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潤滑裝置是什麼,有什麼組成的
潤滑裝置,縫紉機在運轉時,提供潤滑油的裝置。按摩擦副之間潤滑材料的不同,潤滑可分為流體(液體、氣體)潤滑和固體潤滑(見潤滑劑)。按摩擦副之間摩擦狀態的不同,潤滑又分為流體潤滑和邊界潤滑。介於流體潤滑和邊界潤滑之間的潤滑狀態稱為混合潤滑,或稱部分彈性流體動壓潤滑。
縫紉機在運轉時,提供潤滑油的裝置,其分類有:
1、重力潤滑裝置;依靠自重或毛細管作用將潤滑油輸送分配到需潤滑的部位。一般採用油箱,通過油線、油墊及油管等輸送油的裝置。
2、加壓潤滑裝置:潤滑油被施加壓力,通過管道輸送分配到需潤滑的各部位去的裝置。一般採用齒輪、拄塞或離心油泵等。
3、飛濺潤滑裝置:縫紉機運轉時,由浸潤在潤滑油中的傳動件的轉動,將潤滑油飛濺到需潤滑的部位的裝置。
其他相關結構:
4、壓腳提升高度:壓腳提升經鎖住後,壓腳底平面與針板上平面之間的距離。針距調節裝置縫紉機中,專門調節針距長度的裝置。
5、切料裝置:縫紉過程中,切除縫料裝置。在包縫機、帶刀平縫機中有切除縫料廢邊的裝置。在縫紉皮革的縫紉機中有切廢皮料的裝置。在自動縫紉機中有切斷線帶、裝飾帶等縫料的裝置。
6、開孔裝置:縫紉過程中,在縫料上開孔的裝置。在鎖眼機中有開鎖眼孔的裝置。在綉花機中有開花紋孔的裝置。
7、繞線裝置:為把縫線從線團繞到梭心上的裝置。內置式繞線裝置是安裝在縫紉機的機體內。外置式繞線裝置是安裝在縫紉機的台板上。
8、夾線裝置:為使縫線在一定的張力狀態下順利構成線跡,專門對縫線施加夾緊力的裝置。該裝置可根據需要進行調節。
❷ 油霧潤滑知識
油霧潤滑系統一般包括一個油霧主機、油霧輸送主管、被潤滑設備處的下落管、油霧分配器、油霧噴嘴、油霧供應管、油霧排放收集總成、油霧排放管、殘油收集箱、卡套接頭等,特殊情況下還有吹掃型油霧排放總成、吹掃型油位觀察總成。
(1)油霧發生及控制部分
油霧的霧化採用一種渦流霧工藝,它具有高效性和抗阻塞性;油霧的控制則是一套微處理器單元;該部分還包括有儲存油箱,輸送設備和加熱設備。
(2)油霧輸送及分配部分從主控器至各注油點的連接為油霧輸送管至分配器,經過噴嘴接到注油點。管件由經過潔凈材料製作的主管和分支管線構成,油霧分配器上連支管下接一台泵的注油點,將霧化油分配到潤滑點。每個分配器可以供應六個潤滑點。
(3)油霧節流器它能測量並調配輸送到潤滑點的霧化油量,也能將乾性霧化油轉變成濕性霧化油。除「霧化」的類型外,還可選擇噴射式、壓縮式或定向式,每個潤滑點各要求有一個節流器。
(4)霧化油收集容器這個裝置用於收集從軸承箱排出的凝結油。它一般也是另外一套油回收系統的油收集器的一部分,可用於安排對回收油的重復利用。
油霧潤滑的工作原理:
油霧生成:壓縮空氣通過進氣口進入閥體1後,沿噴嘴3的進氣孔進入噴嘴內腔,並從文氏管4噴出進入霧化室5,這時,真空室2內產生負壓,並使潤滑油經濾油器8和噴油管7進入真空室2,然後滴入文氏管4中,油滴被氣流噴碎成不均勻的油粒,再從噴霧罩6的排霧孔進入貯油器9的上部,大的油粒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到貯油器9下部的油中,只有小於3μm的微粒留在氣體中形成油霧,隨壓縮空氣經管道輸送到潤滑點。
為了將潤滑油輸送到摩擦點,首先要在一個潤滑油霧化裝置中將潤滑油霧化得非常細小。霧化後的潤滑油微粒的表面張力大於潤滑油微粒的吸引力。結果,使得精細地霧化的潤滑油處在一種接近於氣態的狀態。霧化的潤滑油能夠在這種狀態下由霧化裝置經過分配器輸送到各個摩擦點去。但由於油霧在進入潤滑點後不能產生潤滑所需的油膜,因此要根據不同的工況,在潤滑點安裝相應的凝縮嘴,使得油霧通過凝縮嘴後形成滴狀的油粒。
油霧潤滑裝置不可能將霧化的潤滑油完全恢復成滴狀的油粒,早期的油霧潤滑裝置,只有60~75%的油滴到達潤滑點,剩餘的潤滑油則以霧狀進入大氣中,後來經過改進後,潤滑油的利用率可達90%,但仍有少量的潤滑油以霧狀進入大氣中,使環境受到污染。此外,油霧只能以較小的速度輸送,因為油霧只有在層流狀況下才能保持穩定。如果是紊流狀態,潤滑油的微粒就會因相互碰撞而聚集在一起,結合成較大的潤滑油油滴,以致重又恢復到液體狀態。在這種液體狀態下潤滑油就會流回到容器中去。由於油霧的壓力很低,為了克服油霧流動時的阻力,所以必須採用截面積相對較大的管道。
