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注冊電氣工程師考試用書都是要哪些書,
1、《注冊電氣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專業考試復習指導書》,中國電力出版社。
《注冊電氣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專業考試復習指導書》根據《注冊電氣工程師(供配電)執業資格考試專業考試大綱》(注工[2007]6號)重新編寫,包括供配電、建築電氣、電氣傳動等專業的相關內容。
2、《鋼鐵企業電力設計手冊(上冊)》,冶金工業出版社。
《鋼鐵企業電力設計手冊》分上、下兩冊,共四十一章,上冊有二十二章,主要內容為高壓供配電,下冊有十九章,內容包括低壓配電、電力傳動、電氣照明設計等。
3、《鋼鐵企業電力設計手冊(下冊)》,冶金工業出版社。
書中詳細介紹了工程規劃、設計各階段電力設計原則、方案確定、技術經濟比較、設備選擇、傳動與控制、補償及保護、設備安凳稿裝、線路敷設等。本書附有常用計算公式、數據、圖表、曲線,並列舉若干實例,可供從事鋼鐵企業電力設計人員和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4、《工業與民用配電設計手冊(第三版)》,中國電力出版社。
工業與民用配電設計手冊(第三版)本手冊主要包括35kV及以下工業與民用供配電設計的基本原則、規范要求、實畝備用做法、計算公式、常用數據及大量圖表。
5、《電氣傳動自動化技術手冊(第三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電氣傳動自動化技術手冊(第3版)》第2版自2005年出版以來,我國新發布和修訂了大量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為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我們對手冊第2版進行了修訂,重新編寫了第1章;並對全手冊進行了訂正工作。
(1)典型裝置的可靠性設計手冊擴展閱讀:
《電氣傳動自動化技術棗耐孝手冊(第3版)》本手冊內容包括常用設計數據與技術標准、電氣傳動系統方案及電動機的選擇、電力電子器件與電源、調速技術基礎、電動機的電器控制、直流傳動系統、交流傳動系統、典型控制系統方案、電氣傳動控制系統的綜合。
電氣傳動裝置、諧波治理與無功補償、基礎自動化、電磁兼容性與可靠性、電控設備的安裝與調試和電氣傳動的工業應用。書中還列舉了大量系統應用的計算實例,以便讀者能很快地掌握設計計算技能。
本手冊不僅體現了現代新技術的先進性,又具備解決問題的實用性和通用性,是從事電氣傳動自動化工作的工程設計、產品製造、現場應用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⑵ 石油化工裝置工藝管道安裝設計手冊的介紹
該套設計手冊共五篇,按篇分冊出版。第一篇設計與計算;第二篇管道器材;第三篇閥門;第四篇相鍵模關標准;第五篇設計施工圖冊。可作為設計人員的工槐鋒具書和培訓初學設計人員的教材鉛亮晌。
⑶ 08年說12年6月新版《起重機設計手冊》出版,怎麼還沒出版
已經出版,
本書分上、下兩卷。第一篇至第四篇為上卷。第五篇至第七篇(含附錄)為下卷
【目錄】
上卷
第一篇起重機設計總論(分主編:張質文、王少華、徐格寧)
第一章起重機分類及主要性能參數(張質文、王少華
第一節起重機分類
第二節起重機主要技術參數及其選擇
第二章起重機工作級別(徐格寧、張質文)
第一節起重機整機的工作級別
第二節起重機機構的工作級別
第三節起重機結構件或機械零件的工作級別
第四節起重機分級舉例
第三章計算載荷和載荷組合(徐格寧)
第一節載荷的分類
第二節載荷的計算
第三節金屬結構的設計方法、載荷情況和載荷組合
第四節起重機械設計的載荷、載荷情況與載荷組合
第四章靜強度和疲勞強度設計計算(張質文、王少華)
