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坦克的構造原理是什麼
……坦克的輪子分為驅動輪,導向輪和負重輪三種。驅動輪是負責提供動力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所有輪中唯一帶齒的,它直接與變速箱相連,只負責轉動履帶,也就是這個輪決定履帶的速度,就位置來說它應該是整個履帶最靠前或者最靠後的輪,處於兩排車輪的上方,完全不承受車身重量。負重輪邊緣光滑,只負責負重,不提供任何動力。導向輪主要是負責將履帶張緊並保持一定的形狀,通常不帶齒。也就是說,整個履帶就一個輪子在帶動而已。原理很簡單。就像你在桌子上鋪一層紙,紙上放一排筆,你提起紙的一端,筆會很整齊地滑像另一端一樣,這種行進的方式最大的優點是相當於你在地面上鋪了一層鋼板然後讓你的車輪在鋼板上行進,也就是說原來不平整的道路至少平整了點。至於崎嶇的山道,呵呵,崎嶇沒問題,山道很考驗坦克發動機的性能。坦克車身重量大於汽車幾十倍,而發動機功率並沒有大這么多,所以坦克在移動速度和爬坡方面幾乎可以說不行。
㈡ 誰了解99式坦克的火控系統
火力配置 99式主戰坦克與前蘇聯T-72坦克的配置類似,乘員數量為3人。
主要裝備有一門50倍口徑的國產125毫米高膛壓滑膛坦克炮,裝備三種彈種,分別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榴彈,以及炮射導彈。彈葯基數估計超過40發,該炮裝有性能可靠的自動裝彈機,火炮射速可達10發/分。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初速為1760米/秒,直射距離 2300米,對均質裝甲的穿甲厚度600毫米以上,發射破甲彈時初速1000米/秒。使用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90毫米的均質裝甲,而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時,同距離穿甲能力達960毫米以上。該炮能發射我國仿製的俄125毫米口徑炮射導彈,該導彈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
在冷戰期間,中國長期面對前蘇聯裝甲洪流的強大壓力,因此非常重視坦克炮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研究。加上改革開放後,對俄羅斯、西方火炮技術的引進吸收。99式主戰坦克的125毫米火炮及配套穿甲彈,已經超越俄羅斯的125毫米坦克炮,與美國、德國同類產品處於同一水平。美國m1a2主戰坦克在2000米距離上的穿甲能力為810毫米,德國的豹2a6主戰坦克約為900毫米,日本的90式主戰坦克為650毫。
99式坦克的12.7毫米機槍輔助武器:炮塔上右方12.7mm高射機槍一挺,備彈500發;火炮右側有7.62mm並列機槍一挺,備彈2500發; 炮彈基數40發;炮塔兩側各有5個82MM煙幕彈發射器。
與西方主戰坦克相比,國產坦克一般都忽略對輔助火力的精心配置。西方坦克的機槍一般裝在環形槍架上,射界非常開闊,利於坦克對敵方迫近步兵的壓制。而99式坦克的12.7毫米機槍是安裝在固定槍座上,左右射界受到很大的限制。
由於人類社會城市化進程加劇,未來的地面戰斗很可能在城市中打響,坦克的輔助火力也變得日益重要。西方各國相應推出了無人武器站,方便坦克乘員在車內控制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等輔助火力,而這類裝備國內尚在起步階段。
