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年級科學研究種子發芽實驗所需的器材
研究種子發芽實驗所需的器材
常見的種子(如:綠豆
黃豆)40粒。泥土、肥料、花盆4個、小勺1個,餐巾紙8張,4張分別標有1、2、3、4的標簽,清水。
2. 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分組實驗有哪些
原文地址:冀教版小學科學分組實驗作者:小小紅燭
分 組 實 驗 (參考目錄)
三年級上冊
1、記下現在的我
2、吹乒乓球
3、觀察蚯蚓
4、觀察鳳仙花
5、研究土壤]
6、觀察水
7、改變物體的沉浮
8、小水輪轉起來
9、空氣占據空間
10、做風車
11、紙飛翼
三年級下冊
1、比較塑料尺和木頭尺的性質
2、塑料杯遇熱水的研究
3、比較塑料與布的性質
4、觀察物體發聲
5、做小鼓
6、水傳聲實驗
7、製作小樂器
8、光傳播實驗
9、光的傳播
10、影子
11、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12、鏡子反射光的路線
13、製造彩虹
14、色光混合實驗
15、讓小燈泡亮起來
16、製作開關
17、磁鐵的性質
18、製作小磁針
四年級上冊
1、做小吊車
2、記憶游戲
3、做沙盤]
4、玩小車
5、感受推和拉
6、自製重錘
7、讓小球動起來
8、感受摩擦力
9、模擬晝夜形成
10、觀測一天中影子和溫度變化
四年級下冊
1、製作觀測儀
2、製作簡易雨量器
3、檢測酸雨
4、使用天平
5、使用量筒
6、研究固體液體氣體性質實驗
7、測量固體的體積
8、化冰實驗
9、冰水和水蒸氣三者的變化實驗
10、蒸發的快慢
11、凝結
12、雨的形成
13、種茄子
14、植物的生長
15、養小雞
16、製作標本
17、固體液體氣體受冷受熱的研究
18、溶解
19、分離
20、物質混合分離實驗
21、燃燒的秘密
22、變色游戲
23、生銹
五年級上冊
1、種子萌發的條件
2、滲水實驗
3、研究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4、研究根的作用
5、研究莖的作用
6、植物的向光性定向運動
7、測量水溫變化
8、傳熱比賽
9、顏色與吸熱
10、上升的空氣
11、風的形成
12、熱水變涼
13、岩石擠壓模擬實驗
14、地震模擬實驗
15、模擬火山噴發
16、製作岩石標本盒
五年級下冊分組實驗2
1、拔圖釘實驗
2、杠桿平衡實驗
3、輪軸實驗
4、定滑輪實驗
5、動滑輪實驗
6、滑輪組實驗
7、斜面作用實驗
8、植物扦插壓條嫁接實驗
9、模擬化石形成實驗
10、自然力量對山脈影響模擬實驗
12、沙洲形成實驗
13、卵石形成模擬實驗
14、鍾乳石形成實驗
15、金屬性質實驗
六年級上冊分組實驗
1、觀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2、鳥喙與取食的模擬實驗
3、做酸奶
4、顯微鏡觀察常見細菌
5、食物發霉實驗
6、風動裝置的製作
7、電磁鐵的性質實驗
8、電磁鐵磁力大小實驗
9、太陽爐的製作
10、太陽系模型製作
11、地球公轉的模擬實驗
12、星空模擬
3.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2單元水裡有什麼實驗
第一課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一些物質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質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過濾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食鹽、沙、麵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現象,
能使用過濾裝置分離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研究溶解與不容易溶解現象的樂趣,激發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在觀察比較活動中,能夠意識到細致的觀察才會使描述更准確。嚴格按照規范利用溶解裝置進行實驗。
【教學重點】描述食鹽、麵粉等物質溶解現象的主要特徵。
【教學難點】比較食鹽、沙、麵粉在水裡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學准備】分組材料:食鹽1、沙1、麵粉1、裝水燒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濾紙3、鐵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凈。)
【教學過程】
一、食鹽在水裡溶解了
1.學生觀察實驗:取一小匙食鹽和一小匙沙,分別放入兩個盛水的玻璃杯內,不攪拌,靜靜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過一會再攪拌,觀察它們的變化。
2.學生匯報觀察現象:食鹽在水裡的變化是怎樣的?沙在水裡呢? (注意糾正學生的匯報:食鹽在水裡容易溶解,沙在水裡不容易)
3.組織討論:哪些現象使我們可以判斷出"鹽在水裡容易溶解"?哪些現象能使我們判斷"沙在水裡不容易溶解"?(板書食鹽的溶解現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現象。)
二、 麵粉在水中溶解了嗎
1.教師講解:食鹽在水裡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們可以叫做食鹽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們則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麵粉在水中會怎樣呢?
