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蛙心灌流實驗
[實驗目的]
1.學習離體蛙心灌流的實驗方法。
2.觀察Na、K、Ca三種離子及腎上腺素、乙醯膽鹼等因素對心臟活動的影響。
[實驗原理]
1.心臟的正常節律性活動需要一個適宜的內環境,內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著心臟的正常活動。本實驗在蛙心的灌流液內人為地加入一些物質而改變心臟活動的內環境,觀察心臟活動有何變化。
2.心肌細胞分類
收縮性 興奮性 傳導性 自律性
非自律細胞, 心房肌,心室肌細胞 有 有 有 無
自律細胞, p細胞,浦肯野細胞 無 有 有 有
快反應細胞: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細胞:主要由快鈉通道被激活,Na快速內流引發動作電位,去極速度快
慢反應細胞:竇房結細胞,房室交界區細胞:主要由慢鈣通道被激活,Ca內流引發動作電位,去極速度慢
3.心肌細胞的生理特徵: 電生理特徵:自律性,興奮性,傳導性
機械生理特徵:收縮性
影響心肌細胞電生理因素
影響心肌細胞興奮性因素
(心室肌細胞) 影響心肌細胞自律性因素
(竇房結細胞) 影響心肌細胞傳導性因素
(房室交界區細胞)
靜息電位水平與閾電位水平之間的差距 4期自動除極的速度 結構因素:直徑
鈉通道狀態 最大復極電位水平與閾電位水平之間差距 動作電位0期去極速度和幅度
鄰近部位膜的興奮性
心肌細胞興奮-收縮耦聯過程所需的Ca要從細胞外液轉運,細胞興奮時,膜上Ca通道開放,因此:
細胞外液Ca濃度↑――細胞興奮時內流Ca↑――心肌收縮力↑
反之亦然
4.1%KCl: 即134mmol/ L(正常:4mmol/L)
輕,中度高鉀:
細胞外K↑――K與Ca在細胞膜上有競爭性抑制――K抑制細胞膜對Ca轉運――進入細胞內Ca↓ ――心肌的興奮收縮聯過程減弱――心肌收縮力↓
[K] ↑――膜內外k濃度梯度減小――靜息電位絕對值減小――興奮性↑
[K] ↑――細胞膜對k通透性增加――K通道失活V↓――自動去極化V↓――自律性↓
[K] ↑――細胞膜對k通透性增加――K外流增加――最大復極電位↑――自律性↓
[K] ↑――Ca內流受抑制――0期去極速度和幅度降低――傳導性降低
重度高鉀:
[K]↑↑――RP↓――Na通道失活――興奮性喪失
5.2%CaCl2: 即180mmol/L(正常:2mmol/L)
細胞膜外Na與Ca有競爭性抑制
細胞外液Ca濃度↑――細胞興奮時內流Ca↑――心肌收縮力↑
快反應細胞:
高Ca――Na內流抑制――0期去極化速度及幅度下降――傳導性↓
慢反應細胞:
高Ca――Ca易進入細胞,Ca內流增加――0期去極化速度增加――傳導性↑
6. O. 65%NaCl : 111mmol/L
細胞外Ca↓――2期內流Ca↓――胞漿Ca 濃度↓――心肌收縮↓
[Ca] ↓――Ca內流減少――0期去極化速度減慢――傳導性↓
[Ca] ↓――Ca不易進入細胞――4期自動除極的速度減慢――自律性↓
7:腎上腺素 正性變化
腎上腺素與心肌細胞膜上的β1受體結合――心肌細胞和肌漿網膜Ca通透性↑――肌漿中Ca濃度增加――心肌收縮↑
使K通道,Na通道,Ca通道都開放,------
慢Ca通道-----
8:乙醯膽鹼 負性變化
乙醯膽鹼與心肌細胞膜上的M受體結合――心肌細胞膜K通道的通透性↑――促k外流――
1:竇房結細胞復極時K外流↑――最大復極電位水平↑――自律性↓
2:復極時K外流↑――AP 2,3期縮短――Ca進入細胞內↓――心肌收縮↓
乙醯膽鹼可直接抑制Ca通道――Ca內流↓――心肌收縮↓
