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戴維孫革末實驗裝置

戴維孫革末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3-03-26 01:54:36

1. 原子物理中戴維孫-革末實驗問答題會考什麼

這個實驗就復是得到了電子的衍射制圖樣,無非就是說明了電子具有波動性,即電子同時具有波粒二象性。在高中階段要求的范圍內,不會要求進行波長相關的計算。我覺得能出的問題就是問:
1.戴維孫-革末實驗是 (A)電子衍射實驗 (B)光電效應實驗 (C)粒子散射實驗 (D)黑體輻射實驗
2.戴維遜--各末實驗說明電子具有粒子性還是波動性?

2. 戴維孫革末實驗為什麼用鎳單晶

探索未知。戴維孫革末為了探索未知在觀察鎳單晶表面對能量為100電子伏的電子束進行散射時,發現了散射束強度隨空間分布的不連續性,即晶體對電子的衍射現象。

3. 第一個發現電子波動性的實驗是哪個

1927年戴維孫和革末合作完成了用鎳晶體對電子反射的衍射實驗,證明了電子的波動性

4. 恐怖的雙縫干涉實驗,為什麼顛覆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

我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學過一個實驗,名字叫做雙縫實驗,我們准備一個蠟燭,在蠟燭後面放置一塊只有一條長縫隙的擋板,然後在後面放置一塊有兩條長縫隙的擋板,最後再放置一塊黑色屏幕,屏幕上會產生明暗條紋。

5. 科學史上有哪些巧妙的實驗

我覺得20世紀的物理學,最體現人類智慧之光的實驗是電子衍射實驗。其不但體現在實驗上,更體現了理論學家的驚人的洞察力和應變力。

大約在1923年,得布羅意最先大膽得意識到粒子也是一種波,並在博士期間發表了三篇短文關於物質波的猜想。之後在博士論文中全面闡述了物質波理論及其應用(網路上,甚至某些課上流傳的得布羅意的論文只有一頁紙,那是胡說八道。他的博士論文有下載的,有100多頁呢)。可惜在論文中沒有涉及任何的驗證實驗,純粹是邏輯推理。

在當時論文答辯會上,針對物質波思想,佩蘭問德布羅意:有沒有辦法驗證這一觀點?他立刻回答:「通過電子在晶體上的衍射實驗,應當有可能觀察到這種假定的波動 的效應。」 我是在量子力學課上聽老師講到這一節,當時就覺得簡直太牛逼了。那個時候有一些X射線衍射實驗,但是把電子作為一種波,然後估算波長,用晶格作為干涉體。在答辯時能把這些聯系起來,簡直是神了。

3年後的1927年,美國物理學家戴維孫和英國物理學家G.P.湯姆孫分別發現了晶體的電子衍射,完全證實了電子的波性。

戴維孫-革末的實驗裝置本身就極其精巧。整套裝置僅長5英寸、高2英寸,密封在玻 璃泡里,並達到了那個時代的高真空度達10^-8 torr。一個電子槍連續地射出一束電子,電子經過54V的平行板的加速,給予了它們動能以直角角度,入射在一個鎳晶體(垂直於晶體的表面)。在與鎳晶體碰撞後,電子會朝各個方向散射出去。散射電子用一雙層的法拉第桶收集,送到電流計測量。收集器內外兩層之間用石英絕緣,加有反向電壓過濾,以阻止經過非彈性碰撞的電子進入收集器;收集器可沿軌道轉動,使散射角在 20°~90°的范圍內改變。 這樣就可以測量出來電子的散射強度與散射角度的數據關系。在散射角度為50度的方向,戴維森與革末發現散射強度特別顯著。通過布拉格方程,可以得到電子的波長並轉化成電子的能量。考慮了晶體的折射率後,和得布羅意公式符合得很好。

在量子力學建立的過程中,每一個進步都是極其令人激動的!那些大膽的物理學家們在人類知識的邊緣直接邁出了一大步,指向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6. 戴維孫革末實驗證明了什麼