火控系統 99式主戰坦克裝有車長與炮長獨立觀瞄裝置與熱像儀、激光測距系統,加上先進的計算機穩像式火控系統與導航系統,包括熱成像儀、穩定式測距瞄準具、彈道計算機、車長控制面板、橫風感測器、傾斜感測器、角速度感測器等。其炮塔左後方的組合式光電系統,包括有熱成像儀和激光測距機,它的出現表明我國坦克的夜視夜瞄能力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探測距離號稱可達7~9千米,惡劣氣候條件下仍能達到3~4千米,行進間對2000米外目標的首發命中率達85%。火控系統的反應時間小於6秒。由於採用了先進的計算機穩像式火控系統,使得99式坦克具備了在行進中對活動目標的射擊能力,首發命中率在90%以上。車長具有超越射擊能力,雖然相關條件不明,這些數據已達到西方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水準。此外,還採用了國際上先進而流行的獵-殲式火控系統(也稱雙指揮儀式),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車長可以對火控系統進行超越(炮長的)控制,包括射擊、跟蹤目標和指示目標等;在坦克炮塔後部裝有激光目眩壓制干擾裝置。最大作用距離4000米,「激光壓制觀瞄系統」,就目前來看,相對於西方主要國家的主戰坦克,我們的這套系統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獨具特色,4000米內可讓敵軍坦克瞬間變成瞎子。夜戰能力方面裝有我國第二代凝視焦平面熱成像儀,夜間或復雜氣象條件下,對坦克目標觀察距離達7--9公里,平均無故障時間為4000小時。在能見度只有100米左右的惡劣環境中對目標的發現距離為4000米,識別距離為3100米,具備了在晝/夜間於運動狀態下對運動目標射擊能力。
99式主戰坦克上安裝了先進的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該系統屬於指揮儀型數字式坦克火控系統。它通過一個二自由度陀螺儀穩定瞄準鏡中的下反射棱鏡來實現炮長瞄準線的雙向穩定。在瞄準時,炮長操縱瞄準鏡,使瞄準線瞄準跟蹤目標,則火炮隨動於瞄準線。當炮長在坦克行進間從瞄準鏡向外觀察目標時,瞄準鏡中的目標和背景幾乎是不動的,極大的方便了炮長在坦克行進間進行射擊,而且射擊時只需一次瞄準。一名99式主戰坦克的炮手在接受采訪時也說,三代坦克只要瞄上目標,火炮就像磁鐵一樣被目標吸引著,不論車體如何起伏,火炮仍指向目標方向。由於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的裝備,99式主戰坦克不同於過去的中國坦克,它可以在行進間進行更為精準的射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8式坦克炮塔右後部有一部車載式的光電對抗裝置,它主要對付敵方坦克的激光測距機和反坦克導彈的紅外製導系統,它針對敵方發出的激光束和紅外製導信號向坦克乘員及時發出警告,並自動控制對抗系統加以迷茫。它的出現,使得98 式坦克有了近程反導的主動防禦能力,此類設備屬世界領先水平的設備。防護性能99式主戰坦克的炮塔沒有採取鵝卵石式鑄造炮塔, 加裝了楔形附加裝甲模塊99式主戰坦克而是採取了全焊接鋼裝甲結構,這樣避免了在澆鑄過程中造成的裝甲厚度不均勻,使得其裝甲防護性能較老式中國坦克有了較大的提高。99式坦克厚度為220毫米、傾角為68度的復合裝甲,再加裝了前部的楔形模塊化裝甲,正面的防護達700毫米,車體防護能力相當於500~6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如果在炮塔和車體上加裝新型主動反應裝甲後,抗裝甲和破甲彈的能力可達1000~1200毫米。眾所周知,坦克最大著彈部位是炮塔,99式主戰坦克在炮塔裝甲上下了大工夫,其防護性能十分出眾。在1997年冬季進行的低溫試驗中,99式坦克經受了14發105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攻擊,沒有一發能夠擊穿它的前裝甲。並在正面防護弧度范圍內安裝了復合裝甲。炮塔構形扁平
