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本生燈實驗裝置

本生燈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3-05-10 14:23:54

⑴ 水平垂直燃燒試驗裝置的應用范圍有哪些呢

適用范圍:

水平垂直燃燒測試儀是模擬電子電工產品周圍環境發生著火的早期情況,用於模擬技術評定著火危險性,產品的周圍著火時確保不致引起燃燒蔓延。試驗設備適用於電工電子產家用電器的部件,零件和元件,如:家用電器的絕緣外殼、開關面板、印刷電路板以及絕緣材料等。

符合標准:

1、水平燃燒測試: UL94HB (ASTM D 635, IEC 60695-11-10, IEC 60707, ISO 1210)

2、垂直燃燒測試 :UL 94 V-0, V-1, 或 V-2 (ASTM D 3801, IEC 60695-11-10, IEC 60707,
ISO 1210)

3、500w (125mm) 垂直燃燒測試:5VA 或 5VB (ASTM D 5048, IEC 60695-11-20, IEC 60707,
ISO 9772) 500 W (125mm)

4、薄材料垂直燃燒測試:VTM-0, VTM-1, 或 VTM-2 (ASTM D 4804, ISO 9773)

5、水平發泡材料燃燒試驗: HF- 1, HF-2 或 HBF (ASTM D 4986, ISO 9772)

6、燃燒器 :(ASTM D 5025, ASTM D 5207, ISO 10093, ISO 103351)

⑵ 光譜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光譜的發現與證明

對光的速度的測量是技術的大發展,但是這最重要的技術不是因為對光速度的研究,而是對光顏色的研究。

牛頓通過光通過棱鏡的情形來觀察光的性質。他在把實驗裝置裝備好時,就會在棱鏡後面的屏幕上產生光譜,這是一道彩虹。所謂「紅移」與「藍移」就是根據光譜位置來說的。

牛頓發現白光並不單純,而且白光是最不單純的光,白光可以分成多色,多色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約瑟夫·弗勞恩霍費爾(1787~1826年)是慕尼黑的一名磨鏡師和玻璃製造工匠。他曾經設計過精密的磨床,他還改進瞭望遠鏡,並且對各種玻璃的性質十分熟悉,知道怎樣加工成優質的光學儀器。

弗勞恩霍費爾比較各種玻璃的光折射,讓日光通過用單種玻璃做的棱鏡,但他發現,由於光譜的顏色密集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一開始就做出精密比較是不可能的。所以弗勞恩霍費爾擬定了方案,依靠這個方案進一步擴展光譜。

結果,弗勞恩霍費爾線誕生了。

太陽光譜的顏色不是沒有間隙的和連續的,從光譜上看到的是無規則地有窄譜線分布。這就是弗勞恩霍費爾線。

弗勞恩霍費爾認為,「這些譜線證明被分解的白色日光的成分,並非是由不同折射力的連續光譜組成,而且證明光來自一定的顏色層次,因此暗線是光譜中的間隙,這些間隙與缺少的光相應,假使這個光譜每次都是由日光通過同一材料製作的棱鏡產生的話,這些譜線就會始終處在光譜的同一部分,次序和位置相同,密度和明暗相同。如果材料不同,數量、次序、明暗度也沒有變化,但是譜線之間的相互距離卻有不同」。

人們歷來都認為太陽與其他恆星是同一光種,但弗勞恩霍弗爾發現恆星光譜與太陽光譜不同。

這下引發了一項重要研究,即光譜分析。光譜分析是19世紀的重大科學成就,由於光譜分析,使得化學家可以指出微小元素的情況,而天文學家也開始走向天文物理。至於冶金、工程等方面,也可以精密地確定出微量物質從而斷定質量與事故。

當時人們利用的是元素、原子與光的關系,而為什麼它們能保持發光並且顏色各不相同呢?19世紀的人們是不知道高坦的,這是原子物理學的范圍了。

今天實驗室里的「本生燈」,是科學家本生發明的一項技術性工具,是一種有充分空氣供應的煤氣燈。由於空氣供應很充分,這種火焰幾乎沒有顏色,而且熱量很高,十分有助於觀察顏色。

