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風動加水裝置工作原理
風動加水裝置工作原理如下:
1、將水在加熱體中加熱,產生蒸氣。
2、經通過風機的風動裝置將霧化的水汽吹出殼體,將濕潤潔凈的空氣送到室內,從而提高環境濕度。
㈡ 風動加水裝置工作原理
風動加水裝置工作原理桶內水位不斷上升,浮子5推動導桿上升。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風動加水裝置工作原理抽放管路2中的廢水在管路中瓦斯氣體壓力下通過防逆水進水閥4進入積水桶1,桶內水位不斷上升,浮子5推動導桿上升。
㈢ 風動裝置的設計基於什麼原理
以壓縮空氣作為動力的機械及裝置種類很多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用於生產自動化、
機械化的氣動元件大量涌現。
產品的特點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機械化工具的基本原理。
任何生產過程機械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
改善加工質量,降低成本並減輕勞動強度。
為此,風動工具的設計及製造應滿足下列各項要求:
①重量要盡可能地輕;
②使用方便;
③工作可靠;
④保證工作安全,
⑤便於檢修;
⑥要經濟,也就是單位功率的耗氣量要降到最低限度。
下面介紹風動馬達
1、風動馬達分類和工作原理:
常用的風動馬達有葉片(也稱為滑動)、活塞和薄膜方式三種。(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是葉片風動馬達、活塞風動馬達)
風動馬達是將壓縮空氣的壓力轉換為旋轉機械能的裝置。其作用類似於電動機或液壓電動機。也就是說,輸出扭矩用旋轉運動驅動機構。
葉片風動馬達與活塞風動馬達特性比較:
葉片風動馬達的高扭矩較小,活塞風動馬達旋轉的扭矩稍低,但風動馬達比液壓馬達速度高,扭矩小。
2、風動馬達的優缺點:
風動馬達的特點是,與起到同樣作用的電動馬達相比,外殼輕便,運輸方便;因為工作介質是空氣,所以不必擔心火災。氣動馬達過載時,可以自動停止,保持供給壓力和平衡。由於這種特性,風動馬達在礦山機器或氣動工具等中被廣泛使用。
㈣ 電動升旗裝置怎樣做
功能特點
功能全面:用按鈕或搖控器控制國旗的升降,播放國歌與升旗同步進行,同時停止。
萬向旋轉:在風向任意變動時,國旗不緾繞旗桿。
美觀大方:白色不銹鋼旗桿,旗繩隱藏在旗桿內部。
系統組成:
1、電動升旗播放儀。
2、機械部分。
(1)萬向總成:萬向臂、萬向頭、萬向上座、萬向下座、206軸承、卡簧、變向輪、變向輪軸、吊輪、吊輪軸、桿頂飾球。
(2)動力總成:單相電機、減速器、11:16對輪、11:14對輪、減速器底座。
(3)傳動總成:軸瓦兩套、軸瓦座兩套、205軸承兩個、傳動軸、鏈輪、鏈條、導輪、導輪鍵。
(4)收線總成:軸瓦兩套、軸瓦座兩套、205軸承兩個、收線軸、收線輪、摩擦緊線盤、盤鍵、彈簧、鏈輪。
(5)配重總成:配重飾球、配重旗桿、套鎖、掛鉤、鋼絲繩。
旗桿特點
錐形風動旗桿
通過強勁的風泵和吹風裝置,使旗幟在風小或無風的狀態下照樣舒展飄揚,更顯生機。一般適用於室內或較避風的地方,或有特殊要求的地方。
錐形內置式旗桿
通過定製的手搖裝置,控制旗幟的升降和旗幟定位的作用,而旗繩則隱藏在旗桿內部,不再遭受風雨之苦。旗繩採用鋼絲繩製作,經久耐用。
錐形外置式旗桿
通過旗繩、外滑輪及拉手,起到旗幟升降和旗幟定位的作用。是一種較傳統的旗桿。順風定位裝置通過特製的裝置,旗幟在風向任意變動的情況下,旗幟和旗繩不會纏繞在旗桿上,紅旗始終隨風高高飄揚。非順風定位旗桿的旗幟則易隨風向的改變而纏繞於旗桿上,不僅旗幟飄不起來,有損形象,而且降旗困難。
部件說明
順風定位裝置、纏繩裝置採用進口甲纖原料(以保證它在空氣中的耐磨、耐候性),以及鋁合金精密鑄件組合而成。
錐形電動旗桿
電動旗桿可以搖控升降旗幟,與國歌48秒同步到頂,升降旗操作非常方便和簡單。更顯先進性,更顯高檔。
旗桿樣式:整體錐形,
錐度:1:100
材料規格:SUS304進口不銹鋼冷軋板。
技術要求
旗桿外形一體成型錐度上升,無變徑截口、流暢自然,挺拔庄嚴。
表面採用亞光外理,環形發絲,色澤均勻,時尚大方。
所有焊接牢固可靠,均勻飽滿,焊接強度≥國家規范。
360度順風轉向裝置,可使旗桿依自然風向的變化而轉動飄旗方向,讓旗幟不會纏在旗桿頂部,始終保持展開狀態。
內置式升旗裝置:專用升降旗繩藏於旗桿內部,免受風吹雨淋之苦,不易被人為破壞,延長了旗桿繩的壽命,同時也摒棄了旗繩在旗桿外部的累贅,使外觀更加和諧美觀。升旗桿方式可選用手搖式或電動式。
㈤ 蘇教版3-6年級小學科學,分別有哪些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目錄
三年級上冊
1.記下現在的我 2.吹乒乓球 3.觀察蚯蚓 4.觀察鳳仙花
5.研究土壤 6.觀察水 7.改變物體的沉浮 8.小水輪轉起來
9.空氣占據空間 10.做風車 11.紙飛翼
三年級下冊
1.比較塑料尺和木頭尺的性質 2.塑料杯遇熱水的研究
3.比較塑料與布的性質 4.觀察物體發聲
5.做小鼓 6.水傳聲實驗
7.製作小樂器 8.光傳播實驗
9.光的傳播 10.影子
11.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12.鏡子反射光的路線
13.製造彩虹 14.色光混合實驗
15.讓小燈泡亮起來 16.製作開關