戴維孫革末實驗有如下證明:

當電子波(具有一定能量的電子)落到晶體上時,被晶體中原子散射,各散射電子波之間產生互相干涉現象。晶體中每個原子均對電子進行散射,使電子改變其方向和波長。在散射過程中部分電子與原子有能量交換作用,電子的波長發生變化,此時稱非彈性散射。

戴維孫革末實驗:

戴維森----革末實驗是柯林頓·戴維森與雷斯特·革末設計與研究成功的一個量子力學實驗。他們用低速電子入射於鎳晶體,取得電子的衍射圖案。發表於 1927 年,這實驗為德布羅意假說(所有物質都具有波的性質,即波粒二象性),提供了不可否定的證據。

因此,戴維森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量子力學的發展史上,這實驗證實了其正確性,使得那時剛創立的量子力學,獲得了物理學家的廣泛接受。

7. 電流的波動性,是誰證明的

戴維孫和革末
最著名的實驗應該是1927年戴維孫和革末用鎳晶體對電子反射的衍射實驗。
電子衍射:當電子波(具有一定能量的電子)落到晶體上時,被晶體中原子散射,各散射電子波之間產生互相干涉現象。晶體中每個原子均對電子進行散射,使電子改變其方向和波長。在散射過程中部分電子與原子有能量交換作用,電子的波長發生變化,此時稱非彈性散射;若無能量攜檔交換作用,電子咐梁的波長不變,則辯簡亂稱彈性散射。在彈性散射過程中,由於晶體中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各原子所散射的電子波在疊加時互相干涉,散射波的總強度在空間的分布並不連續,除在某一定方向外,散射波的總強度為零。

