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指南車自動離合裝置圖

指南車自動離合裝置圖

發布時間:2023-04-01 20:38:47

① 摩托車的手動離合器、半自動離合器、全自動離合器分表示什麼樣結構分別用在什麼車型上希有圖。

摩托車的手動離合器主要應用於跨騎車,半自動離合器主要用於彎梁車,全自動離合器主要用於踏板車,不過由於每種摩托車都有很多種型號,所以即使是同一種類的車,離合器也可能不一樣,所以也不能僅以手動、半自動和全自動離合來簡單的對應車型。下面僅以常見的摩托車為例,比較典型的離合器圖片。

② 摩托車自動離合器的原理圖

摩托車的自動離合器主要就是離心式離合器,其他的可自動換檔的極少,現在幾乎常見車型看不到。自動離心式離合器現在主要用於踏板車和彎梁車,它們的基本原理就是幾個甩塊或壓盤,在發動機轉速低時,由於彈簧的拉力,甩塊收縮無法與外殼結合,這時離合器就處於空轉狀態。當發動機轉速提高時,離心力加大,甩塊就克服彈簧拉力,與外殼緊緊結合在一起,從而帶動外殼轉動,進行帶動車輪轉動和行駛了。下圖是踏板車用的自動離合器工作原理圖,可供參考。

③ 摩托車離合器如圖,分別是什麼離合器,各自工作原理是什麼那個屬於全自動離合器

圖中的這兩個離合器,都是彎梁摩托車用的,都是屬於自動離心式離合器。第一張圖上的是單離合彎梁車用的,第二張圖上的是雙離合彎梁車的初級離合器,即它只是雙離合彎梁車離合器的一部分,它並不能單獨使用,還要配合主離合器才行。
單離合彎梁車用的離合器,不但受發動機轉速控制,轉速高時接合,轉速低時分離,它還有一個與換檔檔的聯動機構,在踩下換檔桿時,可以強制分離離合器,就和手動離合的捏離合手柄原理相似,只不過與踩換檔桿同步進行,不需要再單獨操作而已。
而雙離合的主離合器在這方面與單離合相似,它也有一個在踩換檔桿時可以強制分離的機構,但不象單離合那象所有功能集合在一個離合器上,雙離合的是把離心部分或摩擦片部分分別安裝在兩個離合器上,它的初級離合器也就是第二張圖中的,雖然是全部離心式屬於全自動的,但它卻不能單獨工作,還是要配合主離合器才行,它也是在轉速低時分離,轉速提高時接合。

④ 中國最早的指示方向的工具是什麼

指南車,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種指示方向的機械裝置。它利用了差速齒輪的原理,運用齒輪傳動系統,根據車輪的轉動,由車上安裝的木人來指示方向,形成了「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的運行狀態。

指南車是如何實現其指南的效用的呢?

原理很簡單,其車廂內部設置有一套可自動離合的齒輪傳動機構。當車子行進中偏離正南方向,向東(左)轉彎時,東轅前端就會向左移動,而後端則向右(向西)移動,即將右側傳動齒輪放落,使車輪的轉動能帶動木人下方的大齒輪向右轉動,恰好抵消車輛向左轉彎的影響,使木人手臂始終保持指向南方的狀態。當車子向西(右)轉彎時,則左側的傳動齒輪放落,進而影響大齒輪向左轉動,以抵消車子右轉的影響。

而車子向正前方行進時,車輪與齒輪呈現分離的狀態,以保持木人手臂所指的方向不受車輪轉動的影響。利用這種原理,不管車子朝哪個方向運動行駛,車上木人的手臂始終是指向南方的,這就起到了指示方向的作用了。指南車的自動離合裝置顯示了古代機械技術的卓越成就。

指南車的起源很早,曾歷經數代重置改進,但均未有具體資料留下,直至宋代才有了比較完整的製作資料和詳細記載,因此,關於指南車確切的產生時間,一直眾說紛紜:在西晉崔豹所著的《古今注》及《志林》等古籍中,認為黃帝與蚩尤作戰時,蚩尤作大霧,黃帝造指南車為士兵領路;在《古今注》及《鬼穀子》等古籍中,認為因「越裳氏」來進貢迷失了歸路,周公造「五乘」指南車,為他們引路;在劉仙洲所著的《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中認為指南車的發明應以古籍《西京雜記》記載的資料為據,定為西漢時期發明;而在王振鐸所著的《科技考古論壇》中則指出「創造指南車者,當以三國時馬鈞為可信」,並引用《魏略》所記來加以佐證。

