕單晶硅,厚度t=300—400μm。電池的工藝包括表面織構化、鈍化,制備選擇性發射區、減反射表面、背表面場和金屬化等。目前電池所達到的水平見表2。
表2 不同材料的BCSC電池的性能(測試條件:AM1.5,25℃)

材料(刻槽) Voc(mV) Jsc(mA/cm2) FF(%) η(%) A(cm2) ρ(Ω.cm) 測試單位
FZ(激光) 663.8 35.6 80.58 18.6 25 0.2 A
FZ(機械) 621.9 37.0 80.02 18.47 4 0.5 B
CZ(激光) 622.9 35.2 79.27 17.22 25 0.8 B
太陽級 (激光) 624.1 35.4 75.44 16.59 25 0.4 B

* A: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
B:北京市太陽能研究所

●多晶硅太陽電池 在PESC電池和BCSC電池的基礎上,光電中心開展了多晶硅太陽電池的研究,以適應我國未來多晶硅太陽電池發展的需要。實驗中使用的材料為Bayer公司p-型多晶矽片,厚340μm,電池製作工藝過程包括吸雜、制備p-n結、鈍化、形成背場和金屬化等。實驗制備的最好電池的特性見表3。 表3 PESC電池的性能(測試條件:AM1.5,25℃)

Voc(mV) Jsc(mA/cm2) FF η(%) A(cm2) 測試單位

595.0 34.23 0.7129 14.53 1.0 北京市太陽能研究所
581.0 29.92 0.6787 11.8 10×10 (與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合作項目)

2.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

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既具有體材料晶體硅電池性能穩定、工藝成熟和高效的優點,又有大幅度減少材料用量從而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潛力,因而成為目前光伏界的研究熱點。光電中心採用快速熱化學氣相沉積(RTCVD)、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和a-Si/μc-Si迭層電池等不同工藝對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進行了研究。RTCVD多晶硅薄膜以SiH2Cl2或SiCl4為原料氣體在石英管反應室內沉積而成。研究工作初期,以重摻雜非活性硅為襯底,電池性能列於表4。圖1 RTCVD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的結構 PECVD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的結構為:(Al/Ag)/ITO/p-a-Si:H/n-a-Si:H/n-poly-Si/n++非活性Si襯底(0.005Ωcm)/Ti-Pd-Ag。其中n型Poly-Si薄膜(~10μm)採用快速PECVD和固相晶化法制備。電池的性能列於表4。a-Si/μc-Si迭層電池(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合作)結構為:玻璃/SnO2膜/p-i-n a-Si:H電池燉p-i-n μc-Si:H電池燉Al。電池的性能列於表4。
表4 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的性能(測試條件:AM1.5,25℃)

Voc(mV) Jsc(mA/cm2) FF η(%) A(cm2) 電池工藝
625.64 26.3 0.7357 12.11 1.0 RTCVD
455.0 21.18 0.6474 6.15 1.0 PECVD
1160 11.4 0.6740 8.91 0.126 RECVD(a-Si/pc-si)

3.太陽電池性能測試 中心已建立太陽電池和材料測試實驗室,購置了必要設備。這些設備包括I-V測試系統,光譜響應測試系統,C-V測試系統,原子力顯微鏡,膜厚測試系統,保證了研究開發工作的需要。

太 陽 能 熱 利 用 技 術

1. 新型高效太陽能集熱器 開發和利用豐富、廣闊的太陽能,對環境不產生和很少產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補充能源,又是未來能源結構的基礎。國際上,太陽能的使用技術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太陽能熱利用系統中,重要的一個技術關鍵是如何高效率地收集太陽光並將其轉變為熱能。國內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和全玻璃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已形成產業,近20年來產量逐年增長,年產量達80多萬平方米。近幾年,我國又研製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熱管式真空管熱水器,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然而,我國太陽能熱利用多限於低溫范圍,「九五」期間應擴大到中溫和高溫范圍。這就要研究開發新型高效太陽能集熱器。

