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化學實驗的製取氣體的發生裝置分為哪幾種,分別叫什麼名字
一,固液常溫裝置(啟普發生器、或者是簡易分液漏斗加燒瓶)常用來制去氫氣,二氧化碳…
二,固夜加熱裝置(鐵架台加燒瓶)常用來製取氯氣,氧氣…
三,固固加熱裝置(鐵架台加試管)常製取氨氣…
『貳』 高中化學常見氣體制備
高中化學一般用啟普發生器制肢喚李歷遲備氣體。
啟普發生器是一種實驗室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是最普通、應用最廣的化玻儀器之一。由荷蘭科學家啟普(Petrus Jacobus Kipp,1808~1864)發明,並以他的姓命名。它用普通玻璃製成。它由球形漏斗、容器和導氣管三部分組成。適用於塊狀固體(不可用於粉末葯品)與液體在常溫下反應製取氣體,如氫氣、二氧化鏈搜碳、硫化氫等均可以用它來製取。但對於固體呈粉末狀或固體與液體相遇後溶解或反應時產生高溫者,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都不適宜用此裝置製取。啟普發生器由上部的球形漏斗、下部的容器和用單孔橡膠塞與容器相連的帶活塞的導氣管3部分組成。 若加酸量較大時,為防止酸液從球形漏斗溢出,可在球形漏鬥上口通過單孔塞連接一個安全漏斗。
『叄』 啟普發生器的原理
品牌型號:華為MateBook D15
啟普發生器的原理:打開活塞,容器內壓強與外界大氣壓相同,球形漏斗內的稀硫酸在重力作用下流到容器中,與鋅粒接觸,產生氫氣;關上活塞後,由於酸液繼續與鋅粒接觸,汪差畝氫氣依然生成,此時容器內部壓強大於外界大氣壓,壓力將酸液壓回球形漏斗,使酸液與鋅粒脫離接觸,氫氣不再產生。
啟普發生器是一種實驗室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是最普通、應用最廣的化玻儀器之一。由荷蘭科學家啟普(Petrus Jacobus Kipp,1808~1864)發明,並以他的姓命名。它用普通玻璃製成。它由球形漏斗、容器和導氣管三部分組成。適用於塊狀固體(不可用於粉末葯品)與液體在常溫下反應製取氣體,如氫氣、硫化氫等。
注意事項:
1、使用前要檢查裝置氣密性,排盡空氣後再收集氣體;
2、使用啟普發生器制備氫氣,慶枯應遠離火源;
3、移動啟普發生器時,要握住球形容器的蜂腰處,千萬不可單手握住球形漏斗,以免底座脫落造成事故;
4、不能用於制乙炔。因為反應會產生糊狀物Ca(OH)2,即氫氧化鈣,堵住支管口;碳化鈣(CaC2)與水反應較劇烈,難以控制反應速率;反應會放出大量熱量,若操作不當,會炸裂啟普發生器;
5、向啟普發生器中添加固體時,需用橡膠塞將球形漏鬥口塞緊,然後取下容器上的橡膠塞加入固體。液體需要更換時,也應塞緊漏鬥口,然後拔下容器底部的液體出口塞,使廢液緩緩流出,塞上液體出口塞後,再從球形漏鬥口注液。移動啟困森普發生器時,應握住容器的球體,切不可只握球形漏斗,否則會使之與容器脫離,造成漏液或損壞容器;
6、啟普發生器不能進行加熱,也不能用於強烈的放熱反應和劇烈放出氣體的反應;
7、必須是塊狀固體和液體,不加熱製取難溶於水(或微溶於水)的氣體的反應,方可使用;
8、添加液體以剛好浸沒固體為宜。
『肆』 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是什麼,分別
氣體發生裝置
實驗室里用來生成氣體的裝置。
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類型的,固體和固體混合加熱,一種是H2類型的,固體與液體的反應。
氣體收集裝置
①排水集氣法:適用於難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的氣體.此法收集的氣體較為純凈;當有大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表明氣體已收集滿.
②向上排空氣法:適用於相同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任何成分反應的氣體.操作時應注意將導管口伸到接近集氣瓶底處,便於將集氣瓶內的空氣盡快地排盡.同時應在集氣瓶的瓶口處蓋上玻璃片,以便穩定氣流.此法收集的氣體較為乾燥,但純度較差,需要驗滿.
③向下排空氣法:適用於相同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任何成分反應的氣體.操作時應注意將導管口伸到接近集氣瓶底處,便於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盡.此法收集的氣體較為乾燥,但純度較差,需要驗滿.
利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注意問題:
①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葯品中的水分受熱後變成水蒸氣,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②導氣管伸入試管內不要太長,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許即可,這樣便於氣體導出.
③葯品不能聚集在試管底部,應平鋪在試管底部,使之均勻受熱.
④鐵夾應夾在距離試管口約1/3處.
⑤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葯品部位加熱.加熱時先進行預熱,即先將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後對准葯品部位加熱.
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時,不宜立即收集.因為剛開始排出的是空氣,當氣泡均勻連續地冒出時,才能收集.
