㈢ 如圖是驗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兩套實驗裝置,甲裝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乙裝置里的水槽里放
(1)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為驗證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回,需要答對二氧化碳進行吸收.
(2)綠葉在光下製造了澱粉,因此摘下乙裝置內的葉片,經處理後加碘液數滴,葉片的顏色變藍,說明乙裝置內的葉片在光下製造了澱粉.
(3)將兩裝置先放在黑暗處24小時的作用是讓葉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排除干擾,防止影響實驗.
(4)由(1)、(2)可知,該實驗變數是二氧化碳,說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故答案為:
(1)吸收二氧化碳;
(2)變藍;植物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製造澱粉
(3)讓葉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
(4)二氧化碳
㈣ 18世紀,某科學家在探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中,做了如下實驗:實驗裝置、材料、操作方法如圖.實驗結
(1)變數應是復一組實驗中不同的一個制量,並且只有一個,甲乙唯一不同的是有無綠色植物,因此實驗中的變數是綠色植物的有無.
(2)氧氣有助燃的特性.甲玻璃罩內的蠟燭很快熄滅,是因為缺少氧氣;乙玻璃罩內的蠟燭能持續地燃燒,說明它得到了氧氣.因此實驗結果說明了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3)綠色植物在光下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呼吸作用.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散失的水蒸氣會凝結在玻璃罩的內壁上形成小水珠.因此這些水珠主要來自於植物的蒸騰作用.
(4)光合作用必須在光下才能進行.實驗時,若將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綠色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還要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因此乙玻璃罩內的蠟燭熄滅,該實驗結果說明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故答案為:
(1)綠色植物;
(2)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3)蒸騰作用;
(4)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㈤ 如下圖是一個驗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先將這個裝置放在暗室中24小時,然後移到陽光下。 離問
第一,我看不到圖。第二,這道題我用不著圖。
暗室24小時中,植物只進行呼吸專作用屬,不進行光合作用,葉片內的澱粉消耗殆盡。
雖然看不到圖,但看到NaOH,大致猜想是空氣經過NaOH後才進入瓶內。
NaOH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也就是說,進入瓶中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已經被消除。
碘和澱粉反應會變藍,加入碘液沒有變化說明葉片中沒有澱粉。
已知光合反應產物中有氧氣和澱粉,而這個實驗中沒有澱粉生成,代表植物在陽光下曬幾個小時的過程中並沒有進行光合作用。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須的水和陽光在這個實驗的條件都存在,但植物卻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只能說明空氣成分的改變導致了這一結果。
所以最後得出結論,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必須要有二氧化碳參與反應。
原創手打,不懂再問,請及時採納,謝謝。
㈥ 如圖是有關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兩個實驗的裝置圖,請據圖並結合你平時的實驗體驗回答下列問題.(1)在實
(1)在實驗一中,快要熄滅的衛生香遇到綠色植物在光下釋放出的氣體,發生的現版象是快要熄滅的衛生香迅速復燃,權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綠色植物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2)在實驗二中,綠色植物必需預先經過的處理是暗處理.
將甲、乙兩個裝置放在陽光下幾小時 後,各摘下一個葉片脫色、漂洗、滴加碘液,觀察到變藍的是
乙 裝置中的葉片,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3)綜合上述兩個實驗的結論可知,綠色植物對維持大氣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要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可採取的措施是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
㈦ 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請分析作答:(1)若要探究光
(1)甲和乙構成對復照試驗,變數是光制照,探究的是光照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甲和丙可構成一組對照試驗,實驗的變數是植物,可證明在有光條件下氧氣是有綠色植物釋放出來的.
(2)氧氣有助燃的特性,甲裝置試管中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衛生香復燃,說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
(3)分析表中的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光照越強,光合作用越強(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產量,可以採取的措施是適當增加光照強度.
(4)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進行,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因此,利用丁裝置研究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時,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擾,應對該裝置進行遮光處理,一段時間後,玻璃管中紅墨水向右(或右方)移動.
(5)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呼吸作用的表達式是:有機物+氧氣
線粒體 |
㈧ 如圖是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的兩套實驗裝置,甲裝置的培養皿里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乙裝置的
(1)碘遇澱粉變藍色.摘下甲裝胃內的葉子,經脫色處理後加碘液數滴,葉片顏色不變,證明沒有澱粉生成. (2)碘遇澱粉變藍色.摘下乙裝置內葉片,經脫色處理後加碘液數滴,葉片呈藍色,說明有澱粉產生. (3)將兩裝置行放在暗處一晝夜的作用耗盡或運走植物原有的澱粉.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澱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製造的,而不能是葉片在實驗前貯存的. (4)甲乙兩裝置的唯一不同點(實驗變數)是NaOH溶液的有無,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5)該實驗說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故答案為:(1)沒有澱粉生成 (2)有澱粉產生 (3)耗盡或運走植物原有的有機物 (4)NaOH溶液的有無;吸收二氧化碳 (5)二氧化碳
㈨ 如圖是驗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兩套實驗裝置,A裝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B裝置里的水槽里放的
(1)、(2)由來於甲裝置葉片所處的自環境沒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甲裝置葉片由於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不能製造有機物澱粉,因此遇碘不能變藍色.而乙裝置葉片由於環境中有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澱粉,故遇碘變藍色.該對照組證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將兩裝置先放在黑暗處24小時的作用是讓葉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排除干擾,防止影響實驗. (4)由(1)、(2)可知,該實驗變數是二氧化碳,說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為驗證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需要對二氧化碳進行吸收,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是B. 故答案為: (1)不變藍;沒有; (2)變藍;由於環境中有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澱粉; (3)讓葉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排除干擾,防止影響實驗; (4)二氧化碳; (5)吸收二氧化碳;B
㈩ 如圖是證實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取一個大燒杯,裝入大半杯水,燒杯內放入一些金魚藻,並通入
(1)生物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知識不難判斷物質A應為CO2,實驗室使用碳酸回鈣和鹽酸製取二氧化答碳,所以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以二氧化碳為原料,所以通入的氣體A應是二氧化碳氣體,它的作用是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為: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3)試管內的液面高於外界液面,所以說明試管內的氣壓小於外界大氣壓. 故答案為:小於; (4)由於金魚藻光合作用的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所以氧氣的鑒別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進行檢驗. 故答案為:帶火星的木條.
與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有關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封工具箱
發布:2025-09-11 14:09:57
瀏覽:795
鄭州中壓閥門廠
發布:2025-09-11 13:45:55
瀏覽:7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