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某同學在化學課上按照圖儀器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實驗.(1)實驗開始前應先進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
(1)實驗開始前應先進行的一步操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置氣密性必須良好;實驗過程中慎差觀察到的現象是紅磷劇烈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冷卻後,松開止水夾,燒杯里的水被吸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
(2)該實驗不能將紅磷換成木炭,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態,占居集氣瓶空間,使水不能被吸入集氣瓶;
(3)結果偏小氣原因可能是裝置氣密性較差,或紅磷的量不足,沒有把集氣瓶蔽寬中的氧氣完全消耗掉等;
(4)如果鎂條只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則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最多不超過其容積的25%;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容積的70%,則有可能鎂條與空氣中的氮氣了生了反寬並皮應;
故答案為:(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紅磷劇烈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燒杯里的水被吸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
(2)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態,占居集氣瓶空間,使水不能被吸入集氣瓶;
(3)紅磷的量不足;(4)25%;氮氣;
6. 小明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實驗時,取下橡膠塞,點燃紅磷後迅速伸入集氣瓶中並
(1)紅磷點燃後在集氣瓶內燃燒生成大量的白煙,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 2 2P 2 O 5 ,故答案為: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4P+5O 2 2P 2 O 5 (2)①在操作a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由B裝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並調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處,靜置一會兒後觀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處,則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故答案為:由B裝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並調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處,靜置一會兒後觀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處,則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②液面至A裝置的15cm刻度處後,A裝置內氣體的高度為15cm,其中氧氣約佔15cm×15=3cm.因此反應完成後,A中液面應上升至15cm-3cm=12cm處.若液面升至11cm處,則15cm-11cm=4cm>3cm.說明實驗結果比理論值偏大.故答案為:12cm;偏大 (3)改進後紅磷在密閉的系統中燃燒,誤差小,這樣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故答案為:環保,氣密性更好 |
7.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進行探究.(1)如圖1所示進行實驗之前,必須要完成的操
(1)如圖1所示進行實驗之前,必須要完成的操作是檢查裝置氣密性.
故填:檢穗察液查裝置氣密性.
(2)在打開彈簧夾之前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是: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故填: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3)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不能用木炭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故填:猜物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4)因為鎂除和氧氣反應外,還和空氣中的其它物質發生了反應,因此使用鎂條代替紅磷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會出現倒吸的水量遠遠超過集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
故填:鎂除和沒稿氧氣反應外,還和空氣中的其它物質發生了反應.
(5)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先將少量紅磷平裝入試管中,將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於10mL刻度處,並按上圖2中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再將彈簧夾緊橡皮管,再點燃酒精燈,再撤去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後松開彈簧夾,最後讀取注射器活塞的數據,即順序是③①②④;
因為試管容積為45mL,所以試管中氧氣的體積為45mL×
=9mL,待試管冷卻後松開彈簧夾,注射器活塞將從10mL刻度處慢慢前移到約為1mL刻度處才停止.
故填:③①②④;1.
8. 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華同學打算設計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在一個隔熱效果良好的容器上方安裝一個
因所選葯品是紅磷,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和紅磷燃燒現象相同,白磷燃燒產生白煙,放出大量的熱,開始氣體受熱膨脹冷卻後因消耗氧氣(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裝置內壓強減小, 故(1)答案: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活塞先向上移動,再向下移動,最後停在刻度4處. 由開始刻度指在5到實驗後指在4處,可得到結論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 故(2)答案: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 木炭燃燒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反應前後氣體壓強基本不變,最後看不到活塞移動, 故(3)答案: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容器內氣體壓強基本不變. |
9. 甲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實驗步驟如下: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
(1)實驗的目的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原理是消耗氧氣使裝置內外產生壓強差,水被吸入占據氧氣的空間,從而達到測定氧氣的目的,紅磷過量,可使集氣瓶中的氧氣完全消耗.
(2)紅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體,所以會導致集氣瓶內壓強減小,水被壓入集氣瓶,進入的水量正好占據集氣瓶內氧氣的空間,約為集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據實驗現象可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五分之一;
(3)圖2可知該實驗不用打開橡皮塞在引燃紅磷,所以能減少對空氣的污染、使測量結果更准確.
故答案為:(1)使集氣瓶中的氧氣完全消耗;
(2)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五分之一;
(3)減少對空氣的污染;使測量結果更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