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工原理伯努利方程
設水源水面到虹吸管出口的高差為H,列水源水面到虹吸管出口的伯努利方程得: H1=V^2/(2g) , 得虹吸流速:V=(2gH1)^(1/2)虹吸流量:Q=(3.14D^2/4)(2gH1)^(1/2) D為虹吸管內徑。設最高點壓強為P,虹吸管最高點到出口的高差為H2,列最高點到出口的伯努利方程得: H2+P/(pg)+V^2/(2g)=V^2/(2g)得:P = -pgH2 (相對壓強,即不包括大氣壓,相對壓強為負值,即絕對壓強小於大氣壓,就是處於一定的真空狀態,理論上最大真空值不能超過10米水柱,即H2<10米水柱)也可列容器液面到最高點的伯努利方程: 0=H3+P/(pg)+V^2/(2g) P=-pg[H3+V^2/(2g)]=-pg[H3+H1] = -pgH2
u是流速,p是壓力。主要用來計算泵的揚程或已知揚程計算泵的出口壓力。
伯努利方程實質上是能量守恆定律在理想流體定常流動中的表現,它是流體力學的基本規律。在一條流線上流體質點的機械能守恆是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義。
這個理論是由瑞士數學家丹尼爾·伯努利在1738年提出的,當時被稱為伯努利原理。後人又將重力場中歐拉方程在定常流動時沿流線的積分稱為伯努利積分,將重力場中無粘性流體定常絕熱流動的能量方程稱為伯努利定理。這些統稱為伯努利方程,是流體動力學基本方程之一。
(1)伯努利實驗裝置原理擴展閱讀:
理想正壓流體在有勢體積力作用下作定常運動時,運動方程(即歐拉方程)沿流線積分而得到的表達運動流體機械能守恆的方程。
因著名的瑞士科學家伯努利於1738年提出而得名。對於重力場中的不可壓縮均質流體,方程為p+ρgh+(1/2)*ρv^2=c式中p、ρ、v分別為流體的壓強、密度和速度;h為鉛垂高度;g為重力加速度;c為常量。
⑵ 什麼是伯努利試驗
一般地,在相同條件下重復做n次的試驗稱為n次獨立重復試驗。
1. 「在相同條件下」等價版於各次試權驗的結果不會受其他實驗結果的影響。
2.如何判斷:判斷是否為伯努利試驗的關鍵是每次試驗事件A的概率不變,並且每次試驗的結果同其他各次試驗的結果無關,重復是指試驗為一系列的試驗,並非一次試驗,而是多次,但要注意重復事件發生的概率相互之間沒有影響。
⑶ 伯努利試驗是什麼
伯努利試驗(Bernoulli experiment)是在同樣的條件下重復地、各次之間相互獨立地進行的一種試驗。
一般地版,在相同條件下重復權做n次的試驗稱為n次獨立重復試驗。
1.「在相同條件下」等價於各次試驗的結果不會受其他實驗結果的影響。
2.如何判斷:判斷是否為伯努利試驗的關鍵是每次試驗事件A的概率不變,並且每次試驗的結果同其他各次試驗的結果無關,重復是指試驗為一系列的試驗,並非一次試驗,而是多次,但要注意重復事件發生的概率相互之間沒有影響。
二項分布 :
在n次獨立重復試驗中,用ξ表示事件A發生的次數,如果事件發生的概率是P,則不發生的概率 q=1-p,那麼就說ξ服從二項分布。
其中P稱為成功概率。記作:ξ~B(n,p)
期望:Eξ=np
方差:Dξ=npq
幾何分布 :
在第n次伯努利試驗中,試驗k次才得到第一次成功的機率。
詳細的說是:前k-1次皆失敗,第k次成功的概率。如果事件發生的概率是P,則不發生的概率q=1-p,具有這種分布列的隨機變數,稱為服從參數p的幾何分布。幾何分布的期望EX= 1/p,方差DX= (1-p)/p^2.