17.磁鐵的性質 18.製作小磁針
四年級上冊
1.做小吊車 2.記憶游戲 3.做沙盤 4.玩小車 5.感受推和拉 6.自製重錘 7.讓小球動起來 8.感受摩擦力 9.模擬晝夜形成 10.觀測一天中影子和溫度變化
四年級下冊
1.製作觀測儀 2.製作簡易雨量器 3.檢測酸雨
4.使用天平 5.使用量筒 6.研究固體液體氣體性質實驗
7.測量固體的體積 8.化冰實驗 9.冰水和水蒸氣三者的變化實驗
10.蒸發的快慢 11.凝結 12.雨的形成
13.種茄子 14.植物的生長 15.養小雞
16.製作標本 18.溶解 17.固體液體氣體受冷受熱的研究
19.分離 20.物質混合分離實驗 21.燃燒的秘密
22.變色游戲 23.生銹
五年級上冊
1.種子萌發的條件 2.滲水實驗 3.研究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4.研究根的作用 5.研究莖的作用 6.植物的向光性定向運動
7.測量水溫變化 8.傳熱比賽 9.顏色與吸熱
10.上升的空氣 11.風的形成 12.熱水變涼
13.岩石擠壓模擬實驗 14.地震模擬實驗 15.模擬火山噴發
16.製作岩石標本盒
五年級下冊
1.拔圖釘實驗 2.杠桿平衡實驗 3.輪軸實驗
4.定滑輪實驗 5.動滑輪實驗 6.滑輪組實驗
7.斜面作用實驗 8.植物扦插壓條嫁接實驗 9.模擬化石形成實驗
11.自然力量對山脈影響模擬實驗 12.沙洲形成實驗 13.卵石形成模擬實驗 14.鍾乳石形成實驗 15.金屬性質實驗
六年級上冊
1.觀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2.鳥喙與取食的模擬實驗 3.做酸奶
4.顯微鏡觀察常見細菌 5.食物發霉實驗 6.風動裝置的製作
7.電磁鐵的性質實驗 8.電磁鐵磁力大小實驗 9.太陽爐的製作
10.太陽系模型製作 11地球公轉的模擬實驗 12.星空模擬
教師演示實驗
三年級上冊
1.吹乒乓球 2.水土流失 3.榨果汁 4.降落傘的研究
三年級下冊
1.製作小磁針 2.影子游戲 3.透明與不透明
四年級上冊
1.玩滾輪2.觀察地球儀 3.觀察影子和溫度變化 4.晝夜的形成
四年級下冊
1.使用天平 2.使用量筒 3.變色游戲 4.生銹 5.雨的形成
五年級上冊
1.種子萌發需要空氣 2.測量水溫 3.顏色與吸熱 4.風的形成
五年級下冊
1.杠桿平衡實驗 2.滑輪 3.齒輪作用實驗 4.斜面
5.尋找相似和差異 6.煤的分離實驗
六年級上冊
1.模擬細菌的繁殖實驗 2.探究植物體能量來源實驗
3.常見能量控制裝
六年下學期實驗
六年級下冊
1.製作小水輪 2.製作印跡化石模型
3.比較白熾燈和熒光燈的效率 4.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㈥ 冀教版科學六上《它們是怎樣工作的》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人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第四課《它們是怎樣工作的》。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法、說材料、說教學流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四課,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生活中的能量和植物與能量、動物與能量的知識基礎上,繼續學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體會到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存在著多種形式的能量,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相互影響,從而構成一個相對穩定的運動與變化,維持著各種物體之間的平衡。能量的轉化和控制促進了人類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技術的進步又為人類更好地控制、轉化能量提高了條件。《它們是怎樣工作的》圍繞能量轉化設計了兩個活動和一個拓展活動。本課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電燈泡、摩托車入手,說明能量裝置的作用,啟發學生發現和提出有關能量轉化的問題。活動1通過分析電吹風機等能量轉化裝置工作時所輸入和輸出的能量,認識幾天的能量轉化裝置是怎樣將能量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通過分析電能的產生和利用,描述能量在物體之間的轉化過程。活動2通過引領學生設計製作風動裝置,從實踐層面上體驗感受將風能轉化成機械能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技術設計與製作能力和創造力,同時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中有關能量轉化的問題。
結合教材的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透過一些裝置的工作過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樣轉化的。
