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實驗裝置到底怎麼記住

實驗裝置到底怎麼記住

發布時間:2023-05-14 11:06:20

⑴ 化學實驗好難啊,一直忘,該怎麼學呢

下面是我的一些經驗和專家的總結 也許短期效果一般,但他的影響會是長久的 望仔細研讀,付諸實施。 化學關鍵是記憶和抓住概念的本質 不要忘記預習,聽課,鞏固 不懂不要裝懂 問老師和學的好的同學 他們講的清楚明白 而且透徹 化學課的學習主要概括八個字:四先四後,錯題檔案。 一.「四先四後」有以下幾個階段:(1)先預習後聽課;(2)先復習後作業(3)先思考後發問(4)先聽課後筆記等幾個階段。 預習階段:概括起來就是「讀、劃、寫、記」。 「讀」,要有課前預讀的習慣,能根據預習提綱帶著問題讀懂課文,歸納含義;「劃」,要劃出重點、要點、關鍵詞、句。在課本上圈圈點點。「寫」純清,把自己的想法、疑點寫下來,帶著想不通的,不理解的問題去聽課,「記」,要把重要的概念、定義、性質、用途、製法多讀幾遍,記在腦子里。古人說,疑者看到無疑,其益猶淺,無疑者看到有疑,其學方進。 教師要教給學生怎樣發現問題,怎樣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認識能力就會提高,在預習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回答老師提出問題,能質疑問題,而且要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安排學習過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聽課階段: 課堂聽講,在中學時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因為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啟發學生的思維,系統地講解化學概念和規律,指導學生或演示實驗、組織討論、探索新知識,解答疑難問題,點撥思路,糾正錯誤,並在科學方法的運用上作出規范。因此在課堂上學生一定專心聽講,開動腦筋,在老師的誘導下,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同時還要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 學生在課堂上聽講,還要做到邊聽、邊想、邊記。主要精力放在聽和講上,必要時也可標標,劃劃或寫寫。 1 聽好課的三要素: (1)恭聽:上課聽講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嚴肅的學習態度,全神貫注,做到眼、耳、手、腦並用,自覺遵守課堂紀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聽講的效率。 (2)思維:聽課時要積極開動腦筋思維,注意聽老師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解題的規范要求。思索老師從現象、事實到結論的分析、歸納得到結論的過程,或演繹、推理的過程,以及說理論證過程或操作過程、裝置原理。其關鍵是要發展思維能力,理解所學的內容,而不是只記結論。 (3)記憶:思維的同時也在進做鏈前行記憶。記憶要及時,並注意反復鞏固,記憶也要講究方法。 2 聽講的方法:聽講方法主要包括檢查復習、講授新課和總結鞏固這三個環節的學習。和其它學科一樣,聽化學課應全神貫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關鍵是心到,即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想懂所學內容,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這四到各有其特點。對於眼到,除以演示實驗等直觀教學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分清主次現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現象不夠突出和不夠明顯,而又屬於反映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屬性的現象。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要記住這些現象。不論好看有趣與否,都有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自覺提高和發展觀察能力。關於耳到、心到,著重點是開動思維器官,聽清和思索教師從現象、事實到結論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或演繹推理過程,以及說理、論證過程和操作及裝置的原理等,也就是那些屬於理解的內容。切實克服和改變不注意聽和想的過程,而只記住結論的不正確的學習方法。耳到、心到的關鍵是發展思維能力,理解所學的內容。當然,在此前提下該記住的內容,還是要記住的。手到,主要的是按要求和規范,認真進行實驗操作,掌握實驗技能。至於筆記,要學會記要點、記提綱,不要因記筆記而影響看、聽和想。在檢查復習時,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注意聽同學的回答,看同學的操作。不要因沒有檢查到自己而不認真想、不注意聽和看。當同學的回答、操作與自己的認識不一樣時,更要想一想有無道理。總結鞏固階喚渣段,主要是會小結歸納,使一堂課所學的內容在頭腦中條理分明有個系統,同時回憶看或所做的實驗。 復習階段: 復習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學環節之一,是學生進一步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學程序。在復習過程中,要針對知識、技能上存在的問題,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的重點,對知識進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識點串成線成網,使之系統化,結構化。 1 復習的種類:復習的種類、方法各一,但復習的種類,大致可分為新課中的復習、階段復習和學年總復習三種。 (1)新課中的復習:這種復習是把新課有聯系的已學知識在新課教學中進行復習。目的是「溫故知新」。從已知引出未知,由舊導出新,降低新課的教學難度。這可採用課前提問,或邊講新內容邊復習舊知識的方法。 (2)階段復習。這種復習一般分為單元復習、每章復習和學期復習。①單元復習就是馬每章按內容劃分為幾個單元,每一單元講完後復習一次。如第一章可分為一至三節和四至八節兩個單元。②每章復習是在上完了一章內容後進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進行歸納、綜合並進行一次小測試。其方法可根據每章後面的「內容提要」有所側重地進行,並結合學生實際,做每章後面的復習題或選做適量的課外練習題進行消化、鞏固。③學期復習是在學期期未考試前集中兩周時間,把一學期學過的知識進行一次綜合復習。通過復習及學期考試檢查,將暴露出來的問題通過寒暑假作業彌補,為學習後面的知識打好基礎。以上各階段復習,按課本的順序進行為宣。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課本的作用,便於學生掌握。 (3)學年總復習。它是在上完全冊教材後進行的,不受章節或階段知識的限制。通過總復習,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系統化、條理化,有較好的綜合運用的能力。學年總復習一般可分為系統復習和綜合訓練兩個階段。 2 復習的基本步驟: (1)在每次復習前必須要有計劃做好復習准備。例如,一個晚上自學兩小時,就應根據一天學習的學科和學科的性質,做科學安排,即內容相似的不要前後相連復習,應間隔復習。這是因為從心理學上講,相似的學科相連復習往往引起干擾,降低復習效果。 (2)復習時最好先回憶,或根據聽課所記要點,進行回憶當天學習了哪些內容,主要教材是什麼,進行了哪些實驗,等等。然後再復習課文。在這個時候,可根據回憶,有困難或不明確的地方多復習,理解了沒有問題的少復習,這樣既可節省時間,而且可集中力量來弄通困難教材,掌握重點。最後,再合上書本思考一遍,特別要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部分,然後才做作業。 (3)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因此,在復習時,要十分注意這一特點。對每一項實驗,必須注意它的變化、現象,儀器裝置、操作手續,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它、理解它。同時,在復習時必須對所做過的實驗已觀察到的變化,從現象到本質地進行回憶、復習,並且還要注意實驗裝置及操作手續。 3 復習的操作方法:復習是對知識的識記、掌握、鞏固、深化、提高和遷移的過程。通過復習進行總結,歸納章節內容,列出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有助於知識的條理化、系統化,有助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綜合能力的提高。根據不同的內容,可選擇不同的方法: (1)實例法:對物質的性質、製法、存在、用途必須有機地聯系起來進行復習。通過實例,認識物質的製法、用途、存在決定於它的性質,它們之間是有機的內在聯系的。因此,在復習某一物質的性質的同時,應根據此性質認識它的製法與用途,聯系它的存在。同樣,復慣用途與製法,也必須充分了解它們所根據的是該物質的哪些性質。如復習銨鹽與鹼反應放出氨氣的特性時,便應注意聯系氨的實驗室製法。因為氨的實驗室製法,就是根據銨鹽這一特性。 (2)對比法:化學知識點之間存在異同,復習時若能進行一些對比分析,可加深理解和記憶。元素間、化合物間、同族元素與異族元素間,以及一些概念不同,復習時均可進行對比。對比的方法不僅加深、擴大、鞏固新舊知識,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及概括能力的過程。如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濃度,可以從定義、條件、范圍、計算公式等方面來對比分析,找到聯系與區別,以便靈活運用。 (3)聯想法:復習時要善於將前後知識進行聯想,使之系統化如復習H2的性質時,可聯想到H2的製法、用途,有關的實驗現象、裝置,注意事項等。聯想法是復習化學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4)歸納法:歸納是一種重要的復習方法,它把零散的知識,復雜的內容整理成提綱或圖表。如氧化物、酸、鹼、鹽之間,通過學習就可摸索出它們相互間的轉化規律,歸納成圖表,成為全章及全書的知識概括和小結。 (5)聯系實際法:要反復通過實例,聯系實際,究竟聯系什麼和如何聯系,逐步學會聯系實際。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聯系實際的重要方面,按上面所述,重視復習實驗,對生產和社會主義建設,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要結合教學加以聯系,使學生逐步學會聯系。 完成作業: 化學學科的課後作業及解題過程也有其自己的規律:(1)認真審題,明確要求。首先要認真理解題意,弄清題目給出什麼條件,需要回答什麼問題,也就是明確已知和求解。(2)回憶知識點,確定解題方案。在審清題意的基礎上,回憶有關的化學概念,基本理論,計算公式等化學知識,設計一條解題途徑,制訂出解題的方案。(3)正確解題,完美答案。把解題的思路一步步表達出來,注意解題的規范性和完整性。解題結束時,要注意反復檢查,以提高解題的正確率。(4)展開思路尋找規律。這是最後一環,也是大多數學生最容易忽視而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一道題目做完以後,要結合己做好的題目聯系前後的思路,從中悟出帶規律性的東西來,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就是做無數道練習題,也達不到鞏固知識、訓練技巧、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建立錯題檔案 每次考試結束或學習中對出錯的題要建立錯題檔案,包括錯的題,錯因,更正,舉一反三,當時情景等認真總結。 化學學習的過程是由一系列階段組成的,階段與階段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學生在學習時應掌握好各階段和各層次間的協調,只有這樣才能學好化學,用好書本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將化學學習好,為我所用。

