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三化學題目,急
①實驗開始時關閉活塞b,讓混合氣體從導管衫伍口進入,所得純凈氣體從導管c逸出(假設反應完全進行),此時逸出的氣體是__CO_______;
②混合氣體通入完畢後,再關閉活塞a,弊塌虛打開活塞b,使分液漏斗中的稀鹽酸進入廣口瓶,這時逸出的氣體是租燃___CO2________。
3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Ca(OH)2 =CaCO3+H2O;2HCl+CaCO3=CaCl2+CO2+H2O
㈡ 初三化學實驗題
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
用過氧化氫制氧氣選乙裝置:液體與固體不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液常溫型)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茶莊定點收利息)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實驗示意圖
裝----裝葯品
定----把試管固定到鐵架台上
點----點燃酒精燈加熱(先預熱,注意:一律先讓試管均勻受熱,否則會因冷熱不均炸裂試管)
收----收集氣體(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稿或
離----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此步驟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導管在蓋上玻片)山敬做
熄----熄滅酒精燈
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炸裂試管;
②葯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先預熱,之後可以將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裝有葯品部位定向加熱
③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④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大約0.5cm);
⑤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並堵塞導管,使所製得氣體無法較好排出;
⑥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此時收集氣體不純);
⑦實驗結束時,先移走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進熱的試管引起試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以便把空氣排盡。
過氧化氫(雙氧水)制氧氣
步驟:查---裝---收
過氧化氫(雙氧水)制氧氣實驗示意圖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夾子把導管夾上(應使用兩節導管,中間用較短橡皮管連接,便於檢查),然後往長頸漏斗中加水,長頸漏斗的頸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說明氣密性良好
裝---裝葯品,先裝固體,後裝液體(防止液體飛濺)
收---收集氣體(同上高錳酸鉀收集法)
注意點
①長頸漏斗的頸部應在液面以下(液封):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可控制反應速率);
②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
氧氣檢驗
檢驗方法: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證明是O2。
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證明O2已滿。
排水法:
當集氣瓶瓶口冒氣泡時(剛開始排出的是逗衡試管中的空氣,等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才是純氧)
實驗室製取氧氣是初級化學的一個實驗,通常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實驗完畢後,可以用過濾法回收。
向上排氣法 (O2密度大於空氣)
㈢ 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題【初三】
1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白磷燃燒,產生白煙,活塞前沿約在12
mL的刻度線上
3白磷燃燒,產生白煙,活塞先向右移動,最後穩定在約8
mL的刻度線上
解:(1)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活塞前沿從20mL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然後松開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處,則說明整個裝置都不漏氣;
(2)若先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這時白磷燃燒消耗掉的只是試管內的氧氣為40mL×
=8mL,所以活塞應停在20mL-8mL=12mL的刻度處;
(3)若不使用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白磷實際消耗掉的是試管40mL和注射器內20mL的氧氣為(40mL+20mL)×
=12mL,所以活塞應停在20mL-12mL=8mL的刻度處
㈣ 問一道初三化學實驗題
41.某興趣小組在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時,用一個集氣瓶罩住燃著的小蠟燭,小蠟燭一會兒熄滅了.它為什麼會熄滅呢 每個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提出猜想]
大家討論後很難達成一致,於是設計了如下所示的實驗裝置,並進行實驗驗證.
[實驗設計及驗證]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
實驗結論
(1)取一小塊白磷(著火點為40℃),放在一鋁箔制的小盒中,將其放入裝有生石灰的錐形瓶內.點燃蠟燭,觀察現象.
燃燒的蠟燭一會兒就熄滅了
磷燃燒需滿足的條件:
①溫度達到知緩粗著火點;
②____可燃物與氧氣接觸_____
猜想正確的同學是_(同學的觀點是什麼呢?)____________
(2)待哪運冷卻後,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錐形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關閉活塞,觀察現象.
