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詹式車鉤結構原理圖
詹式車鉤結構原理:兩只車鉤中任何一支在開啟狀態下,都會自動與另一隻完成連掛,完成這個操作後,其鉤舌又自動落下,把車鉤牢牢鎖住。假如想要把車鉤摘下來,只需要人工提起鉤舌,方可摘鉤。
詹式車鉤主要由鉤舌、鎖銷、推銷三部分組成,是自動式車鉤,無需人力干預。當需要掛車時,要將兩節車廂位於同一條鐵軌上,當一節車廂向另一節車廂靠近時,鉤舌受到撞擊後轉動至斗中,隨後推鎖自動封閉,兩節車廂形成連接狀態,如若不從外部打開車鎖,絕不會被開啟。
由於兩鉤舌間並不是局侍褲緊緊桐簡連接而是存在一定間隙,所以還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談盯,解決了車廂連接處的安全隱患。再加上詹式車鉤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鐵路工作人員的安全,所以沿用至今也是情有可原。
車鉤
車鉤是連接兩節車廂的零件,在火車行駛過程中,它可以使車輛之間保持一定距離,並起到連接、牽引、緩沖等作用。
火車車鉤的發展歷史分為三個階段。起初,火車是由「插銷式車鉤」連接的,它的結構很簡單,其中一個車鉤部位向內凹陷,而另一側則固定一個矩形連接環,將這兩個部位連接起來後,再向中間放入插銷即可。目前一些大型礦車上依然沿用了這種連接方式。
❷ 車鉤緩沖裝置有哪些功能
車鉤是用來實現機車和車輛或車輛和車輛之間的連掛,傳遞牽引力及沖擊力專,並使車輛之間保持一屬定距離的車輛部件。車鉤按開啟方式分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兩種。通過車鉤鉤頭上部的提升機構開啟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貨車大都採用此式);藉助鉤頭下部推頂杠桿的動作實現開啟的叫下作用式(客車採用)。車鉤按其結構類型分為螺旋車鉤、密接式自動車鉤、自動車鉤及旋轉車鉤等。螺旋車鉤使用最早,但因缺點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動車鉤多為高速鐵路車輛所用。中國除在大秦鐵路重載單元列車上使用旋轉車鉤外,現一律採用自動車鉤。所謂自動車鉤,就是先將一個車鉤的提桿提起後,再用機車拉開車輛或與另一車輛車鉤碰撞時,能自動完成摘構或掛鉤的動作的車鉤。中國鐵道部門1956年確定1、2號車鉤為標准型車鉤。但隨著列車速度的提高和牽引噸位的增加,又於1957、1965年先後設計製造了15號車鉤和13號車鉤。客車使用15號車鉤,貨車則逐步用13號車鉤代替2號車鉤。[1]
❸ 自卸車後門自動鉤如何調整
現在一般自卸車後門自動鎖鉤是大鐵鏈自動鎖鉤,如果是落貨箱時自動鉤在門子裡面提前鉤上了,那是因為鐵鏈的行程短了,這個自動鎖鉤的鐵鏈出廠時都留的有可調長度空間的,把這個鐵鏈行程調長一些就好了。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效果是本裝置的後門開啟是利用翻斗舉升的角度自行打開,而對後門的鎖緊是通過設置的氣缸來控制關閉鎖緊。只要門鉤的材料強度允許條件下,均能無限次的往返工作。門鉤工作行程長,即使在後門相對翻斗平面翹曲在100mm范圍內,均可靠鎖緊,不受後門變形的影響。
緊力大,工作可靠,可以滿足用於大噸位自卸車的安裝使用。由於採用了氣動開關控制,使後門的開啟角度任意設定,以滿足工作上的使用需求。該控制裝置可在原車基礎上直接使用,不改變原有鎖緊機構,用其兩套裝置可同時使用,互不幹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重型自卸車後門自動控制裝置,包括翻斗後部鉸接的後門,在後門與翻斗底架之間設一門鉤,其中在門鉤另一端鉸接一固定在車架上的門鉤控制氣缸,使其氣缸上的氣管連接在氣動開關上,由位於氣動開關對應上部的翻斗底架上安裝開關壓板。
該裝置具有不受後門變形的影響,工作可靠,開啟角度任意設定,動作靈活。
❹ 列車掛鉤的原理!
