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車床中對刀的目的是什麼
在車床中對刀的目的是確定程序原點在機床坐標系中的位置,對刀時應使對刀點與刀位點重合。
數控車削加工中,應首先確定零件的加工原點,以建立准確的加工坐標系,同時考慮刀具的不同尺寸對加工的影響。這些都需要通過對刀來解決。
1、一般對刀
一般對刀是指在機床上使用相對位置檢測手動對刀。下面以Z向對刀為例說明對刀方法,
刀具安裝後,先移動刀具手動切削工件右端面,再沿X向退櫻閉寬刀,將右端面與加工原點距離N輸入數態指控系統,即完成這把刀具Z向對刀過程。
手動對刀是基本對刀方法,但它還是沒跳出傳統車床的「試切--測量--調整」的對刀模式,佔用較多的在機床上時間。此方法較為落後。
2、機外對脊亮刀儀對刀
機外對刀的本質是測量出刀具假想刀尖點到刀具台基準之間X及Z方向的距離。利用機外對刀儀可將刀具預先在機床外校對好,以便裝上機床後將對刀長度輸入相應刀具補償號即可以使用,如圖3.12所示。
3、自動對刀
自動對刀是通過刀尖檢測系統實現的,刀尖以設定的速度向接觸式感測器接近,當刀尖與感測器接觸並發出信號,數控系統立即記下該瞬間的坐標值,並自動修正刀具補償值。
❷ 對刀塊的作用
作用是便於調整刀具與夾具的相對位置。放在夾具上。
在銑削加工中,為了便於調整刀具與夾具的相對位置,通常要在夾具上設置對刀塊。在夾具底坐上。刀具的位置可以用塞片在對刀塊與刀間進行對刀。塞片一般厚度為m=1.3及5厘米。後者尺寸應用得多。它的厚度的公差採用2級精確度來配合。對刀塊用在車、銑及刨等加工工作上。刀具位置以對刀塊進行檢驗,對刀塊就像一個基準面一樣,從此處給出刀具到被加工工件安裝位置的尺寸。
分類
(一)、高度對刀塊
①、加工要求:光潔度為8的表面,允許在裝配後磨,銳棱倒鈍。
②、材枓及熱處理:20鋼,滲碳0.8~1.0mm,二孔中φ5D兩端去碳層,滓火HRC60~64。
③、表面處理:除磨加工表面外,發黑。
(二)、直角對刀塊
①、加工要求:光潔度為8的表面,允許在裝配後磨,銳棱倒鈍。
②、材枓及熱處理:20鋼,滲碳0.8~1.2mm,二孔中φ5D兩端去碳層,滓火HRC58~64。
③、表面處理:除磨加工表面外,發黑。
(三)、側裝對刀塊
①、材料:20按GBT699-199的規定。
②、熱處理:碳深度0.8~1.2mm,58~64HRC。
③、其他技術條件按JB/T804-1999的規定。
(四)、圓形對刀塊
①、材料20按GB699-65《優質碳素結構鋼鋼號和一般技術條件》。
②、熱處理碳深度0.8~1.2mm,RC58~64。
③、其他技術條件按GB2259-80《機床夾具零件及部件技術條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對刀塊
❸ 銑床夾具對刀裝置的組成及作用
銑床夾具對刀裝置由對刀塊與塞尺組成。作用是對刀時,在刀具與對刀塊之間一塞尺,避免刀具與對刀塊直接接觸而損壞刀刃或造成對刀塊過早磨損。
銑床夾具主要用於加工平面、凹槽及各種成型表面。它主要由對刀裝置(對刀塊與塞尺)、定位元件、夾緊機構、定位鍵和夾具體組成。
銑床專用夾具的設計特點和要求
1)由於銑削過程不是連續切削,極易產生銑削振動,銑削的加工餘量一般比較大,銑削力也較大,且方向是變化的,因此設計時要注意:
①夾具要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
②夾具要有足夠的夾緊力,夾緊裝置自鎖性要好;