⑵ 化學實驗中 怎樣判斷實驗的發生裝置或實驗裝置應選哪一套裝置(初三化學,請說的簡略點,通俗易懂點)

發生裝置:(初中的兩種類型)
1、如果題目是: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
則回答:發生裝置選用固固加熱型。
理由: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
2、如果目是: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要加熱
則回答:發生裝置選用固液不加熱型。
理由: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要加熱。
初中就兩種愛考
收集裝置:(只給出氣體)
1、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2、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3、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略小
則回答:不能採用「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略大/略小。
4、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可/能/易溶於水
則回答:不能採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可/能/易溶於水。
5、如果題目是:該氣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則回答:可以採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總結:綜合回答,記住字眼:「只能」「或」
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可/能/易溶於水
則回答:只能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可/能/易溶於水。
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不懂的可以繼續問

⑶ 實驗室中儀器連接的原則。

一般按照的順序是先下後上,從左到右的原則進行連接。

1、把玻璃管插入回帶孔橡皮塞:左手答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一端用水潤濕,然後稍稍用力轉動,使它插入;

2、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左手拿玻璃管,右手拿橡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後稍稍用力既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應把橡皮塞慢慢轉動進入容器口。

(3)實驗裝置到底怎麼記住擴展閱讀:

在進行儀器連接完以後的實驗操作中,我們還需要加一步很重要的操作。就是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我們做法如下:

1、首先將膠塞塞緊試管口,然後將導管的另外一端,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用手握緊試管外壁,觀察燒杯內的現象,如果說燒杯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出現,這個時候我們就說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那麼當你松開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看到的是,在導管的內部出現一段水柱,或者說導管內的液面是上升的,這也證明了裝置氣密性的良好。

⑷ 初中化學實驗總結和實驗的操作步驟 要全初中的

(一)實驗知識點提要

1、常用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針對考核的基本要求,可根據儀器的用途及功能進行分類,在分類中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加深印象.

能加熱的儀器:試管、蒸發皿、燒杯(間接加熱).

用於計量的儀器:托盤天平、量簡.

用於夾持的儀器:鐵架台、試管夾.

用於加熱的儀器:酒精燈.

用於滴加少量液體的儀器:膠頭滴像

用於收集和貯存少量氣體的儀器:集氣瓶,

用於分離少量物質的儀器:漏斗.

用於攪拌和引流的儀器:玻璃棒.

2.八項重要的基本操作

八項重要的基本操作是:葯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儀器裝置的連接、裝置氣密性的檢查、過濾、蒸發、玻璃儀器的洗滌、溶液的配製等.復習時,應重點掌握每項操作的方法、涉及到的儀器及操作的注意事項,特別要注意對操作失敗原因的分析.

3.實驗室規則和安全常識

安全意識是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所用的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時一定要嚴格遵照有關規定和操作規則,保證安全.為此,要注意以下三類.

嚴格遵守實驗室「三不準」原則;

注意葯品的用量;

對可燃氣體(H­2、CO、CH4)的性質實驗,一定要注意可燃氣體的純度,以防發生爆炸;有毒氣體(CO)的實驗應在通風櫥中進行,尾氣應用適當的方法處理,以防污染空氣.

4.氣體的制備

實驗室製取氣體及其性質實驗,是屬於基本操作的簡單綜合實驗.復習時,可從所需葯品、反應原理、選用的儀器裝上、收集方法、驗滿或驗純以及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通過對比制氣裝置和收集裝置,突出氣體的個性及幾種氣體的共性,提高記憶效果.

有關氣體制備.

(1)氣體的發生裝置

根據所用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可分為兩類:

(2)氣體的收集裝置

根據氣體的溶解性及密度,選擇用排水法(氣體難溶於水)或向上排空氣法(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向下排空氣法(氣體密度比空氣小)進行收集.

(說明:排空氣集氣法中的「向上」或「向下」不是指瓶口的取向,而是指空氣從瓶中被排出的流向)

(3)集氣瓶的多種用途

①集氣瓶: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氣體流向是。長進短出。

比空氣輕的氣體氣體流向為「短進長出」.若瓶中盛滿水,則由短管進氣排出水,收集難溶於水的氣體.

②量氣瓶:定量收集量取氣體體積的實驗裝置,氣體「短進長出」.

③儲氣瓶:先排水集氣後,使用氣體時,用高位水(或接水龍頭)將瓶內氣體壓出,水從長管進,氣體從短管出.

④洗氣瓶:瓶內放適量液體試劑(約l/3)用於氣體的乾燥(除去水蒸氣)、凈化(吸收雜質)或性質實驗(檢驗某氣體存在或驗證某氣體性質),則應「長進短出」.

(4)裝置氣密性的檢查

不論是何種氣體的制備,都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5)防倒吸

用排水集氣法將氣體集滿後,應先從水槽中取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6)棉花團的作用

用 KMnO4分解製取O2時,應將棉花團置於大試管口處,以防止 KMnO4粉末從導管口噴出。

5、物質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涉及對物質的鑒定、鑒別和推斷等多個方面.其主要內容包括:幾種氣體(O2、H2、CO2、CO、CH4)的檢驗;碳酸鹽(或CO32-)的檢驗,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鑒別等.復習時一定要熟悉有關物質的性質,尤其對一些有色特徵溶液、特徵沉澱及有關反應產生的特徵現象要有清楚的認識,這是解答這類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6.物質的分離和提純

物質的分離和提純方法,可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大類.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過濾、蒸發、結晶等.化學方法主要有:直接加熱法(如除去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鹼化法(如用NaOH溶液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酸化法(如用稀鹽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Na2CO3),置換法(如用鐵粉除去FeSO4中混有的少量CuSO4),沉澱法(如用BaCl2除去鹽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等.