[實驗對象] 青蛙或蟾蜍
[實驗器材和葯品]
1.器材 生物信號採集系統、機械換能器、蛙類手術器械1套、蛙心插管、蛙心夾、試管夾、雙凹夾、萬能支架、滴管、150ml小燒杯4個、任氏液。
2.葯品 O. 65%氯化鈉、2%氯化鈣、1%氯化鉀、1:10 000腎上腺素、1,10 000乙醯膽鹼等。
[實驗步驟]
1 離體蛙心的制備
(1)取1隻蟾蜍,破壞腦和脊髓,仰卧固定於蛙板上,用外科剪由劍突處向兩鎖骨肩峰端呈三角形剪開皮膚,用粗剪刀剪開胸壁,用圖釘固定兩前肢,用鑷子提起心包膜,用眼科剪將其剪開,暴露心臟。
(2)在兩個主動脈干下各穿兩根細線(一根用來結扎腔靜脈,另一根用來結扎蛙心插管和主動脈),並將其中一根打一活結備用。
(3)將心臟上翻,辨認心房,靜脈竇,腔靜脈,然後結扎腔靜脈。
(4) 用左手提起結扎線,右手用眼科剪在左側主動脈距分叉部3mm處剪一「v」型口。將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蛙心套管(用拇指將套管堵住,以防套管中的任氏液流出)從「v」型口插入動脈球底部,然後稍後撤套管,再將蛙心管尖端轉向蟾蜍的背側及左下方,於心縮期插入心室內。插管如已進入心室,可見管中液面隨著心搏而升降,此時即可將預置線的活結扎緊,並固定於插管壁的小鉤上。
(5) 小心提起套管和心臟,剪斷主動脈左右分支;將心臟連同靜脈竇一起剪下。
(6)吸去管內的血液,並用任氏液反復沖洗心室內的余血,以防血液凝固而影響實驗的
進行。用連有細線的蛙心夾在心舒期夾住心尖部。(心尖大,夾組織少,不易損傷心臟)
2.實驗裝置
將蛙心插管用試管夾固定於支架上,蛙心夾的連線連接在機械換能器上。換能器的輸出線與計算機的「輸入」端相連。打開計算機,進入「蛙心灌流」界面。調節實驗參數,開始記錄心臟收縮曲線。
3.觀察項目
(1)記錄心臟在僅有任氏液時的收縮曲線,觀察心率及收縮幅度,作為正常對照。
(2)吸去管內的任氏液,換以等量0.65%Nacl,觀察並記錄心跳的變化。
(3)等量任氏液換洗,待心跳恢復正常後,加入2%Cacl 1—2滴,記錄觀察心跳的變化。
(4)等量任氏液換洗,待心跳恢復正常後,加入l%Kcl 1~2滴,記錄觀察心跳的變化。
(5)等量任氏液換洗,待心跳恢復正常後,加入1:l0 000腎上腺素1~2滴,記錄並觀察心跳的變化。
(6)等量任氏液換洗,待心跳恢復正常後,加入l:10 000乙醯膽鹼1~2滴,記錄並觀察心跳的變化。
4.實驗結果的處理 對正常心臟收縮曲線和各項實驗所得結果均應在實驗時進行標記,然後整理並附在實驗報告單上,對實驗結果進行理論上的解釋。
收縮幅度 收縮頻率
正常
KCL ↓ ↓
CaCl ↑ ↑
NaCl ↓ ↓
E ↑ ↑
Ach ↓ ↓
[注意事項]
1.蛙心夾應一次性夾住心尖,不宜夾多次,以免損傷心臟。
2.蛙心夾與換能器簧片的連線應呈一定的傾斜度,以防溶液滴入換能器。
3.當各項實驗效果明顯後,應及時將插管內的溶液吸出,至少用任氏液反復沖洗2~3次,待心跳恢復正常後,再進行下一項實驗。
4.各種溶液的滴管應分開,不要混用。
5.在實驗過程中,基線的位置、放大倍數、掃描速度一經調好後不要再變動。
6.在各項實驗中,蛙心插管內灌流液的液面高度應始終保持一致,以保證心臟固定的負荷。
7.每一項實驗,均應先記錄一段正常對照曲線,然後再加入葯液並記錄其效應。
8.腎上腺素:加2-3滴,可多次使用 乙腺膽鹼:必須最後一次滴加 NaCl:全換 其餘:從一滴加起
[思考題]
1.給人體快速靜脈注射鉀離子,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2.蛙心插管內灌流液是心臟的什麼負荷?
