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扭秤裝置實驗高中

扭秤裝置實驗高中

發布時間:2023-05-05 15:05:06

1. 厄特沃什扭秤實驗原理

厄特沃什扭秤實驗(也被稱為扭擺實驗)是用於測量材料剪切模量的一種實驗方法。其原理基於物體受到扭矩時會發生扭轉,扭轉程度與所施加的扭矩和物體的幾何形狀、材料特性有關。

在扭秤實驗中,試樣被固定在一個軸上,然後沿著軸線進行旋轉以產生一個扭矩,從而導致試樣發生扭轉運動。通過測量弊正試樣的扭轉角度和所需的扭矩,可以計算出該材料的剪切模量。

具體來說,實驗中通常使用兩個相互垂直的圓柱體構成扭秤。一個圓柱體固定在支架飢卜握上,另一個則通過一個可調節的扭簧連接到一根引線上。當試樣受到一個扭矩時,扭簧會發生扭轉並產生一個反作用力,從而使試樣以前後方向扭轉。通過測量試樣的扭轉角度和扭簧產生的扭矩大小,可以得到材料的剪切模量。

扭秤實驗方法簡單,但需要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試樣材料特性、幾何形狀、溫度、濕度等。因此,在實驗設計和數據處理方面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和分析,爛慶以獲得准確可靠的剪切模量數據。

2. 什麼是扭秤實驗

我國歷史上有過曹沖稱象的故事,這已是家喻戶曉了。聰明的曹沖用巧妙的方內法稱出了容大象的重量。

可是要說「稱」出地球的重量,這怎麼「稱」呢?!這么大的地球不能設想有誰或者什麼器械能把地球放到秤上去稱一稱,而且世界上也沒有能容得下地球的秤呀!

早在200多年前,英國物理學家亨利·卡文迪許就已經稱過地球了。他沒有用秤,而是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根據這個定律,宇宙中包括地球在內各星球之間都有引力互相作用。重量越重距離越近引力就越大,相反,重量輕的,引力就越小。

他製造了一個形狀像啞鈴一樣的裝置,並把它懸掛在細絲上,然後在「啞鈴」的兩端相隔一定距離,各放一個已知重量的大球,測量它們之間的吸引力,計算出引力常數、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克/(厘米)3。

然後根據地球圓周長、直徑等參數計算出地球的體積為10830億立方千米,密度和體積的乘積便是地球的重量,計算結果是66萬億億噸,這就是著名的「扭稱試驗」。

科學家通過現代精密儀器,更科學地計算了地球的重量,結果是59.8萬億億噸,比「扭稱試驗」少了6.2萬億億噸。

3. 卡文迪許用扭秤測量引力常量的實驗是怎樣的

卡文迪許扭秤的模型:扭秤的主要部分是這樣一個T字形輕而結實的框架,把這個T形架倒掛在一根石英絲下。若在T形架的兩端施加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石英絲就會扭轉一個角度。力越大,扭轉的角度也越大。反過來,如果測出T形架轉過的角度,也就可以測出T形架兩端所受力的大小。現在在T形架的兩端各固定一個小球,再在每個小球的附近各放一個大球,大小兩個球間的距離是可以較容易測定的。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大球會對小球產生引力,T形架會隨之扭轉,只要測出其扭轉的角度,就可以測出引慶舉力的大小。當然由於引力很小,這個扭轉的角度會很小。怎樣才能把這個角度測出來呢?卡嫌孫文迪許在T形架上裝了一面小鏡子,用一束光射向鏡子,經鏡子反射後的光射向遠處的刻度尺,當鏡子與T形架一起發生一個很小的轉動時,刻度尺上的光斑會發生較大的移動。這樣,就起到一個化小為大的效果,通過測定光斑的移動,測定了T形架在放置大球前後扭轉的角度,從而測定了此時大球對小球的引力。卡文迪許用此扭秤驗證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並測定出引力常量G的數值。這個數值與近代用更譽者碧加科學的方法測定的數值是非常接近的。

4. 高中物理有關人文知識總結 例:卡文迪許做了扭秤實驗

高中物理學史總結
物理 必修1
1. 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正確地預言了哈雷彗星的 回歸。P5
2. 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發現,一個復雜系統初始條件的微小差異可能使 結果產生巨大偏差。P5
3.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 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 愛迪生發明留聲機和電燈。 貝爾發明電話。 居里夫人

