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 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兩套裝置圖,結合圖示探究有關問題.(1)用銅粉而不用碳粉的原因是______.
(1)銅粉加熱消耗氧氣生成的是固體,炭粉燃燒消耗氧氣,同時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影響測量消耗氧氣的體積,因此用銅粉而不用碳粉;故答案為:炭粉燃燒消耗氧氣,同時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影響測量消耗氧氣的體積;
(2)向硬質玻璃管其中注滿水,兩端用橡皮塞封住,然後打開一端橡皮塞將水倒入量筒中測量水的體積,就是硬質玻璃管中空氣的體積;故答案為:向硬質玻璃管其中注滿水,兩端用橡皮塞封住,然後打開一端橡皮塞將水倒入量筒中測量水的體積;
(3)在實驗加熱過程中,為使空氣中的氧氣充分反應,應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故答案為:使空氣中氧氣與銅粉充分反應;
(4)注射器內氣體減少的量就是氧氣的體積,則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100%=20%;故答案為:20%;
(5)裝置二與裝置一裝置比較,裝置二中的氣球在玻璃管的後部,更易讓空氣流通,氧氣與銅能充分反應;故答案為:裝置二;能讓空氣更易流通,全部通過銅粉,使氧氣與銅粉充分反應;
(6)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時,實驗後發現測定氧氣的體積分數低於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①銅粉的量可能不足,沒有將氧氣消耗盡;②裝置可能漏氣,;③實驗中可能未冷卻至室溫就讀數等.故答案為:銅粉的量不足;未待裝置完全冷卻至室溫就讀數(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⑶ 兩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甲圖中玻璃管內裝的是細銅絲,。已圖中燃燒池裡裝的是紅磷
(1)兩圖中裝置差異較大,但為什麼都能用於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請你寫出這兩套裝置設計思路的共同之處:銅絲、紅磷在加熱或加熱的條件下能消耗空氣中的氧氣而又不產生其他氣體,導緻密閉體系壓強減小,從而使體積減小,減小的體積即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
(2)若加熱前,甲裝置中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中有30ml空氣。加熱時,需要交替緩慢的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其目的是使細銅絲與O2充分接觸完全反應。停止加熱,冷卻至室溫後,理論上密閉系統中剩餘氣體的體積約為24ml,由此證明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佔1/5。
同學們在做上述實驗時結果差別較大,某同學的實驗最後剩餘氣體約26ml,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a.銅絲量較少,氧氣未耗盡b.裝置漏氣c.加熱時間太短,反應不充分d.反應完畢後,沒有冷卻至室溫便觀察讀數。
(3)乙裝置實驗過程中將看到的現象是:①紅磷在瓶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燃燒停止並冷卻至室溫後,打開彈簧夾,看到燒杯中的水沿導管迅速倒流入廣口瓶內,約占其體積的1/5。
通過該實驗現象,還能判斷出剩餘氣體具有哪些性質?a.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b.難溶於水。
(4)若將乙裝置燃燒匙中的紅磷改為木炭粉,該實驗能否成功?否(填「能」或「否」),理由是木炭燃燒在消耗氧氣的同時又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並且消耗掉1體積的氧氣同時能生成1體積的二氧化碳。由此你認為做此實驗選擇的物質應滿足的條件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完全反應,而又不產生其他氣體。
網路專家組為您解答,請按一下手機右上角的採納!謝謝!
⑷ 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圖.(1)該實驗的成敗關鍵有兩點:①燃燒匙內的紅磷必須______;②
(1)要保證實驗成功要注意:①紅磷要足量②要保證實驗裝置密封等.
(2)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是: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產生大量的白煙;
(3)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磷燃燒只消耗氧氣,且不生成新氣體,由於氧氣被消耗,瓶內氣壓減小,鍾罩內水面逐漸上升,該實驗驗證了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4)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時,所用紅磷的量不足,空氣中氧氣不能完全耗盡,使所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偏小.
要使本實驗成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裝置的氣密性好;白磷足量;必須冷卻到室溫再讀數,要不然都會使測定的結果偏低.
①紅磷不足量會使測定結果偏低;
②裝置氣密性不好,空氣進入裝置占據消耗的氧氣的體積導致進入的水不到五分之一.
答案:
(1)①足量 ②放入裝置密封
(2)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產生大量的白煙
(3)上升 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4)偏低 偏低
⑸ 實驗室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兩套裝置路.請結合圖示回答相關問題.(提示
(1)注射器內氣體減少的量就是氧氣的體積,則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100%=15%;
(2)裝置二與裝置一裝置比較,裝置二中的氣球在玻璃管的後部,更易讓空氣流通,氧氣與銅能充分反應;
(3)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時,實驗後發現測定氧氣的體積分數低於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①銅粉的量可能不足,沒有將氧氣消耗盡;②裝置可能漏氣,;③實驗中可能未冷卻至室溫就讀數等;
(4)設計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含量的實驗,要確保實驗成功的關鍵是:裝置的氣密性要好、葯品要足量、要冷卻到室溫進行讀數,裝置一、二實驗的設計與教材中的實驗對比,具有的優點是操作簡單、安全.
故答案為:(1)15%;
(2)裝置二;能讓空氣更易流通,全部通過銅粉,使氧氣與銅粉充分反應;
(3)銅粉的量不足;未待裝置完全冷卻至室溫就讀數;
(4)裝置的氣密性要好、葯品要足量、要冷卻到室溫進行讀數;操作簡單、安全.
⑹ 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友情提示:本實驗採用灼燒銅絲的方法)(1)為什麼加熱時,要同時
(1)為了使注射器里的空氣中的氧氣能充分與銅絲反應,在實驗加熱過程中,可以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
故答案為:使氧氣得到充分反應;
(2)銅與氧氣反應生成 氧化銅;看到紅色粉末慢慢變成黑色;故答案為:紅色粉末慢慢變成黑色;銅+氧氣
| 加熱 |
⑺ 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設計了下圖兩套實驗裝置,你認為合理的是。 說明理由。。
應該是A更合理一些,A中伸入的多一點,由於反應放熱,在靠近底部燃燒,容易使熱空氣上升,使其中的空氣流動性加大,反應更充分,測定結果更准確。
⑻ 如何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
1、原理: 取一瓶空氣,密封,利用紅磷在瓶內空氣中燃燒,將瓶內空氣中的氧氣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使空氣內壓強減少,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瓶內水的體積即為減少的氧氣的體積。 2、裝置圖: 
3、步驟:
①連接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把集氣瓶的容積分成5等份,做好記號。 ③用止水夾夾緊膠管。 ④在燃燒匙內放入過量的紅磷。 ⑤點燃燃燒匙中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把塞子塞緊。 ⑥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止水閥。 4、現象: ①集氣瓶中有大量的白煙生成,並放出熱量。 ②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氣瓶中,並上升到約1/5處。 5、結論: 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1/5。
⑼ (7分)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兩套裝置圖,請結合圖示回答有關問題。
| (1)15%(2)裝置二能讓空氣更易流通,全部通過銅粉專,屬使氧氣與銅粉充分反應 (3)裝置內銅粉的量不足未降至室溫就讀數(合理即可)
與實驗室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兩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鑫旺五金製品廠
發布:2025-10-20 07:24:52
瀏覽:861
尚葉五金機電
發布:2025-10-20 05:32:44
瀏覽: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