德國的化學家本生(1811~1899年)與他敗巧的同事克希霍夫(1824~1887年)利用這種燈研究了很多元素的燃燒發光。

他們用鉑金絲將各種鹽類慢慢靠近火焰,就可以觀察到鹽類上燃燒的蒸氣光譜。「我們面前的這些現象,屬於人造的最輝煌的光學現象。現在我們只看到與燃燒的鹽相應的光譜,這種光譜以最大的光澤出現,而在以前的實驗中,光譜的最大特點被酒精光所遮蔽」。

本生與克希霍夫斷定金屬有其特殊的焰色反應。為了進一步使不易熔解的金屬化合物呈現焰色反應,他們二人還利用了電火花,因為電火花提供的火光很強。

白熾的固體光譜是連續的。由於元素的光譜與其含在哪種化合物中無關,那麼檢驗某種元素的一種好方法就是焰色反應。在檢驗中,一種化合物的各種元素的光譜不會相互干擾或影響。但主要的是,本生和克希霍夫提供的驗證方法顯示了極大的靈敏度。本生描述說,在一次實驗中,三百萬分之一毫克的鈉已經足夠獲得一個清晰的光譜了。

運用光譜分析,人們不久發現了在研究中一直被忽視了的一些化學元素,因為它們只是出現在極微量的分布中。像銣和銫,就是本生通過焰色發現的。後來通過光譜,又發現了銦、鎵、鈧的存在。未知化合物的成分也可以通過光譜分析確定。

弗勞恩霍費爾曾經觀察到,太陽光譜的兩條暗線剛好處在實驗室實驗中鈉光譜的明線位置上。萊昂·富科和本生以及克希霍夫是這樣解釋的:如果亮光落在較不亮的鈉蒸氣上,那麼就會出現「鈉線的逆變」。光譜中,原來明線的位置到現在比其餘部分暗。使用相應的實驗方法,其他化學元素的光譜線也有同樣的情況。

其原因是什麼呢?

發光的氣體和蒸氣吸收它們自己放射的顏色。除了發光體的光引起的發射光譜外,還有吸收光譜。光通過發光的氣體和蒸氣時,就產生了吸收光譜。這時,吸收光譜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發射光譜的「反面」。吸收光譜中屬於某一元素的暗線察念鍵所處的位置,恰好是沒有吸收時發射光譜的明線所處的位置。

⑶ 火災中衍生的太陽光譜給人帶來什麼啟示

1850年,德國化學家本生發明了一種煤氣燈,化學家們稱它本生燈。由於本生燈幾乎是無色的,很受化學家的歡迎。

他們用本生燈炙燒試劑,可以方便地觀察到,燃燒的物質不同,火焰的顏色也不相同,從而能分析試劑的成分。例如,用本生燈燒銅時,火焰呈藍綠色;燒食鹽、芒硝和金屬鈉時,火焰呈黃色;燒鉀及其化合物時,火焰呈紫色。可是,用它燒幾種物質的混合物時,火焰就分不清是什麼顏色了。這個美中不足使本生感到苦惱。

1851年,本生結識了年輕的物理學家基爾霍夫,並且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基爾霍夫當時只有27歲。

一天,本生和基爾霍夫在一起散步,本生把自己的「苦惱」告訴了基爾霍夫。聽了本生的話以後,基爾霍夫立刻想起了牛頓通過棱鏡片把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青、藍、紫連續光譜的實驗,想起了夫琅和費發現太陽光里有暗線光譜。

他對本生說:「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應當換一個方法試試。那就是不直接觀察火焰的顏色,而應該去觀察火焰的光譜,這就可以把各種顏色清清楚楚地區別開了。」

本生採納了基爾霍夫的意見,並且兩人合作來做實驗。他們裝置了一架簡單,但比夫琅和費分光鏡更完善、產生的光譜更清晰的分光鏡。用這種儀器觀察在本生燈上燃燒的氯化鈉、鉀鹽、鋰鹽、鍶鹽等物質的火焰時,分別看到了氯化鈉有2條明顯的黃線,鉀鹽有1條紫線,鋰鹽有1條明亮的紅線,鍶鹽有1條清楚的藍線。真是五彩繽紛,煞是好看。