3.正常體內腎上腺素、乙醯膽鹼等化學物質來自何處?
2. 急!!!蛙心灌流試驗
解剖兩只青蛙取出心臟,其中一個連接迷走神經,一個剝離或割斷。將兩個蛙心用導管連接實施灌流試驗。先用電擊了第一個心臟,當連著迷走神經的心臟的液體流到第二個心臟上時,第二個心臟的跳動變緩!
神經系統是通過化學物質對身體各部分控制
蛙心灌流實驗的意思就是這樣!
控制在同一個壓強下吧
蛙心插管內灌流液的液面高度應始終保持一致,以保證心臟固定的負荷。
3. 如圖是心臟灌流實驗示意圖,下腔靜脈已結扎,肺靜脈只留一條。請據圖回答: (1)如將水從
(1)主動脈;房好胡室瓣;動脈瓣 (2)肺動脈 (3)主頌肢動脈或肺動脈 (4)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動,即由心房→心室→動脈,而不能友櫻攔倒流 |
4. 怎樣對蛙心灌流實驗做出分析
(1)取一蟾蜍毀其腦和脊髓,仰位固定於蛙板上,暴露心臟的方法同實驗9。
(2)心臟插管 分支前的主動脈下穿一線並打一松結備用 ,左側主動脈穿一根線並結扎之,用左手提起結扎線,右手用眼科剪在左側主動脈距分叉部3mm處剪一「V」型口。將盛有少量任氏 液的蛙心套管(用拇指將套管堵住,以防套管中的任氏液流出)從「V」型口插入動脈球底部,然後稍後撤套管,再轉向心室中央方向插入,可見液面隨心搏升降即可。將分支前主動脈下的松結扎緊,並固定在套管的小突上。小心提起套管和心臟,剪斷主動脈左右分支;結扎與靜脈竇相連的後腔靜脈,並在結扎線以下剪斷,將心臟摘出。
5. 蛙心灌流實驗結果分析是什麼
蛙心灌流實驗結果分析
1、用0.65%Nacl溶液灌注蛙心出現心跳減弱
心肌的收縮活動是由Ca2+排觸發的,由於心肌細胞的肌漿網不發達,故心肌收縮的強弱與細胞外Ca2+濃度呈正比。用 0.65%NaCL溶液灌注心,由於灌注液中缺乏Ca2+,以致心肌細胞動作電位二期內流Ca2+減少。
胞漿Ca2+濃度減少,心肌的收縮活動也隨之減弱。如果長時間用0.65%NaCL溶液灌流蛙心,心臟最終會停止收縮,但心肌仍能產生動作電位(即產生興奮),這種現象稱為興奮一收縮脫耦聯,是心肌細胞內缺少Ca2+後的表現。
2、用高K+任氏液灌注蛙心時,心跳減弱
用高K+任氏液灌注蛙心時,心跳明顯減弱,甚至出現心臟停止於舒張狀態的現象。因為細胞外K+濃度增高時K+與Ca2+有競爭性拮抗作用,K+可抑制細胞膜對Ca2+的轉運,使進人細胞內Ca2+減少,心肌的興奮一收縮耦聯過程減弱心肌收縮力降低。
當細胞外K+濃度顯著增高時,膜內外的K+濃度梯度減小,靜息電位的絕對值過度減少,Na+通道失活,心肌的興奮性完全喪失,心肌不能興奮和收縮,停止於舒張狀態。
3、滴加2%CaCL2後,離體蛙心收縮力增強
用高Ca2+任氏液灌注蛙心,可見蛙心收縮力增強,但舒張不完全,以致收縮基線上移。在Ca2+濃度較高的情況下,心臟會停止在收縮狀態。這種現象稱為「鈣僵」。
心肌的舒縮活動與心肌肌漿中 Ca2+濃度高低有關。當Ca2+濃度升高至10-5M水平時,作為鈣受體的肌鈣蛋白結合了足夠的Ca2+,這就引起肌鈣蛋白分子構型的改變,從而觸發肌絲滑行,肌纖維收縮。