⑷ 伯努利試驗
^p=Cnk*p^k*(1-p)^n-k=1;
Cnk*(-p)^k*(1-p)^n-k=(1-2p)^n;
簡單的說就是
奇+偶=1
-奇+偶= (1-2p)^n;
所以回
奇=[1-(答1-2p)^n]/2;
偶=[1+(1-2p)^n]/2;
⑸ 差壓式流量計的基本組成是什麼其測量原理是什麼
一、差壓式流量計的測量原理
充滿管里的流體經直線管道進入節流裝置,流速將在節流處收縮,使流速加快,靜壓力降低,導致節流件前後產生差壓。流速增大,差壓也隨之增大,因此,通過測量差壓,可以確定流量。
二、差壓式流量計的組成
差壓式流量計有節流裝置、引壓導管、三閥組、差壓變送器和二次儀表組成。
1.
節流裝置:節流裝置由節流和取壓裝置構成。
標准節流件有三種類型,即:孔板、噴嘴、文丘利管。其中流體流過孔板所產生的壓力損失最大,且孔板具有製造簡單、適用性廣、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工業生產中廣泛採用標准孔板,精度可達±0.5-±1%,公稱為50-1200mm.
取壓裝置有兩個取壓口,一個是上游取壓口,一個是下流取壓口,上流取壓口引出流體的正壓力,下游取壓口引出流體的負壓力。
2.
差壓變送器:差壓變送器是差壓式流量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節流裝置的差壓信號轉變成電流信號,以便於二次儀表處理和運算。早期使用的差壓式流量中DDZ-II(輸出0-10mA)和DDZ-IIDDZ-III(輸出4-20mA)型,其准確度均為±0.5%,基本能滿足工業計量的要求。
3.
顯示儀表:顯示儀表將差壓變送器產生的標准電流信號及其它裝置產生的補償信號進行開方並積算,顯示瞬間流量、累計流量及其它流量。對於壓力、溫度波動范圍較大的測量介質,如過熱蒸汽等,必須進行溫度、壓力補償,對於飽和蒸汽,應進行壓力(或溫度)補償。
常用的顯示儀表有電磁計數式的開方積算器和智能數顯式的流量積算儀。智能流量積算儀是採用單片為處理機組成快速修正系統,能與差壓、壓力、溫度變送器或與熱電偶、熱電阻配合,對被測介質由於壓力、溫度偏離設計引起的流量測量誤差及累計積算等,通過軟體實現自動補償和積算,從而提高測量精度及可靠性。
明天回答上去
⑹ 虹吸是什麼原理
虹吸原理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現象,將液體充滿一根倒U形的管狀結構內後,將開口高的一端置於裝滿液體的容器中,容器內的液體會持續通過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
在公元前1世紀,就有人造出了一種奇特的虹吸管。事實上,虹吸作用並不完全是由大氣壓力所產生的,在真空里也能產生虹吸現象。
使液體向上升的力是液體間分子的內聚力,在發生虹吸現象時,由於管內往外流的液體比流入管子內的液體多,兩邊的重力不平衡,所以液體就會繼續沿一個方向流動,在液體流入管子里,越往上壓力就越低。
如果液體上升的管子很高,壓力會降低到使管內產生氣泡(由空氣或其他成分的氣體構成),虹吸管的作用高度就是由氣泡的生成而決定的。
因為氣泡會使液體斷開,氣泡兩端的氣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減至0,從而破壞了虹吸作用,因此管子一定要裝滿水。在正常的大氣壓下,虹吸管的作用比在真空時好,因為兩邊管口上所受到的大氣壓提高了整個虹吸管內部的壓力。
(6)伯努利實驗裝置原理擴展閱讀
虹吸的原理應用到現代建築上去,最初解決了建築屋面的雨水排水系統,當時在研究的初期,採用的是一種滿管壓力流的系統,從而在管道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統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虹吸原理在建築排水,市政排水,水利工程等各方面均有應用。
虹吸金融理論認為技術面分析可以解決基本面對於利用內幕消息進行盈利群體,導致的基本面分析失效的局面,比如一個國家利用製造緊張關系影響商品價格進行風險投資盈利,這在金融信息化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是完全可能。