第一節設計計算方法
第二節起重機機械設計的載荷、載荷情況和載荷組合
第三節起重機通用機械零件的靜強度設計計算
第四節起重機通用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設計計算
第五章起重機的可靠性設計方法(王少華、張質文)
第一節起重機的現代設計方法
第二節起重機的可靠性設計
第三節起重機可靠性分析、維修性設計和可靠性試驗
第四節起重機結構和零件的概率設計方法
第六章起重機支承反力計算(曾佑文、王少華、景剛)
第一節支承反力計算方法
第二節輪式臂架回轉起重機支承反力的計算
第三節輪胎起重機帶載行駛時的軸負荷
第四節履帶式起重機履帶對土壤的壓力
第五節橋架型起重機支承反力計算
第七章起重機抗傾覆穩定性和抗風防滑安全性(吳曉、張宗明、劉慧彬)
第一節抗傾覆穩定性計算
第二節浮式起重機穩定性計算
第三節起重機抗風防滑安全性計算
第八章起重機常用材料(王少華、王金諾、劉慧彬)
第一節起重機常用材料種類和要求
第二節起重機常用金屬材料
第三節起重機常用非金屬材料
第四節起重機常用軋制型材
第二篇起重機金屬結構(分主編:於蘭峰、王金諾、吳曉)
第一章起重機金屬結構設計計算總論(王金諾、於蘭峰、張質文)
第一節設計計算方法
第二節結構件(連接)的疲勞強度計算
第三節起重機金屬結構的載荷及許用應力
第四節軸向受力構件的計算
第五節受彎構件的計算
第六節受扭構件的計算
第二章起重機金屬結構的連接(於蘭峰、曲季浦)
第一節焊接連接
第二節螺栓連接
第三節銷軸連接
第三章橋式起重機金屬結構設計計算(鄧斌、於蘭峰)
第一節單梁葫蘆橋式起重機金屬結構
第二節單梁小車式橋式起重機金屬結構
第三節雙梁小車式橋式起重機金屬結構
第四章桁架式門式起重機金屬結構設計計算(王金諾、於蘭峰、許志沛)
第一節主要型式與總體布局
第二節載荷計算、內力分析及桿件設計
第三節桁架結構剛度計算和上拱設計
第四節形雙梁桁架式門式起重機金屬結構的計算
第五節四桁架式雙梁門式起重機金屬結構的計算
第六節三角形斷面桁架式門式起重機金屬結構計算
第五章箱形門式起重機金屬結構設計計算(王金諾、柳葆生、於蘭峰)
第一節結構型式、主要參數和載荷計算
第二節箱形門式起重機金屬結構系統的優化設計
第三節主梁和支腿的受力分析及校核計算
第四節主梁和支腿的剛度計算
第五節造船用門式起重機金屬結構
第六章塔式起重機金屬結構設計計算(吳曉、鄭榮)
第一節塔式起重機金屬結構的組成
第二節計算載荷及其組合
第三節小車變幅式臂架的設計和計算
第四節塔式起重機塔身的計算
第七章門座起重機金屬結構設計(胡吉全、張士鍔)
第一節門座起重機金屬結構的組成
第二節門座起重機金屬結構載荷及載荷組合
第三節臂架系統結構設計
第四節人字系統結構設計
第五節轉台
第六節門架
第八章輪式起重機金屬結構設計計算(於蘭峰、王金諾、劉峰)
第一節吊臂結構的形式與分類
第二節桁架式吊臂的設計計算
第三節箱形伸縮式吊臂的設計計算
第四節箱形伸縮式吊臂的優化設計
第五節伸縮吊臂變幅機構三鉸點位置的優化設計
第六節輪式起重機轉台
第七節輪式起重機的底架
第三篇起重機機構(分主編:程文明、張質文、須雷、虞和謙)
第一章起升機構(須雷、張仲鵬)
第一節起升機構的組成和典型形式
第二節電動及液壓起升機構計算
第二章軌行式運行機構(須雷、程文明)
第一節軌行式運行機構的組成和典型形式
第二節電動及液壓軌行式運行機構計算
第三節起重機通過曲線驗算
第三章無軌式運行機構(鄧斌、程文明)
第一節輪胎式運行機構的組成和典型形式
第二節履帶式運行機構的組成和典型形式
第三節輪胎式運行機構計算
第四節履帶式運行機構計算
第四章回轉機構(侯寧、曾佑文)
第一節回轉機構的組成和典型形式
第二節回轉支承裝置計算
第三節回轉機構驅動裝置計算
第四節固定式回轉起重機的基礎計算
第五章變幅機構(陸國賢、曾佑文)
第一節變幅機構的類型
第二節普通臂架變幅機構的計算
第三節平衡臂架式變幅機構的設計
第四節平衡臂架式變幅機構的計算
第六章伸縮機構(程文明、張智瑩)
第一節臂架伸縮機構設計計算