這一點也是眾所周知的,就是潤滑介質是在紊流的空氣流中輸送給潤滑點的。然而,採用這種方法時,在將滴狀的、通過空氣流帶入的潤滑介質分配到各個潤滑點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問題。在分叉點,重力會起作用,使得較大部分的潤滑油油滴沉積到分配器最下面的底部。這樣一來,潤滑油的分布就與位置有關了。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將帶有運動部件的分配器投入使用。但是這些試驗沒有得出實際的結果。後來又有人提出這樣的建議,就是在分配器中產生特殊的空氣渦流。但是因為潤滑介質的粘度在一個相當大的范圍內波動,所以這一建議最終也是一無所成。考慮到潤滑油由於它們的粘度各不相同而無法對它們進行流體力學的計算,而且空氣量和潤滑油量之比也是根據需要各不相同的,以致安裝位置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結果,在採用由紊流的空氣流帶入的油氣混合物進行潤滑的情況下,通常都要針對每一個摩擦點根據空氣流量的大小專門配給潤滑油量。
在油霧潤滑管道中,油已成霧狀並和壓縮空氣融合在一起,油和氣在管道中的輸送速度是一樣的,因此,從潤滑部位排出的空氣中含有油的微小顆粒,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並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❸ 軸承幾種常用的潤滑方法及其相應的潤滑裝置
軸承要經常潤滑,抄常用虎頭 全合成鎖具潤滑油。潤滑劑是通過潤滑裝置不斷地送到滑動軸承中的。由於採用潤滑方法不同,所使用的潤滑裝置也不一樣。間斷式潤滑是定期向軸承中加油或脂。這種潤滑方式只適用於低速、輕裁和不重要的地方。手工加油,滴油潤滑。連續潤滑是由潤滑裝置連續不斷地供給軸承潤滑油。
❹ 設備常用的潤滑裝置和潤滑方法有哪些
1.手工給油裝置
由操作工使用油壺或油槍向潤滑點的油孔,油嘴及油杯加油稱為手工給油潤滑,主要用於低速、輕載和間歇工作的滑動面、開式齒輪、鏈條以及其他單個摩擦副。加油量依靠工人感覺與經驗加以控制。
2.滴油潤滑
滴油潤滑主要使用油杯向潤滑點供油。常用的油杯有:針閥式注油杯、壓力作用滴油油杯等。油杯多用鋁或鋁合金等輕金屬製成骨架,杯壁的檢查孔多用透明的塑料或玻璃製造,以便觀察其內部油位。
1)針閥式注油杯
這種注油杯的滴油量受針閥的控制,油杯中油位的高低可直接影響通過針閥環形間隙的滴油量。
2)壓力作用滴油油杯
這種油杯的底面有一個針閥,其閥桿通過油杯上的操作缸伸出外部連接調節螺母。閥的起閉由壓縮機的排氣通過彈簧壓著的活塞加以控制,並可用閥桿上的螺母來調節油杯的滴油量。
3)跳針式潤滑油杯
這種潤滑油杯一般直接裝在摩擦副上,通過摩擦副輕微的垂直振動產生泵送的作用,使油洞著跳針下降而潤滑摩擦副。
4)熱膨脹油杯
這種油杯由摩擦副的溫度變化來控制。摩擦副中的溫度變化通過油杯的金屬管傳到油杯的上腔使其中的空氣膨脹或收縮。當空氣膨脹時,油杯上面空腔內的氣壓增大,強迫少量潤滑油流出油杯送入摩擦副;而在空氣收縮時,油流即停止,如是連續不斷地動作。這種油杯在某些要求先加油然後起動摩擦副上不能應用。
5)連續壓注油杯
這種連續壓注油杯由於其下面儲油器能保持著不變的油壓,所以能保證自動均勻的供油。
6)均勻滴油油杯
潤滑油從上面儲油器經過連在浮飄上的閥,補充到下面的儲油器,送往摩擦副的油量靠針閥來調節。
7)活塞式滴油油杯
它的滴油量可通過杯上的杠桿機構來調節。
3.油繩和油墊潤滑
油繩和油墊潤滑方法是將油繩、氈墊等浸在潤滑油中,應用虹吸管和毛細管作用吸油。所使用油的粘度應低些。油繩和油墊等具有一定過濾作用,可保持油的清潔。
