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實驗室制氧氣的實驗裝置有哪些
實驗室制氧氣的實驗裝置有:試管、鐵架台、酒精燈、導管、玻片。
分析: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
化學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加熱)。
反應的注意要點:
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使炸裂試管。
2、葯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先預熱(均勻受熱),之後可以將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裝有葯品部位定向加熱。
3、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4、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大約0.5cm)。
5、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並堵塞導管,使所製得氣體無法較好排出。
6、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防止收集氣體不純)。
7、實驗結束時,先導氣管出水,再滅酒精燈:防止冷凝水迴流試管炸裂。
8、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以便把空氣排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實驗室制氧氣
『貳』 [隔絕空氣的多功能實驗裝置] 空氣濾清器是什麼
項目背景 在教學中常遇到一些需要隔絕空氣才能完成的實驗,如製取氫氧化亞鐵,銅和稀硝酸的反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通過長期的思考和研究,設計了隔絕空氣的多功能實驗裝置。
實驗儀器及試劑
實驗儀器包括:玻璃管、橡皮管若干、小燒杯4個、注射器2支、止水夾2個、火柴、鑷子等。
試劑包括:金屬鈉、水、酚酞試液;粗銅絲、稀硝酸;新制硫酸亞鐵溶液、氫氧化鈉溶液。
設計過程
思考裝置原理(如圖1-1)。
製作裝置:製作示教板(用木板製作,起到固定裝置的作用),連接玻璃儀器。在該過程中不斷改進,其中示教板後設計了儲物箱,方便放置葯品;止水夾改進為適合平面板的夾取方式,詳見實物圖2-1、2-2、2-3。
反復試驗:通過實驗,鈉與水的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實驗很容易成功;氫氧化亞鐵製取時,硫酸亞鐵的濃度不宜太大,現象明顯;銅和稀硝酸反應,起初實驗時,硝酸濃度太小,反應太慢,現象不明顯,後來多次實驗,硝酸濃度在25%左右效果很好。其中還需保證裝置有良好的氣密性。
橡皮塞有兩套,一套帶尾氣處理導管,一套無尾氣處理導管。利用該裝置可進行鈉與水反應收集氫氣並點燃的實驗、制氫氧化亞鐵的實驗、銅與稀硝酸反應觀察一氧化氮顏色的實驗。實驗完畢後,清洗該裝置時,打開止水夾①,向反應管中注水即可(各實驗詳細操作步驟見實驗操作部分)。
實驗操作
金屬鈉與水反應
見圖1-2。關閉止水夾①,打開止水夾②③,向反應管中注水至大頭針以下,滴加酚酞試液;取黃豆大小的鈉塊,插在帶導管的橡皮塞的大頭針上;把橡皮塞塞在反應管上,用注射器向反應管中迅速注滿水,至填滿整個反應管,關閉止水夾②;待反應散跡完畢後,關閉止水夾鏈派③,取下橡膠塞,迅速用火柴點燃管內氣體,觀察現象;最後清洗裝置:打開止水夾①,向反應管中加水。
氫氧化亞鐵的製取
見圖1-3。關閉止水夾①,打開止水夾②③,向反應管中注滿新制的硫酸亞鐵溶液;塞上橡皮塞;關閉止水夾②,向管內注入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生成的沉澱顏色和狀態;關閉止水夾③,取下橡皮塞,觀察沉澱顏色的變化過程,或者打開止水夾②,利用虹吸原理,讓產生的氫氧化亞鐵流入左邊燒杯,觀察現象;打開止水夾①,放出反應液;清洗裝置:打開止水夾①,向反應管中加水。
銅與稀硝酸反應
見圖1-4。關閉止水夾,向反應管內注滿稀硝酸(濃硝酸與蒸餾水按1:1.5配製,所得溶液質量分數約25%);塞上連有導管和銅絲的橡皮塞(拔下針頭);待反應進行一會兒,產生的氣體排出導管內的空氣後,關閉止水夾②;待稀硝酸與銅絲分離後,停止反應,觀察氣體顏色;用注射器向反應管中注入空氣,棚掘賀觀察現象;關閉止水夾③,多次注入空氣,把二氧化氮氣體排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處理,打開止水夾①,放出反應液;清洗裝置:打開止水夾①,向反應管中加水。
『叄』 空氣的組成包括測定氧氣含量實驗,裝置,原理,現象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實驗原理】4P+5O2= 2P2O5(條件為點燃)
【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彈簧夾關閉。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並做上記號。
【實驗步驟】
①連接裝置,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並塞緊塞子。