發現鐳、釷、釙三種元素的放射性。 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李政道和楊振寧指出弱相互作用
下宇稱不守恆。
4. 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人。P30
5. 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他們的重量決定的。 P45
6. 義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伽利略通過實驗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把實 驗和邏輯推理結合起來。P47、48 近代

力學的創始人。P49
7. 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了胡克定律。P56
8. 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 作用,物體就要停止在一個地方。P68

伽利略斜面實驗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 動狀態的原因。P68 法國科學家笛卡兒補
充完善伽利略觀點,指出:除非物體受到力的作 用,物體將永遠保持其靜止或運動狀態。P69
9. 英國科學家牛頓,動力學的奠基者,提出牛頓運動定律。P68
10. 吳健雄,華裔美國物理學家,用實驗證實了宇稱不守恆,電磁相互作 用與弱相互作用的密切聯系。P92
11. 美國 J.韋伯首創用鋁棒做 「天線」 接收天體輻射的引力波的方法。 , P92
12. J.H.泰勒等人觀測圍繞共同質心高速轉動的雙星, 推測它們在輻射引力 波時失去了能量。P92

物理 必修2
1.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研究了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星星觀測記錄。發 表了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P29 P32
2. 古代天文學家托勒密完善了理論:每個行星都沿著圓運動,這個圓叫 做 「本輪」 同時本輪的圓心又環繞

著地球沿一個叫做均輪的大圓運動。 , P31
3. 哥白尼(波蘭)發表《天體運行論》 ,預示了地心宇宙論的終結。P31
4. 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觀測證明了地球不是所有天體運動的中心。P32
5. 第谷·布拉赫的觀測結果為哥白尼的學說提供了關鍵性支持。P32
6. 哈雷預言了哈雷彗星的回歸。P33
7. 胡克等人認為,行星繞太陽運動是因為受到了太陽的引力。P33
8. 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發表了萬有引力定律。P37
9. 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比較精確地得出了萬有引力常量的數值。P37
10. 劍橋大學的學生亞當斯和法國天文學家勒維耶各自獨立計算出海 王星的軌道。 德國的伽勒在勒維護耶語

言的位置附近發現了海王 星。P39 11.源高 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指出,對於一個質量為 M 的球狀物體,當其 半徑 R 不大於 2GM/c2 時, 即是一個
黑洞。 P42 英國學者米切爾也提 出過相似的見解。P43 12. 德國天文學家 F.W.貝塞爾根據天狼星移動軌跡,推測有一個看不 見的伴星在圍繞天狼星運動,後來的觀
測證實了他的猜想,這是最早 的白矮星、P47
13. 伽利略的斜面實驗顯現出能量及其守恆的思想。P51
14. 戴維發現電流的化學效應。 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塞貝克發現溫差電現象。 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

象。 焦耳發現電流的熱效應;測定了熱功當量的基裂哪數值。 邁爾表述了能量守恆定律,並計算出熱功當搏碼量的數值。
亥姆霍茲在理論上概括和總結能量守恆定律。P75 P33、P41、P48。其餘已完成。

物理 選修3-1
1. 希臘人泰勒斯發現摩擦過的琥珀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P2
2. 公元一世紀,我國東漢學者王充在《論衡》中寫下「頓牟掇芥」一語, 指的是用玳瑁的殼吸引輕小物體。P2

在《論衡》中描述的「司南」使 人們公認最早的磁性定向工具 P80
3.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命名了正電荷和負電荷。P2
4. 電荷量 e 的數值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測得的。P4
5. 法國學者庫侖在前人工作基礎上通過實驗總結出庫侖定律。P6
6. 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法拉第提出:電荷的周圍存在著有它產生的電 場,處在電場中的其它電荷受到電場給

予的作用力。P10 用電力線(即電場線)和磁力線(即磁場線)形象地描述電場和磁場。 P14 發現了電磁感應
現象。P14
7. 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並且把光現象與電磁現象統一起來。 P14
8. 范德格拉夫靜電加速器。P38
9. 富蘭克林發現萊頓瓶放電可使縫衣針磁化。P80
10. 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P81
11. 安培 發現,磁體對通電導線有作用力。P81
12. 特斯拉,美國電氣工程師,是交變電流進入實用領域的主要推動者。 P84
13. 法國學者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假說。P87
14. 洛倫茲,荷蘭物理學家,主要貢獻是他的電子論。提出了著名的洛倫 茲力公式。P95
15. 美國物理學家 E.H .霍爾觀察到霍爾效應。P103 扉頁、P80。其餘已完成。

