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了驗證光質對葉片光合作用的影響,請用所提供的實驗材料與用具,在給出的實驗步驟的基礎上,繼續完成實
(4)在進行實驗操作時,要遵循單一變數原則,即光質不同,其它如:葉圓片的數量、NaHCO3稀溶液的量、燈泡的功率和距離等均屬於無關變數,應保持相同且適宜,故步驟為取三隻小燒杯,分別倒入20mL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並分別向3隻小燒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圓形葉片.
(5)在進行實驗操作時,要遵循單一變數原則,即光質不同,用40W燈泡照射,三棱鏡色散形成紅光、黃光、綠光分別作用於三隻小燒杯.
(6)由於不同光質導致光合速率有所區別,因此實驗的因變數就是產生的氧氣的多少,所以觀察並記錄的指標是同一時間段內各實驗裝置中小圓形葉片浮起的數量(或上浮相同數量圓葉片所需茄襪時間).
(二)在結果預測時,根據色素的吸收光譜,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對綠光吸收最少,因此單位時間內紅光作用的小燒杯內的小圓形葉片浮起的數量最多,綠光作用的小燒杯內的小圓形葉片浮起的數量最少.
結果分析顫信激:因為綠葉中的色素吸收紅光和藍紫光的能力最強,吸收綠光的能力最弱.因此在紅光照射時產生O2的速度最快,葉肉細胞間隙的O2增加最快,葉片上浮的速度也就最快,相反綠光照射的燒杯葉片上浮最慢.
(三)光照強度hi影響光合速率,故會導致實驗結果的變化,畫曲線圖時,橫坐標為光照強度,縱坐標為光合作用強度,首先它們均會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速率提高,只是紅光斜率最大,綠光斜率最小,並且都會達到飽和點,三條曲線的最大光合速率相等.
故答案為:(4)取三隻小燒杯,分別倒入20mL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並分別向3隻小燒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圓形葉坦拿片
(5)用40W燈泡照射,三棱鏡色散形成紅光、黃光、綠光分別作用於三隻小燒杯
(6)觀察並記錄同一時間段內各實驗裝置中小圓形葉片浮起的數量(葉片全部浮起經歷的時間)
(二)單位時間內紅光作用的小燒杯內的小圓形葉片浮起的數量最多,綠光作用的小燒杯內的小圓形葉片浮起的數量最少
因為綠葉中的色素吸收紅光和藍紫光的能力最強,吸收綠光的能力最弱.因此在紅光照射時產生O2的速度最快,葉肉細胞間隙的O2增加最快,葉片上浮的速度也就最快,相反綠光照射的燒杯葉片上浮最慢 能 圖形如下:
Ⅱ 請根據所提供的實驗器材,探究環境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
【答案】(1)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多於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
單位時間葉圓片上浮數量(全部葉圓片上浮需要的時間)
(2)答案一:
①探究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台燈一盞,NaHCO3溶液(2%、3%、5%)
②施用農家肥、放置、合理密植、大棚中點沼氣燈(或其他合理答案)
(3)光照強度、不同波長光(光的成分、不同顏色光、不同光質)
答案二:
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台燈(40W、60W、100W、120w)各一盞,某一濃度NaHCO3溶液
②補充光源、合理密植、間作套種、大棚中點沼氣燈(或其他合理答案)
(3)二氧化碳濃度、不同波長光(光的成分、不同顏色光、不同光質)
答案三:
探究不同波長光(光的成分、不同顏色光、不同光質)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台燈一盞,某一濃度NaHCO3溶液,各種顏色濾光片各一個
大棚中掛紅色和藍缺手色燈(或其他合理答案)
(3)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1)實驗原理:在一定條件下,葉圓片光合強度大於呼吸強度,光合作用產生伏悉嫌的氧氣量多於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葉肉陸絕細胞間
隙充氣,葉片上浮。因變數可以通過測定單位時間葉圓片上浮數量(全部葉圓片上浮需要的時間)作為光合作用強度的指標。
(2)台燈(40W、60W、100W、120w)各一盞可以提供不同光強,NaHCO3溶液(2%、3%、5%)提供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碳,各種顏色濾光片各一個提供不同波長的光。故可以圍繞著3個自變數:光強、二氧化碳濃度、光質,分別探究每一個自變數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選用的器材和提高農作物光合作用強度有效而實用的措施注意與自變數對應。故(2)和(3)可以有3種答案。具體見答案。
考點:本題考查探究環境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實驗設計,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能力。
Ⅲ 光質對光合作用有什麼影響
光合作用中主要是葉綠素起作用,葉綠素對紅橙光和藍紫光的吸收大,而對其他光的吸收很不明顯。所以光質會影響光合作用。
Ⅳ 學校生物研究小組利用黑藻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設計一個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經過對實驗結果分
(1)增加廣口瓶與冷光燈之間的距離導致光照強度減弱,短時間內光反應減弱,為暗反應提供的ATP和[H]減少,還原的三碳化合物減少,導致五碳化合物在短時間內含量下降,三碳化合物的合成量基本不變.
