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大自然探究實驗裝置

大自然探究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3-04-17 08:17:13

❶ 如圖所示,是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實驗裝置圖.(1)實驗器材有:鐵架台(鐵夾、鐵圈)、石棉網、_____

(1)如圖,復要使水沸騰需對水制進行加熱,還需酒精燈.水蒸氣上升遇冷才能液化,因此還需溫度低的金屬盤.
(2)酒精燈是用來加熱的,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比較高,組裝器材時,通過調整鐵圈的位置保證使用酒精燈的外焰來加熱;
(3)當用酒精燈給燒瓶中的水加熱時,瓶中的水吸熱會發生汽化現象,水變成水蒸氣,從燒瓶口冒出時形成白霧.
(4)燒瓶中汽化的水蒸氣上升遇到冷金屬盤就會液化形成小水滴.由於液化放熱,因此感覺金屬盤發燙.
(5)燒瓶里的水吸熱汽化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故答案為:(1)酒精燈、金屬盒; (2)鐵圈; (3)水蒸氣;
(4)小水滴、發燙;(5)汽化、液化;

❷ 如圖所示是模擬大自然中「雨」形成的實驗裝置.(1)實驗時,應在錐形瓶中加入______,在蒸發皿中放入___

(1)實驗時,應在抄錐形瓶襲中加入熱水,這樣瓶中就會有溫度較高的水蒸氣;在蒸發皿中放入冰,這樣蒸發皿溫度就會變低.
(2)燒瓶中的溫度高的水蒸氣上升時,遇到低溫的蒸發皿,水蒸氣遇冷發生液化現象,變成小水珠,即看到的白氣;自然界中的雨就是大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為:(1)熱水;冰;(2)白氣;水蒸氣遇冷液化.

❸ 請你仔細觀察分析下面所示的實驗裝置,回答有關問題:(1)甲裝置可以用來探究植物的______.在實驗過程

(1)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所以甲裝置可以用來驗證蒸騰作用,現象為:在塑料袋的內壁上凝結的小水珠.在實驗過程中,塑料袋內壁出現的水分是通過葉片上的氣孔散失的.
(2)在乙裝置中,天竺葵用黑色塑料袋罩住,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可以進行呼吸作用,有機物徹底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將瓶內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所以乙裝置驗證的是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實驗選用黑的塑料袋,是為了避免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而影響實驗效果.
(3)丙裝置所示實驗,葉片的遮光部分b與見光部分a以光為變數形成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葉片的遮光部分由於缺少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滴加碘液不變藍.
(4)丁裝置可以用來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取一些金魚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燒杯中.在金魚藻上面倒罩一短頸玻璃漏斗,漏斗頸上套上灌滿清水的玻璃管.將上述裝置移至陽光下照射,並觀察現象.待氣體充滿試管的1/2時,取出玻璃管,迅速將快要熄滅的細木條插進管內,觀察現象.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
(5)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並儲存能量,同時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
故答案為:
(1)蒸騰作用;氣孔(2)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植物呼吸釋放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光合
(3)讓葉片內的澱粉運走耗盡;光
(4)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5)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

❹ 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

(1)①作此實驗,裝置的氣密性必須要好,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是:固定兩個注射器中的一個活塞,推動另一活塞,然後松開,如果能回復到原處,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②實驗中測定的氧氣體積分數小於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銅絲量不足,裝置氣密性不好;
③這個實驗可以證明空氣是混合物,原因是:注射器內空氣未完全消耗;
(2)紅磷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因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產物是固體,如裝置內紅磷燃燒消耗盡氧氣,瓶內氣壓減小,水吸入裝置的體積數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數.
①集氣瓶中剩餘氣體主要是氮氣,氮氣具有性質較穩定、難溶於水的性質;
②認真比較(1)、(2)兩種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1)實驗裝置的方法更好一些,因它更環保;
③通過上面兩種方法的研究、總結,可以得出這樣的看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首先要選取一種合適的物質,這種物質只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物最好是固體物質通過觀察現象來得出相應的結論.
故答案為:
(1)①固定兩個注射器中的一個活塞,推動另一活塞,然後松開,如果能能回復到原處.說明裝置氣密裝置氣密性良好(其他合理做法也可得分);
②銅絲量不足;加熱溫度不夠;裝置氣密性不好;未完全冷卻至室溫就讀數(或其它合理說法任寫兩點);③混合物;注射器內空氣未完全消耗(說法合理即可)
(2)①氮氣;性質較穩定、難溶於水;②(1)更環保或更精確(任寫一點);③氧氣;固體;