物理 選修3-2
1. 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P2
2. 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P3 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發明了人類歷史 上的第一台發電機——圓盤發電機。

P14
3. 物理學家楞次總結出楞次定律。P11
4. 在法拉第、紐曼、韋伯等人工作的基礎上,人們總結出法拉第電磁感 應定律。P15
5. 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認為,磁場變化時會在空間激發一種電場。P19 已完成。

物理 選修3-4
1. 傅科擺。1851 年,傅科 傅科在巴黎萬神殿用長 67m 的單擺演示了地球自 傅科 轉的效應,擺的周期超過 16s。 P14
2. 惠更斯, 數學家。 確定了計算單擺周期的公式。 P16 惠更斯 荷蘭物理學家、 1690 年提出了惠更斯原理。 P33 首先提出光的波動說。 P46
3. 多普勒 多普勒效應 P42
4.19 世紀 60 年代,麥克斯韋 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並認為光也是一種 麥克斯韋 電磁波。 P46
德國科學家赫茲 赫茲用實驗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 P46
5. 愛因斯坦於 20 世紀初提出了光子說, 認為光具有粒子性, 從而解釋了 光電效應。P46
6. 荷蘭數學家斯涅耳總結出了光的折射定律。 P47
7. 1801 年, 英國物理學見托馬斯· 楊成功地觀察到了光的干涉現象。 P50
8. 物理學家菲涅耳按照光的波動說深入研究了光的衍射,在論文中提出 了嚴密地解決衍射問題的數學方法。

泊松按照菲涅耳的理論計算,計算出泊松亮斑的存在。P61~62
9. 物理學家布拉格父子首先研究了晶體對 X 射線的衍射。P63
10.英國生物學家威爾金斯和弗蘭克林研究了 DNA 對 X 射線的衍射,美 國生物學家沃森和生物學家克里克根據

數據提出了 DNA 的雙螺旋結 構模型。P63
11. 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P77
12.麥克斯韋不僅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而且揭示了電、磁、光現象在本 質上的統一性,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

論。P78
13. 赫茲證實了麥克斯韋關於光的電磁理論,在人類歷史上首先捕捉到了 電磁波。P79
14. 俄羅斯物理雪見波波夫和義大利青年馬可尼各自獨立地發明了無線電 報機。P86
15. 英國發明家貝爾德表演了向遠處傳遞活動圖像的技術,標志著電視的 誕生P87
16. 物理學家通過實驗和天文觀測得到結果:不論光源與觀察者做怎樣的 相對運動,光相對於觀察者的速度是

一樣的。1997 年的麥克耳孫-莫 雷實驗是最著名的一個。P99
19. 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 P99 和廣義相對論 P109。
20. 1941 年, 美國科學家羅西和霍爾在不同高度統計了宇宙線中的μ子數 量,結果與相對論的語言完全一致

。P104
21. 荷蘭物理學家洛倫茲試圖利用物體通過以太時以太的「收縮」來解釋 實驗結果,並得到相應的公式。P105
22. 法國數學家、 物理學家龐加萊在 1895 年, 首次提出了相對性原理的思 想。1899 年,又進一步提出,對

於所有觀察者來說,光速都是常數。 還論證了「兩個事件歷時相等」和「在兩地同時發生的兩個事件」的 說法
是沒有意義的。P105 23. 1929 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發現,銀河系以外的大多數星系都在遠離 我們而去,距離越遠,離開的速度越
大。P111 24. 1964~1965 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孫檢測到了 微波背景的輻射。P111

物理 3-5
1. 法國科學家笛卡兒最先提出動量具有守恆性。把物體的大小(質量) 與速率的乘積叫做動量。P6
2. 惠更斯明確指出了動量的方向性和守恆性。P6
3. 牛頓把迪卡兒的定義做了修改,用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定義動量。P6
4. 盧瑟福猜測,原子中可能還有一種電中性的粒子。P16 德國物理學家博特及其合作者貝克爾用α粒子轟擊一