鋁盒中的白磷燃燒,放出熱量的同時產生了___白煙_________
[實驗反思]
①在實驗搭鎮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H2O=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㈤ 初三化學題
(1).酚酞溶液變紅,B中顏色較淺或變紅的速度比c慢
(2).氨氣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加熱氨水能加速氨氣生顫態成
(3).阻雹昌止了氨氣的泄露(保護源洞扒空氣環境)
(4).澱粉遇碘變藍
㈥ 初三化學實驗題
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其實青蛙呼吸就呼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會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於瓶內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本來空氣中就有)連同青蛙呼出的二氧化碳一起與石灰水反應,導致瓶中空氣減少,氣壓減小,外界的大氣壓就把空氣通過玻璃管壓進瓶中,以達到平衡氣壓的目的,這樣一來,就把紅墨水給壓進瓶中,即紅墨水向左移,進入瓶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瓶中空氣減少的少的話,那麼紅墨水只會向右移,不會進入瓶中,因為氣壓不夠。
㈦ 在初三化學的考試中,對於給出幾種實驗裝置,選擇發生或收集裝置的依據的一類題要怎麼答呢
發生裝置:(初中的兩種類型)
1、如果題目是: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
則回答:發生裝置選用固固加熱型。
理由: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
2、如果目是: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要加熱
則回答:發生裝置選用固液不加熱型。
理由: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要加熱。
初中就兩種愛考
收集裝置:(只給出氣體)
1、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2、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3、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略小
則回答:不能採用「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略大/略小。
4、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可/能/易溶於水
則回答:不能採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可/能/易溶於水。
5、如果題目是:該氣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則回答:可以採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總結:綜合回答,記住字眼:「只能」「或」
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可/能/易溶於水
則回答:只能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可/能/易溶於水。
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不懂的可以繼續問
㈧ 在「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實驗中的裝置還可以製取並收集哪種氣體
既然你是初三的,「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實驗裝置還可以製取並收集(初中的)H2,CO2
只要兩種反應物一個是固體,一個是液體,就可以用這個裝置
㈨ 初三化學題目
【1】、檢查實驗裝置的氣密性。
原因有二:一是實驗生成物中的NH₃、SO₂、SO₃等均對人體有毒害作用;二是上述氣體生成物均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2】、冷卻咐則攜加熱裝置及其中的化學物質,排空實驗裝置中殘留的有害氣體。
不知道參考答案會怎麼寫,但是個人意見上述兩方面都需要具備,否則是不完善的。
【3】①、110.8
100℃時晶體只脫結晶水,鹽不分解,因此B裝置只吸收到了脫除出來的結晶水。
(NH₄)₂Fe(SO₄)₂·6H₂O=(NH₄)₂Fe(SO₄)₂+6H₂O↑
39228418×6
39.2克28.4克10.8克
【3】②、2NaOH+SO₂=Na₂SO₃+H₂O
注意,分解生成的NH₃、SO₃、H₂O都被B裝置吸收,C裝置中只吸收到SO₂,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物是亞硫酸鈉。
【3】③、在A、B裝置之間加裝硫酸銅乾燥劑(足量)裝置,在100℃時,硫酸銅乾燥劑由白變藍,而B裝置重量不變。③'、不變。
第一空方法多種多樣,選用能與H₂O反應(或吸收)的化學葯劑或裝置即可。
第二空不變,因為鹼石灰只起最後的防護作用,主要是防衡伏止B、C裝置中葯劑不足導致盯友過量的SO₂、SO₃等有害氣體排出。只要C裝置中NaOH足量,是否加裝鹼石灰裝置不影響實驗數據。
【4】Fe₂O₃
反應物兩步分解方程式分別為:
(NH₄)₂Fe(SO₄)₂·6H₂O=(NH₄)₂Fe(SO₄)₂+6H₂O
2(NH₄)₂Fe(SO₄)₂=Fe₂O₃+4NH₃↑+3SO₃↑+SO₂↑+2H₂O↑
第二步中,部分硫元素(+6價)被還原成SO₂(+4價),鐵元素(+2價)被氧化成+3價。
+3價鐵的氧化物和大多數化合物均為棕紅色或棕黃色,濃度較低時為橘黃色或淺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