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發現中子實驗裝置

發現中子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3-04-12 00:40:05

❶ 中科院研發的硼中子是真的嗎

您好,中科院研發的硼中子是真實存在的。硼中子是指通過將硼元素與中子進行反應,產生出的一種帶有特殊性質的中子。硼中子具有高中謹能量、高通量、高單向賣雀基度等特點,可以用於多種領域的應用,如中子俘獲治療、核反應堆控制、無損檢測等。中科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多年的研究,成功地開發出了硼中子源,並在多個應用領域進行了實際應用。例如,他們利用硼中子源研發了一種名為「硼中子俘獲療法」的癌症治療方法,該方法可以在歲襪不損傷正常細胞的情況下,精確地破壞癌細胞。此外,硼中子源還可以用於研究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因此,可以肯定地說,中科院研發的硼中子是真實存在的,是一種有著廣泛應用前景的重要科技成果。

❷ 下面是歷史上發現原子內部結構的幾個著名實驗的裝置圖,其中發現質子的裝置是() A. B.

通過α粒子轟擊氮核得到質子

圖中+-號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負電磁信息單位-量子比特(qubit)

(名高攔物理學家約翰.惠戚陪胡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萬物源圖於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興盛後,此概念升華為,萬物源於量子亂槐比特)

註:位元即比特

❸ 高考物理歷史

1.2008年廣東理科基礎1、最早提出用電場線描述電場的物理學家是 ( )dyszplg
A.牛頓 B.伽利略 C.法拉第 D.阿基米德
答:Cdyszplg

2.2001年上海卷9.請將右面三位科學家的姓名按歷史年代先後順陪宴序排列: 、 、 。
任選其中二位科學家,簡要寫出他們在物理學上的主要貢獻各一項: , 。
答: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
伽利略:望遠鏡的早期發明,將實驗方法引進物理學等;
牛頓:發現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等;
愛因斯坦:光電效應,相對論等。dyszplg

3.2007年廣東卷1、許多科學家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
A.卡文迪許測出引力常數
B.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C.安培提出了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公式
D.庫侖總結並確認了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dyszplg
答:A B Ddyszplg
4.2004年上海卷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瑪麗•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學說.
B.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發現了電子.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轉變的實驗中發現了中子.
D.愛因斯坦為解釋光電效應的實驗規律提出了光子說.
答:C D
5.2005年上海卷6.2005年被聯合國定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愛因斯坦對科學的貢獻.愛因斯坦對物理學的貢獻有 ( )
A.創立「相對論」, B.發現「X射線」,
C.提出「光子說」, D.建立「原子核式模型」.
答:A C
6.2006年廣東卷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康普頓發現了電子
B.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C.貝史勒爾發現了鈾和含鈾礦物的天然放射現象
D.倫琴發現了X射線
答:B C D
7.2008年理綜上海卷4、二十世紀初,為了研究物資內部的結構,物理學家做了大量的實驗,揭示了原子內部的結構。發現了電子、中子和質子,右圖是( )
A.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裝置
B.盧瑟福發現質子的實驗裝置
C.湯姆遜發現電子的實驗裝置
D.查德威克發現中子的實驗裝置
答:A
8.2009年上海卷8.牛頓以天體之間普遍存在著引力為依據,運用嚴密的邏輯推理,建立了萬有引力定律。在創建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中,牛頓( )
A.接受了胡克等科學家關於「吸引力與兩中心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B.根據地球上一切物體都以相同加速度下落的事實,得出物體受地球的引力與其質量成正比,即Fm的結論
C.根據Fm和牛頓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間的引力關系,進而得出Fm1m2
D.根據大量實驗數據得出了比例系數G的大小
答:ABC
解:題干要求「在創建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中」,牛頓只是接受了平方反比猜想,和物體受地球的引力與其質量成正比,即Fm的結論,而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後,後來利用卡文迪許胡亂祥扭稱測量出萬有引力常量G的大小,至於D項也是在建立萬有引力定律後才進行的探索,因此符合題意的有ABC。

9.2009年海南卷11.在下面括弧內列舉的科學家中,對發現和完善萬有引力定律有貢獻的是
。(安培、牛頓、焦耳、第谷、卡文迪許、麥克斯韋、開普勒、法拉第)
答:第谷、開普勒、牛頓、卡文迪許
解:第谷搜集記錄天文觀測資料、開普勒發現開普勒三定律、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許測定萬有引力常數

