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智能農業灌溉系統的功能設計包括哪些
根據土壤濕手讓拿度自動啟畢搭動噴灌系統
遠程滑哪控制噴灌和停止。
定時噴灌和停止。
等等
❷ 園林灌溉系統設計與施工
園林灌溉系統設計與施工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下面中達咨詢招投標老師為你解答以供參考。
1、研究背景
園林灌溉不僅要滿足各植物需水的標准,又要為園林增添水景景觀,因此做好園林灌溉設備方面的工作具有尤為重要的作用[1]。
2、灌溉技術發展史
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和能源、水資源危機的逐步加劇,園林灌溉系統正趨向更加環保化、能耗節省化、控制智能化、行業開放化、噴灑低壓、利用綜合化、用途多向化等技術快速開發[2]。
2.1灌溉方式的多樣化
植物供水作為園林灌溉系統的主要對象,基於植物的各異性,必須有針對性的對不同植物的需水規律和需水量提供「精準」灌溉。隨著園林灌溉系統的進一步創新研發,對於噴灌、滴灌等灌溉方法的界限將逐一被突破。其中,在噴灌區域中有多種不同的微灌方式,主要包括滴灌、微噴灌、滴箭、湧泉灌、樹木根部灌溉等。然後,針對園林綠地植物的多元化需求,同一個灌溉系統將採納不同的灌凳啟溉方法。不同植物的根系層深度各有差別,吸水范圍也不盡相同,可以結合地上灌、地面灌、淺層灌、深層灌,統一調配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形成綜合一體化的植物灌溉水分管理系統。
2.2灌溉產品的多樣化
在園林灌溉產品方面,具有世界知名品牌的園林製造商已制定了完善的系統。我國的園林灌溉設備產品與世界的同類相比,距離還相差很大。其主要表現在產品類型單調,配件不全,質量控制體系和質量檢測手段相對來說不成熟。當前國產的控制器和電磁閥可靠性不高,在小型電子控制器研發方面,還留有空白。
3、灌溉系統設計與施工
3.1灌溉系統設計
近年來,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更多的新技術、新材料開始運用於市政園林灌溉系頌鋒統之中,灌溉方式也從簡單噴灌向著噴灌、滴灌、微灌、湧泉灌等多種灌溉相結合的系統性灌溉過渡,並開始將准確把握植物需水規律的「精確」灌溉作為設計目標。設計中應首先考慮灌溉地域的土壤、地形、氣候、植物群落等基本情況,並注意設備的隱蔽性以保證景觀效果的美化。可通過自動控制系統提高灌溉的精確程度,達到提高效率和經濟實用的雙重效果。
灌溉系統由水源、首部樞紐、管網以及噴頭等部分組成。首先應保證水源的水量及水質,在市政園林灌溉中通常選擇城市供水系統;首部野粗晌樞紐一般包括動力設備、水泵、水表、壓力表,以及控制設備等,用於取水、加壓、水質處理和系統控制。在設計中應根據水源條件、灌溉產品類型及灌溉對象適當增減設備。管網包括不同管徑的干管、支管、毛管等,作為壓力水的運輸通道,通常以防銹蝕的UPVC管、PE管等作為首選。噴頭是使灌溉水均勻噴灑在綠化區域的設施,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射程的噴灌、滴灌或微灌產品。
在灌溉方式上,應以整體噴灌與局部滴灌或微灌的方式相結合,並根據設計需要選擇全自動或半自動控制系統,其中全自動系統可通過預先編制好的控製程序和根據反映植物需水的某些參量(土壤氣候條件、植物群落條件等)自動開閉水泵並按一定的輪灌順序進行灌溉,可極大地降低人工成本和資源浪費。
3.2灌溉系統施工
牽連到有關建築物的施工更改,應嚴格符合現行規范的要求。
(1)在施工開始之前,需要確定好相應的水源位置,測量並記錄靜態水壓。
(2)清晰把握整體布局設計規劃,並了解當地的凍土層厚度,明確水管線的埋深度。
(3)根據不同型號噴頭的工作壓力、出水量,做好選擇合適的噴頭型號工作。
(4)放線,定點。根據不同噴頭直徑所噴灑的距離,確定兩個噴頭之間的間距,同時還需要考慮當時給水的壓力、當地的氣候條件等。點噴頭之前,其控制點,邊角點必須先點上,並統計管材管件數量。一般的布置方式選用正三角形布置,而對於正方形布置,應注意的一個限制因素就是最大間距對角線的限制。
