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右圖是實驗室制乙酸乙酯的實驗裝置圖:(1)寫出試管A中各試劑的名稱______(2)試管A中的要放入碎瓷片,
(1)試管A中發生反應生成乙酸乙酯,乙酸與乙醇在濃硫酸、加熱的條件下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故答案為:乙酸、乙醇、濃硫酸; (2)對於液體加熱蒸餾,應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酸與乙醇需濃硫酸作催化劑,該反應為可逆反應,濃硫酸吸水利於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動,故濃硫酸的作用為催化劑、吸水劑; 故答案為:防止暴沸;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3)乙酸乙酯不溶於水,溶液分層,密度比水小,乙酸乙酯在上層,故現象為溶液分層,油層在上; 乙醇與乙酸都易揮發,制備的乙酸乙酯含有乙醇與乙酸,通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中和揮發出來的乙酸,使之轉化為乙酸鈉溶於水中,便於聞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揮發出來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於分層得到酯; 故答案為:溶液分層,油層在上;反應掉揮發出來的乙酸,使之轉化為乙酸鈉溶於水中,便於聞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揮發出來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於分層得到酯; (4)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離,分離乙酸乙酯時先將盛有混合物的試管充分振盪,使乙酸、乙醇溶解,靜置分層後取上層得乙酸乙酯,分液使用的儀器是分液漏斗、燒杯等. 故答案為:分液;分液漏斗、燒杯. |
Ⅱ 怎麼用三頸瓶制備乙酸乙酯
在100ml三頸瓶中,加入4ml乙醇,搖動下慢慢加入5ml濃硫酸,使其混合均勻,並加入幾粒沸石。三頸瓶一側口插入溫度計,另一側口插入滴液漏斗,漏斗末端應浸入液面以下,中間口安一長的刺形分餾柱(整個裝置如上圖)。儀器裝好後,在滴液漏斗內加入10ml乙醇和8ml冰醋酸,混合均勻,先向瓶內滴入約2ml的混合液,然後,將三頸瓶在石棉網上小火加熱到110-120℃左右,這時蒸餾管口應有液體流出,再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入其餘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和餾出速度大致相等,並維持反應溫度在110-125℃之間,滴加完畢後,繼續加熱10分鍾,直至溫度升高到130℃不再有餾出液為止。餾出液中含有乙酸乙酯及少量乙醇、乙醚、水和醋酸等,在搖動下,慢慢向粗產品中加入飽和的碳酸鈉溶液(約6ml)至無二氧化碳氣體放出,酯層用PH試紙檢驗呈中性。移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搖(注意及時放氣!)後靜置,分去下層水相。酯層用10ml飽和食鹽水洗滌後,再每次用10ml飽和氯化鈣溶液洗滌兩次,棄去下層水相,酯層自漏鬥上口倒入乾燥的錐形瓶中,用無水碳酸鉀乾燥。將乾燥好的粗乙酸乙酯小心傾入60ml的梨形蒸餾瓶中(不要讓乾燥劑進入瓶中),加入沸石後在水浴上進行蒸餾,收集73-80℃的餾分。產品5-8g。
Ⅲ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實驗室合成乙酸乙酯的裝置如下圖所示。 有關數據及副反應: 副反應:C 2 H
(15分制) (1)乙醇、濃硫酸、乙酸(3分) (2)防止產生倒吸(2分) (3)①分液漏斗(2分) ②除去粗產品中的水(2分) ③77(或77.1)(2分) (4)產生大量的酸性廢液污染環境(1分),有副反應發生(1分) (5)CH 3 COOH+HOCH 2 CH 3 ![]() Ⅳ (16分)Ⅰ.下圖是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的裝置圖,填寫下列空白。 (1)試管A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
(16分,每空2分) Ⅳ 實驗室制乙酸乙酯得主要裝置如圖中A所示,主要步驟①在a試管中按2:3:2的體積比配製濃硫酸、乙醇、乙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