8. 什實驗證明電子具有粒子性是什麼實驗有哪些科學家起了重要貢獻 誰用什麼實驗證明電子有波動性急求

戴維孫-革末實驗證明電子具有波動性

9. 證明電子有波動性的著名實驗是

最著名的實驗應該是1927年戴維孫和革末用鎳晶體對電子反射的衍射實驗。

10. 電子衍射的實驗

電子衍射實驗
一 實驗目的
1 驗證電子具有波動性的假設;
2 了解電子衍射和電子衍射實驗對物理學發展的意義;
3 了解電子衍射在研究晶體結構中的應用;
二 實驗儀器
電子衍射,真空機組,復合真空計,數碼相機,微機
三實驗原理
(一)、電子的波粒二象性
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會繞過障礙物繼續傳播,在經典物理學中稱為波的衍射,光在傳播過程表現出波的衍射性,光還表現出干涉和偏振現象,表明光有波動性;光電效應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時表現出粒子性,其能量有一個不能連續分割的最小單元,即普朗克1900年首先作為一個基本假設提出來的普朗克關系
E為光子的能量,v為光的頻率,h為普朗克常數,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電子在與電磁場相互作用時表現為粒子性,在另一些相互作用過程中是否會表現出波動性?德布羅意從光的波粒二象性得到啟發,在1923-1924年間提出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設,
E為電子的能量, 為電子的動量, 為平面波的圓頻率, 為平面波的波矢量, 為約化普朗克常數;波矢量的大小與波長λ的關系為 , 稱為德布羅意關系。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設,拉開了量子力學革命的序幕。
電子具有波動性假設的實驗驗證是電子的晶體衍射實驗。電子被電場加速後,電子的動能等於電子的電荷乘加速電壓,即
考慮到高速運動的相對論效應,電子的動量
由德布羅意關系得
真空中的光速,電子的靜止質量 ,普朗克常數,當電子所受的加速電壓為V伏特,則電子的動能,電子的德布羅意波長
, ⑴
加速電壓為100伏特,電子的德布羅意波長為。要觀測到電子波通過光柵的衍射花樣,光柵的光柵常數要做到 的數量級,這是不可能的。晶體中的原子規則排列起來構成晶格,晶格間距在 的數量級,要觀測電子波的衍射,可用晶體的晶格作為光柵。1927年戴維孫_革末用單晶體做實驗,湯姆遜用多晶體做實驗,均發現了電子在晶體上的衍射,實驗驗證了電子具有波動性的假設。
普朗克因為發現了能量子獲得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德布羅意提出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設。導致薛定諤波動方程的建立,而獲得192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戴維孫和湯姆遜因發現了電子在晶體上的衍射獲得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由於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其德布意波長可在原子尺寸的數量級以下,而且電子束可以用電場或磁場來聚焦,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取代光束和光學透鏡,發展起分辨本領比光學顯微鏡高得多的電子顯微鏡。
(二)、晶體的電子衍射
晶體對電子的衍射原理與晶體對x射線的衍射原理相同,都遵從勞厄方程,即衍射波相干條件為出射波矢時 與入射波矢量 之差等於晶體倒易矢量 的整數倍
設倒易空間的基矢為 ,倒易矢量
在晶體中原子規則排成一層一層的平面,稱之為晶面,晶格倒易矢量的方向為晶面的法線方向,大小為晶面間距的倒數的 倍
為晶面指數(又稱密勒指數),它們是晶面與晶格平移基矢量的晶格坐標軸截距的約化整數,晶面指數表示晶面的取向,用來對晶面進行分類,標定衍射花樣。
晶格對電子波散射有彈性的,彈性散射波在空間相遇發生干涉形成衍射花樣,非彈性散射波則形成衍射花樣的背景襯度。入射波與晶格彈性散射,入射波矢量與出射波矢量大小相等,以波矢量大小為半徑,作一個球面,從球心向球面與倒易點陣的交點的射線為波的衍射線,這個球面稱為反射球(也稱厄瓦爾德球),見圖1所示,圖中的格點為晶格的倒易點陣(倒易空間點陣)。
晶格的電子衍射幾何以及電子衍射與晶體結構的關系由布拉格定律描述,兩層晶面上的原子反射的波相干加強的條件為
為衍射角的一半,稱為半衍射角。見圖2所示,圖中的格點為晶格點陣(正空間點陣)。o為衍射級,由於晶格對波的漫反射引起消光作用, 的衍射一般都觀測不到。
(三)、電子衍射花樣與晶體結構
晶面間距不能連續變化,只能取某些離散值,例如,對於立方晶系的晶體,