系列元素, 產生一 種未知射線,他們認為這是一種γ射線。 法國物理學家約里奧-居里夫婦重復波特和貝克爾
的實驗,仍舊認為中 性的「鈹射線」是一種γ射線。 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P16、P17
5. 蘇聯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了多級火箭的概念。P20
6. 迪卡兒主張以 mv 度量運動, 萊布尼茲主張以 mv2 度量運動。 法國科學 家達蘭貝爾用他的研究指出,雙

方實際是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運動的 守恆性。P24 7. 德國物理學家維恩在 1896 年,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在 1900 年,分別提 出了輻射強度按波長分布的理論公式
。P28 8. 普朗克在 1900 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學, 稱為新物理學思想的基石之一。 藉助能量子的假說,普朗克得出
黑體輻射強度按波長分布的公式與實 驗相符。P29 9. 1887 年,赫茲在研究電磁波的實驗中偶爾發現,接收電路的間隙如果 收到光照,更易長生電火花,這是最
早發現的光電效應。P31
10. 德國物理學家 P.勒納德、 英國物理學家 J.J.湯姆孫等相繼進行試驗研究, 證實了光電效應。P31
11. 愛因斯坦提出了光子理論,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發現了光電效應 的規律。P33
12. 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通過實驗檢驗了愛因斯坦方程式的正確性。P33
13. 1918-1922 年, 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在研究石墨對 X 射線的散射時, 發 現了康普頓效應。他的學生,中

國留學生吳有訓證實了康普頓效應的 普遍性。P35
14. 1924 年法國巴黎大學的德布羅意提出假設: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 P37
15. 1912 年,德國物理學家勞厄提議,利用晶體中排列規則的物質微粒作 為光柵,來檢驗倫琴射線的波動性,

實驗獲得了成功,證實倫琴射線 就是波長為十分之幾納米的電磁波。P38
16. 1927 年,戴維孫和 G.P.湯姆孫分別利用晶體做了電子束衍射的實驗, 證實了電子的波動性。P38
17. 1926 年, 德國物理學家玻恩指出: 雖然不能肯定某個光子落在哪一點, 但由屏上各處明暗不同這個事實

可推知,光子落在個點的概率是不一 樣的,即光子落在明紋出的概率大,落在暗紋處的概率小。說明,光 是一
種概率波。P41 18. N.波爾建立了前期的量子論。P44 1925 年,海森伯等人發展了矩陣力學。P45 1926 年, 薛定諤根據德布
羅意的波粒二象性假說建立了波動力學。 P45 薛定諤等人證明矩陣力學與波動力學在數學上是等價的,於是兩
種理 論融合為量子力學 P45 由於狄拉克等人的進一步發展,量子力學稱為邏輯嚴謹、方法齊備的 嶄新理論。
P45
19. 1858 年,德國物理學家普呂克爾在實驗中觀察到了陰極射線。P47
20. 1876 年,德國物理學家戈德斯坦認為管壁上的熒光是由於玻璃受到陰 極發出的某種射線的撞擊引起的,並

把這種射線命名為陰極射線。P47
21. 英國物理學家 J.J.湯姆孫發現了電子。P49
22. 赫茲實驗時,由於管中真空度不高,沒有看到陰極射線的偏轉,因此 他認為陰極射線不帶電。P49
23. 舒斯特在 1890 年,考夫曼在 1897 年測出了陰極射線微粒的比荷。P50
24. 原子結構: 1898 年,湯姆孫提出「西瓜模型」 (或「棗糕模型」。P51 ) 1903 年勒納德在實驗中發現

較高速度的電子很容易穿透原子,說明原 子不是一個實心球體;後來的α粒子散射實驗完全否定了湯姆孫的模
型。 25. 1909 年,英籍物理學家盧瑟福知道學生蓋革和馬斯頓進行α粒子散射 實驗,提出了核式結構模型。P52、
P53
26. 1814 年,德國物理學家夫琅和費發現太陽光譜中有許多暗線,今天被 稱為夫琅和費線。P54
27. 1885 年,巴耳末對當時已知的,在可見光區的四條譜線作了分析,總 結出這些譜線的波長可用一個公式表

示。P55 28. 1913 年,丹麥物理學家 N.波爾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結構假說:電子的軌 道是量子化的;頻率條件,又稱輻
射條件。P57、P58
29. 1941 年,弗蘭克和赫茲利用電子轟擊汞原子,證明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現象。P60
30. 1896 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鈾和含鈾的礦物能發出看不見 的射線,這種射線可以穿透黑紙使照