當然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與事實相矛盾的地方。從現有的資料來分析,我們可推測出指南車的構造原理與指南針的指向性無關,利用的是機械的定向性。翻閱古籍可知,中國齒輪體系出現的最早時間,大約是在戰國到西漢之間,從宋代的指南車記載上來看,其依靠的就是齒輪傳動系統。由此可以論證,指南車不可能先於齒輪的出現而產生,所以黃帝、周公造車論顯然是沒有足夠的理論依據的。以此類推,可知劉仙洲的西漢造車說是有一定的史實基礎的,而王振鐸的三國造車說則更為保守妥當。

指南車最初主要是皇帝在隆重的場合時使用的,是皇帝的儀仗隊中不可缺少的。指南車的規格很高,車身高大,裝飾華美,雕刻著金龍、仙人。行走時前呼後擁,所用「駕士」眾多,有記載的如《金史》中說有12人駕駛,而《宋史》則說原有「駕士」18人,後增至30人。在《南齊書》中記載著這樣一件事:南北朝時的劉宋平定關中後,得到一台只有外形、不具備內部構造的指南車,於是皇帝出行時,只能命人躲在車內操縱,可見指南車在皇帝儀仗隊中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等到了宋代後期,指南車的使用隨著政局的動盪及狼狽戰敗等原因,不再受到重視。到元滅宋建立王朝後,由於少數民族不重視漢族文化,就不再有指南車地出現了。

從古籍記載還可以看出,由於指南車的崇高地位與特殊作用,一般前朝滅亡之後,指南車也隨之毀壞。各種屢廢屢制的局面,造成歷史上研製過指南車的人相當多。在古籍記載中,有確切姓名和製造時間的就有15人之多。這些人所研製的指南車在外形上具有繼承性,但其內部結構及原理都各不相同、甚至是有很大出入的。因為指南車的內部結構常被認為是重要機密,避免讓人知道,這也許是歷史上很少有古籍記載指南車的內部結構的原因。

仿製還原的指南車

指南車

⑤ 指南車是什麼

在使用時先人為地進行調整,使木仙人的手指向正南。若馬拖著轅直走,則左右兩 指南車結構示意圖
個小平輪都懸空,車輪小齒輪和車中大平輪不發生嚙合傳動,因此木人不轉,當然也不會改變指向。若車子向右拐彎,則車轅的前端也必向左,而其後端則必偏右。車轅的這種變化,會使系在車轅上的吊懸兩小平輪的繩子發生相應的松緊,從而把左邊的小平輪向上拉,但仍使它懸空;而右邊的小平輪則借鐵墜子及其本身的重量往下落,從而造成了車輪小齒輪和大平輪的嚙合傳動。若車子向左轉90度,則在轉彎時,左輪不動,右輪要轉半周。與右輪相連的小齒輪也就轉半周(即轉過12個齒),經過小平輪傳動到大平輪,則大平輪將以相反的方向轉動12個齒,即1/4周(也即90度),這樣木仙人在和車一起左轉90度的同時,又由於齒輪的嚙合傳動右轉了90度,其結果等於沒有轉動,所以它的指向仍然不變。車子向右拐彎的情況或其他運動情況的結果可以類推。總之任車子怎麼轉動,木仙人總能保持它的指向不變。 燕肅的指南車是一輛雙輪獨轅車,車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車中,除兩個沿地面滾動的足輪(即車輪)外,尚有大小不同的7個齒輪。《宋史·輿服志》分別記載了這些齒輪的直徑或圓周以及其中一些齒輪的齒距與齒數。由齒數、轉動數,並保證木人指南的目的,可見古人掌握了關於齒輪匹配的力學知識和控制齒輪離合的方法。車輪轉動,帶動附於其上的垂直齒輪(稱「附輪」或「附立足子輪」),該附輪又使與其嚙合的小平輪轉動,小平輪帶動中心大平輪。指南木人的立軸就裝在大平輪中心。當車轉彎時,只要操作車上離合裝置,即竹繩、滑輪(分別居於車左或車右的小輪)和鐵墜子,就可以控制大平輪的轉動,從而使木人指向不變,例如,當車向右轉彎,則其前轅向右,後轅必向左。此時只要將繞過滑輪的後轅端繩索提起,使左小平輪下落,從而與大平輪離開;同時使右小平輪上升,從而與大平輪嚙合,大平輪就隨右小平輪而逆轉。由於各個齒輪匹配合理,車輪轉向的弧度與大平輪逆轉弧度相同,故木人指向不變。 其後,吳德仁鑒於燕肅所制的指南車不能轉大彎,否則指向就失靈這一大缺點,重 指南車結構示意圖
新設計製作指南車。吳德仁指南車基本原理與燕肅一致,只是在附設裝置方面較為復雜。他的車分上下兩層。上層除木人指南外,繞木人還有二隻龜、四隻鶴和四個童子。上層13個相互嚙合的齒輪就是為它們設的。下層的齒輪裝置與結構如前所述,是他發明了繩輪離合裝置,以保證車轉大彎也不影響木人指向。 近代,對指南車的研究,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重視,提出了指南車內部結構的各種猜想,其中有英國學者郎基斯特(G·Lanchester)提出的差動輪系機構。大英博物館中的指南車就是按他的猜想復原製作的。 李約瑟博士在對指南車的差動齒輪作詳細研究後指出:無論如何,指南車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有共協穩定的機械(homoeostatic machine);當駕車人與車輛成一整體看待時,它就是第一部摹控機械。[3]