對於物質的提純和分離,不論用何種方法都應遵循以下原則:除去雜質的過程中不能引人新的雜質;

所選試劑一般只能跟雜質起反應;反應後的生成物必須容易分離(最好是轉化為沉澱或氣體).

(二)典型的題解析

〔例1〕(1)實驗室要製取並收集得到較純凈的氧氣和氫氣,有兩項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兩項操作是 和

(2)甲、乙兩同學在實驗室分別製取氨氣和硫化氫氣體.甲同學用加熱氯化控和熟石灰的固體混合物製取氨氣,乙同學用固體硫化亞鐵和稀硫酸反應製取硫化氫氣體.又知:氨氣極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小;硫化氫氣體可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大.請回答:

①甲、乙兩同學選取的氣體發生裝置 (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②氨氣用 法收集,硫化氫用 法收集.

【解析】(1)製取任何氣體時,首先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要收集得較純凈的氣體,根據O2和H2在溶解性上的相似性,都能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2)氣體發生裝置的選取,需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來考慮,製取氨氣的反應物都是固體,且需加熱;而製取硫化氫氣體所用的硫化亞鐵是固體,稀硫酸是液體,且反應在常溫下即可進行.所以,甲、乙兩同學選取的氣體發生裝置不同.由於氨氣易溶於水,硫化氫可溶於水,故兩種氣體都不能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只能用排空氣集氣法收集.

答案:(1)檢查裝置氣密性和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2);①不同.理由是,所用反應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不同;②向下排空氣。向上排空氣.

[例2]有一瓶氣體,它由H2、CO2、CO、CH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用它進行以下實驗:

將氣體通過足量澄清石灰水,未見出現沉澱.在導管口將氣體點燃,氣體安靜燃燒;用一個冷而乾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燒杯壁上出現水珠;把燒杯迅速翻轉,注人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用化學式填空回答:

(1)氣體中一定沒有

(2)氣體的組成可能是

[例3]要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弧內物質為雜質),選擇適當的試劑和方法填人橫線內.

(1)KOH(K2CO3)_;

(2)BaCl2(CuCl2)_;

(3)CuO(KNO3)_;

(4)MnO2(C粉)

【解析】混合物的分離必須遵循:除雜中不能引人新的雜質,所造試劑一般只和雜質起反應,且反應後最好轉化為易分離的沉澱或氣體.試劑的選擇:以雜質為出發點,結合雜質物質與主要成分物質在組成、性質上的差異即可篩選出所用試劑.要順利完成混合物的分離,往往是物理、化學方法等多種方法並用.

[例4] 現有稀硫酸、稀鹽酸、氫氧化鋇、碳酸鈉四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分別編號為A、B、C、D.為了鑒別它們.分別取樣兩兩混合.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一」 表示無明顯現象;「↓」 表示有沉澱生成,「↑」表示有氣體生成,推斷:

(1)B、D溶液中的溶質(寫化學式)B .D

(2)寫出下列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A十B ,

C十D

[解析]這是一道物質性質型的實驗推斷題.熟悉並記某些有色特徵溶液,特徵沉澱及有關反應產生的特徵現象是解答此類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只要以這些特徵現象或特徵物質為突破口,各個擊破,就能迅速、准確地解決此類問題.本題以圖表給出信息,為便於分析可結合圖表內容寫出以下6個簡要反應式:①A+B­——↑,②A+C——↓,③A+D——無現象(無現象不等於不反應),④B+C——↓,⑤B+D——↑。③C+D——無現象.分析6個反應並結合四種溶液的組成可知:①、⑤兩個反應必是鹽酸與NaCO3溶液、稀硫酸與NaCO3溶液反應產生CO2方氣體,共同的反應物是B所以B應是NaCO3溶液.從④可推出能與NaCO3溶液反應生成沉澱的只能是Ba(OH)2溶液,C是Ba(OH)2溶液.再從②推出A應是稀硫酸,餘下的③、③能證明D是稀鹽酸.

[例5]實驗室用鐵、氧化鋼、硫酸為原料製取銅,某同學設計了兩個實驗方案:

A:Fe H2SO4—→ H2CuO—→Cu

B:CuO H2SO4—→ CuSO4 Fe—→ Cu

兩個實驗方案中,最好的是,理由是 .

[解析]這是一道實驗方案的評價性試題.方案的評價主要從三方面考慮:①方案的可行性:主要指理論上是否科學合理,操作是否簡便易行.經濟角度:主要看是否節約試劑.環保角度: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環保.此題中的A、B兩種方案從原理上看都是可行的.但A方案中用Fe和H2SO4反制H2消耗的Fe、H2SO4等原料較多,其次H2還原CuO 需加熱,裝置和操作較復雜,而B方案中的反應都是在常溫下即可進行的,操作要容易得多

【例7】設計一個簡單的家庭小實驗,證明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

[解析]這是一道解決實際問題的簡單實驗設計題,源於教材第五章的一個家庭小實驗.設計實驗首先要弄清化學原理,然後根據條件選擇葯品和實驗裝置,擬定操作步驟,最後動手進行實驗.證明雞蛋殼含碳酸鹽比較容易,只要用雞蛋殼與酸作用,有二氧化碳放出(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便能證明.但要證明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便有一個量的問題.因此,在實驗中蛋殼取量不能多,加人的酸則必須足量,直至反應不再有氣體產生,反應完全後,若殘留的固體量很少,才能充分證明.其次要考慮家裡不易找到規范實驗儀器,要選擇代用品,用玻璃杯代替試管作反應器,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作檢驗二氧化碳的裝五,並注意操作程序,確保安全.

答案:(1)取少量潔凈的碎雞蛋殼放人小玻璃杯中,然後加人一些鹽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蓋住,可以看到雞蛋殼上有大量氣泡生成,玻璃片上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見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證明雞蛋殼中合碳酸鹽.(2)取下玻璃片,繼續加人鹽酸,直至不再有氣體產生,此時看到玻璃杯中殘留固體很少,可以證明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

[例7]訪完成鑒別稀硫酸、稀鹽酸、氯化鈉三種溶液的實驗報告.

供選試劑有: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硝酸銀溶液、氯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

實驗內容與步驟

觀察到的現象

結論、化學方程式

(1)用三支試管分別取適量的三種溶液,各

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振盪,觀察現象

(2)

【解析】這是一道考查學生對物質鑒別和實驗報告的書寫能力的綜合試題.實驗報告的填寫,敘述要簡練,所用試劑要明確,操作步驟盡可能簡捷,結論應與實驗現象相對應.本題待鑒別物質中:硫酸和鹽酸的鑒別要以硫酸的鑒別為出發點選擇試劑.(如先考慮用AgNO3鑒別鹽酸將會出現干擾現象,從而影響硫酸的鑒別).

實驗內容與步驟

觀察到的現象

結論、化學方程式

1.(略)

一支試管中溶液呈紫色另兩支試管中溶液呈紅色

溶液呈紫色的試管中原溶液是NaCl溶液

2.另取二交試管分別取餘下兩

種溶液適量,各滴入少量BaCl2

溶液,振盪

一支試管中出現白色沉澱,另一支試管中無明顯現象

有白色沉澱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H2SO4+BaCl2==BaSO4↓+2HCl

無明顯現象的原溶液是稀鹽酸

[例10]某校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廢墨水瓶、單孔膠塞、T型玻璃管、醫用一次性輸液管(帶針頭及控液問)、小氣球等用品製作了一個「多功能」氣體發生器.如圖所示.該裝置不但能進行某些氣體的製取,而且還能進行氣體的某些性質實驗.根據以上所述,請思考並回答:如何用該裝置完成N重要性質的實驗阿燃性、還原性、密度),寫出操作步驟及現象.

