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真空實驗是什麼
波義耳聽說德國物理學家蓋里克(Otto yon Guericke,1602—1686)在1650年建造了第一台空氣泵,目的是探討真空(不包含物質的空間)是否存在。關於這個問題,亞里士多德沒有經過試驗,就斷然回答「不」。蓋里克的空氣泵類似抽水泵,它的各個部件相當緊湊以至足夠密封。蓋里克把容器中的氣體抽空,成功地證明了真空的可能性。亞里士多德說過,聲音在真空中無法傳播,而蓋里克證明,在他所創造的真空里,人們確實聽不到鍾聲(正如亞里士多德所想),盡管如此,聲音可以在液體、固體和空氣中傳播。通過進一步實驗,蓋里克證明動物無法在真空容器中生活,蠟燭不能在其中燃燒(當時對氣體還知之甚少——氧氣甚至還沒有被發現)。在一場引人注目的演示中,他還證明,即便50個人同時猛拉一根拴在活塞上的繩索,都無法克服空氣壓力使得活塞進入真空狀態。
波義耳把化學科學帶到近代。1657年,波義耳開始聽說這些實驗,並且得到胡克的幫助,胡克心靈手巧,善於製作各種器具裝備。他們兩人設計了比蓋里克更好的空氣泵。這次實驗成功之後,人們常常把空氣泵產生的真空叫做「波義耳真空」。
當時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是設計能夠進行精確定量測試的儀器。波義耳還發明了溫度計,那是一種真空並且完全封閉的裝置。他也是第一位證明伽利略關於自由落體定律為正確的人:在真空中,不同重量的物體以同樣的速率下落。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羽毛不會浮在空氣中,它將和比它重得多的鉛塊以同樣的速率下落。在另一個有趣的實驗中,波義耳還證明,鍾的滴答聲在真空中是聽不到的,但是電的吸力可以穿過真空並在另一側產生效應。
根據這些真空實驗,波義耳開始研究氣體的性質。
❷ 加氫裝置循環氫壓縮機如何平穩引氫氣保證安全
1、循環氫壓縮機在啟動前應該歲擾配預先設定好壓力控制值及安全閥的放壓值。
2、循環氫壓縮機引入氫氣之前,需要對氫氣進行質量檢測、過濾和乾燥處理,以避免引入含雜質或水分過高的氫氣,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安全性。
3、通過流量計、壓力計等監測儀器實時監測氫氣的流量和壓力變化,及時調整壓力李逗和流量的控制參數,以提高控制精度和加氫過程的穩定。
4、設立安全閥和緊急切斷裝置,循環氫壓縮機出現異常情況,乎指可立即開啟安全閥和緊急切斷裝置,以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❸ 731真空實驗的目的
在侵華戰爭紀錄電影《黑太陽731》中,有這樣一個壓力試驗:一個中國人被推進真空實驗艙,艙門關閉後,裡面的空氣被快速抽出。
實驗艙內的壓力加速降低,他的身體開始急劇膨脹,當整個身體被強壓「吹到」一個極限時,這個人突然「爆體」而亡。
看完這部電影,對這段場景記憶猶新,甚至對這種真空實驗艙產生了恐懼。
進入密閉的環境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危險在未知的環境中潛伏。聯想一下諸多盜墓小說中經常出現的,盜墓賊魯莽下墓,慘死墓中,便可得知,密閉的空間里,有著能殺死人的「東西」。
這類空間,在工業上的定義,為有限空間。專業解釋來講,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受限但人員可以進入、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
有限空間之所以讓專家也謹慎對待,在於其內部存在的不明積聚物和缺氧問題。正常推橋簡檔理可知,有限空間內的氣體是通風不良的,常年封閉久不通風,就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的積聚。
或存在氧含敏亂量不足的情況。不論是哪一種情況,貿然進入,就會有「中招」的風險。
2020年3月12日,天津市津津制葯有限公司發生中毒和窒息事故,一名工人在進入合成氫化可的松車間不銹鋼水解釜內拿取取樣器時暈倒,後另一人進入釜內施救時也暈倒,搶救無效死亡,造成2人死亡。
2019年5月14日,東莞市生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期污水站改擴建項目的1號酸析池,1人掉入酸析池的污泥水中後,有2人進行盲目施救,最終導致3人均死亡。
有限空間作業暗藏「無限殺機」,奈何仍有「莽漢」不知其深淺。或者,與其說是不知,更可以說是不重視。因此,在2020年4月1日,北京咐爛市應急管理局修訂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實施,也說明了有限空間安全作業已被提上日程,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說到這里,很多人還是不太清楚,有限空間這個概念。總結了一些常見的有限空間,壓力容器、煙道、電力井、污水井、發酵池、腌菜池、化糞池、反應爐、反應罐、窯爐、儲罐……這些,都是有限空間。
❹ 渣油加氫抽真空負壓一直掉怎麼辦
1、首先更換線圈。車敗沖輛通電後電磁閥不出油,線圈外形異常,線圈內置芯棒沒有電磁吸力,造成油箱負壓,需要更換電磁線圈。
2、其次清理異物。碳罐的先導閥處有異物,造成異響,油箱負壓,需要清洗先導閥,將異物清鋒晌理干凈。
3、最後擰緊螺帽。是碳罐的先導閥處線銀枯鋒圈螺帽松動導致油箱負壓,需要將螺帽擰緊。
❺ 關於生態起源的問題至今仍是科學家們不斷探索的課題.1953年,美國學者米勒進行了模擬實驗,開辟了通過實
如圖,在米勒的模擬實驗,一個盛有水溶液的燒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間里含有氫氣、氨氣、甲烷和水蒸汽等「還原性大氣」.米勒先給燒瓶加熱,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環,接著他通過兩個電極放電產生電火花伍正察,模擬原始天空的閃電,以激發密封裝置中的不同氣體發生化學反應,而球型空間下部連通的冷凝管讓反應後的產物和水蒸汽冷卻形成液體,又流回底部的燒瓶,即模擬降雨的過程.經過一周持續不斷的實驗和循環之後.米勒分析其化學成分時發現,其中含有包括5種氨基酸和不同有機酸在內的各種新的有機化合物,同時還形成了氰氫酸,而氰氫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組成核苷酸的基本單位.米勒的實驗試圖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實驗中火花放電的作用是模擬原始天空的閃電,提供動力,以激發密封裝置中的不同氣體發生化學反應.