相底板感光。P65 瑪麗·居里和皮埃爾·居里發現兩種能發出更強射線的新元素釙和鐳。 P65
31. 1919 年,盧瑟福用鐳放射出的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從核中打出了一 種新的粒子,即質子。P66
32. 1895 年末,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 X 射線,即倫琴射線。P68
33. 1912 年,英國物理學家威耳遜發明了威耳遜雲室。P74
34. 1928 年德國物理學家蓋革和米勒研製了蓋革-米勒計數器,又稱 G-M 計數器。P75
35. 1934 年, 約里奧-居里夫婦發現經過α粒子轟擊的鋁片中含有放射性磷 30 P P76
36. 1938 年底,德國物理學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轟擊鈾 核的實驗中發現,生成物中有原子

序數為 56 的元素鋇。P83
37.奧地利物 理學家邁特納和弗里施對此作出解釋,弗里施把此類核反應定名為原子核的裂變。P83
38. 1942 年,費米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稱為「核反應堆」的裝置,首 次通過可控制鏈式反應實現了核能的

釋放。P85 P84、P93

5. 高中物理:關於卡文迪許扭秤實驗

1.T型架的扭轉情況應該是:扭轉,直到萬有引力的力矩和上面金配帆屬絲的扭轉力矩相等時平衡敏賣遲,所以橋李
兩個紅球、兩個籃球不會在一條直線上。
2.F=Gm'm/r^2,測定m'、m、r及F,由上式可算得G。

6. 扭秤測力的原理是什麼高中物理中有一個叫

扭秤測力的原理是什麼高中物理中有一個叫
1、你的猜測是正確的,扭轉力F=kθ,θ為扭擺轉過的角度,k為扭轉系數.
2、實驗裝置:在一個圓柱形的玻璃筒里,懸掛一根紐絲.扭絲的上端懸掛在筒頂,下端懸中凳掛一支輕質絕緣桿,桿的兩頭分別掛質量相同的金屬球.在接近一端的金屬球不遠處,放另一個金屬球.根據扭轉角度就可以知道他們之間的萬有引力了.具體情況我也不記得了,你自己查一下,應該有.
3、庫倫測的k和卡文迪許測的G原理類似,只是,它下面懸掛伏培悉的絕緣桿的一邊為絕緣物品,另一邊才是可帶點物品.固定一個帶點物體,讓可帶點物體與其接觸缺乎,平分電荷,就產生了庫倫斥力.
4、但是,後者要求要高很多.原因如下:
⑴地球上的任意兩物體之間都存在萬有引力,但是,你幾乎看不到.而卡文迪許用的球的質量也不是很大,所以,要求扭擺的精細度就很高了