第二節支腿收放機構設計計算
第四篇起重機零部件(分主編:曾佑文、包起帆、陶德馨)
第一章鋼絲繩及繩具(徐保林、張仲鵬)
第一節鋼絲繩的特性及種類
第二節鋼絲繩的選擇
第三節常用鋼絲繩的主要性能
第四節鋼絲繩端的固定和聯接
第二章滑輪與滑輪組(方忠、張仲鵬、曾剛)
第一節滑輪的構造、尺寸和型式
第二節滑輪組的構造、種類、倍率和效率
第三節驅動滑輪
第三章捲筒組(曾佑文、龐作相、曾剛)
第一節捲筒組型及構造
第二節捲筒設計計算
第三節捲筒組系列和主要零件尺寸
第四節折線繩槽捲筒
第四章吊鉤組(胡金汛、周奇才)
第一節吊鉤組種類和特點
第二節吊鉤的強度等級、起重量及材料
第三節吊鉤計算
第四節吊鉤組其他零件的計算
第五節吊鉤和吊鉤組尺寸
第五章抓鬥(包起帆、張質文、方忠)
第一節抓鬥的類型
第二節抓鬥的結構特點
第三節雙(多)繩長撐桿雙瓣抓鬥的力學分析
第四節雙繩雙顎板抓鬥的機構分析
第五節抓鬥主要特性參數及其對工作能力的影響
第六節雙(多)繩長撐桿雙瓣抓鬥的設計計算
第七節專用抓鬥特有構件的設計計算
第六章集裝箱吊具(程文明)
第一節集裝箱吊具的構造和特點
第二節伸縮式集裝箱吊具的設計和試驗
第七章制動裝置(聶春華、唐風、張質文)
第一節起重機制動技術概述
第二節起重機常用制動器結構、特點和應用
第三節起重機機構制動方式的選擇
第四節起重機機構制動裝置的選型設計
第五節起重機常用制動器設計
第六節起重機常用制動器技術參數和連接尺寸
第八章車輪、軌道和輪胎(方忠、曾鳴)
第一節車輪的種類和工作特點
第二節車輪計算
第三節車輪組尺寸和許用輪壓
第四節軌道
第五節輪胎
第九章齒輪及蝸桿傳動(張質文、曾剛)
第一節齒輪傳動在起重機上的應用
第二節行星齒輪傳動
第三節漸開線開式直齒圓柱齒輪承載能力的計算
第四節蝸桿傳動
第十章減速器(張仲鵬、曾剛)
第一節起重機用減速器的特點
第二節減速器的種類和選用
第十一章軸、心軸與軸承(周奇才、胡金汛)
第一節軸與心軸的計算
第二節軸和輪轂的聯接
第三節軸承的計算
第十二章聯軸器(曾佑文、金永懿)
第一節聯軸器的種類及特性
第二節聯軸器的選擇
第三節聯軸器性能及主要尺寸參數
第十三章緩沖器(張宗明、曾剛)緩沖器的種類及特性
第二節緩沖器的計算和選擇
第十四章防風抗滑裝置(吳宏智、張宗明、周奇才)
第一節錨定裝置
第二節止輪器和壓軌器
第三節夾軌器
第四節防風抗滑裝置的設計計算
第十五章起重機安全與輔助裝置(李學眾、張德裕、曾鳴)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超載限制器
第三節擦窗機工作機構
第四節擦窗機計算載荷及結構計算
第五節擦窗機抗傾覆穩定性計算
第十章纜索起重機(嚴自勉、徐一軍、劉建偉、戴科)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纜機的類型
第三節纜機的主要部件
第四節重型纜機的工作參數
第五節承載索的設計計算
附錄國內部分起重機企業產品概覽
附錄一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
附錄二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附錄三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附錄四武橋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附錄五撫順永茂建築機械有限公司
附錄六衛華集團有限公司
附錄七上海起重運輸機械廠有限公司
附錄八廣西建工集團建築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
附錄九河南起重機器有限公司
附錄十鄭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附錄十一江蘇正興建設機械有限公司
附錄十二上海電力環保設備總廠有限公司