首先說說車鉤。車鉤是用來實現機車和車輛或車輛和車輛之間的連掛,傳遞牽引力及沖擊力,並使車輛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的車輛部件。車鉤按開啟方式分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兩種。通過車鉤鉤頭上部的提升機構開啟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貨車大都採用此式);藉助鉤頭下部推頂杠桿的動作實現開啟的叫下作用式(客車採用)。車鉤按其結構類型分為螺旋車鉤、密接式自動車鉤、自動車鉤及旋轉車鉤等。螺旋車鉤使用最早,但因缺點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動車鉤多為高速鐵路車輛所用。中國除在大秦鐵路重載單元列車上使用旋轉車鉤外,現一律採用自動車鉤。所謂自動車鉤,就是先將一個車鉤的提桿提起後,再用機車拉開車輛或與另一車輛車鉤碰撞時,能自動完成摘構或掛鉤的動作的車鉤。中國鐵道部門1956年確定1、2號車鉤為標准型車鉤。但隨著列車速度的提高和牽引噸位的增加,又於1957、1965年先後設計製造了15號車鉤和13號車鉤。客車使用15號車鉤,貨車則逐步用13號車鉤代替2號車鉤。
車鉤由鉤頭,鉤身、鉤尾三個部分組成、車鉤前端粗大的部分稱為鉤頭,在鉤頭內裝有鉤舌、鉤舌銷,鎖提銷,鉤舌推鐵和鉤鎖鐵。車鉤後部稱為鉤尾,在鉤尾上開有垂直扁鎖孔,以便與鉤尾框聯結。為了實現掛鉤或摘鉤,使車輛連接或分離,車鉤具有以下三種位置,也就是車鉤三態:鎖閉位置——車鉤的鉤舌被鉤鎖鐵擋住不能向外轉開的位置。兩個車輛連掛在一起時車鉤就處在這種位置。開鎖位置——即鉤鎖鐵被提起,鉤舌只要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轉開的位置。摘鉤時,只要其中一個車鉤處在開鎖位置,就可以把兩輛連掛在一起的車分開。全開位置——即鉤舌已經完全向外轉開的位置。當兩車需要連掛時,只要其中一個車鉤處在全開位置,與另一輛車鉤碰撞後就可連掛。旋轉車鉤的構造與普通車鉤不同,鉤尾開有鎖孔,鉤尾銷與鉤尾框的轉動套連接。鉤尾端面為一球面,頂緊在帶有凹球面的前從板上。當鉤頭受到扭轉力矩作用時,鉤身連同尾銷以及轉動套一起轉動。旋轉車鉤現在只安裝在專為大秦鐵路運煤單元組合列車設計的車輛上。這種車輛的一端裝設旋轉車鉤,另一端裝設固定車鉤,整列車上每組連接的兩個車鉤,兩兩相互搭配。當滿載煤炭的車輛進入卸煤區的翻車機位時,翻車機帶動車輛翻轉180度,將煤炭傾倒出來。旋轉車鉤可以使車輛翻轉卸貨時不摘鉤連續作業,縮短了卸貨作業時間。 密接式車鉤一般在高速鐵路和地下鐵道的車輛上使用。它的體積小、重量輕、兩車鉤連掛後各方向的相對移動量很小,可實現真正的「密接」;同時,對提高制動軟管、電氣接頭自動對接的可靠性極為有利。
❺ 火車頭掛車怎麼掛
火車頭是使用"詹天佑鉤"自動掛鉤。
據國外有關資料記載,詹內對1860 年美國人依士洛·米勒(FzraMiller)發明的垂直式平面鉤加以改進,製成了一種新的自動掛鉤,於1868 年4 月21 日獲得專利權。
以後,他又繼續改進,在1873 年4 月29 日得到第二次專利,現在全世界火車連接,都採用詹氏掛鉤。
詹天佑,祖籍徽婺源,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現廣州市荔灣區)
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
詹天佑像
❻ 吊鉤防脫裝置是什麼