然後,他們又將這些鹽混合在一起燃燒,這時,黃、紫、紅和藍等線條清清楚楚顯示出來了。

令本生「苦惱」的問題解決了,科學事業向前邁進了一步,兩位科學家高興極了。本生和基爾霍夫運用的方法叫做光譜分析法。這種方法證明:每一種化學元素不僅有一種特有的線條,而且它們在光譜上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利用光譜分析法,我們就能確定星球上含有什麼成分。

在古老的大學城海德堡西面16千米的地方,有一座熱鬧的港口城市,它的名字叫曼海姆。1859年的一個夜晚,曼海姆失火了,火光沖天,周圍的夜空被熊熊的大火照得通明。正是這場火把光譜分析法引向了太陽。當時兩位科學家正在這座城裡。

本生和基爾霍夫在實驗室里向外眺望時,看到了這場大火。兩位科學家好奇地用分光鏡觀察這片火海。這一看獲得一項新發現:他們在曼海姆的烈火中看到鋇和鍶的光譜。

這一發現在本生頭腦中久久縈繞。一次在郊外散步的時候,他突然想到,既然可以用分光鏡來分析曼海姆的火光,為什麼不能用它來探測太陽呢?本生首先分析了在油燈光、酒精燈光和蠟燭光中都有的1對黃線。這對譜線在自然界中分布得很普遍,稍不留心就會受到「污染」。本生是個細心的實驗專家,他把本生燈清洗得乾乾凈凈,才做實驗。經過一系列實驗,他弄清了夫琅和費發現的這對黃線是受熱的鈉原子。

接著,基爾霍夫研究太陽光中的這對黃線。他讓一束太陽光穿過發出黃色鈉光的本生燈火焰。他以為如果太陽光中一對黃線是鈉原子形成的,那麼這一亮一暗的譜線就會重疊抵消。然而觀察到的現象使他很驚異:加入鈉的火焰後,黃線更暗了。

第二天,他用氫氧焰點燃石灰棒代替太陽作光源,重做昨天實驗時,並沒有出現暗線。這是怎麼回事?經過分析,他發現產生鈉焰的本生燈溫度太高了,於是他把本生燈換成酒精燈,用酒精燈製造鈉焰再做實驗時,實驗果然成功了。

他成功地觀測到了同太陽光譜上完全一致的暗的黃線。由此,基爾霍夫悟出了一個道理:太陽內部溫度很高,發出的光譜是連續光譜,太陽外部溫度較低,在這里有什麼元素,就會把連續光譜中相應元素的譜線吸收掉而出現暗線,例如在太陽外部如果有鈉元素,就會在太陽光譜中1對黃線位置上出現暗線。

於是,在1859年秋天,基爾霍夫提出2條著名的定律:

(1)每一種化學元素都有自己的光譜;(2)每一種元素都可以吸收它能夠發射的譜線。

從1860年起,基爾霍夫和本生開始精心測量元素的譜線波長,並把它們同太陽光譜進行對照。第二年,他們就在太陽光中找到了氫、鈉、鈣、鎂、鉻、鎳、銅、鋅、鋇等元素。太陽上有的化學元素地球上都有,這表明它們有同樣的起源。

看,火災對人類認識太陽起到了多麼重要的作用啊!光是什麼?從牛頓開始,許多科學家探索過這個問題,牛頓認為光是一種微粒,一束光就是一串小粒子,像連珠炮似的從光源射出。而惠更斯則認為光是一種波,像水面上盪漾的波浪,一起一伏地傳播。這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經過長期的爭論,誰也說服不了誰。

19世紀,在光學研究上有所突破,這主要是發現了光的干涉(兩束光互相作用,產生明暗相間的條紋)、衍射(光線不是沿直線而是繞圈子前進)和偏振(光波有一定的振動方向)。這些發現雄辯地證明光是波動的。相反,光的微粒說則無法解釋這些實驗事實。這個時候,波動說佔了上風。

但是1887年赫茲又發現了新的現象:用紫外線照射在電壓很高的極板上,就能使極板間發生火花放電。1888年,斯托列托夫重做赫茲實驗時,進一步發現,在電壓不高的情況下,用紫外線照在帶負電的極板上,也能使極板失去電荷。這種受到射線照射而產生或失去電荷的現象,叫做光電效應。

光電效應證明微粒說是正確的,而波動說卻無法解釋它。1905年,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論,他認為物質的原子和分子發射和吸收的光並不是連續的波,而是由特殊的物質組成的一個個的微粒。這種物質微粒稱作光子。