附錄十三馬鞍山統力回轉支承有限公司
附錄十四深圳市藍海華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附錄十五深圳市英威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參考文獻
⑷ 設備可靠性設計的內容、原則和基本程序是什麼
可靠性設計的內容包括:對系統、設備的可靠性進行預測,對系統、設備的可靠度進行分配,進行技術設計,進行可靠性評審等工作。
原則:1元器件、零部件的選擇注意標准化、系列化2盡量採用行之有效的標准結構和典型線路3盡量採用成熟的工藝規程和習慣的操作方法4在可靠性技術設計時,採用新的設計方法,提高設計水平。
基本程序:1設備可靠性指標的論證與確定2設備可靠性預測與可靠度分配3設備可靠性的改善4設備可靠性設計定型。
⑸ 安全工程師《生產技術》:機械設備結構可靠性設計要點
三、機械設備結構可靠性設計要點
(一)確定零件合理的安全系數
(二)儲備設計(冗餘設計)
(三)耐環境設計
(四)簡單化和標准化設計
(五)提高結合部的可靠性
(六)結構安全設計
(七)設置齊全的安全裝置
(八)人機界面設計
(四)簡單化和標准化設計
在簡單化和標准化設計中應注意如下幾點:
1.應避免單純追求高水平世備碰及復雜化,盡量選用標准件。
2.要處理好極限設計,設計時應考慮並保證產品在各種惡劣條件下工作的可靠性,可以通過保險機構、聯鎖機構等安全裝置或安全措施來解決。
(八)人機界面設計
人機界面是人與機器交換信息的環節,如果人機界面設計滾州不當,人搜談與機器相接觸造成能量逸出,將直接會導致事故發生。
所以在人機界面設計時,即人機工程設計時,必須考慮人的生理、心理因素,考慮人機協調關系,如:
人的正常生理能力和允許限度。
要求所設計的顯示器,長時間觀察或監聽而不易疲勞;
操縱機構應設計成在操作時需要用的操作力不大,有「手感」而不沉重;
控制器和顯示器應盡量少而集中,配置合理,避免操作失誤;
且設有聯鎖保護裝置,做到即使誤操作某一控制器也不會引起事故。
⑹ 可靠性設計的輔助措施
為了使設計時能充分地預測和預防故障,把更多的失效經驗設計到產品中,因而必須幫助設計人員掌握充分的故障情報資料和設計依據。採取以下措施:
(1)可靠性檢查表,從可靠性觀點出發,列出設計中應考慮的重點。設計時逐項檢查。考慮預防的對策。
(2)推行FMEA,FTA方法。FMEA(失效模式影響分析)和FTA(故障樹分析)是洞搜可靠性分析中的重要手段。FMEA是從零部故障模式入手分析,評定它對整機或系統發生故障的影響程度,以此確定關鍵的零件和故障模式。FTA則是從整機或系統故障開始,逐步分析到基本零件的失效原因。這兩種方法在國外被看作是設計圖紙一樣重要,作為設計的技術標准資料,它收集總結了該種產品所有可能預料到的故障模式和原因。設計者可以較直觀地看到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3)故障事例集。把過去技術上的失敗和改進的事例作成手冊,供設計者隨進參考。通常用簡圖表示,將故障和改進作對比。對故障的原因、情況附有簡單說明。這手冊是各公司積累的技術財富,視同設計規范同等重要。
(4)資料庫。廣泛有效地收集設計、製造中的失敗和改進經驗,試驗和實際用的數據形成檢索系統和資料庫,使設計者能超越本單位充分利用別人實踐過的經驗。如電子產品已形成世界性可靠性信息交換網。
(5)設計、試驗規范的不斷充實、改善。從使用實際得來的故障教訓要反饋到設計、試驗方法的改進中,要將這些改進效果作為產品設計規范(包括材料選枯桐定,結構形式,許用應力,安全系數值)和試驗標準的改進依據,使它們成為設計技術的一部分。隨著可靠性工作開展。必須加強設計、試驗規范的研究,命名如試驗規范的制定要以實地使用條件分析為基礎,要調查出場的回收品和試驗室加速試驗件作對比,計算強化系數。通過失效分析反推,驗證試納敗歷驗條件是否合適,從而不斷改進試驗方法和標准。因而這些規范都是公司的財富,對外不輕易泄密。如日本小松10年中試驗標准增加三倍,豐田的試驗標准有1500項之多。也可見各公司對試驗的重視程度。
