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35kV變電站的微機繼電保護: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技術問答
中圖分類號:TM41 文獻標識碼:A隨著我國電力工業的迅速發展,各大電力系統的容量和電網區域不斷擴大。電力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出現事故,從而可能導致電力系統的運行暫時中斷,也雀含清可能引發更大的電力事故。所以在變電站中,人們採用微機繼電保護裝置進行電力系統的保護,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在電力系統的廣泛應用是電網及電氣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的保證。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可以在電力系統發生異常情況時進行檢測、預警等,並且可以進行相應的自救措施。隨著電力改革的進行,電網規模的不斷增大,對於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電力工作者在不斷地研究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對電力系統運行的保護功能,不斷地開發新型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以適應我國國民對電力不斷增加的需求。
一、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特點
為了更好地保證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特點如下:
可靠性是對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最基本的特點。計算機老悉在程序的指揮下,有極強的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因而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可以實現常規保護很難辦到的自動糾錯,即自動地識別和排除干擾,防止由於干擾而造成誤頃前動作。另外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有自診斷能力,能夠自動檢測出計算機本身硬體的異常部分,配合多重化可以有效地防止拒動,因此可靠性很高。
由於計算機保護的特性主要由程序決定,所以不同原理的保護可以採用通用的硬體,只要改變程序就可以改變保護的特性和功能,因此可靈活地適應電力系統運行方式的變化。
採用微型計算構成的保護,使原有型式的繼電保護裝置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可以找到新的解決辦法。如對距離保護如何區分振盪和短路,如何識別變壓器差動保護勵磁涌流和內部故障等問題,都提供了許多新的原理和解決方法。
當電力系統的運行發生異常情況時,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必須及時作出相應的反應,以保障電力系統供電的可靠性。對於電力系統運行來說,在故障發生時不能及時得到處理,其影響程度可大可小。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克服傳統繼電保護裝置功能單一的缺陷,增設了故障測距、事件記錄、三角極性電壓判斷封功能,提高了繼電保護裝置的保護速度。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具有自動性,它擺脫了對站里工作人員定期檢查的依賴性。在電力系統中所規定范圍內的元件,如果發生異常情況,無論是短路的類型,還是短路點的位置,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可以第一時間發現,並且給予正確的反應動作。另外在繼電保護裝置中連接微機管理系統,大大提高了繼電保護的靈敏性。
二、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設計
在對電力系統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設計中,一定要注意對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中自動識別系統的設計。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要正確區分其保護的元件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要可以精確地區分元件發生故障的區段,所以,在進行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設計中,需以電力系統故障的電氣物理量變化為根據,結合電力系統的電壓、電流等變化設計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
(一)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組成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主要作用是進行電力系統故障的檢測與預警等,所以必須具有數據採集系統、微機裝置的保護與管理裝置等,這些基本硬體共同組成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共同為保證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做貢獻。
