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人教版化學必修一課本當中101頁的實驗的那個實驗那個裝置有什麼好處
全錯。第一個沒標明反應條件第二個箭頭標錯第三個應該是等號而且沒有放映條件
⑵ 請問為什麼圖3-8的裝置可以代替三根試管完成水蒸氣與鐵粉的實驗(圖源必修一) 謝謝大佬!
濕的棉花里的水隨著加熱形成水蒸氣,與Fe粉反應生成氫氣,氫氣通入肥皂水,形成肥皂泡,肥皂泡中就是氫氣,點燃肥皂泡檢驗H2
⑶ 力的合成與分解實驗步驟
實驗目的
驗證共點力的合成定則。
實驗原理
共點力的合成與分解符合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器材
朗威DISLab、計算機、DISLab力的合成分解實驗器、鉤碼(5.76N)、小細繩等(見圖4-1)。
圖4-1 DISLab力的合成分解實驗器
實驗裝置圖
見圖4-2。
圖4-2 實驗裝置
實驗過程與數據分析
1.將兩只力感測器分別接入數據採集器,將DISLab力的合成分解實驗器通過十字轉接器固定在鐵架台上;
2.按照圖4-2將兩力感測器固定在DISLab力的合成分解實驗器的掛臂上,力感測器測鉤指向實驗器力矩盤的圓心,且與力矩盤中心垂線呈45°夾角,兩力感測器測鉤延長線相互垂直;
3.將兩條細繩拴在測鉤上,細繩的另一端在力矩盤的圓心處打結拴在一起;
4.觀察軟體中兩個力感測器窗口,點擊「調零」,使感測器窗口示數為0;
5.在細繩的打結處向下方引出另一細繩,並掛上鉤碼;
6.調整實驗器的力矩盤,使掛鉤碼的細線與力矩盤下方的0°重合;
7.打開「計算表格」,定義變數「g」為常量5.76,定義變數「q」代表角度值,使用「點擊記錄」,記錄所測數據;
8.順時針轉動力矩盤,在轉動角度分別為10°、20°、30°、45°時,依次記錄所測數據並輸入對應的角度值;
9.點擊「公式」,考慮到角度與弧度的換算關系,輸入自由表達式「F5=g*Cos((45-q)*pi/180)」,表示「F1的理論值」;輸入自由表達式「F6=g*Sin((45-q)*pi/180)」,表示「F2的理論值」;
10.比較實測值與理論值,發現二者接近(見圖4-3),驗證了力的合成定則。
圖4-3 力的合成實驗結果
建議:
1.在表格中輸入實測值與理論值的相對誤差計算公式,觀察計算結果。
2.可以接入第三隻力感測器替代鉤碼的重力,重新做上述實驗。
3.調整力感測器在DISLab力的合成分解實驗器掛臂上固定方向,用實驗器附帶的滾軸替換測鉤,使用配套的標准木塊,即可進行力的分解實驗(圖4-4)。
⑷ 必修一、二化學有哪些重點實驗
中學化學實驗很多。傳一份裝置圖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