(5)開挖噴灌溝。開挖之前,要分開放置表層土與下面的陰土或者建築垃圾,管溝找准坡度,其下面不能有尖銳的東西阻截, 要保證平與直。
(6)連接管材。先用大號砂紙打磨介面,再用干凈的抹布擦拭乾凈,在介面處用水膠均勻塗抹,接著迅速插入並用力轉一圈,停一分鍾以防介面接觸不全面。
(7)測試壓力,回鋪管溝。先在管材上面回鋪一層好土,然後把原先挖出的土回填,清理好當地的建築垃圾。
4、節水灌溉系統的建設
隨著世界性能源問題的出現,市政園林除了其發揮其美化城市生活、調節生態環境等作用外,其節能性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節約型生態園林概念的提出,對灌溉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灌溉系統不斷向低成本、低能耗、多樣化、自動化的節水、節能、節勞的方向發展。
首先,應以不同植物的灌溉特點優選灌溉方式及灌溉器具。低矮易蒸發的草地宜採取射程較遠的噴灌以降低水的霧化程度和空氣中的漂移損失;自然型灌木宜採用滴灌方式,將滴頭設置在植物的根部附近減少水的損失;大型喬木可用根部灌水器和湧泉噴頭將水分直接送入其根系,解決表層壓實土透水性、透氣性差的問題。而時令花卉與修剪型灌木則應分析具體情況,以滴灌、微灌或人工澆灌相結合的方式操作。其次,管材和配件的選擇直接關繫到節水的效果。管材的人為損壞、老化、凍裂等情況,都可能破壞其密閉性,產生漏水現象,故應選擇質量較好,柔韌度較高的UPVC或PE材料。而將某一區域的入口水壓保持在同一最佳范圍內,可產生更為均勻的灌溉效果,因此可在入口管道處設置水壓調節器,使灌溉器在最適壓力下工作。此外,灌溉系統後期的維護和對自動化程序的不斷修正也將起到良好的作用。總之,市政工作者應合理設計和運用灌溉技術,根據不同的園林環境設置不同的灌溉模式,為城市節約型生態園林的建設貢獻力量。
5、結語
園林灌溉系統的設計與施工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繫到園林的綠地植物是否健康成長及其水資源是否科學合理利用。針對這種情況,我國必須在借鑒國外先進的灌溉技術的前提下,加大技術研發資金投入,科學創新,與時俱進,實現資源的綜合可持續利用,創造更多的園林企業的經濟價值。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❸ 單片機自動灌溉系統 設計 元件清單
單片機定時自動澆花系統採用51單片機+DS1302+LCD1602+繼電器+水泵設計而成。
1.LCD1602液晶顯示,上面行顯示當前年月日和星期,下面行顯示時分秒和開關狀態。
2.DS1302時鍾晶元,准確計時,掉電不用重新調時間。
3.可以通過按鍵設定繼電器閉合和斷開的時間,繼電器外接水泵,從而達到智能澆花的效果。
4.設置的時間保存在EEPROM內,具有掉電保存數據的功能。
5.繼電器具有外接負載的功能,(例如LED燈,喇叭,加熱棒,水泵等等),從而使設計更加多元化。
❹ 自家樓下小菜園怎樣做自動滴灌
這種情況可以在水龍頭上安裝一個智能閥門就可以了,這樣的話再安裝一些管道就可以達到一個好的效果。
❺ 設計一個自動噴水裝置、讓它的最大噴灌面積為200.96平方米、這個噴水裝置的射
你好1
這個噴水裝置的射就是半徑
3.14×r²=200.96
r²=200.96÷3.14
r²=64
r=8米
這個噴水裝置的射程是8米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❻ 噴灌的系統設計
有了性能優越、質量可靠的噴頭,還必須對系統進行精心設計,才能真正發揮噴灌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效果。噴灌系統的設計一般包括以下步驟: 需水量包括土壤與地表的蒸發量和植物本身消耗的蒸騰量,也稱作植物騰發量。影響需水量的因素有氣象條件(溫度、濕度、輻射及風速等)、土壤性質及其含水狀況、植物種類及生育階段等。由於上述這些影響因素錯綜復雜,確定灌溉需水量最可靠的辦法是進行實際觀測。但往往在規劃設計階段缺乏實測資料,這時就需要根據影響需水量的因素進行估算。估算灌溉需水量的方法很多,可通過公式進行計算,或參照下列經驗數據選取:
氣象條件
濕冷
乾冷
濕暖
乾暖
濕熱
乾熱
日需水量(mm)
2.5-3.8
3.8-5.0
3.8-5.0
5.0-6.4
5.0-7.6
7.6-11.4
表中,「冷」指仲夏最高氣溫低於21℃;「暖」 指仲夏最高氣溫在21至32℃之間;「熱」 指仲夏最高氣溫高於32℃;「濕」指仲夏平均相對濕度大於50%;「干」 指仲夏平均相對濕度低於50%。
灌溉系統的設計,應滿足需水高峰期的日需水量,即按最不利的條件設計,選取特定氣象條件下的最高日需水量,以使系統有足夠的供水能力。 灌溉系統的工作制度通常分為續灌和輪灌。續灌是對系統內的全部管道同時供水,即整個灌溉系統作為一個輪灌區同時灌水。其優點是灌水及時,運行時間短,便於其他管理操作的安排;缺點是干管流量大,工程投資高,設備利用率低,控制面積小。因此,續灌的方式只用於單一且面積較小的情況。
對於絕大多數灌溉系統,為減少工程投資,提高設備利用率,擴大灌溉面積,一般均採用輪灌的工作制度,即將支管劃分為若干組,每組包括一個或多個閥門,灌水時通過干管向各組輪流供水。
1.輪灌組劃分的原則
1.1 輪灌組的數目應滿足需水要求,同時使控制灌溉面積與水源的可供水量相協調;
1.2 對於手動、水泵供水且首部無衡壓裝置的系統,每個輪灌組的總流量盡可能一致或相近,以使水泵運行穩定,提高動力機和水泵的效率,降低能耗;
1.3 同一輪灌組中,選用一種型號或性能相似的噴頭,同時種植的品種一致或對灌水的要求相近;
1.4 為便於運行操作和管理,通常一個輪灌組所控制的范圍最好連片集中。但自動灌溉控制系統不受此限制,而往往將同一輪灌組中的閥門分散布置,以最大限度地分散干管中的流量,減小管徑,降低造價。
2.輪灌組數目的確定
輪灌組的數目,取決於每天允許運行時間、灌水周期和一次灌水延續時間。對於固定式灌溉系統,其輪灌組數目可根據下式確定:
N≤ cT/t
式中:
N - 系統允許劃分輪灌組的最大數目,取整數。
c - 一天運行的小時數,一般不超過20小時。
T - 灌水周期,即兩次灌水之間的間隔時間
3.輪灌組閥門的選擇及其安裝位置
3.1 輪灌組閥門即支管的控制閥的規格通常與支管的公稱管徑相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閥門的尺寸可能小於或大於支管管徑,但相差不應超過一級管徑的范圍。閥門的選擇還受到閥門本身過流能力和壓力損失的限制,特別是自動控制灌溉系統中的電磁閥,在選用時一定要考慮其技術性能。
3.2 閥門應設置在便於操作、維修的位置,特別是手動操作噴灌系統,最好將閥門安裝在噴頭的噴灑范圍之外,使操作人員不會在工作時被淋濕。
3.3 閥門及其閥門井(箱)的位置不能影響正常的交通、人為活動及園林景觀3.4 在可能的情況下,閥門最好位於所控制的一組噴頭的中心部位,以利於平衡支管流量與壓力,減小支管管徑。 在完成噴頭選型、布置和輪灌區劃分之後,即可計算各級管道的流量和進行水力計算。某一支管流量為該支管上同時工作的噴頭流量之和,干管流量為系統中同時工作的噴頭流量之和。流量確定後,即可選擇管徑並計算管道和系統的水頭損失。水力計算的主要任務就是確定管道的水頭損失。
1.管道水頭損失的計算方法
水在管道內流動會產生機械能的損耗,即水頭損失。水頭損失可分為沿程摩阻力損失和局部阻力損失兩種類型。沿程水頭損失為水流過一定管道距離後由於水分子的內部摩檫而引起的損失;局部水頭損失為水流經過各種管件、閥門等設備時因流態的變化而產生的損失。沿程水頭損失與局部水頭損失之和即為管道的總水頭損失。
1.1沿程水頭損失的計算
很多計算沿程水頭損失的經驗公式。對於硬質塑料管道(PVC),常用的計算公式如下:
H f = 9.48×104×(Q1.77/d4.77)×L
式中:Hf為沿程水頭損失(m);L、Q、d分別為管道長度(m)、流量(m3/h)和管道內徑(mm)。
1.2局部水頭損失的計算
局部水頭損失計算公式為:
Hj =ξ v2/2g
