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減壓過濾裝置安全瓶上的豎管是干什麼的
使過濾速度加快。減壓過濾也稱吸濾或抽濾,裝置安全瓶上的豎管是,使過濾速度加快的,利用真空泵或抽氣泵將吸濾瓶中的空氣抽走而產生負壓,減壓過濾裝置由真空泵、布氏漏斗、吸濾瓶組成。在安裝裝置時,布氏漏斗的應與相對,以便於吸濾。
⑵ 減壓蒸餾裝置為了保護真空泵,各個裝置起什麼保護作用
這部分主要包括安全瓶、冷卻阱、測壓計和吸收塔。。
圖3-5 減壓蒸餾的保護和測壓裝置
(1)安全瓶 安裝在接收器與冷卻阱之間,一般用壁厚耐壓的吸濾瓶,瓶口上裝一個二孔橡皮塞。一孔插二通活塞,其活塞以上部分拉成毛細管;另一孔插導管,導管與冷卻阱相連接。安全瓶的作用一是用以調節系統壓力使之穩定在所需真空度上;二是在實驗結束或中途需暫停時從活塞緩緩放進空氣解除真空;三是防止油泵中的泵油或水泵中的水倒吸人接收瓶中,造成產品污染;四是防止物料進入減壓系統。
(2)冷卻阱 其構造如圖3-6所示,將其放在盛有冷卻劑的廣口保溫瓶中,其作用在於將沸點甚低、在冷凝管中未能被冷凝下來的蒸氣進一步冷卻液化,以免其進入油泵。冷卻劑的選用視需要而定,常用的冷卻劑有:液氮(-195~-210℃)、乾冰十丙酮(-70~-80℃),結晶氯化鈣與碎冰(-54.9℃,143g CaCl2·3H2O+100g碎冰)、食鹽十碎冰(-21.3℃,33g氯化鈉+100g碎冰)。
圖3-6 冷卻阱
(3)吸收塔吸收塔又稱乾燥塔,吸收塔的作用在於吸收水蒸氣、酸性氣體和有機物蒸氣(主要是烴類),以免其污染泵油,腐蝕機件,降低油泵所能達到的真空度。因為油泵吸收有機物蒸氣後,有機蒸氣可以溶解於泵油中,水蒸氣凝結在泵里會使泵油乳化,這二者都會增加泵油的蒸氣壓,使油泵的真空度降低;而酸性氣體會腐蝕泵的機件.破壞氣密性。通常設二至三個。前一個裝無水氯化鈣(或硅膠),用來除去水蒸氣;後一個裝顆粒狀的氫氧化鈉,用來除去酸性蒸氣。有時還需加一個裝石蠟片的吸收塔,用來吸收烴類等有機氣體。要注意應及時更換填充物,否則起不到保護真空泵的作用;平時不用時,應將吸收塔封閉起來,以免水蒸氣進入。如果用水泵進行減壓蒸餾,可不用冷卻阱和吸收塔,如圖3-7所示。
圖3-7 水泵減壓裝置
(4)測壓計測壓計的作用是指示減壓蒸餾系統的壓力。實驗室中常用的是水銀壓力計,如圖3-8所示。
圖3-8 測壓計
圖3-8(a)為封閉式水銀壓力計,兩臂液面高度之差即為蒸餾系統中的真空度。測定壓力時,可將管後木座上的滑動標尺的零點調整到右臂的汞柱頂端線上,這時左臂的汞柱頂端線所指示的刻度即為系統的真空度。其優點是短小輕巧,讀數方便,較為安全;缺點是裝汞較麻煩,常常因為有殘留空氣富集與左臂的上端,使測量不夠准確。圖3-8 (b)為開口式水銀壓力計,兩臂汞柱高度之差,即為大氣壓力與系統中壓力之差。因此蒸餾系統內的實際壓力(真空度)應是大氣壓力減去這一壓力差。開口式壓力計兩臂長度均需超過760 mm,裝載水銀較多,比較笨重,讀數方式也比較麻煩,由於開口,水銀蒸氣易逸散到空氣中,較不安全;但讀數比較准確,裝汞也較容易。圖3-8 (c)為轉動式麥氏真空規,是用來測量較高真空度的壓力表,當體系內壓力降至1mmHg以下時使用,測量真空快而簡單。但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看真空度讀數時應先開啟真空系統的活塞,稍過一會兒再將錶慢慢轉至直立狀,注意旋轉不能過快;②比較毛細管水銀應升至零點;③看完讀數後應將表立即慢慢恢復橫卧式,再看時再旋轉;④不看真空度時應關閉通真空系統的活塞。所有的壓力計使用時都應避免水或其他污物進入壓力計內,否則將嚴重影響其准確度。
(5)緩沖瓶安裝在吸收塔與油泵之間,一般用壁厚耐壓的吸濾瓶。其作用是,當系統內壓力發生突然變化而導致泵油倒吸時,避免泵油沖入吸收
⑶ 化學實驗中的減壓蒸餾用到的安全瓶是什麼原理
安全瓶的作用是停止加熱後,反應容器中氣體壓強會減小,防止水倒吸到反應容器中.
