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軌道交通的制動系統由哪些主要子系統和核心部件組成地鐵、動車、火車的制動系統原理和組成結構是一樣嗎
軌道交通的制動系統一般有幾個子系統組成,風源系統(主要指空壓機、乾燥塔和風缸濾油器等部件)、制動系統(不同系統不一樣,現在主流的是微機控制的電空制動系統和KNORR的EP2002等系統),基礎制動裝置(踏面制動機和盤式制動機等),輔助用風裝置(空氣彈簧和鳴笛等).地鐵 動車組的制動原理基本一致,一般採用電氣和空氣混合制動的形式,火車制動原理與地鐵輕軌和動車組不同,一般只採用空氣制動。
⑵ 制動性能的路試檢測項目有哪些制動性能的台試檢測項目有哪些他們的技術要求是什麼
按功用分:
行車制動系駐車制動系輔助制動系:
行車制動系——是由駕駛員用腳來操縱的,故又稱腳制動系。它的功用是使正在行駛中的汽車減速或在最短的距離內停車。
駐車制動系——是由駕駛雖用手來操縱的,故又稱手制動系。它的功用是使已經停在各種路面上的汽車駐留原地不動 。
第二制動系——在行車制動系失效的情況下,保證汽車仍能實現減速或停車的一套裝置。在許多國家的制動法規中規定,第二制動系也是汽車必須具備的。
輔助制動系——經常在山區行駛的汽車以及某些特殊用途的汽車,為了提高行車的安全性和減輕行車制動系性能的衰退及制動器的磨損,用以在下坡時穩定車速。
按制動能量傳輸分:
機械式液壓式氣壓式電磁式組合式。
按迴路多少分:單迴路制動系雙迴路制動系。
按能源分:人力制動系動力制動系伺服制動系。
人力制動系——以駕駛員的肌體作為唯一的制動能源的制動系。
動力制動系——完全靠由發動機的動力轉化而成的氣壓或液壓形式的勢能進行制動的制動系。
對制動系的技術要求:
汽車制動系應具有行車制動、應急制動和駐車制動三大基本功能。
1、行車制動系必須使駕駛員能控制車輛行駛,使其安全、有效地減速和停車。行車制動裝置的作用應能在各軸之間合理分配,以充分利用各軸的垂直載荷。
應急制動必須在行車制動系有一處失效的情況下,在規定的距離內將車輛停住。應急制動可以是行車制動系統具有應急特性或是同行車制動分開的獨立系統(注意應急制動不是行車制動中的急速踩下制動踏板)。駐車制動應能使車輛即使在沒有駕駛員的情況下,也能停放在上、下坡道上。
2、制動時汽車的方向穩定性,即制動時不發生跑偏、側滑及失去轉向的能力。
3、制動平穩。制動時制動力應迅速平穩地增加;在放鬆制動踏板時,制動應迅速消失,不拖滯。
4、操縱輕便。施加於制動踏板和停車杠桿上的力不應過大,以免造成駕駛員疲勞。
5、在車輛運行過程中,不應有自行制動現象。
6、抗熱衰退能力。汽車在高速或下長坡連續制動時,由於制動器溫度過高導致摩擦系數降低的現象稱為熱衰退。要求制動系的熱穩定性好,不易衰退,衰退後能較快地恢復。
7、水濕恢復能力。汽車涉水,制動器被水浸濕後,應能迅速恢復制動的能力。
(2)地鐵基礎制動裝置檢測擴展閱讀
制動系常見故障:
1、制動失效。即制動系出現了故障,完全喪失了制動能力。
2、制動距離延長,超出了允許的限度。
3、制動跑偏。是指汽車直線行駛制動時,轉向車輪發生自行轉動,使汽車產生偏駛的現象。由於汽車制動時,偏離了原來的運行軌跡,因而常常是造成撞車、掉溝,甚至翻車等事故的根源,所以必須予以重視。
引起跑偏的因素,就制動系而言,一是左右輪制動力不等;二是左右輪制動力增長速度不一致。其中特別是轉向輪,因此要對制動力增長全過程的左右輪制動力差作出規定,且對前後軸車輪的要求不同。
4、制動側滑。汽車制動時,某一軸的車輪或兩軸的車輪發生橫向滑動,這種現象稱為制動側滑。汽車在水濕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動時出現側滑現象較多。尤其是在上述路面上緊急制動時,更容易出現側滑,造成汽車甩尾,甚至原地轉圈,從而導致交通事故發生。車輪抱死與制動側滑有如下關系:
前輪抱死拖滯,後輪不制動時,汽車按直線行駛,處於穩定狀態。但此時前輪失去控制轉向的作用。
後輪抱死拖滯,前輪無制動,當車速超過25km/h時,汽車後軸嚴重側滑,處於不穩定狀態。
當車速較高(例如50km/h以上)時,如果後輪比前輪提前0.5s以上的時間先抱死,汽車後軸側滑,也是一種不穩定狀態。
車輪抱死拖滯時,路面越滑,制動時間越長,側滑也越嚴重。
解決制動側滑最有效的方法,是安裝防抱死制動裝置(ABS)。
5、制動拖滯。在行車中,踩下制動踏板使用制動後,再抬起制動踏板,不能迅速解除制動的現象叫制動拖滯。制動拖滯會耽誤隨後的起步行駛。
⑶ 基礎制動工作原理及作用時什麼
基礎制動裝置將制動缸活塞的推動力經杠桿系統增大後傳給閘瓦壓緊輪箍,通過軌道測粘著力產生作用,實現制動。基礎制動裝置由制動缸索驅動的杠桿系統和閘瓦組成。制動時基礎制動裝置傳遞制動原動力並擴大適當的背書均勻的分配給各閘瓦,是閘瓦壓緊車輪發生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