式中:Hj為局部水頭損失(m);ξ為局部阻力損失系數,與管件、閥門的類型與大小有 關;v、g分別為管道中水的流速(m/s)和重力加速度(9.81m/s2)。
對於較大的灌溉系統,如真正按照公式計算各個管件、閥門處的局部水頭損失,工作量將十分龐雜。因此在實際設計工作中,一般先計算出沿程水頭損失Hf,然後取局部水頭損失Hj = 10% Hf 即可滿足設計要求。
2.支管水力計算
由於在支管上一般安裝多個噴頭,因此支管內的流量沿流程按一定規律遞減,故支管的實際沿程水頭損失比按支管總流量的計算值要小的多,即:Hf實際 = F × Hf
式中:F為多口出流系數,其值在一般在0.3-0.6之間,與出口數量、第一個出口位置和管材有關,可通過計算或查表得出。
支管的水力計算主要依據噴灑均勻的原則,即要求支管上任意兩個噴頭的出水量之差不能大於10%。將這一原則轉化為對壓力的要求,即應使支管上任意兩個噴頭處的壓力不能超過噴頭設計工作壓力(H設)的20%。設計時,不但要計算水頭損失,而且還要考慮地形對壓力的影響。
在實際工程中,有時為節省投資而採用變徑支管,或受地塊形狀影響出水口不一定是等間距和等流量,這時就需要對支管分段進行計算。
支管的水力計算往往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在噴頭選型、布置和支管長度確定後,水力計算的基本流程為:計算支管流量→初設管徑→計算水頭損失→校核出水口處壓力差是否小於等於20% H設→若超過20% H設,調整管徑後重復計算→最後確定支管管徑。
設計時,一般不用對所有支管進行計算,可選取最「危險條件」下的支管做水力計算。「危險條件」在大多數情況下發生在距首部最遠的支管,或系統內地形最高部位的支管。若系統的壓力能滿足這些支管的壓力要求,也就自然滿足其他支管的壓力要求。
3.干管水力計算
3.1 管徑的初步確定
管道的管徑,特別是干管的大小對灌溉系統的總投資影響較大。管徑太大,投資增加,經濟上不合理;管徑太小,水頭損失大,需配置較大水泵,系統運行費用高,且管內流速大,易產生水擊現象,對管道的安全不利。干管管徑的初步估算可採用以下經驗公式:
D = 11Q1/2 (Q<120m3/h時)
式中:D為管徑(mm);Q為流量(m3/h)。
或採用經濟流速法公式:D = 22.36(Q/V)1/2
式中:D為管徑(mm);Q為流量(m3/s);V為經濟流速,根據經驗一
般取V≤3m/s。
3.2 干管水力計算
干管水力計算相對支管簡單一些,分別按不同管段的管徑、流量和長度計算水頭損失即可,其總的要求是在沿干管的各支管分流處的壓力需滿足各支管進口對壓力的要求。
(四)水泵的選擇
選擇水泵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水泵的流量和揚程。在上述步驟完成後,即可計算流量和揚程。
水泵流量: Q = ∑N噴頭q
水泵揚程: H = H設+∑Hf+∑Hj±Δ
式中:N噴頭為同時工作的噴頭數;q為單噴頭流量;H設為噴頭設計工作壓力(m);∑Hf為水泵至典型噴頭之間管路沿程水頭損失之和(m),所謂典型噴頭一般是距泵站最遠或位置最高的噴頭;∑Hj為水泵至典型噴頭之間局部水頭損失之和(m),其中應包括閥門、過濾設備及施肥設備的局部水頭損失;Δ為典型噴頭與水源水面或井內動水位的高差(m)。
具體選擇水泵型號時,可參照有關水泵生產廠家的產品目錄,所選水泵的實際流量和揚程一般應稍大於上述計算值,以確保滿足設計要求。
對於用城市供水管網作為水源的灌溉系統,不必選擇水泵,而是應校核供水管網所能提供的壓力是否滿足灌溉系統的所需壓力(即上述計算的揚程值)。若不滿足,一般需增大各級管徑,以減小水頭損失;或選擇低壓性能好的噴頭,使灌溉系統所需壓力小於等於城市供水管網的壓力。
❼ 現在農業上常用的自動灌溉控制系統原理是什麼該怎麼建設
自動灌溉控制系統涉及到感測器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等回多種高新技術。硬體部答分由中央控制計算機、觸摸屏、無線數據傳輸設備、測量控制單元和相應感測器、灌溉設備組成。數據採集和灌溉控制通過無線方式由計算機控制,實現對溫室及田間的氣象參數和灌溉參數的實時採集。當時我們這邊找托普物聯網來做過這個的,系統原理基本相同,就是在方案建設時會有些區別的。