[解析]這是一道以實驗原理為依託,代用品實驗裝置為載體考查學生思維能力、實驗動手能力、靈活應用知識能力的實驗題.解答這類問題的關鍵是掌握實驗原理(反應原理、裝置原理、操作原理),並結合現有實驗環境及條件去考慮,即可順利解答.

答案:(1)檢查裝置氣密性後,往T型玻璃管右端放人少量CuO粉末 (CuO粉末兩端可放少許耐熱的玻璃絲或石棉,以防CtlO被氫氣流吹走),墨水瓶中放人適量的鋅粒和稀硫酸並用膠塞塞緊.

(2)打開控氣閥通氫氣一段時間後,在針頭處點燃氫氣 並可看到產生淡藍色火焰(金屬針頭無干擾成分又能防止回 火,避免H2不純而引起爆炸).

(3)將針頭火焰移至玻璃管下方CuO粉處加熱,一段時後玻璃管內黑色的 CuO粉末逐漸變為光亮的紅色(實驗操作裝置圖如圖30).

(4)關閉控制閥,氣體進人小氣球並逐漸膨脹變大,取 下氣球用線系住放飛,即可順利完成H2可燃性、還原性、密度等性質的驗證.

(4學實驗)

1.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答案符合題意)

(1)下列儀器中,可與燒瓶、試管、蒸發皿歸為一類的是()

A、漏斗 B、量筒 C、集氣瓶 D、燒杯 2、有四瓶無色氣體,分別是空氣、氫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一次就能鑒別出它們的物質是

A、帶有火星的木條 B、澄清的石灰水

C、燃燒著的木條 D、紫色石蕊試液

3、描述鋅和鹽酸反應的現象較貼切的是()

A、有大量氫氣生成 B、溶液劇烈沸騰

C、鋅表面放出大量氣泡,鋅逐漸溶解

D、有大量氣泡從溶液里逸出後變成氫氣

4、氫氣還原氧化鋼的實驗步驟有:①向氫氣發生裝置裝人葯品;②往盛有CuO的試管中通 入H2;③停止通H2;④停止加熱;⑤加熱試管;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⑦檢驗N的純度.下列表示操作順序正確的一組是()

(A)⑥①⑦②⑤④③ (B)①⑥⑦②③④⑤

(C)⑥①⑤⑦②③④ (D)①⑥⑦⑤②③④

5、用托盤天平稱量葯品,右盤上的硅碼為5克,游碼在0.4克的位置上,指針指向最右端,所稱葯品質量是()

A、5.4克 B、不足5.4克 C、超過5.4克 D、4.6克

6、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下列物質,不能用稀鹽酸浸泡除去的是()

A、盛石灰水後留下的白膜 B、試管內壁上附著的鐵銹

C、用氫氣還原氧化鋼後留下的紅色固體

D、氯化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後留下的紅褐色固體

7、某學生的實驗報告冊中有以下實驗數據,其中正確的是()

A、用 10mL量筒量取 6.25mL稀硫酸

B、用廣泛pH試紙測得溶液的pH為3.5

C、用托盤天平稱取7.9g氧化銅粉

D、溫度計上顯示的室溫讀數為25.68℃

8、在實驗室做化學實驗,發生下列事故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A、衣服沾上大量濃氫氧化鈉溶液,需將此衣服浸沒在盛有水的面盆中

B、皮膚上濺上濃硫酸,用水沖洗

C、不慎將酸液濺到眼中,應立即閉住眼睛,流出眼淚將酸液帶出

D、實驗桌上酒精燈傾翻,酒精流在桌面上並著火,立即用濕抹布撲滅

9、食醋是醋酸的稀溶液.某同學准備在家中進行驗證食醋具有酸的某一條通性的實驗,他選擇了下列物質,其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A、木炭 B、大理石 C、鐵釘 D、鐵銹

二、填空題

(1)實驗室里所用的葯品很多是有腐蝕性或有毒的.在使用葯品時為了保證安全,必須注意做到「三不準」,不準 , 不準 ,不準 .

(2)液體葯品通常存放在、瓶里,取用時先把瓶塞拿下、在桌面上;傾到葯液時,瓶子的標簽應,其原因是 .

(3)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取乾燥的固體葯品2.3g,稱量完後才發現,葯品和破碼的位置放顛倒了,此時,所稱葯品的實際質量是

(6)實驗室欲配製 50g質量分數為 5%的 NaCl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實驗的操作步驟為

②甲同學在用托盤天平稱量食鹽時,食鹽和祛碼的位置放顛倒,這將導致所配製溶液的質量分數.(填「偏大」、「偏小」、「不變」,下同);乙同學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這將導致所配製溶液的質量分數

三.筒答題

(1)如果用滴管取1/3mL的液體於試管中,應如何操作?

(2)「氧氣的製取和性質」實驗課里,某學生取一根紗窗細鐵絲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氣中做鐵絲在氧氣里燃燒的實驗,結果沒有觀察到「火星四射」等實驗現象.此實驗失敗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

⑸ 化學實驗的先後問題

初中化學實驗中的24個先後次序

1、加熱試管時,應先均勻加熱,然後局部加熱。

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停止加熱時先把導管移出水面,然後再熄滅酒精燈。

3、製取氣體時,先檢驗裝置的氣密性,然後裝入葯品。

4、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先排凈收集裝置中的空氣後再收集。

5、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並不斷攪拌。

6、點燃H2、CH4等可燃氣體時,先檢驗氣體的純度,然後再點燃。

7、用H2還原CuO時,先通H2,後加熱CuO;反應完畢後先撤酒精燈,卻後再停止通H2。

8、連接實驗裝置時,先把玻璃管用水濕潤

9、安裝發生裝置時,遵循的原則是:自下而上,先左後右;或先下後上,先左後右。

10、濃H2SO4不慎灑到皮膚上,先迅速用大量水沖洗,最後再塗上3%一5%的 NaHCO3溶液。

11、如果不慎將鹼液沾到皮膚上,先用大量水沖洗,再塗上硼酸溶液。

12、如果眼睛裡濺入酸和鹼溶液,要立即用水沖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然後迅速求醫。

13、如果酸(或鹼)流到實驗台上,立即用適量的 NaHCO3溶液(或稀醋酸)沖洗,然後用水沖洗,再用抹布擦乾。

14、測定pH時,先把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上,然後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准比色卡對比,測定出溶液的pH。

15、托盤天平稱量前,先把游碼放在標尺的零刻度處,檢查天平是否平衡。

16、稱量葯品時,先在盤上各放一張大小質量相等的紙(腐蝕葯品放在燒杯等玻璃器皿),然後把葯品放在紙上稱量。加熱後的葯品,先冷卻,後稱量。

17、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先把出氣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手緊貼容器的外壁。

18、發生裝置中裝葯品:先加固體後加液體。且加固體葯品時應該先把試管和錐形瓶平放,再裝葯品。

19、進行氣體凈化時:先洗氣凈化雜質,再乾燥水。

21、檢驗混合氣體中的氣體:先用無水CuSO4檢驗水蒸氣,然後再檢驗其他氣體。

22、過濾時:先過濾上層的清液,再過濾下層的渾濁液。

23、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先在集氣瓶內放少量水(或沙子),再點燃鐵絲。

24、做酸鹼中和反應的滴定實驗:先在鹼溶液中滴加酚酞指示劑,再逐滴加入酸溶液。

⑹ 初中化學實驗裝置圖!!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3%F5%D6%D0%CA%B5%D1%E9%D7%B0%D6%C3&t=3

圖片很抄多,你自己看看

⑺ 高考化學怎麼准備,我化學很差,特別是實驗一點都不知道,還有一個月,要怎麼准備呢

實驗部分: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實驗題。實驗題的答題關鍵,就是要抓住實驗目的!實驗題的命題模式,是在課內經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裝置優化或衍生進一步的實驗。發生變化的部分,各種實驗操作的細節,一定是圍繞著設計這部分的目的來的。

無機的實驗題,有這樣一個特點,往往是氣體的反應,氣體才可以通過多個實驗裝置,考察到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同學們有意識地把整個裝置分為氣體發生、洗氣、氣體反應、尾氣處理或集氣四大部分。每個模塊按各自的目的來考慮。在氣體發生的部分,要注意到和反應方程式聯系,是固液反應物還是液體反應物,是否需要加熱,是否需要控制溫度等。洗氣的選擇,要從第三模塊,反應的需要來判斷;對後續反應無影響的雜質,是不需要除去的!