99G炮塔兩側的附加裝甲,擁有極佳的抗彈性。炮塔由復合裝甲板構成,炮塔前的復合裝甲厚度600毫米左右,炮塔的其它部位則被鐵柵欄及各種附加物所包圍(這些東西對破甲彈有一定的防護力)。由於復合裝甲為組合件,故可隨著裝甲技術的進步而更新。可掛裝復合反應裝甲板或屏蔽裝甲。車內裝有高效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可在10毫秒內熄滅火災,99式坦克的車體及炮塔均為全焊接鋼裝甲結構,並在正面防護弧度范圍內安裝了復合裝甲。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8式坦克炮塔右後部有一部車載式的光電對抗裝置,它主要對付敵方坦克的激光測距機和反坦克導彈的紅外製導系統,它針對敵方發出的激光束和紅外製導信號向坦克乘員及時發出警告,並自動控制對抗系統加以迷茫。它的出現,使得98 式坦克有了近程反導的主動防禦能力,此類設備屬世界領先水平的設備。另外,99式坦克還可以加裝我國已經研製成功的三代附加反應裝甲,使得其防護力更加強大。
除了裝甲防護,99式主戰坦克在炮塔兩側擁有10具發射筒,可以發射煙幕彈製造煙幕干擾敵方。另外,將燃油噴入排氣管,99式坦克可以製造可持續4分鍾長達400米的煙幕。
防護能力:美國的m1a2車體和炮塔的裝甲厚度相當於60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質裝甲,德國的豹2a6車體和炮塔的裝甲厚度相當於58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質裝甲,日本的90式車體和炮塔的裝甲厚度相當於500毫米和560毫米的均質裝甲,由此看來,我們的ztz99主戰坦克與西方坦克的防護水平基本上在同一層次上
㈢ 「梅卡瓦」主戰坦克的防護系統的自動滅火抑爆裝置是什麼
梅卡瓦」主戰坦克裝有以色列斯佩克卓尼克斯(Spectronix)公司專門研製的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可在60ms內抑制並撲滅油氣混合氣體的燃燒和爆炸。
㈣ 為什麼不用鋁熱劑燃燒彈,來燒坦克,單兵反坦導彈裝鋁熱劑先燒,外部反應裝甲然後在補一枚。
鋁熱劑的燃點很高不錯,足以融化坦克外層裝甲(軋制鋼板),但是化學反應畢竟相對緩慢。現代坦克裝備復合裝甲(中間含有NERA,即惰性反應裝甲),而且可外掛各種ERA(爆炸反應裝甲),專門用於抵擋化學能彈,所以用鋁熱劑收效甚微。 即使放置在發動機部位,短期可能使坦克癱瘓,但是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可以保證成員安全,而且坦克仍然具有戰鬥力。 使用鋁熱劑遠沒有APFSDS之類的專用反裝甲動能彈合算有效。 鋁熱劑的軍事用途主要在縱火和銷毀毒氣這幾個方面。
看了你的追問,摧毀坦克有很多種方式。前提是,能有效的命中坦克。 很多主戰坦克都裝備了主動防禦系統(以色列的梅卡瓦,美國的M1A2 SEP V2) 無論使用何種彈頭(且算入鋁熱劑,或是各類破甲彈), 在命中坦克之前就會被主動防禦系統的攔截彈引爆,所以對付坦克的主流方式,任然是己方坦克。 使用反坦克導彈,或者武裝直升機這種非對稱打擊方式就暫且不提了。
㈤ 坦克自動滅火裝置是怎樣的
一些制式坦克的至炮塔頂高度已經超過2.80米,而且乘員、電子設備、部分彈葯都布在戰斗室的高彈著密度的區域。