❽ 智能農業灌溉系統的功能設計是什麼
智能農業灌溉系統是
托普物聯網
為保證農業作物液歲需水量的前提下,實現節約用水而提出的一整套解決方案。智能農業灌溉系統簡單的說就是農業灌溉不需要人的控制,系統能自動感測到什麼時候需要灌溉,灌溉多長時間;智巧嫌能農業灌溉系統可以自動開啟灌溉,也可以自動關閉灌溉;可以實現土壤太干時增大噴灌量孝埋手,太濕時減少噴灌量。
❾ 節水灌溉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
針對目前農業水資源緊缺且農業用水浪費嚴重的問題,提出了一種節水灌溉自動控制方案。該方案以微控制器為核心器件,採用無線通信的方式,通過遠程式控制制系統實時採集參數,並以此為依據實時調整閥門開合程度,從而達到節襪孫水灌溉的目的。該設計具備較好的實用性,有效地實現了節水灌溉。中國農業發展目前面臨著兩大主要問題:一方面國民經濟、生態建設的迅猛發展導致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中國目前的水資源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中國農業用水量約占總用水量的80%左右,但有效利用率僅在45%左右,而歐美發達國家一般在70%~80%,這導致中國農業用水浪費現象非常嚴重[1]。因此,在水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有效解決農業用水短缺問題顯得迫在眉睫。方法大致有兩種:開發新的水資源,但是,此方法投資大、見效慢,受地理環境影響異常明顯;另一種方法是發展節水灌溉。節水灌溉是遵循作物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需求規律而進行的適時灌溉,利用盡可能少的水獲得盡可能多的農作物產出的一種灌溉模式[2]。此方法投資相對較小,既有可能實現農業灌溉的自動化,又可能極大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基於此,提出一種節水灌溉自動控制系統設計方案,設計了一個基於單片機的節水灌溉自動控制系統,具有實時顯示檢測數據和實時上傳檢測數據的功能,並能根據採集到的有關作物生長的環境參數及所需水量來控制給水的時間和流量。1 系統總體設計方案目前,國外普遍採用大型分布式微機測控技術實現節水灌溉自動控制。該技術方案擺脫了傳統的全憑經驗灌溉的灌溉模式,為多種技術的融合,根據採集到的土壤參數、溫濕度等環境參數來決定灌溉量與灌溉時間。因此,系統分中央控制系統和遠程測控系統兩部分進行設計,其系統結構圖如圖1。其中N為遠程測控系統的個數[3]。由圖1可見,中央控制系統(主站)主要由微控制器與主PC機構成。遠程式控制制系統(子站)主要實現參數的選定與測量、信息數據傳輸與處理、控制執行機構的動作等功能。系統選擇無線通信方式實現主站與子站之間喚桐的信息傳輸,其系統框圖如圖2[3]。系統主要分為信號採集模塊、數據處理模塊、數據無線處理模塊、控制模塊、軟體模塊這5大功能模塊。因此,選擇土壤水分、空氣的濕度、空氣的溫度3個參數作為灌溉的因素,測量元件就是測量這3個參數。具體器件選擇如下:①空氣溫濕度測量元件選用CHT-WV02溫濕度變送器;②A/D轉換器選用ADC0808;③電磁閥選用分布式電磁閥;④無線通信模塊選用2FSK解調方式的 PTR8000;⑤核心控制器選用常見的AT89系列單片機;⑥土壤水分測量元件採用TDR3型水分感測器。2 系統硬體設計2.1 主站硬體設計如前所述,主站的功能主要體現如下: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實現與子站之間的信息傳輸,即遠告鏈鏈程式控制制系統通過相應器件採集土壤水分、溫度、濕度等參數後,經過信號調理、模數轉換後,通過無線方式傳輸給主站,主站以此為依據控制閥門水量的大小,也就是確定開關開合的程度。其間,主站中微控制器與主PC機之間採用有線通信方式。