當肌漿中Ca2+濃度降至10-7時,Ca2 任氏液灌注蛙心,使得肌漿中Ca2+濃度不斷升高,Ca2+與肌鈣蛋白結合數量不斷增加,甚至達到只結合而不解離的程度,於時心肌將持續收縮,因而出現「鈣僵」。
4、滴加腎上腺素後,蛙心收縮增強
向蛙心滴加腎上腺素後,可見蛙心收縮增強,心臟舒張完全,其機理為腎上腺素與心肌細胞膜的β受體結合,提高心肌細胞和肌漿網膜Ca2+通透性導致肌漿中Ca2+濃度增高,使心肌改縮增強。
另外,腎上腺素還有降低肌鈣蛋白與Ca2+親和力,促使肌鈣蛋白對Ca2+的釋放速率增加;提高肌漿網膜攝取Ca2+的速度,刺激Na+— Ca2+交換使復極期向細胞外排出Ca2+的作用加速。這樣,將使心肌舒張速度增快,整個舒張過程明顯加強。
6. 如圖是心臟灌流實驗圖,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灌流正在進行,其液體所流經的途徑是______.
解;在心臟的結構中心房和心室間有房室瓣,心室和動脈間有動脈瓣,作用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動脈,而不能倒流.
(1)圖中灌流正在進行,其液體所流經的途徑是[H]上腔靜脈→[A]右心房→[c]右心室→[f]肺動脈
(2)人體的血液循環可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其中體循環的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的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3)如果灌流液從G灌入,其液體流經的順序是[G]肺靜脈→[B]左心房→[D]左心室→[E]主動脈
(4)如果灌流液從F灌入,→F肺動脈→
(5)對(4)題出現的現象.其正確的解釋是動脈瓣作用使血液只能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能倒流,動脈瓣在灌流液的沖族漏擊下關閉,液體不能流入心臟.
故答案為:(1)洞培H→A→C→F(2)肺(3)G→B→D→E(4)→F→(5)動脈瓣在灌流液的沖擊下關閉,液體兆顫爛不能流入心臟
7. 蛙心灌流實驗內容
蛙心灌流實驗內容如下:
他解剖了兩只青蛙取出心臟,其中一個連接迷走神經,一個剝離或割斷。他將兩個蛙心用導管連接實施灌流試驗。他先電擊了第一個心臟連著的迷走神經,第一個心臟受到抑制,當連著迷走神經的心臟的灌注液流到第二個心臟上時,第二個心臟的跳動變緩了。
神經系統是由許多神經元所組成,不言而喻神經元之間必然有連結之處,據此推測Sherrington於1900年將神經元之間的接點定義為突觸,隨之而來的一個重檔州大課題就是突觸處信號傳導的本質:究竟是電信號還是化學信號跨躍突觸傳導。
4、選用適當的葯物劑量:在實驗中使用葯物時,要嚴格控制用葯的劑量和效果。
5、實驗環境要清潔:為了避行態蔽免實驗受到外界干擾,實驗環境要保持干凈清潔,禁止吸煙等干擾實驗的行為。
6、實驗設備檢查要到位:在進行實驗前應檢查設備是否正常工作,防止設備故障對實驗造成影響。
7、必要的安全措施要到位:實驗人員應當佩戴手套和口罩等防護措施,避免暴露閉中在可能的生化危險中。
8. 蛙心灌流實驗方法步驟誰能介紹下!