③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簧夾。
【實驗現象】①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②放熱;③冷卻後打開彈簧夾,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空氣總體積的1/5。
【實驗結論】①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②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注意事項】
1.紅磷必須過量。如果紅磷的量不足,集氣瓶內的氧氣沒有被完全消耗,測量結果會偏小。
2.裝置氣密性要好。如果裝置的氣密性不好,集氣瓶外的空氣進入集氣瓶,測量結果會偏小。
3.導管中要注滿水。否則當紅磷燃燒並冷卻後,進入的水會有一部分殘留在試管中,導致測量結果偏小。
4.冷卻後再打開彈簧夾,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5.如果彈簧夾未夾緊,或者塞塞子的動作太慢,測量結果會偏大。
6.在集氣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燒盡管消耗氣體,但是產生了新的氣體,氣體體積不變,容器內壓強幾乎不變,水面不會有變化。
8.如果預先在集氣瓶內放入氫氧化鈉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進行實驗。
9.不要用鎂代替紅磷!原因:鎂在空氣中燃燒時能與氮氣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這樣不僅消耗氧氣,還消耗了氮氣和二氧化碳,使測量結果偏大。
『肆』 實驗室制氧氣用到的裝置有哪些
氯酸鉀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是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的裝置(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收集裝置是排水法或排空氣法裝置。
向上排空氣法是指在實驗化學中製取氣體時的一種方法。在氣體的密度明顯大於空氣且不與空氣反應時,用此方法。氣體的密度明顯比空氣大,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氫,氯氣,氧氣等。密度小的則用向下排空氣法。且該氣體不與空氣中成分發生反應。
(4)空氣氣體的小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
用過氧化氫制氧氣選乙裝置:液體與固體不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液常溫型)
氯酸鉀是強氧化劑。如有催化劑等存在,在較低溫度下就能分解而強烈放出氧氣。這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氯酸鉀分解放氧是放熱反應。在酸性溶液中有強氧化作用。與碳、磷及有機物或可燃物混合受到撞擊時,都易發生燃燒和爆炸。
『伍』 如圖是自製氣壓計
(2010?日照)如圖是小麗自製的氣壓計.當她把氣壓計從六樓拿到一樓時,觀察玻璃管內的水柱將______(填
自製氣壓計的原理是:瓶內氣壓等於玻璃管內的水柱的壓強加大氣壓,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當氣壓計從六樓拿到一樓時,大氣壓增大,瓶內氣壓不變,故玻璃管中的水柱降低.故答案為:降低.
如圖所示是課本中展示的自製水氣壓計,(1)把它由山腳移至山頂,玻璃管中的水柱的高度變化情況______.
(1)把氣壓計從山腳帶到山頂,瓶內空氣的壓強不變,而外界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此時在瓶內氣壓的作用下,會有一部分水被壓入玻璃管,因此管內水柱的高度會增大;(2)用這些器材,還能自製的實驗裝置是水銀氣壓計;故答案為:變大;大氣壓隨海拔的升高而減小;水銀氣壓計.
(2010?黑河)如圖所示,是小強同學自製的氣壓計,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當外界大氣壓減小時,下列說法正
(1)當滾物外界大氣壓減小時,瓶內壓強大於大氣壓,因此細管內液柱高度會上升;(2)由於物體的質量不隨氣壓的改變而改變,因此瓶子對桌面的壓力不變.故選A.
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將自製氣壓計從山腳下帶到山頂的過程中,氣壓計的水柱和外界氣壓的變化分別是()
大氣壓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所以從山腳到山頂大氣壓會降低,又因瓶內空氣的壓強不變,所以在瓶內氣壓的作用下,會有一部分水被壓入玻璃管,使管內水柱上升.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如圖是一個自製氣壓計,當將氣壓計從山腳拿到山頂,將觀察到()A.細管內液柱高度上升B.細管內液柱
瓶內封閉氣體壓強p等於大氣壓p0與玻璃管內水柱產生的壓強之和,即p=p0+ρgh,h為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從山腳到山頂的過程中,瓶內氣體壓強P不變,而大氣壓p0變小,所以h應變大,玻璃管中水柱升高.故選A.