10.2009年理綜寧夏卷14. 在力學理論建立的過程中,有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做出了貢獻。關於科學家和他們的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伽利略發現了行星運動的規律
B. 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出了引力常量
C.牛頓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笛卡爾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
答:B D
解:行星運動定律是開普勒發現的A錯誤;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C錯誤。

11.2009年廣東卷1.物理學的發展豐富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推動了科學技術的創新和革命,促進了物質生產的繁榮與人類文明的進步。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
A.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B.洛倫茲發現了褲搏電磁感應定律
C.光電效應證實了的光的波動性 D.相對論的創立表明了經典力學已不再適用
答:A
解:電磁感應定律是法拉第發現的,B錯誤;光電效應證實了光的粒子性,C錯誤;相對論論和經典力學研究的領域不同,不能說相對論的創立表明經典力學已不再適用,D錯誤。正確答案選A。

❹ 論文:氫原子能級與衰變原理

論文:氫原子能級與衰變原理

【編者按】微觀物理世界極其復雜,在高中階段接觸比較少。主要以原子結構和氫原子能級、衰變和核能等方面介紹性內容,高考主要會考察氫原子能級結構,放射性原子的衰變。高考中經常會考察對a射線、 射線、 射線的理解,同時會結合在原子衰變中同時考察。

氫原子能級

①能級公式:

②半徑公式:

氫光譜

在氫光譜中,n=2,3,4,5,……向n=1躍遷發光形成賴曼線系;n=3,4,5,6向n=2躍進遷發光形成馬爾末線系;n=4,5,6,7……向n=3躍遷發光形成帕邢線系;n=5,6,7,8……向n=4躍遷發光形成布喇開線系;其中只有馬爾末線生活費的前4條譜線落在可見光區域內。

天然放射現象

天然放射現象中三種身線及其物質微粒的有關特性的比較。

天然衰變中核的變化規律

在核的天然衰變中,核變化的最基本的規律是質量數守恆和電荷數守恆。

①a衰變:隨著a衰變,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向後移2位,即

② 衰變:隨著 衰變,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向前移1位,即

③ 衰變:隨著 衰變,變化的不是核的種類,而是核的能量狀態。但一般情況下, 衰變總是伴隨a衰變或衰變進行的。

關於半衰期的幾個問題

(1)定義: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

(2)意義:反映了核衰變過程的統計快慢程度。

(3)特徵:只由核本身的因素所決定,而與原子所處的物理狀態或化學狀態無關。

(4)理解:搞清了對半衰期的如下錯誤認識,也就正確地理解了半衰期的`真正含義。第一種錯誤認識是:N0個放射性元素的核,經過一個半衰期T,衰變了弊雹鍵一半,再經過一個半衰期T,全部衰變完。第二種錯誤認識是:若有4個放射性元素的核,經過一個半衰期T,將衰變2個。事實上,N0個某種放射性元素的核,經過時間t後剩下的這種核的個數為

而對於少量的核(如4個),是無法確定其衰變所需要的時間的。這實質上就是「半衰期反映了核衰變過程的統計快慢程度」的含義。

原子核的人工轉變和原子核的組成

用高速運動的粒子去轟擊原子核,是揭開原子核內部奧秘的要本方法。轟擊結果產生了另一種新核,其核反應方程的一般形式為

其中X是靶核的符號,x為入射粒子的符號,Y是新生核的符號,y是放射出的粒子的符號。

1919年盧瑟福首先做了用a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的實驗。在了解盧瑟福的實驗裝置、進行情況和得到的實驗結果後,應該記住反應方程式

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質子的核反應方程。另外,對1930年查德威克發現中子的實驗裝置、過程和結果也應有個基本的了解。值得指出的是,查德威克在對不可見粒子的判斷中,運用了能量和動量守恆定律,科學地分析了實驗結果,排除了 射線的可能性,確定了是一種粒子——中子,發現中子的核反應方程

核能

對這部分內容,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已經確定核力的主要特性有:是一種很強的力(相比於其他的力),是一種短程力。

(2)一定的質量m總是跟一定的能量mc2對應。核子在結合成原子核時的總質量減少了,相應的總能量也要減少,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減少的這部分能量不會憑空消失,它要在核子結合過程中釋放出去。反過來,把原子核分裂成核子,總質量要增加,總能量也要增加,增加的這部分能量也不會憑空產生,要由外部來供給。能量總是守恆的,在原子核反應伴隨有巨大的放能和吸能現象。

(3)核反應中釋放或吸收的能量,可以根據反租巧應物和生成物間的質量差用質能關系方程來計算。

(4)核反應中能量的吸、放,跟核力的作用有關。當核子結合成原子核時,核力要做功,所以放出能量。肆肢把原子核分裂成核子時,要克服核力做功,所以要由外界提供能量。

;