③夾緊力應作用在工件剛度較大的部位上,且著力點和施力方向要恰當;
④夾具的重心應盡量低,高度與寬度之比不應大於1-2.5;
⑤要有足夠的排屑空間。切屑和冷卻液能順利排出,必要時可設計排屑孔。
2)為了調整和確定夾具相對於機床的位置及工件相對於刀具的位置,銑床夾具應設置定位鍵和對刀裝置。
定位鍵安裝在夾具底面的縱向槽中,一般採用兩個,其距離越遠,定向精度越好。定位鍵不僅可以確定夾具在機床上的位置,還可以承受切削扭矩,減輕螺栓的負荷,增加夾具的穩定懷,因此,銑平面夾具有時也裝定位鍵。除了銑床夾具使用定位鍵外,鑽床、鏜床等專用夾具也常使用。
定位鍵有矩形和圓形兩種,圓形定位鍵補償貿易加工,便較易磨損,故用得不多。矩形定位鍵有兩種結構形式,一種在鍵的側面開有溝槽或台附,把鍵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上部按H7/h6與夾具體底面上的槽或台附。下部與多才多藝床工作台上的T形槽配合。因工作台T形槽的公差為H8或H7,故尺寸b按h8或h6製造,以減少配合間隙,提高定向精度。另一種鍵為矩形上下兩部分尺寸相同,它適用於定向烳工度要求不高的夾具。
對於銑刨床夾具,當其固定在機床上後,還需要通過對刀裝置來確定刀具相對於夾具定位元件的位置。對刀裝置的結構形式取決於工件加工表面的形狀,圖5為幾種常見的對刀裝置。圖a用於銑平面;圖b用於銑槽;圖c、d用於銑削成形面。
對刀時,在刀具與對刀塊之間一塞尺,避免刀具與對刀塊直接接觸而損壞刀刃或造成對刀塊過早磨損。塞尺有平塞尺和圓柱形塞尺兩種,其厚度或直徑一般為3-5mm,公差h6。對刀塊與塞尺均已標准化,可查GB/T2240-91和GB/T2244-91.使用對刀塊時,夾具總圖上應標明塞的尺寸及對刀塊工作表面與定位元件之間位置
http://www.chinake.com/z/keji/jixie/2011/0331/671545.html
❹ 什麼叫做對刀(數控機床) 對刀什麼作用
對刀就是拿刀碰到工件的外圓和端面[只要碰一點點就行]對刀是為了讓機床自己車工件。就是確定你刀子在機床坐標里的位置,只有確定刀子的坐標你的程序才可以有用.、確定加工中實際使用的工具與理想刀具之間的偏差的過程。答案來自中國非標刀具網
❺ cnc對刀儀有什麼作用
1)可以自動對刀抄數,不用人並乎工操作可減少人為操前燃作失誤而且效率更高。
2)可以加對刀保護,檢查刀具磨損或者是否有斷刀,可減少工絕悔悉件報廢和提早發現加工異常問題。
❻ 對刀裝置常用在什麼類型的機床上其類型、作用是什麼如何使用
普通車、銑床都可以,數控機床多直接用工件對刀,所以工裝設計上基本都不做對刀塊了。
對刀塊與裝夾工件的主要切削麵有固定相對關系,通過刀具接觸對刀裝置,就知道要加工工件的哪個部位,加工多少,不必傷及工件
❼ 1 、何謂機床夾具 夾具有哪些作用 2 、機床夾具有哪幾個組成部分 各起何作用
機床夾具是機床上用以裝夾工件(或引導刀具)的一種裝置。
其作用是將工件定位,以使工件獲得相對於機床和刀具的正確位置,並把工件可靠的夾緊。
組成:1.定位元件2.夾緊裝置.3.對刀、引導元件或裝置4.連接元件5.夾具體6.其它元件及裝置
❽ 1.工件在夾具中定位後為什麼還要夾具在機床上定位及刀具在夾具上進行對刀和引導
確定工件與刀具的相對位置,
是刀具正確、准確加工工件的基礎。
刀具對工件的相對運動實現切削加工。
工件的位置以及位移,
靠夾具夾持並固定,
夾具在機床上的位置(或坐標)也就是工件的位置,
所以刀具要對夾具對刀或引導。
最終,加工出合格工件(產品)。
❾ 數控車床對刀的作用!!!!