注意事項:
1.蒸餾瓶內液體不可超過其體積的一半,因為減壓下蒸汽的體積比常壓下大得多.
2.正式蒸餾前的關鍵步驟:空試.以保證真空度能達標.裝好儀器後首先檢查氣密性.
3.加料後,先向空試操作一樣,是真空泵穩定在所需數值上,在開始加熱.因為減壓下物質熔沸點會降低,加熱的過程中抽真空的話可能會引起液體暴沸.
4.加熱過程中,避免蒸汽過熱,儀器不能有裂縫,不能使用薄壁及不耐壓的儀器.
5.實驗結束時要先停止加熱,一走熱源,再稍微抽片刻,是蒸餾瓶以及殘留液冷卻,慢開活塞,帶壓力回復後,停泵,移走熱源.
⑷ 抽濾裝置圖及儀器名稱
抽濾是一個物理術語,又稱減壓過濾,真空過濾,有雙重含義,物理術語中抽濾指利用抽氣泵使抽濾瓶中的壓強降低,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的方法。它的主要儀器有布氏漏斗,抽濾瓶,安全瓶。
一、布氏漏斗
布氏漏斗是實驗室中使用的一種陶瓷儀器,也有用塑料製作的,用來使用真空或負壓力抽吸進行過濾。普遍認為發明者為190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愛德華比希納,事實上布氏漏斗是由化學家Ernst Büchner發明的。
⑸ 化學減壓過濾 在減壓過濾中,安全瓶的作用 安全瓶長短管連接的順序的意義
顯然是為了防止倒吸
應該是進口短出口長,這樣溶液倒吸時從出口進入,就不會從入口進入反應體系了.
⑹ 求高中化學抽濾裝置(減壓裝置+抽濾瓶+布式漏斗)詳細解析
抽濾裝置操作抄步驟:
1、按照下圖搭好裝置,平底漏斗(也稱布氏漏斗)上墊好濾紙;
3、打開抽氣泵開關,倒入固液混合物,開始抽濾。抽濾瓶在水泵產生的吸力的作用下,裡面的空氣會被抽去,而使得抽濾瓶中產生負壓,這樣平底漏斗的上方與抽濾瓶中就產生了壓力差,且平底漏鬥上方的壓力大於抽濾瓶中的壓力。
當將需要過濾的物質倒入平底漏斗中,在平底漏鬥上方空氣的壓力下,粒徑小於濾紙的物質就透過濾紙進入抽濾瓶中,粒徑大於濾紙的物質則留在了漏斗的濾紙上。
注意事項:
1、安裝儀器時,漏斗管下端斜面應朝向支管口。但不能靠得太近,以免濾液被抽走。
2、當過濾的溶液具有強酸性、強鹼性或強氧化性要用玻璃纖維代替濾紙或用玻璃砂漏斗代替布氏漏斗。
3、不宜過濾膠狀沉澱和顆粒太小的沉澱,因為膠狀沉澱易穿透濾紙,顆粒太小的沉澱易在濾紙上形成一層密實的沉澱,溶液不易透過。
4、在抽濾過程中,當漏斗里的固體層出現裂紋時,應用玻璃塞之類的東西將其壓緊,堵塞裂紋。如不壓緊也會降低抽濾效率。
5、停止抽濾時先旋開安全瓶上的旋塞恢復常壓,然後關閉抽氣泵