經過反復研究,大多數的人已經認識到,光同時具有波動和微粒兩種性質。按照它傳播的方式,它是一種波,是電磁波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個成員;按照它輸送能量的方式,它是一顆顆光子。

太陽光也是一個大家庭。眼睛能看見的光叫可見光,可見光是這個家庭的一部分成員。除可見光外,太陽還發射看不見的光線,其中波長比可見光長的有紅外光和無線電波;波長比可見光短的有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等。

知識點

光譜

光譜是復色光經過色散系統(如棱鏡、光柵)分光後,被色散開的單色光按波長(或頻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圖案,全稱為光學頻譜。光譜中最大的一部分可見光譜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見的一部分,在這個波長范圍內的電磁輻射被稱作可見光。光譜並沒有包含人類大腦視覺所能區別的所有顏色,譬如褐色和粉紅色。

⑷ PBT/IFR復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測試有哪些實驗可用

搜狐網

晴 / 20°
國內常用阻燃性能實驗方法

1.熾熱棒法 (GB2407-80)

熾熱棒法適用於評定在試驗試室條件下硬質塑料的燃燒性能。

南京塑泰馬來酸酐接枝EVA(ST-3)用於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等無鹵阻燃填料填充復合電纜材料,改善聚烯烴基體與無機阻燃界面的相容性和粘接性。提高氫氧化鎂及氫氧化鋁的分散性及相容性,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電纜料的阻燃性,降低煙指數、發煙量、發熱量和一氧化碳的產生量,提升氧指數,改善滴落性能等,顯著提高材料的力學性能和熱性能。添加少量即可大大提高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提高拉伸強度和伸長率,熱抵抗性能和阻燃性能。

(1)實驗裝置

熾熱棒試驗鏈差或儀包括底座,支架,熾熱棒,立柱,試驗夾,平衡重錘,定位棒等部分。熾熱棒由碳化硅製成,其熾熱部分直徑8mm,長100mm,水平固定在絕緣版上,以便於熾熱棒離開或接觸試件。熾熱棒用電加熱,穩定溫度為950℃。熾熱棒支架上的平衡重錘用於調節熾熱棒與試樣端面的接觸壓力(0.3.N).

(2)試驗方法

A.試件制備

每組試驗需五個試件,每個試件表面要求光滑無缺欠,長125mm,寬10mm,厚4mm。

B.試驗步驟

在試樣寬面距點火端25mm和100mm處,各劃一條標線 。將試樣水平固定在試件夾中 。

將熾熱棒加熱到950℃,在轉動支架使熾熱棒與試件接觸,並開始計時。3分鍾後將熾熱棒與試件轉離。從開始計時起詳細觀察試件有無可見火焰,如試件有燃燒,則記錄火焰前沿從第一標線到第二標線所需的時間。並計算其燃燒速度。

V= 75/t (mm/min)

若火焰前沿未達到第二標線之前就熄滅,則記錄燃燒長度。

S=100-L(mm)

式中:

L——從第二標線到未燃部分的最短距離

C.結果評定

每個試樣結果按下列規定歸類

a.GB2407-80/Ⅰ:沒有可見火焰

b.GB2407-80/Ⅱ:火焰的前沿到達第二標線之前熄滅,應報告試樣燃燒長度(如燃燒長度為50mm.則報告為GB2407-80/Ⅱ-50mm)。

c.GB407-80/Ⅲ:火焰前沿到達或超過第二標線,應該報告燃燒速度棚伍(如燃燒速度為20mm/min,則報告為GB2407-80/Ⅲ-20mm/min)

試驗結果以五個試樣中數字最大的類別作為該材料的評慶羨定結果,並報告最大的燃燒長度或燃燒速度。

2.水平燃燒試驗方法 (GB2408-80)

水平試驗法是在實驗室條件下測試試樣水平自支撐下的燃燒性能。

(1)試驗裝置

試驗在燃燒箱內進行,箱體左內側裝有一支內徑為9.5mm的本生燈。其內右側有固定試件的試件夾。本生燈向上傾斜45度,並裝有進退裝置。試驗用燃氣為天然氣、石油氣或煤氣,並備有秒錶及卡尺。