❺ 什麼是中子管及中子發生器

中子管是胡茄行一種能發射中子流的儀器,它是利用高能粒子(如電子)對靶原子核(氘和氚)撞擊,或者激光產生的瞬間高溫引起真空管內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發生聚變反應來產生瞬間中子流脈沖的.利用中子流的比較強的穿透力特性,中子納皮管已廣泛應用於石油測井、輻照對蝦、輻照養魚、核物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實驗。褲嘩中子管的壽命受氘和氚半衰期的限制。
中子發生器是一種產生中子的裝置,應用於石油探井、武器點火等方向。它的主要部件包括了金屬氘化物真空弧離子源,束流光學部件以及氚靶件。

❻ 「質子」是怎樣被發現的

1919年,盧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容器C里放有放射性物質A,從A射出的α粒子射到鋁箔F上,適當選取鋁箔的厚度,使容器C抽成真空後,α粒子恰好被F吸收而不能透過,在F後面放一熒光屏S,用顯微鏡冊來觀察熒光屏上是否出現閃光。通過閥門T往C里通進氮氣後,盧瑟福從熒光屏S上觀察到了閃光,把氮氣換成氧氣或二氧化碳,又觀察不到閃光,這表明閃光一定是α粒子擊中氮核後產生的新粒子透過鋁箔引起的。

盧瑟福把這種粒子引進電場和磁場中,根據它在電場和磁場中的偏轉,測出了它的質量和電量,確定它就是氫原子核,又叫做質子,通常用符號盧瑟福把這種粒子引進電場和磁場中,根據它在電場和磁場中的偏轉,測出了它的質量和電量,確定它就是氫原子核,又叫做質子,通常用符號表示。

(6)發現中子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一、發現人

歐內斯特·盧瑟福(英語:Ernest Rutherford,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知名為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二、反質子

反質子(英語:antiproton),粒子類型為復合粒子,質子的反粒子,其質量及自旋與質子相同,且壽命也與質子相當,但電荷及磁矩則與質子相反,帶有與電子相同的負電荷。與質子相遇時會湮滅,轉化為能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質子

❼ 盧瑟福通過什麼實驗發現質子

(1)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核發現質子,並首次實現原子核的人工轉變 (2)盧瑟福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轉變並發現了質子,實驗裝置中銀箔的作用是剛好阻擋α粒子打到熒光屏,但是不能阻擋其它粒子的穿過,這樣可判斷是否有新的粒子產生試驗中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恆,明確了新產生的粒子就是氫原子核.故ABC錯,D正確. 故選D 故答案為:(1)氮,人工轉變;(2)D

❽ 「中子」是怎樣被發現的

中子的發現:

1919年盧瑟福通過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放出氫核,而發現了質子。1920年他在一沖李豎次演說中談到,既然原子中存在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質子,為什麼不能存在不帶電的「中子」呢?他當時設想的中子是電子與質子的結合物。

1930年,德國物理學家博特和貝克爾用剛發明不久的蓋革繆勒計數器,發現金屬鈹在α粒子轟擊擾舉下,產生一種貫穿性很強的輻射,當時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高能量的硬γ射線。

1932年約里奧·居里夫婦重復了這一實驗,他們驚奇地發現,這種硬γ射線的能量大大超過了天然放射性物質發射的γ射線的能量。

同時他們還發現,用這種射線去轟擊石蠟,竟能從石蠟中打出質子來。約里奧·居里夫婦把這種現象解釋為一種康普頓效應。

但是打出的質子能量高達5.7MeV,按照康普頓公式,入射的γ射線能量至少應為50MeV,這在理論上是解釋不通的。查德威克把這一情況報告了盧瑟福,盧瑟福聽了後很興奮激動,但他不同意約里奧·居里夫婦的解釋。查德威克很快重做了上面的實驗。