❺ 設計一個實驗,檢驗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某學生為了證明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其中綠色植物生長旺盛。將裝置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時後觀察結果。試分析: (1)該裝置放在黑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該實驗除必須在黑暗中完成外,還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實驗中,有同學提出,需要同時進行另一組其他條件相同但不放植物的實驗。你認為有沒有意義?簡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主要測試學生的理解能力、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其知識載體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答案】(1)讓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①燒杯口及植物莖周圍、兩塊夾板之間要用凡士林密封;②不能見光,否則植物會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2)有意義。因為該實驗需要設立對照實驗,即有植物的燒杯內的石灰水因吸收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而變渾濁,而對照實驗中的石灰水不變渾濁。

為證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必須的原料」,某同學制定了下列實驗方案:⑴ 實驗目的(略)
⑵ 實驗材料和用具(略)
⑶ 實驗方法和步驟
① 用一適當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長正常的盆栽綠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氣。
② 將上述植物及裝置放在暗室中飢餓,消耗掉葉片內貯藏的有機物。暗室內裝有綠色安全燈。
③ 飢餓一定時間後,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時,使其充分進行光合作用。
④ 取一片葉,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水浴加熱,是葉綠素溶於酒精中。
⑤ 將已脫綠的葉片取出,平鋪在一個培養皿內,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有無澱粉的特異顏色反映出現。

對照組:一樣的方法不過把NaOH換成水

❻ 初二上學期物理題

1.下列光現象中,由於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

2.下列數值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
A.人體正常體溫約為39℃ B.兩個雞蛋的質量約為100g
C.人的拇指寬度約為10cm D.初中生跑100m約需8s
3.你認為下列情況中沒有發出雜訊的是 ( )
A.中午,同學們在教室里學習、休息時,有些同學大聲嬉戲
B.半夜時,有人引吭高歌
C.課堂上老師正在講課,個別同學在小聲講話
D.在歌劇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
4.電視的遙控器能夠發射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一紅外線.把遙控器發射窗對著電視機的紅外線接收窗,分別按不同的鍵,就有控制電視電視機進行選台、調節音量、改變亮度等,但有時把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窗對著電視機側面的牆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電視機,這是利用光的 ( )
A.直線傳播 B.反射 C.折射 D.色散
5.今年夏天,江蘇太湖由於水位持續偏低、天氣高溫少雨、湖水富營養化嚴重等因素,導致藍藻大量繁殖,使湖水呈藍綠色油漆狀並發出腥臭味,藍藻呈藍綠色是因為( )
A.白光照在藍藻上,藍光、綠光被反射,其餘色光被吸收
B.白光照在藍藻上,藍光、綠光被吸收,其餘色光被反射
C.藍藻是光源,自身能發出藍光、綠光
D.藍藻是光源,自身能發出除藍光、綠光以外的其餘色光
6.某同學做凸透鏡成像實驗,當光屏距離凸透鏡14cm時,發現光屏上有一個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斷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7.在汶川地震救援中,採用了音頻生命探測儀,如下圖所示,它的多個探頭接觸廢墟,收集廢墟下倖存者的微弱呼救聲、呼吸聲、心跳聲等,探測儀將音頻信號放大,救援人員就可以發現倖存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探測儀收集聲音信號時利用了固體可「傳聲」
B.倖存者發出的聲音與外界雜訊的音調、音色不同
C.倖存者能聽見探測儀發出的超聲波
D.白天嗓聲較大,探測儀更適合在安靜的夜晚使用

8.如圖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 ( )
A.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B.聲音產生的原因
C.音調是否與頻率有關 D.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
9.甲、乙兩小車運動的s—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 ( )
A.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甲車的速度為8m/s,乙車的速度為2m/s
C.經過6s,甲、乙兩車相距4m D.經過5s,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均為10m