蛙心灌流實驗方法 原理
作為蛙心起搏點的靜脈竇能按一定節律自動產生興奮,因此,只要將離體的蛙心保持在適宜的環境中,在一定時間內仍能產生節律性興奮和收縮活動。心臟正常的節律性活動需要一個適宜的理化環境,離體心臟也是如此,離體心臟脫離了機體的神經支配和全身體液因素的直接影響,可以通過改變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觀察其對心臟活動的作用。心肌細胞的自律性、興奮性、傳導性和收縮性,都與鈉、鉀及鈣等離子有關。血鉀濃度過高時(高於7.9mmol/L),心肌興奮性、自律性、傳導性、收縮性都下降,表現為收縮力減弱、心動過緩和傳導阻滯,嚴重時心臟可停搏於舒張期。血鈣濃度升高時,心肌收縮力增強,過高可使心室停搏於收縮期。血鈣濃度降低,心肌收縮力減弱。血中鈉離子濃度的輕微變化,對心肌影響不明顯,只有發生明顯變化時,才會影響心肌的生理特性。腎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傳導加快和心肌收縮力增強,乙醯膽鹼則與腎上腺素的作用相反。蛙心灌流實驗方法步驟生物幫上面有詳細的介紹
MTT方法 http://doc.bio1000.com/show-3390.html
9. 關於蟾蜍實驗的問題。(急!!)(回答後追加100分)
雙毀髓-毀蛙的腦和脊髓
·毀髓針刺入部位必須准確;毀髓針垂直刺入枕骨後凹皮膚即可,不要刺得太深。
·毀腦髓時,針體與蛙顱頂平行刺入顱腔;毀脊髓時,針體與脊柱平行插入椎管。
·腦脊髓徹底毀壞的標志:四肢(尤其下肢)肌緊張消失,並常伴有尿失禁情況。如動物仍表現四肢肌肉緊張或活動狀態,則必須重新毀髓。
3、制備脊蛙
·待蛙蘇醒後再進行蛙體實驗。
·冬季應先將蛙放在30℃~40℃的溫水中浸浴若干分鍾,待其較活躍時再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用溫水清洗蛙體上的殘余硫酸。
4、脊髓反射和反射時的測定
·每次酸刺激前,蛙體須處於安靜狀態。
·每次反射活動出現後,用清水洗去蛙體上殘余硫酸,再用紗布拭去蛙體上水滴。
·反射時的測定應重復三次實驗,取其平均值,即為其反射時;每次實驗的刺激強度(如:硫酸濃度、紙片大小)和部位應保持一致。
5、反射弧的分析
·用眼科剪在踝關節處剪一環形切口時候,勿損傷血管。
·右後肢最長趾的皮膚必須除干凈(為什麼)。
·每次刺激後用清水洗去蛙體上的殘余硫酸,再用紗布擦拭去蛙體上的水滴(為什麼)。
·坐骨神經下置麻葯棉球後,應立即記時並進行屈反射實驗。
·屈反射不再出現時,立即進行搔扒反射實驗。
·在屈反射(或搔扒反射)仍存在時,應每隔1min重復1次酸刺激。
·每次酸刺激後用水清洗蛙體時,勿使水浸到麻葯棉球。
6、蛙心搏起源的分析
·實驗過程中常用任氏液浸潤心臟,以保持心臟生理活性。
·用玻璃針撥動心尖,暴露心臟背面。
·不同溫度刺激心臟某一部位時,切勿觸及心臟其他部位,以免影響實驗結果。
·斯氏結扎部位必須准確。
·每次讀取數據時,重復3次,取平均值。
7、觀察腸系膜微循環
·麻醉蛙時,注射器針頭不要刺穿下頜部皮膚。
·將腸系膜展開過孔時,不可牽拉太緊,以免撕破血管或阻斷血流。
·經常用任氏液濕潤腸系膜,以免乾燥,影響血液循環。
·滴加葯物,血管及血流出現變化後,立即用任氏液潤洗腸系膜。
8、蛙類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的制備
在制備標本過程中:
·經常用任氏液浸潤標本。
·不能用金屬器皿觸碰神經干。
·不得讓動物的皮膚分泌物、血液等浸染神經和肌肉。
·用任氏液清洗手及解剖器具上的污物。
http://home.htu.cn/jingpinkecheng/dwslx/shiyanjiaochen/022.htm 蛙心灌流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