油墊潤滑一般應用於加油有困難或不易接近的軸承,但所潤滑的表面的速度不宜過高。油墊從專用的儲油槽中吸進潤滑油經供給與它相接觸的軸頸。油墊主要應用粗毛氈製造,使用時應定期清洗並加以烘乾,然後重新裝配使用。
4.油環或油鏈潤滑
油環或油鏈潤滑只能用於水平安裝的軸,在軸上掛一油環,環的下部浸在油池內,利用軸轉動時的摩擦力,把油環帶著旋轉,將潤滑油帶到軸頸上,再在軸頸的表面流散到各潤滑點。需要注意轉軸應無沖擊振動,轉速不易過高。
5.油浴和飛濺潤滑
油浴和飛濺潤滑主要用於閉式齒輪箱、鏈條和內燃機等。一般利用高速(不高於12.5m/s)旋轉的機件從專門設計的油池中將油帶到附近的潤滑點。有時在軸上設置帶油的輪子把油帶到軸頸上。飛濺潤滑所用油池應裝設油標,油池的油位深度應保持最低具輪被淹沒2~3個齒高。為了便於散熱,最好在密閉的齒輪箱上設置通風孔以加強箱內外空氣的對流。
6.壓力強制潤滑
壓力強制潤滑是在設備內部設置小型潤滑泵通過傳動機件或電動機帶動,從油池中將潤滑油供送到潤滑點。供油是間歇的,它既可用作單獨潤滑,也可將幾個泵組合在一起潤滑。
強制潤滑時,潤滑油隨設備的開、停而自動送、停。油的流量由柱塞行程來調整,由每秒幾滴至幾分鍾1滴。油壓范圍為0.1~4MPa。為保持潤滑油的清潔,油池應有一定深度,以防止吸入油池中的沉澱物。
7.噴油潤滑
噴油潤滑是指將潤滑油與一定壓力的壓縮空氣在噴射閥混合後噴射向潤滑點的潤滑方式。對齒輪的潤滑要求在直接壓力下把潤滑油從輪齒的嚙入方向送到嚙合的齒隙中以進行潤滑。對雙向轉動的齒輪,則需在齒輪的兩面均安裝噴油孔管。在蝸輪傳動中,噴油應從蝸桿的螺旋開始與蝸輪嚙合的一面噴射。
❺ 數控機床自動潤滑系統設計
你給的分少,還有就是搞這些東西費時費力,這個我一個網站上找的,樓主參考參考吧,給不給分都無所謂啦。
機床的潤滑方式及潤滑油脂的選擇是根據機床的結構、自動化程度、機床使用的工況及對精密度的要求進行綜合衡量而作出決定的,機床潤滑在滿足減磨降耗的同時要力求避免溫升和振動。
機床潤滑的要求:
1、 機床的潤滑點多而復雜,而且有許多機床同時潤滑,因而多採用自動潤滑,也稱強制循環潤滑,以節省人力,並保證可靠的潤滑。
2、 機床多靠液壓傳動,為簡化潤滑系統,因而許多機床是液壓與潤滑系統共用的,因而要考慮在保證液壓系統工作正常的同時要滿足各個潤滑點對潤滑的要求。在考慮運行成本的前提下盡可能選用粘度指數高,抗磨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好的潤滑油(脂)。
3、 單機大型機床的導軌和主軸承的潤滑,通常採用重力加油(滴油、油芯)潤滑方式。用這種潤滑方式要考慮潤滑油的流動性,以保證潤滑油可以自動流進摩擦副。
4、 大型機床有很多齒輪傳動裝置、滑動和滾動軸承。特別是萬能磨床都有很復雜的傳動裝置,因摩擦損失的功率達到30-40%,因此在選用潤滑油時必須考慮到適當的粘度及良好的抗磨潤滑性,力求最大限度的降低摩擦損失以節省動力消耗。
5、 粗加工機床大多是間歇式工作,因此會產生沖擊負荷並伴有邊界潤滑,所以要考慮適當的年度、良好的潤滑性能和抗極壓性能。
6、 精密機床的對潤滑油的溫升有很嚴格的要求,一般不能超過室溫2-5℃,因此對油品的粘度及潤滑方式及油箱的容量要做周密的計算和設計。
7、 機床潤滑系統、液壓系統及各個摩擦副密封不良,會使加工過程中的金屬磨屑、研磨粉粒進如到潤滑系統中,不但可能堵塞油路造成磨損還會加速油品的變質。因此對系統密封的關注是必要的!
8、 在金屬切削、研磨機床上為冷卻、潤滑刀具和加工工件,大多使用乳化液以及在磨床上用的三磷酸鈉水溶液都有可能進入到潤滑油,促進油的貶變質和乳化。因此在選擇潤滑油時必須考慮到油品的抗乳化性、耐水、防銹及防腐蝕性。
9、 機床導軌是機床潤滑的重點和難點,導軌的運動是反復式的,而且速度及載荷變化很大,容易出現爬行現象,造成加工精度降低甚至導致機床報廢。所以早選擇潤滑油時要考慮適當的粘度和抗爬性好的潤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