⑺ 工裝夾具設計工裝夾具設計手冊
工裝夾具設計手冊
工裝夾具設計的基本知識
1. 夾具設計的基本要求
(1).工裝夾具應具備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2).夾緊的可靠性
3焊接操作的靈活性
4便於焊件的裝卸
(5)良好的工藝性
2工裝夾具設計的基本方法與步驟
(1)設計前的准備
夾具設計的原始資料包括以下內容:
1夾具設計任務單
2工件圖樣幾技術條件
3工件的裝配工藝規程
4夾具設計的技術條件
5夾具的標准化和規格的標准化資料,包括國家標准,工廠標彎虛准和規格化結構圖冊等。
(2)設計的步驟
1.確定夾具結構方案
2.繪制夾具工作總圖階段
3.繪制裝配焊接夾具零件圖階段
4.編寫裝配焊接夾具設計說明書
5.必要時,還需要編寫裝配焊接夾具使用說明書,包括機具的性能,使用注意事項等內容。
(3)工裝夾具製造的精度要求
1.第一類是直接與工件接觸,並嚴格確定工件的位置和形狀的,主要包括接頭的定位件,V形塊,定位銷等定位元件。
2.第二類是各種導向件,此類元件雖不與定位工件直接接觸,但它確定第一類元件的位置。
3.第三類屬於夾具內部結構零件相互配合的夾具元件,如夾緊裝置各組成零件之間的配合尺寸公差。
4.第四類是不影響工件位置,也不與其它元件相配合,如夾具的主體骨架等。
(4)夾具結構工藝性
1)對夾具良好工藝性的基本要求
1.整體夾具結構的組成,應盡量採用各種標准件和通用件,製造專用件的比例應盡量少,減少製造勞動量和降低費用。
2.各種專用零件和部件結構形狀應容易製造和測量,裝配和調試方便。
3.便於夾具的維護和修理。
2)合理選擇裝配基準
1.裝配基準應該是夾賀鬧神具上一個獨立的基準表面或線,其它元件的位置只對此表面或線進行調整和修理。
2.裝配基準一經加工完畢,其位置和尺寸就不應再變動。因此那些在裝配過程中自身的位置和尺寸尚須調整或修配的表面或線不能作為裝配基準。
3.結構的可調性
經常採用的是禪虧依靠螺栓緊固,銷釘位的方式,調整和裝配夾具時,可對某一元件尺寸較方便的修磨。還可採用在元件與部件之間設置調整墊圈,調整墊片或調整套等來控制裝配尺寸,補償其它元件的誤差,提高夾具精度。
4.維修工藝性
進行夾具設計時,應考慮到維修方便的問題。
⑻ 現代實用機床設計手冊的上冊
出版社: 機械工褲姿業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8月1日)精裝: 2162頁
開本: 16開
ISBN: 711118663X
條形碼: 9787111186632
商品尺寸: 26.8 x 19.9 x 8.2 cm
商品重量: 3.1 Kg
品牌: 機械工業出版社
ASIN: B0011CCGO4 前言
第1篇 機床設計總則
第1章 機床設計的基本要求和主要評定指標
1.1 工藝范圍
1.2 生產率
1.3 自動化與柔性
1.4 機床精度
1.5 振動、雜訊和熱變形
1.6 可靠性
1.7 系列化、通用化、標准化和模塊化
1.8 機床的宜人瞎純局性
1.9 價值分析與成本
第2章 機床設計方法和步驟
2.1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2.2 優化設計
2.3 可靠性設計
2.4 模塊化設計
2.5 類比與相似設計
2.6 機床設計的階段與步驟
第3章 機床的方案設計
3.1 工藝分析
3.2 運動分析與分配
3.3 機床傳動形式的選擇
3.4 機床承載結構形式的選擇
3.5 機床的操作與控制
第4章 典型機床的布局形式
4.1 車床類
……
參考文獻
第2篇 機床設計標准與通則
第1章 機床型號編制方法
第2章 機床運動的操作方向和操作指示符號
第3章 機床通用技術要求
第4章 機床安全防護、衛生環何及其他技術要求
第5章 機床精度檢驗通則
第6章 常用機床精度檢驗標准
第7章 數控機床位置精度
參考文獻
第3篇 機床零件設計
第1章 計算條件的確定