⑺ 什麼是減壓過濾法
減壓過濾又稱吸濾、抽濾,是利用真空泵或抽氣泵將吸濾瓶中的空氣抽走而產生負壓。減壓過濾裝置由真空泵、布氏漏斗、吸濾瓶組成。減壓過濾可加速過濾,並使沉澱抽吸得較乾燥,但不宜過濾膠狀沉澱和顆粒太小的沉澱,因為膠狀沉澱歲腔易穿透濾紙,沉澱顆粒太小易在濾紙上形成一層密實的沉澱,溶液不易透過。
安裝時應注意使漏斗的斜口賣雀禪與吸濾瓶的支管相對。當停止吸濾時,需先拔掉連接吸濾瓶和泵的橡皮中塵管,再關掉真空泵,以防液體迴流。為了防止液體迴流現象,一般在吸濾瓶和泵之間,裝上一個安全瓶。
⑻ 高中實驗化學,減壓過濾安全瓶支管為什麼要左高右低
因為安全瓶是防倒吸的,如果左邊水會進入吸濾瓶。而左高的話就不會很快倒吸~~
⑼ 減壓過濾應注意什麼問題
減壓過濾又稱吸濾、抽濾,是利用真空泵或抽氣泵將吸濾瓶中的空氣抽走而產生負壓,使過濾速度加快,減壓過濾裝置由真空泵、布氏漏斗、吸濾瓶組成。
1)剪濾紙 將濾紙經兩次或三次對折,讓尖端與漏斗圓心重合,以漏斗內徑為標准,作記號。沿記號將濾紙剪成扇形,打開濾紙,如不圓,稍作修剪。放入漏斗,試大小是否合適。如濾紙稍大於漏斗內徑,則剪小些,使濾紙比漏斗內徑略小,但又能把全部瓷孔蓋住。如濾紙大了,濾紙的邊緣不能緊貼漏斗而產生縫隙,過濾時沉澱穿過縫隙,造成沉澱與溶液不能分離;空氣穿過縫隙,吸濾瓶內不能產生負壓,使過濾速度慢,沉澱抽不幹。若濾紙小了,不能蓋住所有的瓷孔,則不能過濾。因此剪一張合適的濾紙是減壓過濾成功的關鍵。
2)貼緊濾紙
用少量水潤濕,用干凈的手或玻棒輕壓濾紙除去縫隙,使濾紙貼在漏鬥上。將漏斗放入吸濾瓶內,塞緊塞子。注意漏斗頸的尖端在支管的對面。打開開關,接上橡皮管,
濾紙便緊貼在漏斗底部。如有縫隙,一定要除去。
3)過濾
過濾時一般先溶液,後轉移沉澱或晶體,使過濾速度加快。轉移溶液時,用玻棒引導,倒入溶液的量不要超過漏斗總容量的2/3。先用玻棒將晶體轉移至燒杯底部,再盡量轉移到漏斗。如轉移不幹凈,可加入少量濾瓶中的濾液,一邊攪動,一邊傾倒,讓濾液帶出晶體。繼續抽吸直至晶體乾燥,可用干凈,乾燥的瓶塞壓晶體,加速其乾燥,但不要忘了取下瓶塞上的晶體。
布氏漏斗尖嘴與抽氣方向相反(避免溶液被吸走)
⑽ 高中化學減壓過濾有安全瓶的情況下先拔哪個橡皮管
從左到右拔橡膠管
中間的安全瓶是防倒吸的,抽濾瓶使用後會有真空度,一旦出問題,安全瓶長管漏氣體進去,短管只吸空氣,所以沒事
補充一點就是,實際上抽濾沒見過有人用安全瓶的,太麻煩了,都是直接抽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