⑥ 指南車的原理

指南車來原理:

它有兩個輪子自,當車子轉向時,兩個輪子的轉速會產生差異。

這個轉速的差別會通過差動齒輪裝置驅動小人轉向。

經過矯正和調試,小人轉向的角度恰好可以補償車子的轉向,於是無論車子如何轉向,小人都指向同一個方向。

(6)指南車自動離合裝置圖擴展閱讀:

指南針在崎嶇的山地的指向:

指南車一個輪子固定,轉動另一個輪子使車原地轉一圈。在平地上的時候,那個轉動的輪子走過的長度是兩倍的軸距乘以圓周率,通過差速器,小人向反方向旋轉360°。

補償了車子的轉動,因此小人抬起的手臂指向原來的方向。而如果車停在一個小山包上,那麼轉動輪子所畫出的圓周的周長就會比這個數字小。

差速器傳遞給小人的轉向角就會小於360°,因此小人的手臂就會偏離原來的方向:小車向左轉,小人的手臂就向左偏,反之亦然。

⑦ 歷史上的指南車是怎麼回事這說明了什麼

指南車,又稱司南車,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車是利用版齒輪傳動來指明方向的一種權簡單機械裝置,是古代一種指示方向的車輛,也作為帝王的儀仗車輛。指南車利用齒輪傳動系統和離合裝置來指示方向,在特定條件下,車子轉向時木人手臂仍指南,指南車的自動離合裝置顯示了古代機械技術的卓越成就。

⑧ 馬鈞發明的指南車是什麼樣子的

馬鈞發明的指南車是一種由車子和一個小木人構成的指示方向的機械,車中裝有可自動離合的齒輪傳動裝置,並與木人相連,木人有一隻手指向前方。不管車輛朝什麼方向行走,在自動離合齒輪裝置的作用下,木人的手都指向南方。

⑨ 指南車是誰發明的(指南車是誰發明的)

您好,現在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指南車是誰發明的,指南車是誰發明的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指南車,...

您好,現在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指南車是誰發明的,指南車是誰發明的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指南車,又稱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

2、它利用差速齒輪原理,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是利用齒輪傳動系統,根據車輪的轉動,由車上木人指示方向。

3、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4、 相傳早在5000多年前,黃帝時代就已經發明了指南車,當時黃帝曾憑著它在大霧彌漫的戰場上指示方向,戰勝了蚩尤。

5、西周初期,當時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國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車護送越棠氏使臣回國。

6、三國馬鈞所造的指南車除用齒輪傳動外,還有自動離合裝置 ,是利用齒輪傳動系統和離合裝置來指示方向。

7、在特定條件下,車子轉向時木人手臂仍指南。

8、在技術上又勝記里鼓車一籌。

9、 據考證,三國魏馬鈞於青龍3年(235年)創造指南車,雖有記載,但造法失傳。

10、東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北伐進兵長安,後秦姚興使令狐生製造指南車。

11、北魏的郭善明也曾研發過,未成,扶風人馬岳又造,垂成,善明鴆殺之。

12、南朝的祖沖之又發明一次,《南齊書•祖沖之傳》:「初,宋武平關中,得姚興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巧,每行,使人於內轉之。

13、升明中,太祖輔政,使沖之追修古法。

14、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馬鈞以來未有也。

15、」《宋史•輿服志》對指南車的機械結構,作了比較具體的記述,此車僅用為帝王出行的儀仗。

16、宋、金兩朝的燕肅與吳德仁等科學家都研製出指南車,但之後又失傳了。

17、《宋史·輿服志》對其機械構造有具體記載 。

18、宋代造法有天聖五年(1027)燕肅所獻傳統做法和大觀元年(1107)內侍省吳德仁所獻車制兩種。

19、指南車的創造標志著中國古代在齒輪傳動和離合器的應用上已取得很大成就。

20、指南車是古代一種指示方向的車輛,也是古代帝王出門時,作為儀仗的車輛之一,以顯示皇權的威武與豪華。

21、 指南車發明的傳說 關於指南車的發明,最早的記錄還得從5000年前黃帝大戰蚩尤的傳說說起。

22、據說黃帝和蚩尤作戰三年,進行了72次交鋒,都未能取得勝利。

23、在一次大戰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敗的時候,請來風伯雨師,呼風喚雨,給黃帝軍隊的進攻造成困難。