第2章 帶傳動
第3章 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
第4章 錐齒輪傳動
第5章 行星差動齒輪傳動
第6章 蝸桿傳動
第7章 絲桿螺母傳動
第8章 軸
第9章 滾動軸承
第10章 滑動軸承
第11章 液體靜壓軸承
第12章 氣體軸承
第13章 磁力軸承
第14章 聯軸器
第15章 離合器
第16章 制動器
第17章 機床零件的計算機
參考文獻
第4篇 機床部件及機構設計
第1章 機床主軸部件
第2章 導軌
第3章 支承大件結構設計
第4章 齒輪變速箱
第5章 進給機構
第6章 數控機床伺服進給系統設計
第7章 凸輪機構及操縱機構
第8章 分度、轉位、定位機構
第9章 夾緊機構
第10章 直線運動機構
第11章 自動換刀裝置
第12章 自動上下料裝置
第13章 機械製造中的工業機器人
第14章 機床其他機構及機床磨讓附件
參考文獻
⑼ 機械可靠性設計是指什麼
機械可靠性設計(Reliability Design)是一種很重要的現代化設計方法。從20世紀年代起,國外就興起了可靠性技術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通信設備、航空設備、水聲設備有相當數量因發生失效而不能使用。因此,美國便開始研究電子元件和系統的可靠性問題。1957年,美國發表了《軍用電子設備可靠性》的重要報告,被公認為是可靠性的奠基文獻。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可靠性問題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許多國家相繼成立了可靠性研究機構,對可靠性理論展開了廣泛的研究。
1990年,我國機械電子工業部印發的《加強機電產品設計工作的規定》中明確指出:可靠性、適應性、經濟性三性統籌作為我國機電產品設計的原則,在新產品鑒定時,必須要有可靠性設計資料和實驗報告,否則不能通過鑒定。現今,可靠性的觀點和方法已經成為質量保證、安全性保證、產品責任預防等不可缺少的依據和手段,也是我國工程技術人員掌握現代設計方法所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之一。
可靠性是指產品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這里的產品可以泛指任何系統、設備和元器件。產品可靠性定義的要素是三個規定:「規定條件」、「規定時間」、「規定功能」。
(1)「規定條件」。
「規定條件」包括使用時的環境條件和工作條件,如溫度、濕度、振動、沖擊、輻射等環境條件,使用時的應力條件,維護方法,儲存時的儲存條件,使用時對操作人員的技術等級要求等。在不同的規定條件下產品的可靠性是不同的。例如,同一型號的汽車在高速公路和在崎嶇山路上行駛,其可靠性的表現就大不一樣。要談論產品的可靠性必須指明規定的條件是什麼。
(2)「規定時間」。
「規定時間」是指產品規定了的任務時間。隨著產品任務時間的增加,產品出現故障的概率將增加,而產品的可靠性將是下降的。因此,談論產品的可靠性離不開規定的任務時間。不同類型的產品對應的時間單位可能不同。例如,火箭發射裝置,其可靠性對應的時間以秒計;海底通信電纜則以年計。此外,時間單位不僅可以是年、月、日、時、分、秒,也可以是工作次數(如繼電器)、循環次數(如發動機)、行駛里程(如車輛)等。要確定產品規定的環境條件和規定的任務時間,必須對產品的任務和壽命進行分析研究。
(3)「規定功能」。
「規定功能」是指產品規定了的必須具備的功能及其技術指標。要求產品功能的多少和技術指標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產品可靠性指標的高低。例如,電風扇的主要功能有轉葉、搖頭、定時,規定功能是三者都要,還是僅需要轉葉,所得出的可靠性指標是大不一樣的。因此,在分析評價產品的可靠性時,必須首先明確要求產品完成的規定功能是什麼,只有規定了清晰的功能及性能界限,才能給出明確的產品故障判據,如圖4-23所示。