2.1.1 微控制器與PC機的介面電路 微控制器與PC機之間採用常用的RS-232標准進行數據傳輸,但是,由於RS-232電平標准與單片機TTL邏輯的電平標准不兼容,因此,必須使用電平轉換晶元實現二者之間的電平匹配。在本設計中,選用最常用的MAX232晶元來實現電平匹配。TXD與MAX232的T2in相連,經過MAX232轉換後,T2out輸出的信號進入RXD。同理,TXD與MAX232的R2in相連,經過MAX232轉換後,R2out輸出的信號進入RXD。如此,便可實現TTL與RS-232之間的邏輯電平轉換,使單片機與PC機之間的通信鏈路介面完成。2.1.2 無線射頻收發介面電路 由於本單片機不具備SPI介面,所以要利用軟體模擬SPI介面來實現單片機與PTR8000之間的通信[5]。PTR8000的3個狀態輸出信號DR、AM、CD分別與單片機的P3.2、P3.4和P3.5管腳相連,以此實現無線模塊與單片機的通信控制。其中,AMS1117是低壓差三端電壓調節器,旨在為PTR8000提供合適的電壓。2.2 子站硬體設計子站主要完成對感測器信號的採集及處理並控制電磁閥動作,達到自動灌溉的目的,由控制單片機、A/D轉換模塊、土壤水分感測器、溫濕度變送器和電磁閥組成。2.2.1 土壤水分檢測電路 設計採用運算放大器UA741來實現減法電路,其中VH=WATERH,VL=WATERL,△V=WATER。電路如圖5所示。注意在採集數據之前,對於運算放大器UA741一定要調零。2.2.2 A/D轉換介面電路 ADC0808沒有內部時鍾,所以時鍾信號端CLK通過兩個D鎖存器的分頻與單片機的時鍾相連。如圖6所示,由於ADC0808的轉換速度所限制,系統使用2 MHz的晶振,通過兩個D鎖存器的分頻後,ADC0808 CLK端的時鍾頻率為2 MHz/4=500 kHz。2.2.3 顯示介面電路 顯示介面電路如圖7所示。其中,四個晶體管的作用是使得共陽極的LED正常工作,在LED每個光二極體前加了一個限流電阻,是避免LED發光二極體因電流太大而燒壞或壽命減少。2.2.4 輔助控制單元設計 ①電磁閥控制單元。由於單片機的輸出電流比較小,不能驅動電磁閥工作,所以需接一晶體管進行電流放大從而驅動電磁閥工作,在繼電器兩端反並一個二極體的作用是防止繼電器因過大的電流燒壞或壽命減少。電磁閥控制電路如圖8a所示。②報警電路設計。大部分都是使用蜂鳴器來提示或報警,具體如圖8b所示。
3 系統軟體設計3.1 主站軟體設計設計中單片機的主要功能是實現土壤水分、溫濕度等參數的實時接收、發射以及數據的串口發送,因此,功能相對較少,在實際設計中只需要合理地初始化外圍晶元以及特殊功能寄存器,便可實現數據的實時傳輸,其主程序流程圖如圖9所示。此外,在系統設計中,PTR8000為無線收發模塊,功能是接收數據並發送數據,其流程圖如圖10a與10b所示。3.2 系統子站軟體設計3.2.1 數據採集程序設計 數據採集主要是指經感測器採集過來的電壓信號,經A/D轉換後送到單片機,再通過單片機的軟體處理為此電壓信號對應的濕度、溫度和土壤水分信號,其流程圖如圖11所示[6]。3.2.2 數據處理程序設計 數據處理主要是將從A/D採集來的數據經過一定的軟體演算法處理後,得到與實際情況最相符的數據,即誤差最小,其程序流程圖如圖12所示[6]。3.2.3 數據顯示程序設計 顯示數據經過解碼器74LS138和驅動74LS47將數據送至LED顯示。數據顯示子程序主要完成將待顯示的數據移出單片機,送至解碼器74LS138和驅動器74LS47,其程序流圖如圖13[7]。
4 小結設計通過遠程式控制制實施節水灌溉,實現了實時顯示檢測數據和實時上傳檢測數據的功能,並能根據採集到的有關作物生長的環境參數及所需水量來控制給水的時間和流量。通過無線遙控節水灌溉技術可節省人力物力,解決當前水資源短缺卻又浪費的緊張局勢。主站和子站之間採用無線傳輸,克服了傳統有線傳輸的地域限制,實現了站點之間的數據傳送。此外,通過溫濕度和水分感測器採集作物土壤及周圍環境的信息,可較全面地體現農作物的需水狀況,且節約成本,有效地實現了節水灌溉。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