吊鉤防脫裝置顧名思義是為了幫助吊鉤更加牢固地固定在起重機設備主體上防止重物脫落的裝置。
在掛好重物後,防脫鉤裝置會自動回位,保護預防鋼絲繩從吊鉤脫落,如果防脫掛鉤裝置出現損壞的話,就失去了保護作用,從而導致脫鉤事故的發生。因此其材料和性能都是十分關鍵的,好的起重吊鉤防脫鉤裝置應該具有以下優點。
1、採用不銹鋼材料、根據吊鉤結構形狀、受力設計,具有耐酸、耐鹼性強,抗拉強度高的優點。
2、有效解決了支撐點只有直線兩點、容易脫槽的問題。
3、不易與吊裝帶、鋼絲繩環鉤掛,吊鉤開度增加,方便吊裝作業。
4、使用壽命長,安裝後沒有維護量。
5、提高了吊裝的安全性,降低了吊鉤使用過程中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起重吊鉤防脫裝置使用注意事項
為了有效地保證能夠安全運行,我們應在吊鉤上安裝防脫鉤裝置,並對其定期進行檢查維護。
1、防脫鉤裝置回位彈簧損壞,導致其失去防脫功能。
2、防脫鉤裝置強度不足,該裝置是由鐵板沖壓而成,強度小,很容易因碰撞、擠壓損壞,從而影響整體使用。
3、連接螺栓容易松動脫落。
❼ 車鉤的組成部分
車鉤由鉤頭,鉤身、鉤尾三個部分組成。
車鉤是用來實現機車和車輛或車輛和車輛之間的連掛,傳遞牽引力及沖擊力,並使車輛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的車輛部件。車鉤按開啟方式分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兩種。通過車鉤鉤頭上部的提升機構開啟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貨車大都採用此式);
藉助鉤頭下部推頂杠桿的動作實現開啟的叫下作用式(客車採用)。車鉤按其結構類型分為螺旋車鉤、密接式自動車鉤、自動車鉤及旋轉車鉤等。螺旋車鉤使用最早,但因缺點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動車鉤多為高速鐵路車輛所用。中國除在大秦鐵路重載單元列車上使用旋轉車鉤外,現一律採用自動車鉤。
所謂自動車鉤,就是先將一個車鉤的提桿提起後,再用機車拉開車輛或與另一車輛車鉤碰撞時,能自動完成摘構或掛鉤的動作的車鉤。中國鐵道部門1956年確定1、2號車鉤為標准型車鉤。但隨著列車速度的提高和牽引噸位的增加,又於1957、1965年先後設計製造了15號車鉤和13號車鉤。客車使用15號車鉤,貨車則逐步用13號車鉤代替2號車鉤。
車鉤分類:
半永久車鉤(又稱為牽引桿):用於同一單元內兩節車之間的機械連接。兩車之間氣路和電路的連接,不包括在內,需要另外解決。連接和解鉤都需要人工用專用工具操作完成。
半自動車鉤:用於將兩個單元連接起來,包括機械連接和氣路連接,但不包括電路的連接。在車鉤完成機械連接的同時兩車的氣路會實現連接。但兩車的電路必須另外由人工進行連接。
全自動車鉤:位於首車前端,用於和其他列車連接。連掛或解鉤時其機械、氣路和電路可以實現自動連接或分離,也可人工解鉤。兩列車的連接只需由一列車輕輕地撞上另一列車即可。而且,當車鉤以機械方式掛鉤時,空氣管道及電氣接頭也會自動完成連接,故稱為全自動車鉤。
常見現場車鉤故障案例
機車車鉤鉤位不正連掛、造成車鉤托板脫落、吊桿變形。
由於機車在曲線上或鉤位不正的情況下進行連掛作業,機車車鉤鉤身受橫向力擠壓鉤尾框及車鉤吊桿致使。
因和諧機車無輔台,使用和諧機車連掛作業時,目側好連掛距離,掌握好連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