2. 目標 研究、開發、應用新型高效太陽能集熱器,為逐步擴大熱利用的溫度范圍打下技術基礎。研究開發四種新型高效集熱器,並應用於太陽能空調及太陽能工業熱水及發電系統等。

3.內容 ①直通式真空管集熱器 ②同心套管式真空管集熱器 ③儲熱式真空管集熱器 ④聚光式真空管集熱器

1.太陽能熱利用系統研究及示範工程 熱利用在太陽能利用技術中佔有重要位置,是綜合項目。但是,以往所取得的成績是太陽能低溫熱水系統,而太陽能中、高溫供熱系統的研究是與工廠供熱系統結合的大型太陽能利用工程,其中太陽能熱發電是人類大規模利用太陽能的重要途徑,是太陽能熱利用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事實上,只有與工業企業結合,太陽能的利用才能有更高的經濟效益,更充分發揮出太陽能利用的優勢,體現未來能源的意義。2.目標 建立兩個太陽能工業用熱的示範工程, 功率為200千瓦,工作溫度為150一200度。 建立太陽能熱發電中試電站。 通過以上兩項研究和示範,拓寬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的領域。3.內容 ①太陽能工業用熱系統的研究及示範工程 功率: 200千瓦 工作溫度: 150一200℃ ②太陽能空調系統研究及示範工程 製冷能力: 200千瓦 ③太陽能熱發電示範裝置

太 陽 能 光 伏 技 術

(一)高效率低成本太陽電池研究與發展
1.背景 太陽能等新能源為世界2000年經濟展望中最具決定性影響的五大技術領域之一,而太陽能光伏發電又是其中最受矚目的項目之一。1994年,世界太陽能電池銷售量已達64兆瓦,呈現飛速發展勢態。我國太陽能電池銷售已超過1.2兆瓦。累計用量約5兆瓦,其應用范圍亦在不斷擴大。近年來,市場銷售量以20%的速度在遞增,預計到2000年,我國太陽電池年用量將超過10兆瓦。目前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已出現供不應求的短缺局面。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除已有企業要發揮現有生產潛力之外,還要積極研製開發多種高效、低成本的光伏電池,擴大我國太陽電池產業規模,提高技術經濟效益。2.目標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擴大規模,推動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發展高效率、低成本多晶硅太陽電池技術,攻關與引進相結合,建立一條年生產能力為兆瓦級的生產線。提高單晶硅太陽電池組件的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發揮現有生產能力,滿足市場需求。 3.內容①兆瓦級多晶硅太陽電池組件生產線的建立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組件效率13% 組件壽命20~25年②單晶硅太陽電池組件生產線的技術改造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組件效率14~15% 組件壽命20~25年③高效率、低成本新型太陽電池的開發。
(二).太陽電池應用枝木研究及示範
1.背景 我國太陽電池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已涉及農業、牧業、林業、交通運輸、通訊、氣象、石油管道、文化教育及家庭電源等諸多方面,光伏發電在解決偏僻邊遠無電地區供電及許多殊場合用電上已起到引人注目的作用。但從總體的應用技術水平和規模上看,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僅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問題是光伏系統造價偏高、系統配套工程裝備沒有產業化、應用示範不夠和公眾對太陽電池應用的巨大潛力缺乏了解以及系統應用僅限於獨立運行,還沒有並網運行和與建築業結合。因此,有必要加強太陽電池應用技術研究和示範,推進產業化,拓寬應用領域和市場。
2.目標 通過本項目執行,實現如下目標:小型光電源產業化 100千瓦容量以下的獨立運行光伏電站系列化、規范化、商品化研究井網光伏發電技術,為大規模應用做好前期准備
3.內容 ①小功率光伏電源產業化 功率范圍:千瓦級、百瓦級 產業規模:總容量大於1兆瓦 系統造價:比「八五」平均價格降低30%以上②獨立運行光伏電站系列化、規范化、商品化。功率范圍: 10千瓦~100千瓦 系統造價:比「八五」平均價格降低30%以上。③並網光伏發電技術研究和示範。兆瓦級並網光伏電站的前期研究 10千瓦並網光伏示範電站 100千瓦並網光伏電站用逆變器研製」 光伏電站運行及與電力系統相關技術研究。④高揚程光電水泵的研製 主要技術指標:揚程50~100米 太陽電池功率5千瓦~10千瓦。
這些是太陽能的作用,太陽能指的就是太陽能源,不包括陽光的其他作用.