⑦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不要忘掉在試管口處放上一團松軟的棉花,以免高錳酸鉀小顆粒進入導氣管,堵塞導氣管.
⑧實驗開始前,不要忘記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⑨實驗結束時,先把導氣管從水槽中取出,再移走酒精燈,防止水倒流入試管底部炸裂試管.
⑩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要蓋好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伍』 啟普發生器是什麼東西作用是什麼
啟普發生器常稱氣體發生器,因由1862年荷蘭化學家啟普發明而得名的,它用作不需加熱、由塊狀固體與液體反應製取難溶性氣體的發生裝置
啟普發生器由上部的球形漏斗、下部的容器和用單孔橡膠塞與容器相連的帶活塞的導氣管3部分組成。若加酸量較大時,為防止酸液從球形漏斗溢出,可在球形漏鬥上口通過單孔塞連接一個安全漏斗(若加酸量不大時,可以不加配安全漏斗)。啟普發生器使用非常方便,當打開導氣管的活塞,球形漏斗中的液體落入容器與窄口上固體接觸而產生氣體;當關閉活塞,生成的氣體將液體壓進球形漏斗,使固、液體試劑脫離接觸而反應暫行停止,可供較長時間反復使用。
啟普發生器的規格以球形漏斗的容積大小區別,常用為250
mL或500
mL。
使用注意事項
(1)裝配啟普發生器時,要在球型漏斗與容器磨砂口間塗少量凡士林,以防止漏氣。在容器中部窄口上面加一橡膠圈或墊適量玻璃棉,以防止固體落人容器下部,造成事故。
(2)使用前要檢查氣密性。
(3)加入試劑時,先加塊狀固體。選擇大小合適的塊狀固體試劑從容器上部排氣孔放入,均勻置於球形漏斗頸的周圍,塞上帶導氣管的單孔塞後,打開活塞,再從球形漏鬥口加入液作試劑,直至進入容器後又剛好浸沒固體試劑,此時關閉導氣管上的活塞待用。
(4)啟普發生器禁止加熱使用。
(5)若需更換液體試劑時,可將啟普發生器放置在實驗桌邊,使容器下部塞子朝外伸出桌邊緣,下面用一容積大於球形漏斗的容器接好,再小心打開塞子,務必使液體流進承接容器,待快流盡液體時,可傾斜儀器使液體全部倒出,塞緊塞子後,方可重新加液。
(6)啟普發生器常用於製取氫氣、二氧化碳、硫化氫氣體。不能用來製取乙炔和氮的氧化物等氣體。
『陸』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需要什麼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通常採用稀鹽酸與石灰石發生反應,方程式為:
試驗裝置如圖:
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
所謂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實際上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個層面,是指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第二層面,是指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取方法。它們的具體內容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個層面,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又分為兩種和三種。前者有「固體加熱型」和「固液常溫型」兩種裝置;後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和「向上排空氣法」三種裝置。具體如圖所示:
第二個層面,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取方法,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1、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製取的反應原理,即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如果是用固體或固體混合物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製取氣體,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成上圖中的「固體加熱型」的裝置(或直接選取該裝置),來進行實驗製取該氣體。如果是用固體和液體混合物在常溫的條件下反應製取氣體,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成上圖中的「固液常溫型」的裝置(或直接選取該裝置),來進行實驗製取該氣體。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有:
(1)在「固體加熱型」的裝置中,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
(2)在「固液常溫型」的裝置中,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應浸在液面下,瓶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
2、常用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與水或者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等。如果氣體是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並且不與水發生反應,那麼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排水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小,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下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上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
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是:
(1)排水法收集氣體時,要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倒立於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氣泡;當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把導管口放在瓶口內開始收集氣體;導管口一開始冒氣泡時,不宜立即收集,因為此時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收集滿氣體(瓶內的水全部排凈)時,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蓋好後取出;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大,就將集氣瓶正方在桌面上備用;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小,就將集氣瓶倒方在桌面上備用;
(2)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一定要將導管伸到集氣瓶的底部,並且收集的時間要稍微延長一點;以防瓶內的空氣排不幹凈,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若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還要注意用毛玻璃片蓋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氣體進入瓶內,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
『柒』 有哪些常見的氣體發生裝置
氣體發生裝置是制備氣體、產生氣體一系列儀器組合的總裝尺陪置,除了3號裝置有確定名稱外其他並沒有明確的名稱。
3號氣體發生裝置有特定名稱,叫啟普發生器。
1和2主要由圓底燒瓶、分液漏斗組成。
456以試管為主體,這種一般都歸為簡易發生裝置,用於制備少量氣體。
1和2的區別在於加熱。
1比如出現在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制備氯氣
2比如在雙氧水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時制備氧氣
3比如鋅和稀鹽酸制備氫陵備蠢氣
4比如在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固體加熱制備氨氣
5比如鐵塊(粉)與稀硫酸反應制備氫氣.
6比如濃硫酸與乙醇制備少量乙烯.
其他的裝置一般都是以滾迅這些裝置為模型,在原裝置上進行改良.