數據採集系統主要負責採集電力系統中的各項電氣物理參數,將電壓與電流互感器發射的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通過輸入輸出處理器傳遞給微機系統,以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微機裝置是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核心部分,分為微機保護裝置和微機管理裝置。微機保護裝置是繼電保護的主要運行部分,它受變電所使用的軟體的限制,根據不同的軟體使用,確定不同的保護功能;微機管理裝置的主導者是電力系統的工作人員,通過工作人員的有關操作,進行模擬量信號的輸出和開關信號的輸入,關繫到變電站中外部繼電器、操作把手等接點的運行。除此之外,為適應用戶的需要,還配備了列印機,以對用戶提供書面故障信息。
(二)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不足之處
1.語音報警慢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可以在發生電力系統故障時,進行預警,但是這種語音報警的速度並不理想。當進行停送電操作時,接連操作幾個開關後,報警才會響起。
2.低周減載功能重復
專門的低周減載櫃的設計是不必要的,因為在每台線路保護上都有低周減載功能,重復設計則會導致資金的浪費。
3.錯誤使用單項供電表
在變電站中,進線分為主用和備用兩路,備用迴路設計計量電度表忽略了雙向供電,只使用單項供電表,不符合設計要求。
三、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的應用改進策略
對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的改進,應該建立在保持原有裝置功能的基礎上,提高語音報警速度、加強繼電檔案管理工作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提高微機繼電保護系統的可靠性和適用性,使微機繼電保護系統能夠具備廣的應用范圍。
(一)相位校正
變壓器兩側電流的相位差在超過一定限度時會引起不平衡電流,致使繼電保護的准確性受到影響。所以,在實際工程中,利用星形接法處理變壓器兩側的電線,將微機軟體計算功能直接應用到相位校正中,調整電流差值,增加電流相位差超限的報警功能。
(二)過電流保護
35kV變電站中的復合電壓啟動時形成過電流,這種過電流將對電力系統調度造成影響,所以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將過電流、低電壓、進行過負載保護,穩定電力系統的供電功能,形成安全的後備保護系統。
(三)主變本體保護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對於小匝間短路的靈敏度較低,所以在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的應用時,應該注意這種保護死角的設置。利用微機的自動調節功能,按照主變本體內的氣體保護程序,加強對於有載調壓氣體保護和壓力釋放保護對於主變本體的保護。
四、35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與110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不同
由於35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與110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在電壓上存在差異,所以兩者在選擇電源方面,雖然都以保障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安全性為主要目的,但是在選擇電源電壓上還具有一定的差異;110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採用高精度、高穩定的元件來構成采樣迴路,這就大大降低了環境因素對繼電保護誤差的影響,同時增強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自檢功能,打破繼電保護裝置自檢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取消調節器件,實現調節采樣精度的非現場化,並且提高裝置的穩定性,這些都是35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所欠缺的;但是35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具有更強大的抗干擾性,降低了電磁對於裝置的影響。
小結:
傳統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已經適應不了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所以電力系統的工作者加緊研究新型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腳步,以求可以不斷完善電力系統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力事故對電力設備的損害,提高電力系統供電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從而滿足我國國民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參考文獻:
[1]羅鈺玲 電力系統微機繼電保護 人民郵電出版社.
[2]文玉玲, 孫博, 陳軍. 淺談微機繼電保護[J]. 新疆電力技術, 2009, (04).