② 化學品倉庫設計規范

法律分析:化學品倉庫設計有如下規范:1、防火分區在建築內部採用防火牆、耐火樓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設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築的其餘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間。2、防火間距防止著火建築的輻射熱在一定時間內引燃相鄰建築且便於消防撲救的間隔距離。3、隔離貯存在同一房間或同一區域內不同的物料之間分開一定的距離非禁忌物料間用信道保持空間的貯存方式。4、隔開貯存在同一建築或同一區域內用隔板或牆將其與禁忌物料分離開的貯存方式。5、分離貯存在不同的建築物或遠離所有建築物的區域內的貯存方式。 3.16禁忌物料化學性質相抵觸或滅火方法不同的化學物料。6、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建築物不得有地下室或其它地下建築 7、甲、 乙類物品庫房不應設在建築物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8、廠區化學品倉庫,應距民用建築、 明火或散發火花地點25.0米與廠房的間距達到12.0米,於主要道路間距10米,次要道路5米。9、根據新鄉的氣候特點,由於新鄉小店工業區常年最多風向為東南風〈夏季〉 ,其次為西北風〈冬季〉化學品倉庫應該建在園區的西南或東北角,避免建在上風位。10、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應根據儲存物品的性質和儲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數量等因素,進行分類,廠區化學品倉庫所存儲的溶劑、清洗劑、助焊劑含有閃點低於28℃的酒精及異丙醇等有機溶劑,所以屬於甲類火災倉庫。11、倉庫耐火等級和構件的耐火極限

法律依據:《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第十七條 生產(包括生產領域的貯存、運輸等)和使用化學危險物品的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及國家的有關法規、制度和標准。並按《化工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的規定,向化學工業部申請領取《生產許可證》。化工生產企業凡是為本企業生產需要而進行的采購、調撥和銷售(指化學危險物品)等經營活動,相應的運輸活動,以及在化工生產中使用和貯存化學物品(包括原料和產品)均納入生產許可證的核發范圍,不再另行領取"經營許可證"。化學工業部將分期分批對化工產品頒發《生產許可證》,凡已發證的化學危險物品,無證企業不得生產經營該產品。

③ 儲罐圍堰設計規范

法律分析:儲罐圍堰設計規范包括了《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化工裝置設備布置設計技術規定》和《建築設計防火規范》等。

法律依據:《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第六條 對液化烴罐組內儲罐個數限制的根據:(1)罐組內液化烴泄漏的概率,主要取決於儲罐數量,數量越多,泄漏的概率越高,與單罐容積大小無關,故液化烴罐組內儲罐個數需加以限制。(2)全壓力式或半冷凍式儲罐:目前,國內引進的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內液化烴罐組的儲罐個數均在10個以上,如某石油化工企業液化烴罐組內1000m3罐有12個、乙烯裝置中間儲罐組內有13個儲罐。某石油化工廠新建液化烴罐組內設有9個2000m3儲罐。為了減少和限制液化烴儲罐泄漏後影響范圍,規定每組全壓力式或半冷凍式儲罐的個數不應多於12個是合適的。 本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API Std 2510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PG Installations《液化石油氣(LPG)設施的設計和建造》對全冷凍式儲罐的規定:「兩個具有相同基本結構的儲罐可置於同一圍堤內。在兩個儲罐間設隔堤,隔堤的高度應比周圍的圍堤低1ft。圍堤內的容積應考慮該圍堤內扣除其他容器或儲罐佔有的容積後,至少為最大儲罐容積的100%」。本標准按此要求規定全冷凍式儲罐的個數不宜多於2個。