10.根據上圖煙囪中冒的煙和甲、乙兩小車上小旗飄動的情況,有關甲、乙兩小車相對於房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甲、乙兩小車一定向左運動 B.甲小車可能運動,乙小車向右運動
C.甲、乙兩小車一定向右運動 D.甲小車可能靜止,乙小車向左運動
11.現代建築出現一種新設計:在牆面裝飾材料中均勻混入小顆粒狀的小球,球內充入一
種非晶體材料,當溫度升高時,球內材料熔化吸熱;當溫度降低時,球內材料凝固放熱,使建築內溫度基本保持不變.下圖的四個圖象中,表示球內材料的熔化圖象的是
( )

12.如圖所示,小明將盛滿水的圓柱形透明玻璃杯貼近書本,透過玻璃杯看書上的鸚鵡圖片(圓圈中的鸚鵡圖與書本中的鸚鵡圖實際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虛像可能是( )

二、填空題(共10題,每空1分,共26分)
13.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__________m/s.超音速飛機的飛行速度常用馬赫數表示,
馬赫數指的是聲速(聲音在15℃時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的倍數.某超音速飛機飛行的馬赫數為2,那麼它的飛行速度是___________km/h.
14.用托盤天平測量銅塊質量時,應將天平放在__________桌面上,游碼移到標尺的零刻度處,若天平的指針靜止在圖甲所示位置,則可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使天平平衡.測量中,當右盤所加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時天平平衡,則該銅塊的質量為_________g.

15.嚴冬時節,玻璃窗的內表面常結一層冰花,這是由於室內的水蒸氣_________生成的,
有時又可看到豎直的冰痕,這是由室內的水蒸氣先__________,再在沿玻璃下淌的過程中凝固而成的.
16.晴天曬被子能殺菌是利用太陽光中的___________;「聲吶」可用於測繪海底形狀,
是利用了________定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
17.當光線與平面鏡成90°射向鏡面時,此光線的反射角為___________:若入射光線
不動,鏡面繞入射點轉過30°,那麼,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_________.
18.媽媽炒菜時,正准備向已經預熱的鍋內倒油,在旁邊幫忙的張偉同學不小心在鍋里滴了幾滴水,他看到小水珠落到鍋底很快就不見了.小水珠在這里發生的物態變化的名稱是_________,這個過程是________熱的(填「吸」或「放」).當媽媽把油倒入鍋內後,卻不見油冒氣泡,這是因為油的沸點比水的沸點__________(填「高」或「低」).
19.中秋的夜晚,皓月當空,繁星點點.我們漫步在林蔭小道上,微風和煦,傳來陣陣樹葉的沙沙聲.月光穿過層層疊疊的樹葉,在大地上形成了一個個圓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銀在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
(1)月亮相對於地球是__________的,地球相對於地球同步衛星是________的.(填「運動」或「靜止」)
(2)樹葉的沙沙聲是由於樹葉的__________產生的.
(3)大地上圓形的光斑實際上是月亮的_________(填「實像」或「虛像」),它是由光的
___________形成的.
20.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首先應調節凸透鏡、光屏和燭焰,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並且大致在________.如果凸透鏡焦距為10cm,物距為25cm,移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________的實像.在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與此類似的是__________.
21.如下圖所示,向右作直線運動的小車,通過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時間都是0.5s,
則小車做的是________運動(選填「勻速」、「加速」或「減速」);它從A點運動到D點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已測得每小格是2米)

22.我國的漠河地區曾出現一次「日全食」,如圖所示是日全
食時太陽、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圖,則圖中__________
是地球,「日全食」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

三、解答題(共11題,共50分)
23.(2分)如圖所示,A′B′是物體AB經平面鏡所成的像,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

24.(2分)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在圖中畫出反射光線OB的入射光線AO,並標出入射角(在
入射角內標上a).
25.(2分)請在圖中將凹透鏡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補畫完整.
26.(2分)在一個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燒杯中插入一支溫度計,
用酒精燈對燒杯緩慢加熱,某同學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在表中:

加熱時間/min 0 2 4 6 8
溫度計示數/℃ 0 0 0 4 8
現象 有較多冰,
少量水 有少量冰,
較多水 冰幾乎
完全消失 全部
是水 全部
是水
分析此表,你可得到的結論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點)
27.(6分)某同學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
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後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如圖所示.此實驗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於比較________________關系;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________________關系;
(3)移去蠟燭B,並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
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____________像.