向A裝置內輸入的氣體是氫氣、氨氣、腔茄甲烷和水蒸汽等「還原性大氣」,沒有氧氣.
b實驗裝置的名稱是冷凝器.
米勒提出的問題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小分子物質能合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嗎?
米勒作出的假設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小分子物質能合成有機小分子物質.
米勒搜集到的證據是:分析其化學成分時發現,其中含有包括5種氨基酸和不同有機酸在內的各種新的有機化合物,同時還形成了氰氫酸,而氰氫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組成核苷酸的基本單位.
米勒的實驗向人們證實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故答案為:模擬閃電,提供動力
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小分子物質能合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嗎?
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小分子物質能合成有機小分子物質.
產生了多種氨清扮基酸等有機物.
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由無機小分子物質能合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是可能的.
❻ 化學實驗操作中的真空減壓除水怎麼實現
很巧,我正好也做這個,操作很簡單,對溶液加熱,把溶液上方抽真空,很快就可以得到固態的產物,儀器裝置也不復雜,一台旋轉蒸發儀加上一台簡式抽真空機就可以了,兩台儀器加起來的費用大概6000-7000元。
❼ 苯胺的氫化還原開始前為何需要反復抽真空
防止氧化。
苯胺非常易氧化,放在納則空氣中時間太長的話,就會變攔頌黃或者變黑,簡茄鄭真空中一般是沒有氧氣的,所以要抽真空,防止氧化。
❽ 氫氣提純的工藝流程
變壓吸附氫提純裝置工藝流程見圖2。來自乙苯/苯乙烯和加氫裝置的各種尾氣經冷卻器冷卻後進入原料氣緩沖罐,除去其中的大部分反烴化料液體,再進入前處理塔,吸附掉氣體中夾帶的少量液滴和部分C6,然後進入TSA系統,在常溫下除去混合原料氣中C5以上的組分。之後進入VPSA系統,在6個塔循環操作、交替吸附的作用下生產出粗氫氣再進入脫氧塔,若氧含量滿足工藝要求,可不經脫氧塔直接進氫氣壓縮機壓縮後送出裝置。TSA和VPSA再生時用真空泵抽真空,排出的解吸氣經尾氣壓縮機送入低壓瓦斯管網。
氫氣提純裝置設計能力為6000到20000Nm3/h,本次標定的原料氣量為15200Nm3/h,採用6塔三均方案,由於加氫裝置沒有向氫提純裝置返加氫尾氣,故無加氫尾氣量。沒有投用脫氧塔的情況下,氧氣雜質含量遠低於100μg/g的設計要求。裝置能耗較小,其中蒸汽占近66%,而這主要是由尾氣壓縮機(蒸汽透平)所消耗的,蒸汽加熱器間歇工作,只佔很小一部分。標定期間的氫氣回收率為90.47%。(氫回收率=(產品氫氣量×純度)/(原料氣量×氫氣含量)×100%)
❾ 如何進行新瓶和檢驗後首次投入使用氣瓶的抽真空置換
將氣瓶連接在抽真空裝置上,利用抽真空裝置對氣瓶抽真空,真空度為-0.05~0.1MPa,對可燃氣體應選用防爆型設此模備.
關閉瓶閥,將氣瓶利茄凳用待充氣體(置換氣體與氣瓶充裝氣體相同)置森納緩換2~3次(對可燃氣體一般要求抽真空後,先用氮氣置換2~3次,再用待充氣體置換),化驗純度,符合要求後進入充裝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