④ 化學實驗室設計的國家標準是

一、化學實驗室設計規劃基本要求

化學實驗室設計應符合工作流程、設計規范及空間標準的要求,並與排毒櫃、實驗台及實驗儀器設備的布置、結構選型及管道空間布置緊密結合。各類化學實驗室設計基本要求如下:

1、對於面積較小的化學實驗室,採用邊台,設一個出入口,對於面積較大的化學實驗室,可以採用一個以上的中央台,設兩個以上的出入口;必須確保出入口通暢,不能出現通道死角。

2、對於局部抽風的實驗室,可採用萬向排煙罩;對於大量使用揮發性物質或郵件溶劑的實驗室,必須配備排毒櫃或桌面通風罩,排毒櫃設在遠離出入口且靠近管井的位置。

3、試劑櫃、器皿櫃等功能高櫃設在靠牆位置,器皿櫃應盡量靠近水槽,試劑櫃需要設抽風裝置。

4、實驗檯面要求耐強酸鹼腐蝕及耐高溫,建議採用環氧樹脂檯面及環氧樹脂水槽。

5、根據實驗性質的不同,可選配三口水龍頭、純水水龍頭、抽濾水龍頭、廢液收集桶、垃圾桶、洗瓶器、洗眼器、緊急淋浴器等配件或酸櫃、防爆櫃等安全儲存櫃。

6、試劑架可採用磨砂玻璃或玻璃實芯理化板等防腐蝕層的鋼制試劑架,高度可調節,也可在試劑架上配吊櫃。

7、烘箱太設置需要遠離使用或存儲有機溶劑的位置。

8、必須符合(實驗區域空間標准)的全部要求。

二、化學實驗室室內裝修基本要求

1、地面:實驗室的地面要求防滑、耐腐蝕、易清潔,可採用防滑陶瓷地磚、PVC地面或金剛實驗室專用地面。

2、隔斷:牆面可採用半玻璃牆或落地玻璃牆,半玻璃牆可採用玻璃與彩鋼板、玻璃與硅鈣板、玻璃與磚牆組合,硅鈣板或磚牆部分可噴乳膠漆或貼陶瓷磚,彩鋼板要採用玻鎂板。

3、天花:對於層高較低的實驗室,建議不做天花,對於3.5m以上的實驗室,可採用鋁扣板天花。對於用彩鋼板隔斷的實驗室,天花用彩鋼板。天花要求簡單而且容易清潔。

4、門:實驗室的門可採用鋼門、彩鋼板門、玻璃門等,用子母門形式,門上裝觀察窗,門向外開,門禁可設電子門禁系統及警告標識。

三、化學實驗室通風系統工程

1、實驗室需要良好的通風,用於實驗室的通風排毒裝置主要有排毒櫃、方向排氣罩和桌面通風罩,排毒櫃、萬向排煙罩和桌面通風罩的設計要合理,要考慮操作方便也要考慮節能,必要是應設空調。

2、對於排毒櫃不多的小型實驗室,排毒櫃的控制可採用單獨控制,即每台風機控制一台排毒櫃,在這種排風系統中,單股氣流不會和其它氣流相互影響,風機關閉也隻影響到一個排毒櫃