用試切法對刀的步驟:
(1)在mdi或手動方式下,用基準刀切削工件端面;
(2)用點動移動x軸使刀具試切該端面,然後刀具沿x軸方向退出,停主軸。
記錄該z軸坐標值並輸入系統。
(3)用基準刀切量工件外徑。
(4)用點動移動z軸使刀具切該工件的外圓表面,然後刀具沿z方向退出,停主軸。用游表卡尺測量工件的直徑,記錄該
x坐標值並輸入系統。
(5)對第二把刀,讓刀架退離工件足夠的地方,選擇刀具號,
重復(1)—(4)步驟。
數控銑床(加工中心)z軸對刀器
z軸對刀器主要用於確定工件坐標系原點在機床坐標系的z軸坐標,或者說是確定刀具在機床坐標系中的高度。z軸對刀器有光電式()和指針式等類型,通過光電指示或指針,判斷刀具與對刀器是否接觸,對刀精度一般可達
100.0±0.0025(mm),對刀器標定高度的重復精度一般為0.001~0.002(mm)。對刀器帶有磁性表座,可以牢固地附著在工件或夾具上。z軸對刀器高度一般為50mm或loomm。
z軸對刀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1)將刀具裝在主軸上,將z軸對刀器吸附在已經裝夾好的工件或夾具平面上。
(2)快速移動工作台和主軸,讓刀具端面靠近z軸對刀器上表面。
(3)改用步進或電子手輪微調操作,讓刀具端面慢慢接觸到z軸對刀器上表面,直到z軸對刀器發光或指針指示到零位。
(4)記下機械坐標系中的z值數據。
(5)在當前刀具情況下,工件或夾具平面在機床坐標系中的z坐標值為此數據值再減去z軸對刀器的高度。
(6)若工件坐標系z坐標零點設定在工件或夾具的對刀平面上,則此值即為工件坐標系z坐標零點在機床坐標系中的位置,也就是z坐標零點偏置值。
3.尋邊器
尋邊器主要用於確定工件坐標系原點在機床坐標系中的x、y零點偏置值,也可測量工件的簡單尺寸。它有偏心式()、迥轉式()和光電式()等類型。
偏心式、迥轉式尋邊器為機械式構造。機床主軸中心距被測表面的距離為測量圓柱的半徑值。
光電式尋邊器的測頭一般為10mm的鋼球,用彈簧拉緊在光電式尋邊器的測桿上,碰到工件時可以退讓,並將電路導通,發出光訊號。通過光電式尋邊器的指示和機床坐標位置可得到被測表面的坐標位置。利用測頭的對稱性,還可以測量一些簡單的尺寸。
❿ 什麼叫對刀,對刀的作用
對刀,是確定程序原點在機床坐標系中的位置。
對刀點可以設在零件上、夾具上或機床上,對刀時應使對刀點與刀位點重合。
車床分有對刀器和沒有對刀器,但是對刀原理都一樣,先說沒有對刀器的吧。車床本身有個機械原點,你對刀時一般要試切的啊,比如車外徑一刀後Z向退出,測量車件的外徑是多少,然後在G畫面里找到你所用刀號把游標移到X輸入。
(10)對刀引導裝置的作用擴展閱讀:
第一種方法:在對基準刀時,將顯示的參考點偏差值寫入9號刀補,將對刀直徑的反數寫入8號刀補的X值。系統重啟後,將刀具移動到參考點,通過運行一個程序來使刀具回到工件G92起點,程序如下:
N001 G92 X0 Z0;
N002 G00 T19;
N003 G92 X0 Z0;
N004 G00 X100 Z100;
N005 G00 T18;
N006 G92 X100 Z100;
N007 M30;
程序運行到第四句還正常,運行第五句時,刀具應該向X的負向移動,但卻異常的向X、Z的正向移動,結果失敗。分析原因懷疑是同一程序調一個刀位的兩個刀補所至。
第二種方法:在對基準刀時,將顯示的與參考點偏差的Z值寫入9號刀補的Z值,將顯示的X值與對刀直徑的反數之和寫入9好刀補的X值。系統重啟後,將刀具移至參考點,運行如下程序:
N001 G92 X0 Z0;
N002 G00 T19;
N003 G00 X100 Z100;
N004 M30;
程序運行後成功的將刀具移至工件G92起點。但在運行工件程序時,刀具應先向X、Z的負向移動,卻又異常的向X、Z的正向移動,結果又失敗。分析原因懷疑是系統運行完一個程序後,運行的刀補還在內存當中,沒有清空,運行下一個程序時它先要作消除刀補的移動。
第三種方法:用第二種方法的程序將刀具移至工件G92起點後,重啟系統,不回參考點直接加工,試驗後能夠加工。但這不符合機床操作規程,結論是能行但不可行。
第四種方法:在對刀時,將顯示的與參考點偏差值個加上100後寫入其對應刀補,每一把刀都如此,這樣每一把刀的刀補就都是相對於參考點的,加工程序的
G92起點設為X100 Z100,試驗後可行。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每一次加工的起點都是參考點,刀具移動距離較長,但由於這是G00 快速移動,還可以接受。
第五種方法:在對基準刀時將顯示的與參考點偏差及對刀直徑都記錄下來,系統一旦重啟,可以手動的將刀具移動到G92 起點位置。這種方法麻煩一些,但還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