7. 就是關於誰發現了什麼,做了什麼實驗···要整個高中范圍內的全部

1、 胡克: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了胡克定律(F彈=kx)
2、 伽利略:義大利的著名物理學家; 伽利略時代的儀器、設備十分簡陋,技術也比較落後,但伽利略巧妙地運用科學的推理,給出了勻變速運動的定義,導出S正比於t2 並給以實驗檢驗;推斷並檢驗得出,無論物體輕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過斜面實驗,推斷出物體如不受外力作用將維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結論.後由牛頓歸納成慣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3、 牛頓:英國物理學家; 動力學的奠基人,他總結和發展了前人的發現,得出牛頓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頓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
4、 開普勒:丹麥天文學家;發現了行星運動規律的開普勒三定律,奠定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
5、 卡文迪許:英國物理學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裝置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國植物學家;在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時,發現了「布朗運動」.
7、焦耳:英國物理學家;測定了熱功當量J=4.2焦/卡,為能的轉化守恆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研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的發熱,得到了焦耳定律.
8、開爾文:英國科學家;創立了把-273℃作為零度的熱力學溫標.
9、庫侖:法國科學家;巧妙的利用「庫侖扭秤」研究電荷之間的作用,發現了「庫侖定律」.
10、密立根:美國科學家;利用帶電油滴在豎直電場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電荷e .
11、歐姆:德國物理學家;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歐姆把電流與水流等比較,從而引入了電流強度、電動勢、電阻等概念,並確定了它們的關系.
12、奧斯特:丹麥科學家;通過試驗發現了電流能產生磁場.
13、安培:法國科學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假說.
14、湯姆生:英國科學家;研究陰極射線,發現電子,測得了電子的比荷e/m;湯姆生還提出了「棗糕模型」,在當時能解釋一些實驗現象.
15、勞倫斯:美國科學家;發明了「迴旋加速器」,使人類在獲得高能粒子方面邁進了一步洞升.
16、法拉第:英國科學家;發現了電磁感應,親手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提出了電磁場及磁感線、電場線的概念.
17、楞次:德國科學家;概括試驗結果,發表了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麥克斯韋:英國科學家;總結前人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論.
19、赫茲:德國科學家;在麥克斯韋預言電磁波存在後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測得電磁波傳播速度等於光速,證實了光是一種電磁波.
20、惠更斯:荷蘭科學家;在對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動說.發明了擺鍾.
21、托馬斯·楊:英國物理學家;首先巧妙而簡單的解決了相干光源問題,成功地觀察到光的干涉現象.(雙孔或雙縫干涉)
22、倫琴:德國物理學家;繼英國物理學家赫謝耳發現紅外線,德國物理學家裡特發現紫外線後,發現了當高速電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發射出X射線—倫琴射線.
23、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提出量子概念—電磁輻射(含光輻射)的能量是不連續的,E與頻率υ成正比.其在熱力學方面也有巨大貢獻.
24、愛因斯坦:德籍猶太人,後加入美國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論及光電效應方程,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提出了「質能方程」.
25、德布羅意:法國物理學家;提出一切微觀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質波概念,任何一種運動的物體都有一種波與之對應.
26、盧瑟福:英國物理學家;通過α粒子的散射現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首先實現了人工核反應,發現了質子.
27、玻爾:丹麥物理學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論應用到原子系統上,提出原子的玻爾理論.
28、查德威克:英國物理學家;從原子核的人工轉變實驗研究中,發現了中子.
29、威爾遜:英國物理學家;發明了威爾遜雲室以觀察α、β、γ射線的徑跡.
30、貝克勒爾:法國物理學家;首次發現了鈾的天然放射現象,開始認識原子核結構是復雜的.
31、瑪麗·居里夫婦:法國(波蘭)物理學家,是原中返子物理的先驅者,「鐳」的發現者納培老.
32、約里奧·居里夫婦:法國物理學家;老居里夫婦的女兒女婿;首先發現了用人工核轉變的方法獲得放射性同位素.

8. 扭秤實驗的物理思想和原理是什麼用高一知識回答。

主要用了放大思想和萬有引力定律。
扭秤裝置把微小力轉變成力矩來反映(一次放大),扭轉角度又通過游標的移動來反映(二次放大).從而確定物體間的萬有引力.