⑤ 甲類化學危險品倉庫,施工設計規范有什麼具體要求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常用化學危險品(以下簡稱化學危險品)貯存的基本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常用化學危險品(以下簡稱化學危險品)出、入庫,貯存及養護。
2引用標准
GB 190危險貨物包裝標志
GB 13690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 GB J16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3定義 3.1隔離貯存segregated storage在同一房間或同一區域內,不同的物料之間分開一定的距離,非禁忌物料間用通道保持空間的貯存方式。
3.2隔開貯存cut-off storage在同一建築或同一區域內,用隔板或牆,將其與禁忌物料分離開的貯存方式。
3.3分離貯存detached storage在不同的建築物或遠離所有建築的外部區域內的貯存方式。
3.4禁忌物料incinpatible inaterals化學性質相抵觸或滅火方法不同的化學物料。
4化學危險品貯存的基本要求
4.1貯存化學危險品必須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其他有關的規定。
4.2化學危險品必須貯存在經公安部門批准設置的專門的化學危險品倉庫中,經銷部門自管倉庫貯存化學危險品及貯存數量必須經公安部門批准。未經批准不得隨意設置化學危險品貯存倉庫。
4.3化學危險品露天堆放,應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級易燃物品、遇濕燃燒物品、劇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4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倉庫必須配備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其庫房及場所應設專人管理,管理人員必須配備可靠的個人安全防護用品。
4.5化學危險品按GB 13690的規定分為八類:a.爆炸品;國家技術監督局1995-07-26批准1996-02-01實施b.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c.易燃液體;d.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e.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f.毒害品;g.放射性物品;h.腐蝕品。
4.6標志
貯存的化學危險品應有明顯的標志,標志應符合GB 190的規定。同一區域貯存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級別的危險品時,應按最高等級危險物品的性能標志。
4.7貯存方式化學危險品貯存方式分為三種:a.隔離貯存;b.隔開貯存;c.分離貯存。
4.8根據危險品性能分區、分類、分庫貯存。各類危險品不得與禁忌物料混合貯存,禁忌物料配置見附錄A(參考件)。
4.9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建築物、區域內嚴禁吸煙和使用明火。
5貯存場所的要求
5.1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建築物不得有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建築,其耐火等級、層數、佔地面積、安全疏散和防火間距,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5.2貯存地點及建築結構的設置,除了應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外,還應考慮對周圍環境和居民的影響。
5.3貯存場所的電氣安裝
5.3.1化學危險品貯存建築物、場所消防用電設備應能充分滿足消防用電的需要;並符合GBJ16第十章第一節的有關規定。
5.3.2化學危險品貯存區域或建築物內輸配電線路、燈具、火災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都應符合安全要求。
5.3.3貯存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的建築,必須安裝避雷設備。
5.4貯存場所通風或溫度調節
5.4.1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建築必須安裝通風設備,並注意設備的防護措施。
5.4.2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建築通排風系統應設有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
5.4.3通風管應採用非燃燒材料製作。
5.4.4通風管道不宜穿過防火牆等防火分隔物,如必須穿過時應用非燃燒材料分隔。
5.4.5貯存化學危險品建築採暖的熱媒溫度不應過高,熱水採暖不應超過80℃,不得使用蒸汽採暖和機械採暖。
5.4.6採暖管道和設備的保溫材料,必須採用非燃燒材料。
6貯存安排及貯存量限制
6.1化學危險品貯存安排取決於化學危險品分類、分項、容器類型、貯存方式和消防的要求。