(2)試驗方法

A.試件制備

每種材料需5個試件,每個試件要求平整光滑,無氣泡,長125±5mm,寬13.0±0.3mm,厚3.0±0.2mm,對厚度為2-13mm的試樣也可進行試驗,但其結果只能在同樣厚度之間比較。

B.試驗步驟

首先在試樣的寬面上距點火源25mm和100mm處各劃一條標線,再將試件以長軸水平放置,其橫截面軸線與水平成45度角固定在試件夾上。在其下方300mm處放置一個水盤。

點燃本生燈,調節火焰長度為25mm並成藍色火焰,將火焰內核的尖端施用與試樣下沿約6mm長度。並開始計時,施加火焰時間為30秒。在此期間內不得移動本生燈,但在試驗中,若不到30秒時間試件已燃燒到第一標線,應立即停止施加火焰。

⑸ 化學實驗加熱用什麼工具

1.本生燈就是本生改進的煤氣燈
德國化學家R.W.本生為裝備海德堡大學化學實驗室而發明的用煤氣為燃料的加熱器具。在本生燈發明前,所用煤氣燈的火焰很明亮,但溫度不高,是因煤氣燃燒不完全造成的。本生將其改進為先讓煤氣和空氣在燈內充分混合,從而使煤氣燃燒完全,得到無光高溫火焰。火焰分三層:內層為水蒸氣、一氧化碳、氫、二氧化碳和氮、氧的混合物,溫度約300℃,稱為焰心。中層內煤氣開始燃燒,但燃燒不完全,火焰呈淡藍色,溫度約500℃,稱還原焰。外層煤氣燃燒完全,火焰呈淡紫色,溫度可達800~900℃,稱為氧化焰,此處的溫度最高,故加熱時利用氧化焰。

2.酒精燈不論什麼實驗室都會有,因為總有需要明火的時候,但大學實驗室一般用電加熱裝置,電爐 ,電加熱套 ,管式爐 ,和馬福爐都能代替煤氣燈進行加熱。電爐和電加熱套可通過外接變壓器來調節加熱溫度,用電爐時,需在加熱容器和電爐間墊一塊石棉網,使加熱均勻 。管式爐有一管狀爐膛,最高溫度可達 1223K,加熱溫度可調節,爐膛中插入一根瓷管或石英管用來抽真空或通入保護性氣體以利於反應進行,管內放入盛有反應物的反應舟,反應物可在空氣或其他氣氛中受熱反應。馬福爐有一長方形的爐膛,打開爐門就能放入需要加熱的器皿,最高溫度可達1223K—1573K。

3.那個叫磁力攪拌器,適用於加熱或加熱攪拌同時進行, 適用於粘稠度不是很大的液體,利用了磁場和漩渦的原理,將液體放入容器中後 將攪拌子同時放入液體,當底座產生磁場後, 帶動攪拌子成圓周循環運動,從而達到攪拌液體的目的。

⑹ 本生燃燒器是什麼

本生燃燒器(Bunsen burner)又叫本生燈,以其發明者,德國化學家Robert W. Bunsen (1811-1899)命名。它是一種最簡單的燃燒裝置,用於燃燒天然氣等氣體燃料和丙烷等易於揮發的液體燃料。可以用來展示預混燃燒(premixed combustion)和擴散燃燒(diffusion combustion)兩種不同的燃燒方式。預混指空氣和燃料在被點燃之前已經預先混合好了,以區別於沒有預混的擴散燃燒方世茄式。本生燃燒器通常用針型閥調節燃料流量,旋轉底座調節空氣流量。蘆跡通過調節空燃比來調節火炬的溫度和長度。本生陪返並燃燒器通常體積較小,常見於實驗室。

⑺ 燃燒性能b1(B-sl,do)表示什麼

需要做阻燃性能測試的產鄭前納品有很多,比如防火/耐火材料製品、建築材料製品、塑料材料製品、塗料產品等等,這些產喊沒品對阻燃性能的要求都會很高,而阻燃性能的測試方法還是很多的,今天我們就常見的水平燃燒試驗方法、垂直燃燒試驗方法、氧指數法這三種阻燃性試驗,從標准到具體檢測方法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一、 阻燃性能測試之水平燃燒試驗方法