有機實驗在高考中不會專門出題考察,但可能作為一個小題,被有機壓軸大題帶出。有機實驗的基本模型是從制備溴苯和制備乙酸乙酯兩大類衍生出來的。前者特點是,反應物和有機產物都處在反應容器中,而後者有機產物會進入尾氣處理的試管中。基本的考察點,就是圍繞這個區別,展開的現象差異、裝置的作用、產品的分離提純等的辨析。

我們來舉一個例衫宏子:

【例】CaCO3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大理石主要成分為CaCO3,另外有少量的含硫化合物。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備CO2氣體。下列裝置可用於CO2氣體的提純和乾燥。

完成下列填空:

(1)用濃鹽酸配製1:1(體積比)的稀鹽酸(約6mol.L-1),應選用的儀器是。

a.燒杯b.玻璃棒c.量筒d.容量瓶

(2)上述裝置中,A是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吸收。

(3)上述裝置中,B物質是。用這個實驗得到的氣體測定CO2的分子量,如果B物質失效,測定結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響")。

(4)一次性飯盒中石蠟(高級烷烴)和CaCO3在食物中的溶出量是評價飯盒質量的指標之一,測定溶出量的主要實驗步驟設計如下:剪碎、稱重→浸泡溶解→過濾→殘渣烘乾→冷卻、稱重→恆重,為了將石蠟和碳酸鈣溶出,應選用的試劑是。

a.氯化鈉溶液b.稀醋酸c.稀硫酸d.正已烷

(5)在溶出量測定實驗中,為了獲得石蠟和碳酸鈣的最大溶出量,應先溶出後溶出。

(6)上述測定實驗中,連續,說明樣品已經恆重。

此題考查了溶液的配製、氣體的除雜、實驗設計和評價、蒸發等化學實驗知識。(2)就要抓住題目描述的目的"用於CO2氣體的提純和乾燥"。根據實驗所用葯品,製得的氣體中可能含有H2S、HCl和水蒸氣;根據除雜的要求,除去H2S是或肆冊可選用CuSO4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碳酸氫鈉溶液用於吸收HCl氣體或吸收酸性氣體.

計算部分:

我們再來看看計算方面,計算題在考試說明中,已不再作為專門的題出現,但大題中的計算部分,依然是同學們的失分重點!主要問題集中在三點:計算前未分析化學過程,計算中不細致,計算後不注意有效數字和單位。高考在命題設置方面,重點就考察第一和第二點。同學們需要通過有意識地針對這三點來訓練!

化學成績發生飛躍告別「差生」的七大策略
來源:天利高考網 2010-11-11 14:24:55
[標簽:高考 化學]高考熱點資訊 免費訂閱
每個學生,就都想成為優秀學生,肯定不會甘願當一個「差生」。但是,在不知不覺中,你就被定格在「差生」的行列而不能自拔。某一天,你突然感到:化學竟然這么難?我聽不懂!

其實,不是化學太難,而是你的學習方法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只要方法得當,你完全可以很快告別「差生」,使你的化學成績發生質的飛躍。去體驗做學生的樂趣。

一、盡快去找你現在的化學老師,讓他告訴你以前學過的最關鍵的知識點是哪些,然後在短期內補上。目的是能夠大致跟上現在的教學進度,能聽懂老師講授的新知識點,擺脫「差生」的困繞。

要想進步,必須弄清楚導致這化學成績差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常用的幾個雹凱公式、概念沒記住,還是很重要的幾個基本解題方法不能熟練應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點知識沒有理解透徹等等。象摩爾、物質的量濃度、氧化還原反應,以及差量法、守恆法、離子方程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其相關計算等,是高中階段出題的核心內容,有一個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學習上的困難,有幾個弄不清楚,就可能淪為「差生」的行列。找准之後,趕緊把關鍵的知識補上,補的時候要想辦法讓你現在的任課老師「一對一」地進行輔導,手把手地教會你「補」的方法。同時要特別注意處理好研究課本與做題的關系。研究課本與做題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6甚至3:7。所謂「研究課本」是指一字一句地閱讀課本內容,畫出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經過短時間的思考後要馬上去問老師,認真聽老師的分析,糾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做到這一點,你就會發現,甚至頓悟:「原來是這樣啊!」那些平時困繞你的許多問題,答案原來就在課本上!你甚至會為此而感到悔恨:「我怎麼連課本都沒有仔細地看過一遍!」至此,你才明白,原來你並不笨,只是當時沒有研究課本而已。

但是,一做題,你可能又沒有了信心:有不少的題你根本無從下手。

因此,要學好化學,必須做一定量的習題,「4:6」的意義就在於此。把化學歸為理科,原因大概也在於此。不過這時,你心裡一定要清楚:你沒有必要做對每一道題!能做對60%~70%就達到目的了。在從「差」到「優」的轉化過程中,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實際上,研究完課本後,會做50%的題就不錯了,有30%的題感到似是而非,有20%的題根本就不會,這是正常現象。但是,研究完課本不馬上去做題,過一段時間後再做,你不會的題目就會上升到 60%。因此,看書固然重要,做題更重要。看完書「馬上做題」是關鍵。只有通過做題,才能檢驗你對課本的理解是否正確。並且,只做課本上的題也是不夠的,每一節都要做一些任課老師推薦的課外習題(但是題量不宜太大,以時間不超過30分鍾為宜),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通過做題,你就逐漸的有一些問題產生,有一些奇思妙想出現,你就會發現你也可以象那些「優秀生」一樣,經常去問老師!經常與老師交流。然後你就會體會到:學好化學原來如此簡單。在此基礎上,你還會逐步體會到:只要方法得當,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每一個學科都能學好的。

二、爭取在課堂上多表現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說給老師聽。

現在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集體授課」。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進行「因材施教」。這對成績不很理想的學生來說是很不利的。面對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教師不可能針對每一個人的理解進行分析和解答。程度差的同學往往還沒有聽明白,老師就往下講了。課堂上講的內容,有很多時候又是環環相扣的,前面的沒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導致下面的更加難以理解,最終導致聽課失敗,如果課後又沒有進行及時的補救(如:馬上追著問老師),逐漸就會淪為「差生」的行列。

那麼,身為「差生」的我,該怎麼聽課呢?策略是:「搶答。」

不要怕回答錯誤,不要怕出醜,不要計較別人的善意笑聲。只要你不是故意搗亂,沒有人會責怪你。在很多情況下,老師不一定知道學生哪裡不懂?下面該著重講解哪一部分?是否該「再講一遍」?這時,老師會進行提問、設問,要求學生舉手回答或集體回答。在這種情況下,你一定要積極的表現自己,把自己的理解大聲說出來,讓老師聽到,盡可能使老師下一步的講解是針對你的理解而進行的。