他用α粒子轟擊鈹,再用鈹產生的射線轟擊氫、氮,結果打出了氫核和氮核。由此,他斷定這種射線不可能是γ射線。因為γ射線不具備將從原子中打出質子所需要的動量。

他認為,只有假定從鈹中放出的射線是一種質量跟質子差不多的中性粒子,才能解釋。

他用儀器測量了被打出的氫核和氮核的速度,並由此推算出了這種新粒子的質量。查得威克還用別的物質進行實驗,得出的結果都是這種未知粒子的質量與氫核的質量差不多。

由於這種粒子不帶電,所以叫做中子。後來更精確的實驗測出,中子的質量非常接近於質子的質量,只比質子質量約大千分之一。

查德威克將他的研究成果寫成論文「中子的存在」發表在皇家學會的學報上。查德威克從重復約里奧·居里夫婦的實驗,到發現中子,前後不到一個月。

這一方面是由於前人的工作為他打下了基礎,主要的還是由於他能打破常規,有大膽的創新精神,敢於破除傳統思想的束縛。

而約里奧·居里夫婦雖然已經遇到了中子,由於沒有作出正確的解釋,而與中子失之交臂,錯過了發現中子散大的機會。

(8)發現中子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中子的概念是由英國物理學家歐內斯特·盧瑟福提出,中子的存在是1932年詹姆斯·查德威克用a粒子轟擊的實驗中證實的。

其質量為 1.6749286 ×10-27千克(939.56563兆電子伏特),比質子的質量稍大(質子的質量為1.672621637(83)×10-27千克),自旋為1/2。

自由中子是不穩定的粒子,可通過弱作用衰變為質子,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平均壽命為896秒。中子遵從費米-狄拉克分布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以往曾經將中子列為基本粒子的一員,但現今在標准模型理論下,由兩個下誇克和一個上誇克構成,所以它是個復合粒子。

中子以聚集態存在於中子星(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中。

太陽系裡的中子主要存在於各種原子核中,元素的β衰變就是該元素中的中子釋放一個電子變成上一個元素序列元素的一種變化。

中子可根據其速度而被分類。高能(高速)中子具電離能力,能深入穿透物質。中子是唯一一種能使其他物質具有放射性之電離輻射的物質。

此過程被稱為「中子激發」。「中子激發」被醫療界,學術界及工業廣泛應用於生產放射性物質。


參考資料:網路-中子

❾ 查德威克發現中子裝置

從一戰後到1923年,查德威克一直擔任卡文迪許放射性研究工作的助理指導,並參與了盧瑟福在1919年所作的第—次人工核反應的研究工作。通過這一系列的實驗工者散作,他清楚地意識到,當用帶2個正電荷的α粒子轟擊原子核大嫌培時,將會遭到強大的靜電斥力。為此,他早在1923年就寫信告訴盧瑟福說:「我本人認為我們必須對不帶電荷的中子做一次真正的研究,現在我已經有了一個迫切的工作計劃,但還是應該事前和阿斯頓商量」。從這里人們不難看出,早在他發現中子前十年,已為中子的發現作出了周密計劃,所以查德威克作為中子的第—個發現者確是當之無愧的。
至於查德威克用來發現中子的實驗裝置也是十分簡單的。查德威克對實驗中所產生的「射線」進行了仔細觀察。結果發現它們和已知的γ射線和X射線一樣,也不會被磁場偏轉,這就證明組成它們的確滾唯是一些中性粒子。然而它們的行進速率卻是太慢了,僅是光速的十分之一左右,而通常γ射線的行進速率是和光速相近的。所以它們不可能是屬於γ射線。

❿ 如圖所示是查得威克發現中子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中粒子X代表的是______粒子,粒子X轟擊鈹核的核反應方程

查得威克叢蘆發現判伏中子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中粒子X代表的是 α粒子,粒子X轟擊鈹核的核反應滲沖帶方程是
94
Be+
42
He→
126
C+
10
n .
故答案為:α,
94
Be+
42
He→
126
C+
10
n

閱讀全文

與發現中子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排氣閥門車內無法打開 瀏覽:557
動力傳動裝置一般用於什麼系統 瀏覽:639
看軸承型號如何知道外徑的 瀏覽:872
軸承故障診斷分析是做什麼的 瀏覽:846
法蘭克軸承怎麼加工 瀏覽:238
福建軸承型號市場前景如何 瀏覽:381
螺旋輸送傳動裝置 瀏覽:295
燃氣管道長於2米要加閥門嗎 瀏覽:812
gsx250r油耗儀表怎麼看 瀏覽:379
小米的添加信任設備怎麼弄 瀏覽:178
電工儀表兩根筆怎麼使用 瀏覽:934
東莞紅陽機械電話是多少錢 瀏覽:786
二手重型設備在哪裡買 瀏覽:139
工業管道閥門驗收標准 瀏覽:490
全封工具箱 瀏覽:795
蕪湖宏達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62
威馳汽車儀表盤時間怎麼調圖片 瀏覽:349
安徽瑞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電話是多少 瀏覽:408
鄭州中壓閥門廠 瀏覽:767
機械圖紙pc什麼意思啊 瀏覽: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