因而坦克在一次中彈後,由於燃料和彈葯燃燒爆炸所引起的二次效應,僅在100毫秒內就可使乘員受到二度燒傷,並在240毫秒內以超壓來殺傷乘員,甚至造成全車的毀壞。
為使坦克中彈後不容易引起火災,著火後又能立即熄滅,就需要合理地改進坦克的總體布置,實行隔倉化,採用不易著火的燃料和高效率的自動滅火裝置。
隔倉。對乘員、油料和彈葯實行隔倉布置是M-1坦克的主要特徵。彈葯一旦被擊中爆炸,其能量可由活動甲板釋放出來,車內的乘員可免受傷害。
T-72坦克的大部分彈葯放在戰斗部分下邊裝填機構兩側的彈架里,且彈丸和葯筒分置。而乘員在彈葯的上邊,燃油箱置於架駛員座位兩側。這樣,就減少了由於油箱中彈起火引起彈葯爆炸的機會。
「奇伏坦」坦克設有水套,作為彈葯的附加防護裝置。M60A3坦克液壓系統使用了難燃油。這種油料的燃點高達218℃,與以往燃點為90℃的工作油液相比,耐火性能有所提高。
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採用動力傳動裝置前置,並將油料、工具、槍彈等放在戰斗室周圍的裝甲空腔內間隙,因而給乘員提供了附加防護,並可能將大部分彈葯放在比較安全的車體後部。
自動滅火裝置。自動滅火裝置可由幾個雙頻譜感測器在戰斗室布置三至七個,在動力室布置二至四個、一個電子控制盒、若干滅火瓶和閥門組成。
為了保證陽光、炮口火焰、車前燈、燃著的火柴以及紅襯衣之類的非火災性刺激因素,不會觸發自動滅火裝置,雙頻譜感測器有兩個探測器:一個是硅光電二極體探測器,在電磁波譜的近紅外區工作,工作頻帶為0.8至1.0微米;一個是熱探測器,在電磁波譜的遠紅外區工作,工作頻帶為7至30微米。
探測器能夠准確地探測空心裝葯破甲彈的射流和因油箱或油管崩裂所逸出的碳氫化合物蒸汽起火或爆炸,並在二至三毫秒內發出信號,傳給電子控制盒,由控制盒確定正在觸發的感測器並給其快作用用一個強電流信號,使它打開,將滅火瓶里的滅火劑和乾燥氮約以50巴的壓力噴出。
滅火劑與氫氧根起作用,從而能夠終止引起碳氫化合物爆炸的反應鏈。
所用滅火劑可為濃度為6%至7%之間的氟里昂1301滅火劑即三氟溴甲烷。
這種滅火劑是一種惰性蒸汽,它能有效地熄滅易燃液體表面起火和幾乎所有燃著的固態物質,而且它的毒性比二氧化碳低得多。
這種滅火裝置也可由駕駛員用手操縱。
反坦克導彈指令制導技術反坦克導彈指令制導技術系導彈彈外製導站發送指令、彈上導引裝置形成導引信號和控制導彈飛向目標的技術。
指令制導方式需要目標跟蹤裝置和導彈跟蹤裝置,這種導彈跟蹤裝置位於地面或瞄準點,在大多數情況下,瞄準點就是導彈的發射位置。
導彈跟蹤裝置可以探測到導彈相對於瞄準線的位移,地面上的計算機經過解算,並譯成編碼信號,將其通過相應的指令傳輸線路傳給導彈。
指令傳輸線路可以是一對導線、光學纖維、激光通信線路或無線電線路。
導彈接收到信號後,必須對其進行編碼,並通過正確地改變氣動舵位置或利用側向推進發動機提供側向推力,將導彈的飛行控制在瞄準線范圍內,直至命中目標。
指令制導一般可再細分為手控制指令瞄準線制導、半自動指令瞄準線制導和自動指令瞄準線制導。手控指令制導是指射手目測導彈與目標的相對位置,扳動手柄,形成制導指令,操作導彈飛向目標。
半自動指令制導是指射手參與對目標的跟蹤、瞄準,自動形成制導指令的環形控制方法。自動指令制導是指射手不必跟蹤目標和導彈,導彈和目標的位置數據由各自的跟蹤裝置輸入計算機,然後編碼指令通過傳輸線路自動傳給導彈。
㈥ 自動滅火抑爆裝置有什麼作用
從國外引進的戰斗室自動滅火抑爆裝置,配有高靈敏度的光學探測器和微處理機內系統,具有兩次容抑爆和四次滅火功能,能在10毫秒內自動探測出侵入車內的破甲彈高能射流並發出控制信號,啟動滅火瓶在60毫秒內實現抑爆,從而防止了坦克中彈後的二次效應對車輛和乘員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