2.學生實驗:取一小匙麵粉,放入一個盛水的玻璃杯內,靜靜觀察一會兒,看看麵粉在水裡的變化,然後再用筷子輕輕攪拌一會兒,觀察麵粉在水中的變化。
3.組織匯報:麵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嗎?把它放置一會兒我們還能觀察到什麼現象?
4.教師引導描述:麵粉水中是什麼樣的狀態?
5.討論:麵粉、沙、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情況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麵粉在水中溶解了嗎?
6.教師引導:為了作進一步的觀察,我們可以採用過濾的方法。演示折紙和過濾實驗的規范操作,注意不要將液體濺到濾紙外,倒入漏斗中的液體液面要略低於濾紙的上沿。
7.學生實驗:分別做過濾食鹽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麵粉和水的混合物,並觀察濾紙,匯報觀察結果。
8.交流實驗結果,整理對溶解的新認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提醒學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教學後記:
第二課 水是怎樣溶解物質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並想像食鹽的溶解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實驗中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描述食鹽、麵粉等物質溶解現象的主要特徵。
【教學難點】比較食鹽、沙、麵粉在水裡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裝水燒杯4、筷子1、高錳酸鉀1、小葯勺、食鹽1、沙1、麵粉1。
【教學過程】
一、 觀察高錳酸鉀的溶解
1.引導想像: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過程。
2.教師講解:為了清晰地觀察到溶解的過程,我們用一種有顏色的物質來做溶解實驗。教師出示高錳酸鉀。(教師取放演示要規范,這是學生首次接觸化學葯品)
3.引導觀察描述:高錳酸鉀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
4.學生實驗:在一個裝水的燒杯內,輕輕地放入幾小粒高錳酸鉀,先靜觀高錳酸鉀在水中的分散現象,然後用筷子輕輕攪拌一下水,繼續觀察水和高錳酸鉀的變化。(注意學生對觀察到的細節地描述)
6.學生匯報:高錳酸鉀在進入水的前中後有什麼樣的變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嗎?它與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有什麼異同?
二、 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1.觀察記錄實驗:進一步觀察食鹽、沙、麵粉和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情況,比較它們在水中有什麼相同與不同。(觀察結果可直接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變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澱
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嗎
是溶解還是沒溶解
2.小組交流:修正描述和記錄。
3.全班討論交流:物質是否在水裡溶解了,我們能觀察和區別嗎?我們是怎樣觀察和區分的呢?
4.整理記錄:學生對溶解特徵的認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
4. 小學科學實驗室設備清單
以下是小學科學實驗室設備清單:
一、生物與環境類
1、人體:生物顯微鏡演示裝置,生物顯微鏡(教師學生),肺活量計,聽診器,體重計,體溫計。
2、植物:植物分類圖譜,標本。
3、動物:昆蟲觀察盒,動物分類圖譜,標本。
小學科學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觀察生活變化的平台,能夠激發學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小學科學實驗室是師生從事科學實驗活動的重要場所,是進行實驗教學完成課程目標的基礎條件。因此,建設一個規范而適用的小學科學實驗室,是學校基本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5. 四年級模擬人體呼吸的裝置怎麼做
利用氣球裝置。
材料:吸管/氣球/橡皮筋/瓶子。step1用打火機將鐵釘燒熱,
在瓶子的瓶底和瓶蓋穿洞。step2將氣球的尾部用剪刀剪個口,把氣球套在瓶底打結,用皮筋固定。step3將吸管插進瓶蓋的孔中,在吸管的另一端繫上氣球,並用皮筋系緊。step4在連接處塗上熱熔膠防止漏氣將組裝好的部件放進瓶中,擰緊瓶蓋。step5一手握緊瓶子,一手拉瓶底的氣球我們可以發現,瓶中的氣球鼓起來了如果鬆手,瓶中的氣球又癟了。
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位於胸腔之中,左右各一個。本次實驗用氣球模擬肺的呼吸,瓶中氣球相當於肺,綳在瓶底的氣球相當於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