[3]徐平 變電站微機繼電保護事故處理[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1,(03) .
[4]陳德樹 微機繼電保護 中國電力出版社.
❷ 設計制動系統時應考慮哪些性能參數
1) 具有足夠的制動效能。行車制動能力是用一定製動初速度下的制動減速度和 制動距離兩項指標來評定的; 駐坡能力是以汽車在良好路面上能可靠地停駐的最大坡 度來評定的。 2) 工作可靠。行車制動裝置至少有兩套獨立的驅動制動器的管路,其中一套管 路失效時,另一套的管路應保證汽車制動能力不低於沒有失效時規定值的 30%。行車和駐車制動裝置可以有共同的制動器,而驅動機構應各自獨立。行車制動裝置都用腳 操縱。 3) 在任何速度下制動時,汽車都不應喪失操縱性和方向穩定性。 4) 防止水和污泥進入制動器工作表面。 5) 制動能力的熱穩定性良好。 6) 操縱輕便,並具有良好的隨動性。 7) 制動時制動系統產生的噪音盡可能小,同時力求減少散發對人體有害的石棉 纖維等物質,以減少公害。 8) 作用滯後性應盡可能好。作用滯後性是指制動反應時間,以制動踏板開始動 作至達到給定的制動效能所需的時間來評價。 9) 摩擦片應有足夠的使用壽命。 10) 保證摩擦副磨損後,應有能消除因磨損而產生間隙的機構,且調整間隙工作容易,最好設置自動調整間隙機構。 11) 當制動驅動裝置的任何元件發生故障並使其基本功能遭到破壞時, 汽車制動系統應有音響火光信號等報警提示。
❸ 誰能幫我介紹一下智能伺服變壓器的設計、工作原理
何謂伺服變壓器:顧名思義伺服變壓器就是專門為伺服驅動系統提供的變壓器,該類型的變壓器可以有效地為伺服驅動器提供必要的電能。
基本原理:智能伺服變壓器是利用伺服系統的閉環和半閉環控制的原理,通過智能感測元件對負載進行動態跟蹤,自動監測伺服驅動器的功率、電壓、電流,伺服電機需要多少能量,伺服變壓器就輸出多少能量,進而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與傳統變壓器的區別:該變壓器不同於傳統的鐵芯變壓器,它是通過大功率開關管、智能感測器以及智能控制系統共同組成,可以替換380VAC變200VAC或220VAC傳統三相乾式變壓器,而且沒有採用易產生諧波的可控硅作為開關器件,無諧波輸出,凈化了電網,對伺服驅動器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3、該產品對比傳統變壓器具有以下優點:
A、智能型(隨需應變):自動調節伺服系統所需電流,輸出電流不受電網電壓 波動的影響,使伺服電機發揮更好的性能。
B、靈活安裝:體積小(巴掌般大小)、隨意安裝。
C、安全可靠:質保3年,沒有返修率,壽命長達二十年以上。
D、適合中國使用環境:長時間連續工作,承受苛刻使用環境,周圍空氣溫度-45℃至+68℃,安裝海拔可達4500m,過載能力強。
E、低價格:較傳統工頻變壓器便宜。
F 、性能優越:高效率(99.8%)、高穩定、抗干擾、不發熱、耗電少、輸出能量更穩定。
❹ 電器控制裝置設計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有哪些
設計方法及步驟
在接到設計任務書後,按原理設計和工藝設計兩方面進行。
1.原理圖設計的步驟
(1)根據要求擬定設計任務。
(2)根據拖動要求設計主電路。在繪制主電路時,可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①每台電動機的控制方式,應根據其容量及拖動負載性質考慮其啟動要求,選擇適當的啟動線路。對於容量小(7.5kw以下)、啟動負載不大的電動機,可採用直接啟動}對於大容量電動機應採用降壓啟動。
②根據運動要求決定轉向控制。
③根據每台電動機的工作制,決定是否需要設置過載保護或過電流控制措施。
④根據拖動負載及工藝要求決定停車時是否需要制動控制,並決定採用何種控制方式。
⑤設置短路保護及其他必要的電氣保護。
⑥考慮其他特殊要求:調速要求、主電路參數測量、信號檢測等。
(3)根據主電路的控制要求設計控制迴路,其設計方法是:
①正確選擇控制電路電壓種類及大小。
②根據每台電動機的啟動、運行、調速、制動及保護要求,依次繪制各控制環節(基本單元控制線路)。
③設置必要的聯鎖(包括同一台電動機各動作之間以及各台電動機之間的動作聯鎖)。
④設置短路保護以及設計任務書中要求的位置保護(如極限位、越位、相對位置保護)、電壓保護、電流保護和各種物理量保護(溫度、壓力、流量等)。
⑤根據拖動要求,設計特殊要求控制環節,如自動抬刀、變速與自動循環、工藝參數測量等控制。
⑥按需要設置應急操作。
(4)根據照明、指示、報警等要求設計輔助電路。
(5)總體檢查、修改、補充及完善。主要內容包括:
①校核各種動作控制是否滿足要求,是否有矛盾或遺漏。
②檢查接觸器、繼電器、主令電器的觸點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超過電器元件允許的數量。
③檢查聯鎖要求能否實現。
④檢查各種保護能否實現。
⑤檢查發生誤操作所引起的後果與防範措施。
(6)進行必要的參數計算。
(7)正確、合理地選擇各電器元件,按規定格式編制元件目錄表。
(8)根據完善後的設計草圖,按GB/T 6988電氣制圖標准繪制電氣原理線路圖,並按GB/T 5094-1985《電氣技術中的項目代號》要求標注器件的項目代號,按GB 4884-1985《絕緣導線的標記》的要求對線路進行統一編號。
2.工藝設計步驟
(1)根據電氣設備的總體配置及電器元件的分布狀況和操作要求劃分電器組件,繪制電氣控制系統的總裝配圖和接線圖。
(2)根據電器元件的型號、外形尺寸、安裝尺寸繪制每一組件的元件布置圖(如電器安裝板、控制面板、電源、放大器等)。
(3)根據元件布置圖及電氣原理編號繪制組件接線圖,統計組件進出線的數量、編號以及各組件之間的連接方式。
(4)繪制並修改工藝設計草圖後,便可按機械、電氣制圖要求繪制工程圖。最後按設計過程和設計結果編寫設計說明書及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