28.(2分)如圖所示,小明將一個帶有指示燈的蜂雞器放在夾層抽成真
空的雙層玻璃內,結果他幾乎聽不到正在發聲的蜂鳴器發出的聲音,
卻能看到蜂鳴器指示燈發出的光.根據觀察到的現象,
他得出了關於聲音和光傳播方面的一個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6分)如圖是一個水循環的模擬裝置.加熱燒瓶內水(燒瓶里的水當作地球表面的水源)
使有充足的蒸氣不斷從彎管出來,進入放著冰塊的金屬盤(金屬盤當作高空的冷空氣)和放在桌面的托盤(當作地面)之間,水蒸氣在金屬盤底凝結成水
並降落到托盤內.
(1)請寫出上文所反映的兩種物態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節約用水應從我做起,
請你寫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項節約用水措施: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6分)如圖所示,射一束激光至空水槽內的O點(做
個標記),保持激光筆的位置不動,然後向水槽內注水.

(1)注水過程中,水槽底部的光斑向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光線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方向__________(選填「發生」或「沒發生」)偏折.
(2)光束路徑的顯示方法是向水面上方噴些煙霧和在水中滴墨水,利用光的________反射現象來顯示光束路徑.
31.(4分)表格中所列數據記錄了某優秀短跑運動員創造世界記錄時跑步過程中通過不同
距離所用的時間.

距離/m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時間/s 0.00 1.88 2.96 3.88 4.77 5.61 6.45 7.29 8.13 9.00 9.86
請根據表格中的數據計算:(1)運動員在前40m,和後60m的平均速度分別為多大?
(2)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大?
某同學解答如下:
已知:S1=40m,S2=60m,t1=4.77s,t2=9.86s-4.77s=5.09s
求:(1) 、 (2)
解:

答.(1)運動員在前40m,和後60m的平均速度分別為8.39m/s和11.79m/s.
(2)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為10.09m/s。
該同學的解答是否正確,如有錯誤,指出錯誤之處,然後加以改正

32.(6分)小華同學測得長200m的列車,以20m/s的速度勻速通過一條隧道,所用的時間是10min,(1)有關「列車通過隧道」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從火車頭進入隧道到火車頭出隧道 B.從火車頭進入隧道到火車尾出隧道
C.從火車尾進入隧道到火車頭出隧道 D.從火車尾進入隧道到火車尾出隧道
(2)推算隧道的長度.

(3)列車全部在隧道里行駛的時間.

33.(12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汽車防凍液
汽車在行駛時,發動機的溫度會升得很高.為了確保安全,可用水循環進行冷卻.實際上,水中往往還要加入不易揮發的防凍液(原液),加入防凍液後的混合
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長時間開車也不容易沸騰.
有關資料表明,防凍液與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點、
沸點不同,具體數值參見下表(表中防凍液含量是指防凍液在混合液中
所佔體積的百分比).

防凍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點/℃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點/℃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給汽車水箱中加防凍液時,宜使混合液的凝固點比本地常年最低氣溫低10~15℃.考慮到混合液比熱容的減小會影響散熱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凍液的含量不宜過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凍液含量由30%逐漸增大到90%,則混合液凝固點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
A.逐漸升高 B.逐漸降低
C.先升高後降低 D.先降低後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氣溫為-15℃,對該地區汽車來說,在下列不同防凍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選___________.
A.30% B.40% C.60% D.90%
(3)請在圖中作出混合液沸點與防凍液含量的關系圖像:由圖像可以推知,防凍液的含量達到75%時,混合液的沸點大約是__________℃.

(4)長時間使用後,汽車水箱中的混合液會減少.與原來相比,混合液的沸點__________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沒- -

❼ 右圖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實驗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長狀況一致的天竺葵、氫氧

(1)氫氧化鈉溶液對照 (2)澱粉 (3)A:甲和乙裝置的葉片均變藍 B:甲裝置的葉片變藍乙裝置的葉片不變藍(4)碳—氧植樹造林(其他答案有道理均可)

❽ 模擬大自然中水循環的實驗我的分享是什麼

模擬自然界里水的循環

一、實驗目的

1、能夠通過討論交流、模擬實驗和觀察 等探究方法來認識自然界中水循環的現象和成因。

2 、在探究水循環的活動中提高觀察和 實驗現象的能力。

3、在探究水循環的活動中培養和提高研究地球科學的 。

二、實驗作用 本實驗是三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第六單元《液體、固體和氣體》中「自然界里水的