圖4-23機電產品典型的失效曲線機械可靠性設計是將概率論、數理統計、失效物理和機械學相互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設計方法。其主要特點是將傳統設計方法中視為單值而實際上具有多值性的設計變數(如載荷、應力、強度、壽命等),看成某種分布規律的隨機變數,用概率統計方法設計出符合機械產品可靠性指標要求的零部件和整機的主要參數及結構尺寸。機械強度可靠性設計過程如圖4-24所示。
圖4-24機械強度可靠性設計過程機械可靠性設計的主要內容有:
①從已知的目標可靠度出發,設計零、部件和整機的有關參數及結構尺寸,這是可靠性設計最基本的內容。
②可靠性預測,根據零、部件和整機(或系統)目前的狀況及失效數據,預測其實際可能達到的可靠度,預報它們在規定的條件下和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
③可靠性分配,即根據確定的機器(或系統)的可靠度,分配其組成零部件或子系統的可靠度。這對復雜產品和大型系統來說尤為重要。
可靠性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學科,已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立分支,如可靠性工程(包括可靠性分析、可靠性設計及可靠性實驗等)、可靠性數學(以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門數學分支,研究可靠性的定量規律)、可靠性物理(也稱失效機理,研究零、部件的失效物理原因、物理模型,並提出改進措施)和可靠性管理等。可靠性研究正處於方興未艾的發展時期,它起源於電子工業,已滲透到機械工程及其他各學科領域,並逐漸滲透到社會科學領域,如人的可靠性、工作可靠性等。
⑽ 可靠性工程師手冊的目錄
《可靠枯碼性工程師手冊》
第1章可靠性概論
1.1可靠性工程的發展及其重要性
1.2產品質量與可靠性的關系
1.3可靠性工程
1.4可靠性定義及分類
1.5故障(失效)及其分類
1.6可靠性和產品性能
1.7可靠度、累積故障和故障密度分布函數
1.8可靠性常用度量參數
1.9產品故障率浴盆曲線
1.10軟體可靠性
1.11產品安全性碧搭
第2章可靠性數學基礎
2.1概率論基礎
2.2可靠性工程中常用的概率分布
2.3參數估計
第3章可靠性設計與分析
3.1概述
3.2可靠性建模、分配和預計
3.3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
3.4故障樹分析
3.5可靠性設計准則的制定與實施
3.6電子產品可靠性設計與分析
3.7機械產品可靠性設計與分析
第4章可靠性試驗
4.1概述
4.2環境應力篩選
4.3可靠性研製試驗
4.4可靠性增長試驗
4.5可靠性鑒定和驗收試驗
4.6壽命試驗
第5章維修性、測試性與可用性
5.1概述
5.2維修性基本概念
5.3維修性設計與分析
5.4維修性試驗與評定
5.5測試性基本概念
5.6可用性基本概念
第6章數據收集、處理與應沒慧哪用
6.1概述
6.2數據類型、來源和收集
6.3數據處理和評估
6.4數據管理和應用
6.5數據收集、處理與應用的工程應用要點
第7章可靠性管理
7.1概述
7.2制定並實施可靠性發展戰略
7.3可靠性工作的基本原則
7.4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系統
7.5可靠性評審
7.6可靠性工程知識培訓
7.7可靠性工程師
7.8可靠性信息管理
7.9產品可靠性保證大綱
附錄a國際、國家標准一覽表
附錄b函數表
附錄c注冊可靠性工程師考試大綱
附錄d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