『捌』 化學實驗室的常用器材
1、試管: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在常溫或加熱時使用。注意,加熱後不能驟冷,防止炸裂。
2、燒杯:用作配製溶液和較大量溶劑的反應容器,在常溫或加熱時使用。加熱時,應放置在石棉網上,使受熱均勻。
3、量筒:量度液體體積。注意,不能加熱,不能作反應容器。
4、集氣瓶:用於收集或貯存少量氣體。
5、酒精燈:用於加熱。注意:用完酒精燈後,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絕對禁止用酒精燈引燃另一隻酒精燈。
6、試管夾:用於夾持試管。
7、玻璃棒:用於攪拌或轉移液體時引流。
8、膠頭滴管:用於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用過後應立即洗凈,再去吸引其他葯品。
9、滴瓶:用於盛放液體葯品。滴瓶上配套使用的滴管不用清洗。
10、鐵架台:用於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一般常用於過濾、加熱等實驗操作。
11、水槽:用於排水法收集氣體、或用來盛大量水的儀器,不可加熱。
12、燃燒匙:燃燒匙由鐵絲和銅質小勺鉚合而成。用於盛放可燃性固體物質作燃 燒試驗,特別是物質在氣 體中的燃燒反應。
13、托盤天平:用於稱量葯品的質量。
14、平底燒瓶、圓底燒瓶:常用作反應容器。
15、錐形瓶:常作為反應容器。
16、帶導管的橡皮塞:一般在製取氣體時連接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17、廣口瓶:一般用於實驗室盛放固體葯品。
18、細口瓶:一般用於實驗室盛放液體葯品。
化學實驗中使用到的儀器稱為化學儀器。可以對材料進行計量或反應。主要分為計量儀器和反應儀器。將儀器以特定方式進行組合構成裝置,實現實驗目的。
(8)實驗室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擴展閱讀:
復雜器材:
1、啟普發生器
一種實驗室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是荷蘭科學家啟普(Petrus Jacobus Kipp 1808~1864)發明,並以他的姓命名。它用普通玻璃製成。它由球形漏斗、容器和導氣管三部分組成。適用於塊狀固體與液體在常溫下反應製取氣體,如氫氣、硫化氫等。
2、酒精噴燈
常用的酒精噴燈有座式酒精噴燈和掛式酒精噴燈兩種。座式酒精噴燈的酒精貯存在燈座內,掛式噴燈的酒精貯存罐懸掛於高處。酒精噴燈的火焰溫度可達1000℃左右。
3、布氏漏斗
布氏漏斗是實驗室中使用的一種陶瓷儀器,也有用塑料製作的,用來使用真空或負壓力抽吸進行過濾。普遍認為發明者為190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愛德華·比希納,事實上布氏漏斗是由化學家Ernst Büchner發明的。形狀為扁圓筒狀,圓筒底面上開了很多小孔。下連一個狹長的筒狀出口。
4、坩堝鉗
坩堝鉗(crucible tongs),一種常見的化學儀器。通常用來夾取坩堝。一般由不銹鋼,或不可燃、難氧化的硬質材料製成。
5、布氏燒瓶,
布氏燒瓶又稱抽濾瓶,是實驗室中使用的一種玻璃器皿,為燒瓶的一種。配合布氏漏斗過濾用。發明者為190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Eard Buchner。
『玖』 氫氣的實驗室製法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各是什麼
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發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可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或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具體如下圖所示:
1、反應原理:Zn+H₂SO4=ZnSO₄+H₂↑
2、反應物的選擇:選用鋅粒和稀硫酸。
3、不使用稀鹽酸,因為:鹽酸易揮發,使製得的氫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
4、不用鎂是因為反應速度太快,不用鐵是因為反應速度太慢。
5、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發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可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或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6、用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時,不能驗滿!用排水法收集氫氣時,如果集氣瓶口出現氣泡,說明氫氣收集滿。
7、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
8、可燃性氣體的驗純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可燃氣體,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移近火焰點燃。如果氣體較純,氣體將會安靜地燃燒,並發出「噗」聲;如果氣體不純,會發出尖銳爆鳴聲。
9、如果驗純時發現氣體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時,必須對試管進行處理(用拇指在試管口堵住一會或更換試管),以免發生爆炸。
(9)實驗室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擴展閱讀
常用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與水或者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等:
①如果氣體是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並且不與水發生反應,那麼該氣體可選取「排水法」的裝置來收集。
②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該氣體可選取「向上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
③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小,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該氣體可選取「向下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
『拾』 主要用於配製氣體發生裝置的儀器是什麼
氣體發生裝置主要有三類:一是固體加熱製取氣體,如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加純孫熱制備氧氣、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加熱制備氨氣,選用酒精燈、鐵架台、試管即可;
二是固體激仿和液體、或液液加熱制備氣體,如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加熱制備氯氣,選用酒精燈、鐵架台、石棉網、燒瓶、分液漏斗等儀器;
三是固液做鉛鏈不加熱制備氣體,如用鋅和稀鹽酸制備氫氣、碳酸鈣和鹽酸制備二氧化碳,選用大試管(或錐形瓶、燒瓶等)、長頸漏斗等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