24、黃帝也急忙請來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術,制止了風雨,才使得軍隊得以繼續前進。

25、這時詭計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霧,霎時四野彌漫,使黃帝的軍隊迷失前進的方向。

26、黃帝十分著急,只好命令軍隊停止前進,原地不動。

27、並馬上召集大臣們商討對策。

28、應龍、常先、大鴻、力牧等大臣都到齊了,唯獨不見風後。

29、有人懷疑風後是不是被蚩尤殺害了。

30、黃帝立即派人四下尋找,可是找了很長時間,仍不見風後的蹤影,黃帝只好親自去找。

31、當黃帝來到戰場上時,只見風後獨自一人在戰車上睡覺。

32、黃帝生氣地說:「什麼時候,你怎麼在這里睡覺?」風後慢騰騰地坐起來說:「我哪裡是在睡覺,我是正在想辦法。

33、」接著,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對黃帝說:「你看,為什麼天上的北斗星,斗轉而柄不轉呢?臣聽人說過,伯高在採石煉銅的過程中,發現過一種磁石,能將鐵吸住。

34、我們能不能根據北斗星的原理,製造一種會指方向的東西,有了這種東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

35、」黃帝把風後的這個想法告訴眾臣,大家議論了一番,都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

36、然後,就由風後設計,大家動手製作。

37、經過幾天幾夜奮戰,終於造出了一個能指引方向的儀器。

38、風後把它安裝在一輛戰車上,車上安裝了一個假人,伸手指著南方。

39、然後告訴所有的軍隊,打仗時一旦被大霧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車上的假人指著什麼方向,馬上就可辨認出東南西北。

40、 指南車的詳細記載 不過其後又有歷史典籍顯示三國時馬鈞是第一個成功地製造指南車的人。

41、《宋史·輿服志》則詳細地記載了燕肅和吳德仁所造指南車的結構和技術規范,成為世界史上最寶貴的工程學文獻。

42、 燕肅的指南車是一輛雙輪獨轅車,車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

43、車中,除兩個沿地面滾動的足輪(即車輪)外,尚有大小不同的7個齒輪。

44、《宋史·輿服志》分別記載了這些齒輪的直徑或圓周以及其中一些齒輪的齒距與齒數。

45、由齒數、轉動數,並保證木人指南的目的,可見古人掌握了關於齒輪匹配的力學知識和控制齒輪離合的方法。

46、車輪轉動,帶動附於其上的垂直齒輪 (稱「附輪」或「附立足子輪」) ,該附輪又使與其嚙合的小平輪轉動,小平輪帶動中心大平輪。

47、指南木人的立軸就裝在大平輪中心。

48、當車轉彎時,只要操作車上離合裝置,即竹繩、滑輪(分別居於車左或車右的小輪) 和鐵墜子,就可以控制大平輪的轉動,從而使木人指向不變,例如,當車向右轉彎,則其前轅向右,。

閱讀全文

與指南車自動離合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膏廠都有什麼設備 瀏覽:516
組裝實驗室製取並收集氧氣的裝置 瀏覽:704
天然氣閥門的s 瀏覽:270
家用水管閥門選什麼樣的好 瀏覽:813
s688軸承什麼意思 瀏覽:534
轉動的機械有哪些 瀏覽:238
特種設備證怎麼申請 瀏覽:865
燃機設備包含什麼意思 瀏覽:329
合肥有多少機械五金批發市場 瀏覽:460
化學怎樣檢測裝置氣密性 瀏覽:346
冷凍室有時不製冷是怎麼回事 瀏覽:552
沖壓設備每小時費用怎麼算的 瀏覽:340
象山航海船舶電器設備廠怎麼樣 瀏覽:426
12款的捷達儀表盤總成多少錢 瀏覽:375
工廠安燈用什麼設備 瀏覽:640
如何維護和保養生產設備課 瀏覽:177
汽車閥門廠 瀏覽:318
7209c軸承的a是多少 瀏覽:301
機械之血講了什麼 瀏覽:3
愛麗舍儀表盤顯示的是什麼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