a為晶格常數(晶格平移基矢量的長度),是包含晶體全部對稱性的、體積最小的晶體單元——單胞的一個棱邊的長度,圖3為立方晶系的三個布拉菲單胞。立方晶系單胞是立方體,沿hkl三個方向的棱邊長度相等,hkl三個晶面指數只能取整數;對於正方晶系的晶體
h,k,l三個方向相互垂直。h,k兩個方向的棱邊長度相等。三個晶面指數h,k,l只能取整數, 只能取某些離散值,按照布拉格定律,只能在某些方向接收到衍射線。做單晶衍射時,在衍射屏或感光膠片上只能看到點狀分布的衍射花樣,見圖4;做多晶衍射時,由於各個晶粒均勻地隨機取向,各晶粒中具有相同晶面指數的晶面的倒易矢在倒易空間各處均勻分布形成倒易球面,倒易球面與反射球面相交為圓環,衍射線為反射球的球心到圓環的射線,射線到衍射屏或感光膠片上的投影呈環狀衍射花樣,見圖5。
衍射花樣的分布規律由晶體的結構決定,並不是所有滿足布拉格定律的晶面都會有衍射線產生,這種現象稱為系統消光。若一個單胞中有n個原子,以單胞上一個頂點為坐標原點,單胞上第j個原子的位置矢量為 , 為晶格點陣的平移基矢量,第j個原子的散射波的振幅為 為第j個原子的散射因子,根據勞厄方程,一個單胞中n個原子相干散射的復合波振幅。
根據正空間和倒易空間的矢量運算規則,。復合波振幅可寫為 ,上式中的求和與單胞中原子的坐標有關,單胞中n個原子相干散射的復合波振幅受晶體的結構影響,令。則單胞的衍射強度 , 稱為結構因子。
對於底心點陣,單胞中只有一個原子,其坐標為[0,0,0],原子散射因子為 ,
任意晶面指數的晶面都能產生衍射。
對於底心點陣,單胞中有兩個原子,其坐標為[0,0,0]和[1/2,1/2,0],若兩個原子為同類原子,原子散射因子為 ,
只有當h,k同為偶數或同為奇數時, 才不為0,h,k一個為偶數另為奇數時, 為0,出現系統消光。
對於面心點陣,單胞中有4個原子,其坐標為[0,0,0]和[1/2,0,1/2],[0,1/2,1/2],若4個原子為同類原子,原子散射因子為 , 只有(h+k+l)為偶數時, 不為0,能產生衍射。
對於面心點陣,單胞中有4個原子,其坐標為[0,0,0]和[1/2,0,1/2],[0,1/2,1/2],若4個原子為同類原子,原子散射因子為 , 只有當h,k,l同為偶數可同為奇數時, 才不為0,能產生衍射。
對於單胞中原子數目較多的晶體以及由異類原子所組成的晶體,還要引入附加系統消光條件。
(四)、電子衍射花樣的指數化
根據系統消光條件,可以確定衍射花樣的對應晶面的密勒指數hkl,這一步驟稱為衍射花樣的指數化。對衍射花樣指數化,可確定晶體結構,若已知電子波的波長,則可計算晶格常數,若已知晶格常數(由x射線衍射測定),則可計算電子波的波長,驗證德布羅意關系。以簡單格子立方晶系的多晶衍射花樣為例,介紹環狀衍射花樣的指數化。
對於電子衍射,電子波的波長很短, 角一般只有1°~ 2°,設衍射環的半徑為R,晶體到衍射屏或感光膠片的距離為L,由圖6所示的幾何關系可知 ,則布拉格定律為
, ⑵
式中 稱為儀器常數。,電子衍射花樣就是晶格倒易矢放大 倍的象。將立方晶系的晶面間距代入布拉定律得。晶面指數h,k,l只能取整數,令 ,則各衍射環半徑平方的順序比為 ,按照系統消光規律,對於簡單立方、體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格,半徑最小的衍射環對應的密勒指數分別為100、110、111,這三個密勒指數對應的晶面分別是簡單立方、體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格中晶面間距最小的晶面。這三個晶格的衍射環半徑排列順序和對應的密勒指數見表1,將衍射環半徑的平方比表1對照,一般可確定衍射環的密勒指數。衍射花樣的指數化後,對已知晶格常數的晶體,儀器常數
, ⑶
若已知儀器常數,則可計算晶格常數
, ⑷
表1:簡單格子立方晶系衍射環的密勒指數
衍射環序號 簡單立方 體心立方 面心立方

閱讀全文

與戴維孫革末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手錶怎麼拔出調時間的那個旋鈕 瀏覽:151
軸承內徑用什麼測 瀏覽:916
設備原材料怎麼分 瀏覽:977
交河閥門廠招工 瀏覽:460
360手機工具箱在哪裡 瀏覽:644
機床滾動軸承怎麼樣裝 瀏覽:552
放暖氣是關閉進水閥門還是回水 瀏覽:461
實驗室蒸餾裝置夠買 瀏覽:37
淋水實驗裝置在哪裡買 瀏覽:305
自動跟跟蹤定位射流滅火裝置 瀏覽:690
空調製冷電能轉成什麼能量 瀏覽:398
塑料罐用什麼閥門接好 瀏覽:625
格力定頻涼之夏用的什麼製冷劑 瀏覽:12
浙江生產輪轂單元軸承廠有多少 瀏覽:102
地獄火裝置設計圖 瀏覽:226
漢口五金機電城 瀏覽:85
縣城做井蓋路政消防器材怎麼樣 瀏覽:760
紫外燈實驗裝置圖 瀏覽:861
石材開采設備有哪些 瀏覽:872
沈陽中聯瑞達節能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