圖是一個自製的氣壓計大緩液,小明用托盤托著它從樓下到樓上,發現玻璃管內水柱高度變高了。(1)水柱高度變高
(1)減小 (2)變小
如圖,是自製的水氣壓計,把它由東寶山的山腳移至山頂,玻璃管中的水柱的高度變化情況是(瓶口密閉不漏氣
如圖所示氣壓計的原理是:瓶內氣壓不變,它等於大氣壓和細玻璃管內水柱產生的壓強之和,當高度增加時,大氣壓減小,細哪困玻璃管內水柱產生的壓強增加,故ACD錯誤.故選B
(2012?新化縣二模)如圖是一個自製的氣壓計(氣密性好),小明用托盤托著它從樓下到樓上,發現玻璃管內
大氣壓是隨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這樣,大氣壓減小,液柱就會在內部壓強的作用下而上升;水柱升高,瓶內水面下降,空氣體積增大,質量因密閉而不變,所以氣體的密度會變小.故答案為:降低,不變,變小.
『陸』 「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麼不同」探究實驗裝置實驗一:(如圖3)將澄清的石灰水分別滴入到盛有
人體的新陳代謝需要消耗氧氣,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氣體中所含的專二氧化碳比人體吸入空屬氣中的二氧化碳多,人體要通過呼吸排出一定量的水蒸氣,故呼出的氣體中水蒸氣含量多,因此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空氣相比,具有「兩多一少」的特點,即與吸入的空氣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氣含量增加,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答案:
(2)呼出氣體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3)插入空氣中的無變化,插入呼出氣體中的木條熄滅;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均高於空氣;
(4)對著呼出氣體的玻璃片出現水霧;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比空氣中含量高.
『柒』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裝置圖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裝置圖
一、實驗室製取氣體的兩套發生裝置:
實驗室中制備氧氣,一般用加熱高錳酸鉀、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用二氧化錳催化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進行。
『捌』 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
(1)①作此實驗,裝置的氣密性必須要好,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是:固定兩個注射器中的一個活塞,推動另一活塞,然後松開,如果能回復到原處,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②實驗中測定的氧氣體積分數小於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銅絲量不足,裝置氣密性不好;
③這個實驗可以證明空氣是混合物,原因是:注射器內空氣未完全消耗;
(2)紅磷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因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產物是固體,如裝置內紅磷燃燒消耗盡氧氣,瓶內氣壓減小,水吸入裝置的體積數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數.
①集氣瓶中剩餘氣體主要是氮氣,氮氣具有性質較穩定、難溶於水的性質;
②認真比較(1)、(2)兩種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1)實驗裝置的方法更好一些,因它更環保;
③通過上面兩種方法的研究、總結,可以得出這樣的看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首先要選取一種合適的物質,這種物質只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物最好是固體物質通過觀察現象來得出相應的結論.
故答案為:
(1)①固定兩個注射器中的一個活塞,推動另一活塞,然後松開,如果能能回復到原處.說明裝置氣密裝置氣密性良好(其他合理做法也可得分);
②銅絲量不足;加熱溫度不夠;裝置氣密性不好;未完全冷卻至室溫就讀數(或其它合理說法任寫兩點);③混合物;注射器內空氣未完全消耗(說法合理即可)
(2)①氮氣;性質較穩定、難溶於水;②(1)更環保或更精確(任寫一點);③氧氣;固體;
『玖』 向上排空氣法的裝置
向上排空氣衡前法的裝置包括玻璃導氣管和集氣瓶。
向上排空氣法是指在實驗化學中製取氣體時的一種方法。在氣體的密度明顯大於空氣且不與空氣反應時,用此方法。氣體的密度明顯比空氣大,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氫,氯氣,氧氣等。密度小的則用向下排卜鍵空氣法。且該氣體不與空氣中成分發生反應。
儀器:
1、集氣瓶:收集氣體的載體。
2、磨口玻璃片:收集後用毛玻璃片蓋上,以防氣體泄露。
3、玻璃管:用於導氣。
驗滿:帶火星的木條(驗滿氧氣)、藍色石蕊試紙(驗滿NO2、SO2、Cl2、HCl、CO2等酸性氣體)、紅色石蕊試紙(通常驗滿NH3)等。
尾氣處理:如果收集有污染的氣體,則需要除去,防止污染空氣,通常用氫氧化鈉除去NO2,SO2,Cl2,HCl,CO2等酸性氣體,濃硫酸吸收SO3。
『拾』 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
一、實驗原理:
利用紅磷與空氣中氧氣反應(不生成氣體),使容器內壓強減小,讓水進入容器。測定進入容器內水的體積,即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
二、實驗裝置:
儀器:集氣瓶、燃燒匙、導氣管、燒杯、彈簧夾
葯品:紅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