6.2貯存量及貯存安排見表1。
表 1
貯存類別
露天貯存 隔離貯存 隔開貯存 分離貯存
貯存要求
平均單位面積貯存量,t/m2 1.0~1.5 0.5 0.7 0.7
單一貯存區最大貯量,t 2000~2400 200~300 200~300 400~600
垛距限制,m 2 0.3~0.5 0.3~0.5 0.3~0.5
通道寬度,m 4~6 1~2 1~2 5
牆距寬度,m 2 0.3~0.5 0.3~0.5 0.3~0.5
與禁忌品距離,m 10不得同庫貯存不得同庫貯存 7~10
6.3遇火、遇熱、遇潮能引起燃燒、爆炸或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氣體的化學危險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濕、積水的建築物中貯存。
6.4受日光照射能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燃燒、爆炸、分解、化合或能產生有毒氣體的化學危險品應貯存在一級建築物中。其包裝應採取避光措施。
6.5爆炸物品不準和其他類物品同貯,必須單獨隔離限量貯存,倉庫不準建在城鎮,還應與周圍建築、交通幹道、輸電線路保持一定安全距離。
6.6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必須與爆炸物品、氧化劑、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蝕性物品隔離貯存。易燃氣體不得與助燃氣體、劇毒氣體同貯;氧氣不得與油脂混合貯存,盛裝液化氣體的容器屬壓力容器的,必須有壓力表、安全閥、緊急切斷裝置,並定期檢查,不得超裝。
6.7易燃液體、遇濕易燃物品、易燃固體不得與氧化劑混合貯存,具有還原性氧化劑應單獨存放。
6.8有毒物品應貯存在陰涼、通風、乾燥的場所,不要露天存放,不要接近酸類物質。
6.9腐蝕性物品,包裝必須嚴密,不允許泄漏,嚴禁與液化氣體和其他物品共存。
7化學危險品的養護
7.1化學危險品入庫時,應嚴格檢驗物品質量、數量、包裝情況、有無泄漏。
7.2化學危險品入庫後應採取適當的養護措施,在貯存期內,定期檢查,發現其品質變化、包裝破損、滲漏、穩定劑短缺等,應及時處理。
7.3庫房溫度、濕度應嚴格控制、經常檢查,發現變化及時調整。
8化學危險品出入庫管理
8.1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倉庫,必須建立嚴格的出入庫管理制度。 8.2化學危險品出入庫前均應按合同進行檢查驗收、登記、驗收內容包括:a.數量;b.包裝;c.危險標志。經核對後方可入庫、出庫,當物品性質未弄清時不得入庫。
8.3進入化學危險品貯存區域的人員、機動車輛和作業車輛,必須採取防火措施。
8.4裝卸、搬運化學危險品時應按有關規定進行,做到輕裝、輕卸。嚴禁摔、碰、撞、擊、拖拉、傾倒和滾動。
8.5裝卸對人身有毒害及腐蝕性的物品時,操作人員應根據危險性,穿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8.6不得用同一車輛運輸互為禁忌的物料。
8.7修補、換裝、清掃、裝卸易燃、易爆物料時,應使用不產生火花的銅制、合金制或其他工具。
9消防措施
9.1根據危險品特性和倉庫條件,必須配置相應的消防設備、設施和滅火葯劑。並配備經過培訓的兼職和專職的消防人員。
9.2貯存化學危險品建築物內應根據倉庫條件安裝自動監測和火災報警系統。
9.3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建築物內,如條件允許,應安裝滅火噴淋系統(遇水燃燒化學危險品,不可用水撲救的火災除外),其噴淋強度和供水時間如下:噴淋強度 15 L /(min·m2);持續時間 90min。
10廢棄物處理
10.1禁止在化學危險品貯存區域內堆積可燃廢棄物品。
10.2泄漏或滲漏危險品的包裝容器應迅速移至安全區域。
10.3按化學危險品特性,用化學的或物理的方法處理廢棄物品,不得任意拋棄、污染環境。
11人員培訓
11.1倉庫工作人員應進行培訓,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
11.2對化學危險品的裝卸人員進行必要的教育,使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操作。
11.3倉庫的消防人員除了具有一般消防知識之外,還應進行在危險品庫工作的專門培訓,使其熟悉各區域貯存的化學危險品種類、特性、貯存地點、事故的處理程序及方法。

閱讀全文

與化學儲熱裝置設計規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機械開關怎麼做 瀏覽:580
扶梯安全裝置的設計改進 瀏覽:170
如何用硬紙板做一個機械手臂 瀏覽:980
喂料裝置的設計 瀏覽:244
皇冠液化氣閥門 瀏覽:700
斜仰卧起坐器材怎麼用 瀏覽:506
冷藏庫一般用什麼製冷劑 瀏覽:382
奧迪a7儀表盤怎麼調暗 瀏覽:983
dcs怎麼控制閥門開度 瀏覽:513
小米3提示本設備已鎖定怎麼辦 瀏覽:428
為什麼空調製冷感覺不到 瀏覽:74
起重絞車傳動裝置 瀏覽:725
古代車輪沒有軸承怎麼轉 瀏覽:970
名爵zs儀表盤有響聲該怎麼解決 瀏覽:913
早教班需要哪些設備和教具 瀏覽:175
軸承徑向載荷如何計算 瀏覽:575
MS開頭是什麼登陸設備 瀏覽:227
為什麼開空調跳泵頻繁製冷劑夠了 瀏覽:852
餐廳裝修怎麼製冷 瀏覽:762
儀錶板有個立著的東西是什麼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