9. 求高中物理學史,就是高考理綜物理第一題的那個

高中物理學史
一、力學
1、1638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用科學推理論證重物體和輕物體下落一樣快;並在比薩斜塔做了兩個不同質量的小球下落的實驗,證明了他的觀點是正確的,推翻了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即:質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錯誤的);
2、17世紀,伽利略通過構思的理想實驗指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若沒有摩擦,將保持這個速度一直運動下去;得出結論: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同時代的法國物理學家笛卡兒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其它原因,運尺輪動物體將繼續以同速度沿著一條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
3、1687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條運動定律(即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4、20世紀初建立的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表明經典力學不適用於微觀粒子和高速運動物體。
5、1638年,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一書中,運用觀察-假設-數學推理的方法,詳細研究了拋體運動。
6、人們根據日常的觀察和經驗,提出「地心說」,古希臘科學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大膽反駁地心說。
7、17世紀,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提出開普勒三大定律;
8、牛頓於1687年正式發表萬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利用扭秤實驗裝置比較准確地測出了引力常量;
9、1846年,英國劍橋大學學生亞當斯和法國天文學家勒維烈應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並觀測到海王星,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苞用同樣的計算方法發現冥王星。
10、我國宋朝發明的火箭是現代火箭的鼻祖,與現代火箭原理相同;
俄國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被稱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級火箭和慣性導航的概念。
11、1957年10月,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方1號」帶著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二、電磁學
12、1785年法國物理學家庫侖利用扭秤實驗發現了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庫侖定律,並測出了靜電力常量k的值。
13、16世紀末,英國人吉伯第一個研究了摩擦是物體帶電的現象。
18世紀中葉,美國人富蘭克林提出了正、負電荷的概念。
1752年,富蘭克林在費城通過風箏實驗驗證閃電是放電的一種形式,把天電與地電統一起來,並發明避雷針。
14、1913年,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通過油滴實驗精確測定了元電荷e電荷量,獲得諾貝爾獎。
15、1837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電場概念,並提出用電場線表示電場。
16、1826年德國物理學家歐姆(1787-1854)通過實驗得出歐姆定律。
17、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納斯發現大多數金屬在溫度降到某一值時,都會出現電阻突然降為零的現象——超導現象。
18、19世紀,焦耳和楞次先後李掘各自獨立發現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效應的規律,即焦耳定律。
19、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電流可以使周圍的小磁針發生偏轉,稱為電流磁效應。
20、法國物理學家安培發現兩根通有同向電流的平行導線相吸,反向電流的平行導線則相斥,並總結出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判斷電流與磁場的相互關系和左手定則判斷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磁場力的方向。
21、哪困核荷蘭物理學家洛倫茲提出運動電荷產生了磁場和磁場對運動電荷有作用力(洛倫茲力)的觀點。
22、湯姆生的學生阿斯頓設計的質譜儀可用來測量帶電粒子的質量和分析同位素。
23、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勞倫茲發明了迴旋加速器能在實驗室中產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動能僅取決於磁場和D形盒直徑,帶電粒子圓周運動周期與高頻電源的周期相同)
24、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了由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和規律——電磁感應定律。
25、1834年,俄國物理學家楞次發表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26、1835年,美國科學家亨利發現自感現象(因電流變化而在電路本身引起感應電動勢的現象),日光燈的工作原理即為其應用之一。

三、熱學
27、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發現懸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現象——布朗運動。
28、1850年,克勞修斯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熱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而不產生其他影響,稱為克勞修斯表述。次年開爾文提出另一種表述: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變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稱為開爾文表述。
29、1848年 開爾文提出熱力學溫標,指出絕對零度是溫度的下限。
30、19世紀中葉,由德國醫生邁爾、英國物理學家焦爾、德國學者亥姆霍茲最後確定能量守恆定律。
21、1642年,科學家托里拆利提出大氣會產生壓強,並測定了大氣壓強的值。
四年後,帕斯卡的研究表明,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
1654年,為了證實大氣壓的存在,德國的馬德堡市做了一個轟動一時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四、波動學
22、17世紀,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確定了單擺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單擺叫秒擺。
23、1690年,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提出了機械波的波動現象規律——惠更斯原理。
24、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發現由於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使觀察者感到頻率發生變化的現象——多普勒效應。

五、光學
25、1621年,荷蘭數學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與折射角之間的規律——折射定律。
26、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成功地觀察到了光的干涉現象。
27、1818年,法國科學家菲涅爾和泊松計算並實驗觀察到光的圓板衍射——泊松亮斑。
28、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發表《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的論文,提出了電磁場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種電磁波,為光的電磁理論奠定了基礎。
29、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並測定了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
30、1894年,義大利馬可尼和俄國波波夫分別發明了無線電報,揭開無線電通信的新篇章。
31、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赫歇耳發現紅外線;
1801年,德國物理學家裡特發現紫外線;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倫琴射線),並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張X射線的人體照片。
32、激光——被譽為20世紀的「世紀之光」。

六、波粒二象性
33、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為解釋物體熱輻射規律提出能量子假說:物質發射或吸收能量時,能量不是連續的(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個最小的能量單位,即能量子E=hν,把物理學帶進了量子世界;
受其啟發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說,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規律,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34、1922年,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在研究石墨中的電子對X射線的散射時——康普頓效應,證實了光的粒子性。
35、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結構假說,最先得出氫原子能級表達式,成功地解釋和預言了氫原子的輻射電磁波譜,為量子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6、1885年,瑞士的中學數學教師巴耳末總結了氫原子光譜的波長規律——巴耳末系。
37、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大膽預言了實物粒子在一定條件下會表現出波動性;
1927年美、英兩國物理學家得到了電子束在金屬晶體上的衍射圖案。電子顯微鏡與光學顯微鏡相比,衍射現象影響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質子顯微鏡的分辨本能更高。