水平燃燒試驗法是在實驗室條件下測試試樣水平支撐下的燃燒性能。水平燃燒試驗方法標准有很多,主要是在電線電纜、塑料、皮革、毛毯的測試。

1、水平燃燒試驗檢測標准

GB/T 12666.2-2008 單根電線電纜燃燒試驗方法 第2部分:水平燃燒試驗

GB/T 8332-2008 泡沫塑料燃燒性能試驗方法 水平燃燒法

MH/T 6047-2008 航空毛毯四層水平燃燒試驗方法

QB/T 2729-2005 皮革 物理和機械試驗 水平燃燒性能的測定

2、水平燃燒試驗具體測試方法

(1) 試驗裝置

試驗在燃燒箱內進行, 箱體左內側裝有一支內徑為 9.5mm 的本生燈。其內右側有固定試件的試件夾。 本生燈向上傾斜 45 度, 並裝有進退裝置。試驗用燃氣為天然氣、 石油氣或煤氣, 並備有秒錶及卡尺。

(2) 試驗方法 A.

試件制備 每種材料需 5 個試件, 每個試件要求平整光滑, 無氣泡,長 125±5mm, 寬 13.0±0.3mm, 厚 3.0±0.2mm, 對厚度為 2-13mm 的試樣也可進行試驗, 但其結果只能在同樣厚度之間比較。

B. 試驗步驟

首先在試樣的寬面上距點火源 25mm 和 100mm 處各劃一條標線, 再將試件以長軸水平放置, 其橫截面軸線與水平成 45 度角固定在試件夾上。在其下方 300mm 處放置一個水盤。 點燃本生燈, 調節火焰長度為 25mm並成藍色火焰, 將火焰內核的尖端施用與試樣下沿約 6mm 長度。 並開始計時, 施加火焰時間為 30 秒。 在此期間內不得移動本生燈, 但在試驗中,若不到 30 秒時間試件已燃燒到第一標線, 應立即停止施加火焰。 停止火焰後應作如下觀察記錄 。

a. 2S 內有無可見火焰;

b. 如果試樣繼續燃燒,則記錄火焰前沿從第一標線到第二標線所用時間 t, 求其燃燒速度 V:V=75/t (mm/min)

c. 如果火焰到達第二悔碧標先前熄滅, 記錄燃燒長度 S:S=(100-L)mm 式中: L——從第二標線到未燃部分的最短距離, 精確到1mm。 觀察其他現象, 如熔融, 捲曲, 結碳, 滴落及滴落物是否燃燒等。

C. 結果的評定

每個試驗按下列歸類 a. GB2408-80/Ⅰ :試樣在火源撤離後 2s 內熄滅b. GB2408-80/Ⅱ :火焰前沿在到達第二標先前熄滅, 此時應報告試樣燃燒長度 S (如燃燒長度 50mm, 報告為 GB2408-80/Ⅱ -50mm) c. GB2408-80/Ⅲ :火焰前沿到達或超過第二標線, 此時應報告燃燒速度 V (如燃燒速度為20mm/min 報告為 GB2408-80/Ⅲ-20mm/min). 試驗結果以 5 個試件中數字最大的類別作為材料的評定結果, 並報告最大燃燒長度或燃燒速度。

閱讀全文

與本生燈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支付寶拉新怎麼破解設備限制 瀏覽:89
軸承怎麼炒 瀏覽:969
凌渡前輪軸承總成怎麼樣更換 瀏覽:95
什麼設備會用到鈑金 瀏覽:310
小區里自來水閥門壞了怎麼換 瀏覽:76
植保設備是什麼 瀏覽:938
鋼板中間怎麼安裝軸承 瀏覽:898
做鋼筋鉤的軸承是什麼軸承 瀏覽:817
下圖裝置可以完成多個實驗 瀏覽:656
空氣攪拌裝置的作用 瀏覽:790
工程設備是做什麼的 瀏覽:544
供暖管網需要什麼型號的閥門 瀏覽:345
別克君威怎麼調節儀表盤 瀏覽:520
海龍工具箱功能 瀏覽:799
化工廠用什麼閥門多些 瀏覽:363
什麼閥門帶鉛 瀏覽:825
鄭州德偉電動工具 瀏覽:738
超聲波能被什麼干擾 瀏覽:40
留夠設備如何報關 瀏覽:820
電機及電氣技術實驗裝置三相功率表 瀏覽: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