如果你時刻在准備著進行搶答,你的注意力,一定會很集中,聽課的效率也一定會很高,學習就會逐漸變得輕松、有趣了。

三、上課堅決不能「跑神」

統計結果顯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課跑神造成的。「跑神」的表現多種多樣,有苦思冥想其他問題的、有瞎想其他事情的、有看窗外的、有打量同學、觀察老師的、有打瞌睡的,有看課外書的、有與別人說閑話的……如此等等。特別是打瞌睡,簡直可以說是「嚴重的聽課事故」,是退步的導火線!是學習進入「惡性循環」的開始,是「不會學習」或「狂妄自大」的重要表現!只要你跑神,你就跟不上老師的思路,沒法搶答,沒法影響老師下一步的講解內容,只能成為被動的聽講者,無法成為課堂教學中主動的參與者。

因此,只有杜絕上課跑神,你才能進步,才能走出「差生」的陰影,做一個快樂而輕松的學生。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時間,一定要保證兩個最重要的睡眠時間。一個是晚上11點之後一定要開始睡覺,一個是中午要有10到 30分鍾的午休時間。這是你從「後進生」邁向「優等生」的第一步,即:保持旺盛的精力,杜絕「打瞌睡」。有不少同學在尋找自己學習的失誤時都忽略了這一點,然而,這一點處理不當,對於中等以下程度的學習者的打擊往往是致命的。你可以回憶你的學習歷程,你肯定也有過輝煌的時候,是什麼時候開始「墮落」的? 是經常在中午時去操場打球,還是連續有一段時間總是中午有事?總是熬夜?導致白天瞌睡難耐?!特別是晚自習效率極低,完不成作業!逐步陷入了學習的「惡性循環」中! 其次,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與「三閑」做堅持不懈的斗爭。所謂「三閑」是指:閑話、閑事、閑思。這是做學生的最大敵人。能控制住「三閑」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

四、避免總是被老師「傷害」

任何一個老師都不願意傷害學生。但是如果你經常被老師「傷害」,那就離「差生」不遠了。老師怎麼會「傷害」學生呢?當然,這里的「傷害」不是人身傷害,而是老師無意間扼殺了你的思維。這種情況主要是你沒有按時完成作業造成的。我們都知道,不論干什麼事情,關鍵在於「落實」。就學習而言,老師講的再好——「天花亂墜」,「生動有趣」,那當然很好,但是如果最終不落實在作業上,特別是數理化,只講不練,一切都如過眼煙雲、曇花一現,學生很難應付現在的各種考試。因此,及時完成作業,對於學好數理化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統計結果表明:成績不理想的同學,99%與此有關。作業是考察你對課本知識理解程度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培養和訓練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本載體。每一次老師在評講作業時,你都沒有做或大部分沒有做,都是直接聽老師直接把答案講出來。那麼,你就一此又一此地喪失了培養和訓練你的思維的機會。

學生還沒有認真、細致地思考,就聽到了答案,這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最大是傷害。教師是一種培養人的職業。教師都想把學生培養成國家和社會的棟梁之材,因此,負責任的教師總是想盡辦法不傷害學生的思維,把評講作業的時間一再後推,甚至寧願不講,而把答案以「告示」的形式公布出去。老師的這些良苦用心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理解的,因此,就有不少同學經常受到來自老師的傷害,久而久之,就淪落為「差生」。那麼,當你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差生」的行列而又想趕緊跳出來時,就必須注意這一點。在一開始的時候,你可能無論如何也完不成所有的作業,但是,你必須在老師講之前做一部分,比如:隔一題做一題。而事實上,每一節,只要你能靠自己的努力完整地做8至12道題,基本上就可以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針對優秀學生而布置的。因此,身出「差生」行列的你,根本沒有必要全部做完。具體做多少,你自己心中要有個目標, 「人貴有自知之明」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只要你沒有完全被老師「傷害」,就會進步。有時候,進步會在「名次」上體現出來,有時候,可能只有你自己和任課老師清楚,這也是 「有自知之明」。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上課時沒有緊跟老師的思路,沒有積極地思考老師提出的「設問性問題」,在老師把答案說出來之前你還沒有進行任何積極的思考,對你來說也是一種傷害。如果經常受到這樣的傷害,你聽課時就會覺得「稀里糊塗」、「聽不懂」,這時,你要及時的解剖自己:「我是否跑神了?!」。

五、經常去找老師,把你對某些問題的理解,講給老師聽

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已經會了,但是再做類似的題目的時候,還是不很順手。這說明你對這些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這時,你可以不去找老師,因為經過努力你完全可以做出答案,有時只是差那麼一點點;但是,我建議你去找老師,把你的理解詳細的說出來,老師一聽,就會發現你知識上的缺陷或解題方法上的不當之處。老師的三言兩語,就會使你的能力發生質的飛躍。事實上,這才是教師職業價值的最大體現。

六、記住化學方程式,你會馬上感到化學容易多了

化學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試的重中之重。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經歷的所有考試,你會發現,在你不會做的題目中,有60%以上是因為化學方程式不會寫造成的。特別是化學的計算題,更是與化學方程式息息相關。因此,可以斷言:只會寫化學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不能准確書寫方程式,肯定不會及格。在某中意義上可以說:差生與優秀生的本質區別可能就是幾個化學方程式。

七、馬上准備一個「備忘本」,把問到的知識記下來

每個學生都會出現「一錯再錯」現象,但是優秀學生「一錯再錯」的幾率要遠遠小於「差生」。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優秀學生之所以能在各種考試中保持較好的成績,一個關鍵的原因是他把不會的知識真正問清楚了,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了。這里為什麼要強調「真正」兩個字呢?因為我們的「差生」遇到不會的題目有時也去問老師,也耐心地聽老師講,也聽懂了。但是僅僅滿足於聽懂了,沒有把聽懂了的知識再寫出來,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題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幾天後考試時又遇到了這樣的題,下筆寫的時候,才發現寫不完整,有那麼一點還沒有理解,「卡殼了」,重蹈了「一錯再錯」的覆轍。若是當時問過之後,馬上把它完整的寫下來,在寫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馬上「打破沙鍋問到底」,就不會出現後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謂「行百步而半九十」。就差一個「寫下來」,卻道出了「優生」與「差生」的丁點區別,天壤之別!

除此之外,備忘本上還可以記其他知識,如規律性的知識、你自己認為重要的和你認為容易忘的知識、一些物質的特殊性質。如:碘的特性(升華、遇到濕潤的澱粉變藍);氟的特性(與氫氣在暗處爆炸、與水反應放氧氣、AgF易溶於水、HF能腐蝕玻璃);漂白粉的製取、使用、失效原理;鹵水的成分;具有漂泊性的物質等等。

高考化學復習6條建議 明確目標架構網路
來源:燕趙都市報 2010-09-13 09:23:30
[標簽:復習 高考 化學]高考熱點資訊 免費訂閱
在第一輪復習中,同學們要認真閱讀、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別是高三選修教材)中實驗和習題的可變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實驗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實驗、一題多解和變式練習等),進行深入地理解、應用,夯實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題型。

明確目標,架構網路

各位考生應在通讀、精讀教材的基礎上梳理、歸納知識,按教材中每章小結的知識網路圖形成本章的知識結構;將教材章與章之間的知識網路按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形成中學化學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網路,以便應用時能快速、准確地提取相關知識,解決化學問題。

同學們應熟練用「結構———位置———性質」、「原理———裝置———操作———現象———結論———分析———評價」、「類比、邏輯推理」、「實驗探究」、「建模思想(將化學問題抽象成為數學等量關系,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等化學學習方法,復習掌握化學知識,提升學科四大能力。

