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如圖提供的裝置與試劑,組裝一套用CO還原CuO的實驗裝置,並回答問題.(1)實驗時氣體按圖示從左向右移
(1)根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時,先通入一氧化碳、加熱反應、檢驗生成物、尾氣吸收,連接裝置的順序為:e接b,c接a;
(2)由於一氧化碳氣體是可燃性氣體,所以在點燃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氣體使裝置中的空氣排凈,然後再加熱,防止氣體不純,加熱時發生爆炸;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O+CO
△ | .
Ⅱ (本題共12分)下圖是模擬工業制硝酸原理的實驗裝置。先用酒精燈對硬質玻璃管里的三氧化二鉻加熱,然後把
(共12分) 1、4NH 3 + 5O 2  Cr 2 O 3 + N 2 ↑ + 4H 2 O(2分) 6、蒸餾(1分)盛於棕色瓶,密封放於陰暗處(2分)
Ⅲ 如圖是一套製取並驗證氯氣部分化學性質的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中反應的方程式為MnO2+4HCl
(1)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錳、氯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 △ | .
Ⅳ 實驗題:實驗室製取乙炔氣體.(1)可以作為乙炔發生裝置的實驗裝置圖有______,與制______、______裝置
實驗室通過電石與水的反應製取乙炔,是固+液 不加熱 氣裝置,因此可選擇專裝置BD,與製取氫氣、二氧化碳裝置相同屬, 故答案為:BD;H2;CO2 ; (2)實驗室通過電石與水的反應製取乙炔,化學方程式為CaC2+2H2O=Ca(OH)2+C2H2↑,乙炔含有不飽和鍵,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發生氧化反應, 故答案為:CaC2+2H2O=Ca(OH)2+C2H2↑;褪色;氧化; (3)乙炔能夠和溴水發生加成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2H2+2Br2=CHBr2CHBr2,因此現象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故答案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2H2+2Br2→CHBr2CHBr2;加成; (4)電石主要成分是CaC2,還有雜質CaS Ca3P2等,這些雜質CaS Ca3P2也能和水反應,生成H2S,PH3等雜質,可以用硫酸銅溶液除去,乙炔是可燃性氣體,可燃性氣體在點燃前必須檢驗其純度,以免發生爆炸.因乙炔中含碳的質量分數較大,在燃燒時火焰明亮並伴有濃烈的黑煙,乙炔不溶於水,可採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為:硫酸銅溶液;驗純;火焰明亮,並伴有黑煙;排水法.
Ⅳ 現有以下常見化學實驗裝置,請按要求回答問題:(1)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a______;b______.(2)在實驗
(1)a是長頸漏斗,b是酒精燈; (2)最能體現「節能、環保、低碳」理念的制備方法是用雙氧水製取氧氣,產物是水和氧氣;而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及加熱分解高錳酸鉀都需要加熱,且產生副產物,故選擇①;用雙氧水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屬於固液常溫型,所以選擇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H2O2 MnO2 | .
Ⅵ 如圖是實驗室用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碳並驗證其化學性質的實驗裝置圖,試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
(1)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a是長頸漏斗;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所以C中的現象是: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長頸漏斗;石蕊試液變紅色;水;CO2+H2O=H2CO3; (2)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所以裝置D中能夠觀察到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後熄滅;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於滅火. 故填: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後熄滅;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滅火. (3)因為二氧化碳能溶於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實驗室用裝置E來收集二氧化碳時,二氧化碳應從c端通入.故填:c.
Ⅶ 2019江蘇卷化學有機實驗題裝置B為什麼是冷凝管,它沒有進出口啊
題主方便上圖嗎
Ⅷ 化學實驗大題解題思路
實驗是化學的基礎,實驗題是高考化學中必不可少的題型,我們要研究實驗題的出題模式,進而快速准確的解決此類題型。 實驗題有兩種出題方向,一是物質制備題,二是實驗推理題。 物質制備題相對比較簡單,這是全國卷以及大多數自主命題地區的出題方式。以一道2019年全國卷1的實驗題為例: 本題是制備醋酸亞鉻,考點有操作目的、實驗儀器、反應方程式、實驗操作、實驗評價等,題型背後有三個思考方向需要我們注意。 第一個是防止被氧化,本題中是防止二價鉻被氧化,也是很多題的選題方向,原型來自於氫氧化亞鐵的制備,採用的方法有有機物覆蓋法、還原性氣體或惰性氣體保護法、電解法。本題考的就是如和還原性氣體保護法,使用過量鋅與鹽酸反應產生的氫氣來排盡空氣,起到防氧化作用。 第二個是利用氣壓推動液體流動。這在幾年的全國卷考試中都反復用到,本題是利用產生的過量氫氣增大錐形瓶c中壓強,使產生的二價鉻進入d,與d中醋酸鈉反應。17年全國卷1中的題是利用冷卻降低壓強,推動液體流動。 第三個是物質的分離。在實驗中用到比較多的是固液分離,這有兩種方式,一是產生沉澱,二是結晶。產生沉澱主要利用的就是沉澱溶解平衡原理,可以加入沉澱性離子,比如加入CO3-沉澱Ba2+,也可以通過調節pH,比如Fe2+、Fe3+的分離。結晶主要是冷卻結晶和蒸發結晶兩種方法,冷卻結晶針對溶解度隨溫謹納度變化大的物質,另外還有易分解的和帶結晶水的物質,蒸發結晶是針對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小的物質。 抓住這三點,問題便迎刃而解。 另外是實驗推理題,北京卷每年必有一道這種類型的題目,這種題難度大,會突破我們原有的認知,並且學生要做出合理的推測和假設,這些假設是課上從未講過的,考驗的就是學生的能力。以2017年北京卷為例: 本題是探究Ag+的氧化性,主要的考點是離子檢驗、反應方程式、實驗設計、實驗預測、實驗推理、實驗結論。我們可以看到,這就包含了一個探究性實驗的整體過程---假設、實驗、結論。這種題型也有三個方向需要我們著重考慮。 第一個是實驗預測,四個字,膽大有理,敢於跟我們的已有知識做斗爭,基於已有知識,又超出已有知識,比如本題中Fe2+並不是HNO3氧化的,我們在課上教授學生的知識點就是硝酸具有氧化性,但本題就不是,其實HNO3的氧化渣晌盯性是與濃度有關系的,稀的HNO3氧化性並不強。但也不能胡亂預測,要根據已有溶液中存在的離子和已知現象進行預測,本題就是溶液中有Fe2+、Fe3+、Ag+、NO3-、H+,起氧化作用的不是NO3-、H+,就很有可能是Ag+了。 第二是控制變數法。探究實驗就是找根源,這就必須用到控制變數法,必須用到對比實驗,這就是科學的思想。為了看直觀,我們要畫出表格,對原對比實驗進行加工,第一列填寫變數,第二列填寫實驗現象,第三列填寫根據現象得出的結論,輕松解決對比實驗。 第三是設計實驗,該類題型往往還要再深入探究,讓我們設計實驗,常用的就是再把某個單一變數再進行改變,根據題意和推論,得出我們預測的實驗現象;另外一種就是利用原電池來設計實驗,本題就是這種模式,成功將一個氧化還原反應變成兩個不可接觸的兩部分,排除NO3-、H+的干擾,很奇妙的設計方式,還引入了原電池,這也可能成為一個設計實驗的一個重要方向。 以上就是化學實驗題的解題思路,把握背後的思路流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與化學2019最新實驗裝置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封工具箱
發布:2025-09-11 14:09:57
瀏覽:795
鄭州中壓閥門廠
發布:2025-09-11 13:45:55
瀏覽:767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