國際經濟一體化已經形成了可以容納國家財富的規模市場,如果利用內幕消息套利,在基本面有時非常難以判斷,技術面就解決了這種不足,技術分析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技術分析的獨立基本面分析顯然無法規避許多未知事件。
例如,一個軍事爭端地區決定進行和談,如果這對國際社會穩定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國際黃金市場足夠容納這個國家的大筆對沖資金,該地區國家完全有可能利用黃金市場進行風險放大交易牟利。
如果單從基本面分析,很難把握該事件的進展情況,但如果從技術面分析,則可以從相關市場數據得出正確的判斷。
⑺ 求一個2*3的心理學試驗設計
一、實驗名稱:測量紙片下落的速度
二、實驗設計思路:
實驗「測量紙片下落的速度」所提供的實驗器材有捲尺、秒錶、紙片,但是採用這些實驗器材總是發現紙片在下落的過程中忽左忽右的飄,下落的路線不是直的,容易碰到課桌或其它的物體而改變路線。我就想找一種東西來代替它,起初想用氣球,但發現更難控制路線,而且氣球太大,放在實驗桌上會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後來想這種東西應該還是用紙來做,因為如果採用鐵球等密度較大的東西做實驗的話,由於下落的時間太短無法測量下落時間,或者是測量出來的時間誤差太大。最後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想到用小時候玩過的三個紙條組成的「紙錐」來替代原來的紙片。而且下落的時間可以通過秒錶測出(由於實驗室沒有足夠多的捲尺,可以利用人的身高這個已知條件,此時下落的時間大約是1.2秒)。
三、實驗目的:
學會測量運動物體的速度。
四、實驗所涉及的科學道理:
測量紙片(改成「紙錐」)下落的速度這個實驗利用的實驗原理是速度公式 。把紙片改成「紙錐」,主要考慮它在下落時由於下部的形狀不同,空氣的流速也不相同,根據「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伯努利原理),會產生壓力差,導致「紙錐」下落時會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具體旋轉的方向是由安裝時的順序決定的)。
五、實驗操作步驟:
(1)實驗前要測量出同學的身高,作為「紙錐」下落的高度s,記錄在實驗表格。
(2)一位同學把30~50厘米長的刻度尺平放在自己的頭頂,另一個同學按照這樣的高度自由釋放「紙錐」,同時開始記時,記下「紙錐」落地時所用的時間t,記錄在實驗表格。
(3)重復上述步驟兩次。
(4)根據速度公式計算出「紙錐」三次下落的速度,並計算出平均值。
六、實驗裝置或照片:
學生可以自製「紙錐」(剪三個完全相同的左右的紙條,把每個紙條對折一次,然後連環套在一起,如圖1所示,把三個「腳」向外抽緊,如圖2所示)
七、實驗所用器材:
「紙錐」一個,30~50厘米長的刻度尺一把,秒錶一隻。
八、實驗效果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實驗效果:2005年12月14日前後在南京樹人國際學校初二十二個班級中施教效果很好,解決了原來所用紙片下落不穩、路線不是直線,路程無法測量的缺點,而且實驗器材製作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簡單、學生感興趣。後來在鼓樓區其他學校初二物理教學中得到進一步的檢驗,各位同行一致反應較好。具有較大的推廣使用價值。
說明:在製作「紙錐」時需要用硬度不要太大、密度較小的紙張,學生課堂練習紙最佳。可以選擇高個子同學的身高作為「紙錐」的下落高度,這樣可以增加下落時間,減小時間測量上的誤差,但是會導致矮個子同學很難判斷刻度尺是不是水平的;用矮個子同學身高作為「紙錐」下落的高度,可以最大程度的使刻度尺保持水平,但是會使下落時間變短,這樣測量的高度准確了,但是下落時間的測量誤差會增大。這樣的分析過程可以通過學生的討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