七、相對論
38、物理學晴朗天空上的兩朵烏雲:①邁克遜-莫雷實驗——相對論(高速運動世界),
②熱輻射實驗——量子論(微觀世界);
39、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物理學的三大發現:X射線的發現,電子的發現,放射性的發現。
40、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有兩條基本原理:
①相對性原理——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一切物理規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變原理——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變。
狹義相對論的其他結論:
①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長度收縮和動鍾變慢(或時間膨脹)
②相對論速度疊加:光速不變,與光源速度無關;一切運動物體的速度不能超過光速,即光速是物質運動速度的極限。
③相對論質量:物體運動時的質量大於靜止時的質量。
41、愛因斯坦還提出了相對論中的一個重要結論——質能方程式:E=mc2。

八、原子物理學
42、1858年,德國科學家普呂克爾發現了一種奇妙的射線——陰極射線(高速運動的電子流)。
43、1897年,湯姆生利用陰極射線管發現了電子,指出陰極射線是高速運動的電子流。說明原子可分,有復雜內部結構,並提出原子的棗糕模型。190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44、1909-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和助手們進行了α粒子散射實驗,並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由實驗結果估計原子核直徑數量級為10 -15 m 。
45、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天然放射現象,說明原子核有復雜的內部結構。
天然放射現象:有兩種衰變(α、β),三種射線(α、β、γ),其中γ射線是衰變後新核處於激發態,向低能級躍遷時輻射出的。衰變快慢與原子所處的物理和化學狀態無關。
46、1919年,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核,第一次實現了原子核的人工轉變,發現了質子,
並預言原子核內還有另一種粒子——中子。
47、1932年,盧瑟福學生查德威克於在α粒子轟擊鈹核時發現中子,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48、1934年,約里奧-居里夫婦用α粒子轟擊鋁箔時,發現了正電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49、1896年,在貝克勒爾的建議下,瑪麗-居里夫婦發現了兩種放射性更強的新元素——釙(Po)鐳(Ra)。
50、1939年12月,德國物理學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轟擊鈾核時,鈾核發生裂變。
51、1942年,在費米、西拉德等人領導下,美國建成第一個裂變反應堆(由濃縮鈾棒、控制棒、減速劑、水泥防護層等組成)。
52、1952年美國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聚變反應、熱核反應)。人工控制核聚變的一個可能途徑是:利用強激光產生的高壓照射小顆粒核燃料。
53、粒子分三大類:媒介子-傳遞各種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輕子-不參與強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電子、中微子;

10. 庫侖扭秤實驗是怎麼做的(具體)

分類: 教納巧育/科學 >> 升學入學 >> 高考
解析:

庫侖扭秤:懸絲的扭力能夠為物理學家提供一種精確地測量很小的力的方法乎茄吵。扭轉力矩與懸絲的扭轉角成正比,與懸絲直徑的4次方成正比,與懸絲的長度成反比。庫侖扭秤的主要部分是一根金屬細絲,上端固定,下端懸有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物體轉歲侍動,使金屬絲發生扭轉,測量出扭轉角度,就可以根據扭轉定律算出外力。

歡迎來我的Blog玩兒哦!謝謝啦~~~
blog.sina/m/aidoudou

閱讀全文

與扭秤裝置實驗高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車床圍坐滾軸軸承怎麼調節 瀏覽:817
煤氣管道閥門防靜電跨接線 瀏覽:300
河南全自助釀酒設備哪裡好 瀏覽:292
空調設備及安裝工乘如何納稅 瀏覽:615
製取硫代硫酸鈉的實驗裝置 瀏覽:157
mv代表什麼閥門 瀏覽:277
建築物防雷裝置跟蹤檢測規范 瀏覽:393
做什麼設備的才會用上工控機 瀏覽:531
自動開關窗戶裝置PPT 瀏覽:886
幫德電動工具 瀏覽:283
什麼是起重機械安全管理人員 瀏覽:449
加葯裝置自動清洗器 瀏覽:502
靜音製冷是什麼意思 瀏覽:643
東風天錦自動熄火裝置怎麼拆除 瀏覽:832
什麼機械屬於重點耗能設備 瀏覽:820
轉軸承受什麼性質的力 瀏覽:885
浙江電動工具招聘 瀏覽:7
超聲波清洗器是什麼意思 瀏覽:800
百花工具箱 瀏覽:619
大神工具箱下載地址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