注重基礎,落實細節

第一輪復習注重基礎要突出教材。注重教材章、節之間知識內在聯系、規律的揭示,應盡快形成知識結構和網路。如無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內容多、涉及面廣,學生往往死記硬背,不易掌握),復習時應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質遞變規律作為知識主線,以化學基本理論作為知識網路,理解、掌握,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和網路。即根據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斷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根據強弱電解質理論推知一種鹽的水溶液是酸性還是鹼性;根據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金屬活動性順序或非金屬活潑性順序,推測某一反應是否發生;根據化學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知道如何促進或抑制某一反應的進行等。

與此同時,還應適度重視高中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常識介紹,它們往往是高考(論壇)考查的盲點。

「章節+專題」,章節為主

進入高三化學復習階段,不少同學容易走進一個怪圈:「迷戀」復習資料,陷入「題海」。對此,師老師提醒同學,在高三化學復習過程中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處理好教材和復習資料的關系、重視基礎和培養能力的關系、化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練習量和復習效率的關系。

在第一輪復習中,建議採取「章節+專題」,以章節為主的復習策略。在上完整個高中化學課的內容之後,按照高中課本必修內容,逐章進行復習,並將選修內容適當穿插進去,根據課本內容適當打亂章節順序集中專題復習,不能只單純照課本內容簡單地重復一遍,而是要抓住課本的知識點,牢牢緊扣課本每一章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整理、分類、回憶、對比、聯想,搞清課本章與章、節與節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全面抓好知識點和考點。

具體做法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按照高中課本的章次順序,根據大綱和考綱以及歷年的高考情況,將每一章的考點一一列出,並註明標記在那些重點應熟練掌握的知識點和考點以及高考的熱點,如此一來,只需花費較少的時間,就可以掌握本章的重要內容。

25條高考要求的化學主幹知識

(1)原子結構(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結構、晶體類型(4)化學反應與能量(熱化學方程式)(5)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6)電解質溶液(PH、-離子方程式、水解、電解等)(7)氧化還原原理的應用(8)典型的非金屬鹵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鹼金屬(13)鎂鋁鐵(14)同分異構(15)烴及其衍生物(16)糖類、蛋白質、油酯(17)有機合成材料(18)物質的量及計算(19)化學式和結構式計算(20)方程式計算(22)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及操作(23)實驗室製法(24)物質的檢驗、分離、推斷(25)化學實驗設計要注重規范、落實細節。

訓練思維,強化能力

思維能力是化學學科能力的核心,本輪復習中同學們還要注重發展思維。比如通過老師精心設計的化學實驗、化學問題啟發積極思維;盡量按知識結構的框架自己獨立完成對知識的梳理、歸納、總結;對待例題上應不吝精力、充分思考,通過分析思路尋找解題的突破口。

在本輪復習中,同學們就應開始強化解題能力的培養。精心選擇近幾年的高考理綜化學試題作為典型題進行分析、訓練,加強審題方法、解題思路、解題技巧的指導和總結,加大練習力度(精練、巧練,防止低層次的重復練習)。練習過程中要嚴格答題要求,及時反饋、矯正,使解題能力的培養、提高落實到位。

能力培養要循序漸進逐步到位。第一輪復習應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多穿插一些小專題,側重訓練、提高某種單項能力,如:離子方程式書寫、離子共存、離子濃度大小判斷、熱化學方程式書寫、無機元素化合物性質推導、化學計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學實驗中的實驗原理設計、儀器設計、操作方法設計、有機同分異構體推導(限制條件與不限制條件)、有機分子式確定、有機官能團推導等等。對於多種能力的綜合訓練,第一輪復習不必涉及過多,以免目標定太高一時達不到,挫傷學習積極性。

規范書寫,注意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學生書寫和表達的正確、規范,決定高考的成敗。為此,要注意加強化學用語的落實訓練,同學們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作業練習,強化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書寫的配平;強化有機化學方程式書寫的小分子不掉;強化有機結構式、結構簡式書寫中C-C鍵、C-H鍵、C=O鍵、苯環的到位;強化官能團位於左邊的正確書寫。曾有同學在高三化學復習中堅持每天拿出幾分鍾默寫10個教材上典型的化學方程式、電子式、有機反應式、官能團結構簡式等,這個小方法同學們可考慮嘗試一下。總之,在一輪復習結束之前,有些好的習慣必須要養成,例如用化學語言(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進行准確、完整、簡潔地表述;化學計算的步驟嚴格、運算準確,有效數表示規范等等。

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建議:抓住熱點 強化訓練
來源:網路貼吧 2010-10-28 17:57:24
[標簽:復習 高考 化學]高考熱點資訊 免費訂閱
在高考沖刺階段,往屆同學經常反映化學學科知識太多太碎,抓不住重點。如果能對高中知識有一個整體認識,復習時能做到緊貼高考、脈絡清晰、重點突出,無疑對後面備考有很大幫助。建議復習時做到:

理清主幹知識,抓住熱點專題突破

高考注重的是對化學主幹知識的考查,歷年考試中的熱點知識就是對高中化學主幹知識的反映必須掌握。以下知識在歷年高考中均有比較頻繁的出現。

1.聯系生產生活的化學知識,尤其是社會熱點。

2.原子結構示意圖、電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等化學用語書寫。

3.以阿伏加德羅常數為載體的化學綜合知識的考查,如:物質狀態、結構、鹽類水解、阿伏加德羅定律、氧化還原的計算等。

4.物質的量為核心計算。

5.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應用。位構性關系,重要分子的結構,分子是否滿足8電子的判定,18電子10電子微粒等。

6.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7.氧化還原反應。特殊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分析、電子得失守恆的計算。

8.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平衡移動,平衡狀態的判定,平衡的計算及圖像題。

9.鹽類水解,弱電解質電離。如:強酸或弱酸等濃度或等PH時和其他物質反應的分析,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排序,弱電解質的電離,PH計算。

10.電化學知識。可逆電池電極方程式正誤判斷,溶液中或電極附近離子濃度變化,金屬電化學腐蝕電極反應書寫。

11.元素化合物知識。H、O、S、N、P、C、Si單質及化合物的性質, Fe(Ⅱ)、Fe(Ⅲ)的相互轉化、Al的重要化合物及圖像題。

12.烴及烴的衍生物。官能團的典型性質,有機反應類型,有機反應方程式和結構簡式的書寫限定條件的同分異構體的書寫等。

13.無機推斷題,有機推斷題。

14.化學實驗。准確描述基本操作(氣密性檢驗、常見離子檢驗、儀器使用、沉澱洗滌等),氣體的制備、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化學綜合實驗題。

關注近年來各地高考題

歷年高考題能反映出最近高考命題趨勢,能為備考指明復習目標,深入研究能捕捉到最新的高考信息。考生要細做全國卷(1、2)、北京理綜(特點是對實驗題考查新穎)、天津理綜(對考綱中新增知識點考查到位),而且這兩套題和河北用的全國卷接近,廣東化學、江蘇化學、上海理綜(注重對能力的考查,題目靈活新穎)。這些題可起到以下作用:

1.熟悉題型,積累經驗

在復習階段要做足夠的題目鞏固知識,鍛煉思維,當然要做好題。確立復習目標,不搞偏難怪題,確立以基礎知識復習。

2.見識新題型增強應變能力

2008年全國一卷26試題:「軟錳礦制備KMnO4」是以一個科研項目為材料,比較新穎,反映了試題向新課程改革靠攏的想法。考生必須能夠從所給「生產流程」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完成不熟悉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因此反映出了考生對反應原理的理解水平。我們要意識到,根據規律判斷反應產物並配平的能力要過關。在高考試卷中,北京理綜、天津理綜考題新穎,江蘇、上海、廣東卷則在新題型、注重能力考查方面走在了最前面。大家可以細心體會。