(2)在冷光燈提供光照的條件下,裝置甲有色小液滴向左移動,說明此時黑藻的光合作用小於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被溶液吸收,導致瓶內壓強減小,液滴向左移動.
(3)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環境溫度調節到25℃,是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此時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是30℃,25℃時呼吸作用速率下降,將環境溫度調節到25℃,圖乙中的A點將向左移動.
(4)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是:6CO2+6H2O→C6H12O6+6O2,分析曲線圖,在恆溫30℃、光照強度達到B時,裝置甲中黑藻的葉綠體每小時釋放氧氣總量是8mg,根據光合作用的反應式,8小時固定CO2量為44×8×8÷32=88mg.
(5)實驗探究需要遵循單一變數原則,對照原則,該實驗設計缺少對照實驗.
故答案為:
(1)下降基本不變
(2)光合作用速率小於呼吸作用速率
(3)左
(4)88
(5)缺少空白對照實驗
Ⅳ 光質對光合作用有什麼影響
可見光大致劃分為紅光(650-760nm)、橙光(600~650nm)、黃光(560-600nm)、綠光(500-560nm)、青光(470-500nm)、藍光(430-470nm)、紫光(390-430nm)。植物對光的吸收不是全波段的而是有選擇性的,但不同綠色植物對光的吸收譜基本相同,就紅(橙)、黃、綠、藍(紫)4種波長的光而言,葉片對其的吸收能力為藍(紫)>紅(橙)>黃>綠。
光質對光合作用分兩方面:
1)是高等植物還是微藻,高等植物葉綠素吸收的紅光和藍光,而除綠藻外的微藻其主要捕光色素不是葉綠素,因此其主要吸收區往往不在紅光和藍光區。
2)對高等植物而言,盡管紅光和藍光的能量不同,藍光能量高,但實際上二者有效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卻是相同的。
Ⅵ 光對葉綠素形成的影響實驗步驟(具體,6大步)
1、光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取幾條黑藻或金魚藻,將其剪成幾段,放在裝有自來水的大燒杯中(杯中已放入少量的碳酸氫鈉以產生二氧化碳),使燒杯中水高於植物體2-3厘米。 把此裝置放在聚光燈下,很快有氣泡從切口中冒出。 把此裝置放在距光源分別為10cm、30cm、50cm的地方(用冰塊控制各燒杯中的水溫,用溫度計監測水溫)。 每個距離都每隔一定的時間計數排出的氣泡數。 2、光質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取幾條黑藻或金魚藻,將其剪成幾段,放在裝有自來水的大燒杯中(杯中已放入少量的碳酸氫鈉以產生二氧化碳),使燒杯中水高於植物體2-3厘米。 把此裝置放在聚光燈下,很快有氣泡從切口中冒出。 把此裝置放在距光源300cm地方(控制各燒杯中的水溫一致),分別用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的透明玻璃紙把該裝置包起來。 每種顏色的光質都每隔一定的時間計數排出的氣泡數。 3、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取幾條黑藻或金魚藻,將其剪成幾段,放在裝有自來水的大燒杯中(杯中已放入少量的碳酸氫鈉以產生二氧化碳),使燒杯中水高於植物體2-3厘米。 把此裝置放在聚光燈下,很快有氣泡從切口中冒出。 把此裝置放在距光源300cm地方,用冰塊和熱水控制各燒杯中的水溫在室溫、0攝氏度、50攝氏度。 每種溫度都每隔一定的時間計數排出的氣泡數。 4、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取幾條黑藻或金魚藻,將其剪成幾段,放在裝有自來水的大燒杯中,使燒杯中水高於植物體2-3厘米。 放在黑暗處一天,使黑藻或金魚藻體內的機物消耗掉。 把此裝置放在聚光燈下,很快有氣泡從切口中冒出。 把此裝置放在距光源300cm地方(控制各燒杯中的水溫一致),各燒杯中放入碳酸氫鈉量分別從0依次增加一些,並用玻璃棒攪拌一下。 每個燒杯都每隔一定的時間計數排出的氣泡數。
Ⅶ 檢測光質(不同波長的光)對衣藻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沒圖,具體步驟沒法寫.
分析:不同波長的光,即不同顏色的光.PH試紙所測PH值變化即為比較光合作用所消耗NaHCO3溶液中二氧化碳的量.石蠟油為液封,防止空氣影響.
3換用不同顏色燈泡,再合適的距離,照射一段時間
預測紅色燈泡照射的那組裝置PH最大,綠色那組PH最小
調整燈泡距裝置距離,即增大光照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