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學實驗時吸收尾氣的裝置為什麼不能密封
看是什麼氣體!密封很可能會導緻密封裝置內氣壓過大,發生爆炸!
如果是無毒無害的尾氣,可以直接排放出來,如果有害的,就要用相對應的溶液對其進行吸收處理,或者將尾氣燃燒掉!
Ⅱ 初三化學中如何檢查裝置密閉性
可以在裝置中放入碳酸氫氨加熱,如果有刺激性氣味就證明密封不好!
Ⅲ 化學實驗時吸收尾氣的裝置為什麼不能密封
你好!
密封起來的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你密封起來,這個氣體還是存在地球上,將酸性氣體通入鹼溶液,如SO2和SO3,CO2通入NaOH或CaOH.就能從根本上達到"消滅"有毒氣體的目的.
但如果是無毒無害的尾氣的話,可以直接排放出來,對環境不會有影響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Ⅳ 化學實驗中密閉容器有哪些
密閉容器應該是帶有瓶塞的容器,如容量瓶。
我燃梁感覺你問的問題應該是,在化學實驗中需要密閉的裝置有哪些?這要看實驗要求。例如:初中實驗室製取氧伍高氣、二氧化碳的腔段尺發生裝置,高中實驗室製取氯氣的發生裝置。
Ⅳ 化學實驗裝置的氣密性(初三化學)
熱脹冷縮 手握試管使試管內氣體膨脹 因而從導管溢出 在水中產生氣泡 若氣密性不好則會從介面處泄露
此實驗有時效果不明顯 也可以採用酒精燈加熱試管則效果更為明顯
Ⅵ 化學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有哪些
有三種方法。
一.將實驗儀器組裝好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熱試管,若過一會兒,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說明裝置的氣密性好。若沒有上述現象,則氣密性不好,這時要一段一段的仔細用上述方法檢驗。
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一會兒,若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則氣密性好.
三.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導管的另一端插在組裝儀器上,連成的儀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應瓶時,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將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則氣密性不好.
一般的實驗裝置檢查氣密性應該就這些吧 。但是這些方法都要使得裝置與外界空氣隔絕(能堵的地方都堵上)。
Ⅶ 檢查化學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及其原理
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在實驗前,確保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是實驗成功的基礎。氣密性檢查主要分為:微熱法(熱脹冷縮法)、注水法(液差法)、打氣與抽氣法(針筒+長頸漏斗)等,檢查原理為:改變內部壓強大小,形成內外壓強差,產生水柱。具體方法如下:
一、微熱法(熱脹冷縮法)
原理:通過微熱使裝置內部的氣體受熱膨脹,溢出一部分氣體,冷卻後,裝置內的氣體冷縮後壓強減小,外界氣壓大,將水壓入導管內,形成水柱。
實例1、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實驗裝置(試管+導管)的氣密性檢查
組裝好設備,導管一端放入水中,構成密閉系統,用雙手捂住試管,觀察到水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鬆手後,導管中進入一段水柱,說明氣密性良好。
實例2、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分液漏斗+錐形瓶)的氣密性檢查
組裝好設備,導管一端放入水中,關閉分液漏斗中的旋塞,構成密閉系統,用雙手捂住錐形瓶(或用酒精燈隔著石棉網加熱錐形瓶,加熱片刻即可),觀察到水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鬆手後,導管中進入一段水柱,說明氣密性良好。
二、注水法(液差法)
原理:用分液漏斗向密封的裝置中注水,水壓縮裝置內的氣體使內部氣壓上升,大於外部氣壓,再注水時,水會留在長頸漏斗中,與裝置內的液面形成液面差。
實例1、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實驗裝置(長頸漏斗+錐形瓶)的氣密性檢查
組裝好設備,夾緊彈簧夾,向長頸漏斗中不斷注入水,使長頸漏斗中的水高出裝置內部水面一段距離,形成液面差,觀察液面差穩定無下降,說明氣密性良好。
實例2、啟普發生器的氣密性檢查
關閉啟普發生器下面活塞,從球形漏鬥上口不斷注入水,直至球形漏斗的底端浸沒在水面以下。再關閉啟普發生器上面活塞後,繼續注入水,使球形漏斗中的液面高於反應器中的液面,停止注入後,觀察一段時間,如果液面差不變,說明氣密性良好。
實例3、U型管的氣密性檢查
將U型管的一端的彈簧夾關緊,在另一端注入水,直至左右形成液面差,靜置一段時間,液面差無變化,說明氣密性良好。
三、打氣與抽氣法(針筒+長頸漏斗)
原理:利用針筒的打氣與抽氣使裝置內部的氣壓變大變小。抽氣時,內部氣壓變小時,外部氣壓大,外界氣壓大,外界氣體進入形成氣泡。打氣時,裝置內部的氣壓大,把水壓入長頸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
實例1、製取二氧化碳氣體裝置(長頸漏斗+錐形瓶)氣密性檢查
組裝好設備,錐形瓶的雙孔塞,一個放長頸漏斗,另一孔與針筒相連。向長頸漏斗中注水直至長頸漏斗的底端浸沒在水面以下。利用針筒向錐形瓶中打氣或抽氣。
向外抽氣時,長頸漏斗下端有氣泡冒出,向內打氣時,裝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成一段水柱,說明氣密性良好。
Ⅷ 化學實驗時,為什麼要用密封的實驗裝置
只有用密封的實驗裝置才能製取純凈的氣體或者得到精確的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