循環」中的內容。「自然界中的水」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初步了解水的三態變化的基礎上,進一

步引導學生探究自然界中的水循環現象及其形成原因,知道水循環會 一些常見的天氣現

象,並了解水循環與人類的關系。而「水的旅行」這一課時從「下雨」這一常見天氣現象出

發,引導學生思考「雨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進而通過討論、交流以及設計和開展模擬實

驗等探究活動,最終認識到自然界中的水循環現象和成因。

三、實驗原理

水從容器中蒸發,到達膜的時候遇冷液化為小水滴,(模擬降水)滴到小燒杯中,泥土浸濕。 (模擬下滲過程),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模擬蒸騰), 盒中放置乾冰,冷凍空氣

器底部的水。(模擬冰川和海里的冰山)

四、實驗過程 【實驗器材】

燒杯、三腳架、 燈、陶土網、溫度計、蓋板、冰塊 【實驗裝置】(設計) 冰 塊 膜 泥土 植 物 水 無底小燒杯 無蓋 盒 【實驗步驟】

① 在透明平底盆中加適量的水,直至水沒過盆底。然後把一個裝干沙子的小盆放人 。 ②用透明 薄膜蓋住盆口,並用橡皮筋扎緊,將盆放在陽光下。 ③過足夠長的時間把冷的小石頭放在 薄膜上壓陷 薄膜。注意小石頭要放在裝干沙 小盆正上方。 【實驗 】

觀察實驗單

請你利用常用的實驗器材設計一套實驗裝置來模擬水循環。

實驗現象: 薄膜上有小水珠凝結(或潮濕水汽)現象。

水珠沿著小石塊下壓的方向 。

水珠往裝干沙的小盆滴下。

最後小盆的干沙由干變濕(或被水滴浸濕)。

該實驗模擬水循環現象的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大氣降水、下滲

❾ 自然界的物是怎樣形成的 請根據模擬實驗推測大自然中物的形成原因

自然界中的物質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物質的組合、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等多個因素。在科學界中,有多種理論和假設來解釋物質形成的過程,但目前還沒有完全被證實的標准模型。
然而,通過模擬實驗可以提供一些關於自然界物質形成的推測。例如,在實驗室中可以使用化學反應、核反應或高能粒子碰撞等方式來模擬自然界中物質形成的過程。
一種著名鎮耐的模擬實驗是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它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建造的一種實驗裝置。LHC使用兩個高能束流相撞,產生非常高的能量和密度,從而模擬宇宙大爆炸時期的條件。這些高能碰撞會導致新的基本粒子的產生,例如誇克和輕子,這些粒子最終會形成原子和分子等更復雜的物質結構。
此外,化學實驗也可以模擬自然界中物質形成的過程。例如,通過在實驗室中合成有機分子御棗春,可以研究這些分子是如何形成的。同時,還可以研究這些分子在特定條件下如何組合成更復雜的化合物,從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生命的起源。
綜上所述,模擬實驗提供了一種探索自然界物質形成的方法,通過這些實驗可以推測出岩告一些關於物質形成的原因和機制,為理解自然界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

與大自然探究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風扇軸承鬆了怎麼緊 瀏覽:968
如何做軸承外圈 瀏覽:634
一加全機型工具箱怎麼用 瀏覽:611
軸承油封壞了會出現什麼症狀 瀏覽:824
實驗室溴化氫製取裝置 瀏覽:253
對照實驗裝置 瀏覽:659
有閥門的N95口罩怎麼用 瀏覽:700
超聲波應用於什麼地方 瀏覽:979
防護閥門和閘閥怎麼選擇 瀏覽:297
汽車組合儀表用什麼控制 瀏覽:157
自動門的電磁感應裝置多少錢 瀏覽:381
圓閥門怎麼換閥芯 瀏覽:488
一次性杯機器設備多少錢 瀏覽:425
實驗儀器哪些需要定做 瀏覽:236
綿陽市高新區五金機電城地址 瀏覽:703
自動控制棄流裝置 瀏覽:202
起亞換電池儀表數據亂了怎麼辦 瀏覽:359
測氧氣含量的儀器怎麼用 瀏覽:119
綿陽凌渡改液晶儀表多少錢 瀏覽:95
盆腔治療儀器的原理是什麼 瀏覽:944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