3.注意答題規范性,對實驗操作的語言描述進行儲備

閱卷中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化學用語書寫不規范、語言描述太隨意,造成大量失分。考生要對元素符號、化學式、結構式、方程式(條件、配平)、苯環、裝置名稱、基本操作的敘述准確等做強化練習。高考選擇題題干中的正確選項,其語言是經過反復推敲精練出來的,可以作為模板直接記住並在復習中不斷積累。

充分利用每次理綜測試

1.限時做題提高審題、解題能力。

高考中審題不到位、抓不住關鍵、挖不出隱含信息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題目,才能鍛煉自己的思維靈敏性、准確性。提高對題設情境進行轉化、重組的能力。

2.做題追求質量不追求數量,我們提倡做題思考相結合,精做題、做透題,從每道做過的題中得到收獲,不搞一知半解囫圇吞棗。

3.注意整理試卷,減少不必要的失分。

4.回歸課本,重視基本概念、課本中出現的方程式、課本實驗。高考中很多考查能力的題都是源於課本高於課本的,在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整合與拓展,對切實提高化學水平大有幫助。

⑻ 初中化學物理實驗注意事項

初中物理化學題都比較簡單,一般不會離開課本知識要點,所以說你把書本吃透了考試就沒問題了。
關於物理,主要有以下題型
一、儀器使用型。例:(1)對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盤天平進行調節.將游碼放在標尺的零刻線處,發現指針的位置指在分度盤(平衡標盤)中央的右側,要使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調節.(填「左」或「右」)

二、數據處理型
也就是所謂的填表題,主要以處理表格數據為主,這里把握好計算公式正確計算就不會出什麼問題

三、結論推斷型
基本就是課本上的結論,只不過以實驗題的形式體現出來,熟記書上的結論,根據實驗的中心得出結論。那麼如何迅速明確實驗中心呢目的?主要是從實驗的題目或實驗方法得出來。

四、除錯型
給你一幅電路連接圖,找錯改錯。

五、故障分析型
初中物理最容易丟分的題目。
例:7.(哈爾濱市)在「測小燈泡功率」的實驗中,一個同學連接的實驗電路如圖6所示,電路中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伏,電源電壓為6伏,如果閉合開關,將會發生的現象是:

(1)電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電流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電壓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做好這類題目,就要明確各個電表的主要原理及電流流動所遵循的規則,電流是聰明的。

六、方案評價及設計型
初中物理最難的題目
給你一個實驗任務:如測定某某電功率
1.畫實驗圖
2.求各個物理量
這些就要對計算公式十分熟練。屬於能力題了

七作圖分析題
糾錯題的升級版,難度會大上不少

化學
化學實驗最容易丟分的實驗現象和操作步驟
我的原則是,與做政治一樣,盡量答多點。答完以後想想可不可能漏掉什麼細節。
常錯點 1現象:從「海陸空」三方面答,包你不丟分,空:氣泡氣體,有色無色有味道無味道、是否燃燒及火焰顏色 陸:固體是否溶解、有沉澱無沉澱、有無顏色變化、 海:溶液顏色變化
2操作:第一步:取樣(一定要寫,所有實驗通用)
第二步:該寫什麼寫什麼,平時有認真做實驗認真做作業,這些
就應該不成問題。我告訴你的是做題技巧,知識點書上
多的是。
3結論:一般書寫規則 XX是XX,具有XX的性質
答題順序由操作---現象---結論

各實驗注意事項 1;CO2的製取與驗滿:注意收集方法,不要排水集氣。驗滿用的是燃著的木條而非帶火星的木條

2;粗鹽水過濾 牢記 一帖 二低 三靠 的原則

3;溶液的配置 稱量方法、夾砝碼要用鑷子、計算、最後記得帖標簽、標簽的書寫規則

4;硬水檢驗及軟化 肥皂水,大量浮渣出現無泡沫 家裡就用煮沸,工業就蒸餾

5;酸。物理化學兩方面性質.書上都有,牢記就不會吃虧

總而言之,初中的東西,就是吃書本。基本上都離不開書。技巧方面知道的都答了,剩下的就是LZ您的努力了,加油。
PS:不用給老師帶來什麼好印象,你只要字寫漂亮點就夠了。。。。。

⑼ 請教一下 如何才能做好大學有機化學的實驗啊

有機實驗是我的強項,2000年有幸代表我們學校去參加全國的化學實驗競賽,有機實驗是我化學實驗里做的最好的,經常被老師表揚!

幾個要點:
1.興趣
2.預習和准備
3.結果和期望

首先要對有機化學這門課感興趣,其實有機相對其他化學要難一些,尤其在大學階段,因為反應機理相對復雜,反應條件和路徑都不好設計和控制,產生興趣好像並不容易,但是有機化學實驗是最能讓你有成就感的,實驗經常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我大學三時我們有個實驗是從茶葉中提純咖啡因,當你從一包茶葉中提出了白白的一小撮咖啡因時,真的成就感滿溢,兩天不間斷的實驗辛苦一點都不覺得!

對於應付平時上實驗課,一定要做好預習,不要去了干什麼都不知道,現看實驗講義,這樣你的實驗很難成功!最好是在課前預習好,並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用自己的語言寫下實驗步驟!記住實驗裝置圖一定要親手畫一遍,在搭建裝置時很有益處!搭建實驗裝置時一定要按照實驗裝置圖從下往上,從左向右,相信你也知道這里不細說了!

結果與期望:實驗結果是檢驗實驗成功與否的標准,但並不是唯一標准,尤其是在學生實驗階段,因為有機實驗副產物很多,往往產量很低,老師會根據你儀器搭的是否在一個平面上,是否美觀,操作是否規范,產物是否可靠,產量達到要求等綜合評分,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你的預習報告一定要讓老師滿意,我們是檢查的不知道你們檢不檢查,這樣印象分會很高,即使得不到產品你的分數也不會很低。當然還是希望你能成功!

再補充一點並不是女生做不好實驗,我就是女生,我的有機實驗和電工實驗都是優秀!當然不可否認男孩子做實驗天分要高一些!

這是我的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⑽ 化學裝置安裝順序是先從左到右還是先從上

解答:

A、安裝一套復雜的化學實驗裝置,一般的安裝順序是自下而上,再從左到右,而不是自上而下、從左到右,故選項錯誤.
B、安裝一套復雜的化學實驗裝置,一般的安裝順序是自下而上,再從左到右,而不是從右到左、自上而下,故選項錯誤.
C、安裝一套復雜的化學實驗裝置,一般的安裝順序是自下而上,再從左到右,故選項正確.
D、安裝一套復雜的化學實驗裝置,一般的安裝順序是自下而上,再從左到右,而不是從左到右、自下而上,故選項錯誤。


故應選C。

閱讀全文

與實驗裝置到底怎麼記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聲波管外壓力測量裝置的設計 瀏覽:63
國美變頻空調怎麼強制製冷 瀏覽:962
衛生間熱水用什麼閥門 瀏覽:318
dnf怎麼設置開啟技能機械師 瀏覽:382
pid圖中儀表sal什麼意思 瀏覽:456
呼吸作用三合一實驗裝置 瀏覽:197
廠房修好了怎麼配置消防設備 瀏覽:449
福建披薩設備哪裡買 瀏覽:970
推力球軸承怎麼分辨 瀏覽:39
機艙輔助設備有哪些 瀏覽:951
煤改電設備安裝在哪個屋子合適 瀏覽:740
電梯的電氣安全裝置和作用 瀏覽:804
水下設備在哪裡 瀏覽:364
橡膠板機器設備多少錢一台 瀏覽:898
成套的機器設備怎麼報關 瀏覽:909
桿端軸承是屬於什麼件 瀏覽:790
腿肌肉健身器材有哪些 瀏覽:77
電工儀表精確度k用什麼表示 瀏覽:841
酵母發酵力的測定實驗裝置 瀏覽:660
古尊表機械表怎麼調星期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