2.能設計並製作出一個風動小裝置。
3.能分析出自己製作的裝置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方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對同學的設計、製作成果進行公正的評價,並幫助加以完善和改進。
科學知識目標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以通過不同的裝置被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能從圖中分析、描述能量在不同物體之間轉化的途徑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轉化。
教學難點:分析怎樣改進風車轉的快。
二、 學生的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基礎的科學知識,有了一定的觀察和思考能力,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對於能量的多種形式,學生第一次學習,但是本節內容比較簡單,在教學中,不僅應該調動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更應該使學習基礎比較薄弱,或對科學這門課失去信心的同學在課堂上也有表現的機會,這樣有利於樹立他們學習科學的自信心。
三、說教法、說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在啟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實驗,認識能量的轉化方式和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和系統思維能力。通過技術設計和技術製作培養學生的技術創新能力。這樣不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望,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還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認識能量的轉換。
四、說材料
我利用了多媒體,電燈、電吹風、摩托車、電視機、自行車、電熱水器的圖片、風動材料完成本課的教學。
五、 說教學過程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一、復習質疑導入
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六年級學生對能量轉換基本沒有科學的清晰的認識,教學時通過身邊的生活實例幫助學生弄清能量的轉換是怎麼回事,如通過開燈、放課件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人們在生活中,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需要通過一定的裝置來實現能量的轉化。教師通過和學生談話「電燈泡、摩托車都是一些常見的轉化裝置。你知道能量通過這些裝置是怎樣轉化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引導學生認識能量可以轉換並經常轉換,能量的轉換與我們的生活非常貼近,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研究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為本課重難點突破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
1.自學: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首先我安排學生自己思考並試著完成49頁能量的轉化,通過自學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時間,並讓學生對能量的轉化在大腦之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又安排了50頁觀察下圖,分析能量在物體之間是怎樣轉化的,從學生較熟悉生活入手學習,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建構自己有價值的知識並迅速地發展其思維能力。
2.合作探究
科學課強調使學生學會科學的看問題和想問題,定量分析能使他們的頭腦更精確化更科學化,只有能用一定數據來描述事物時,才算達到對事物性質的真正了解。因此我採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師生共同討論梳理圖上的復雜而連貫的能量轉換過程。這是書上的一幅彩圖,教師引導學生准確描述,「流水能----機械能----電能----熱能、光能、聲能、風能」讓學生體會到能量既不能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一種能量的消失,必然伴隨著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產生,並且任何一種形式的能量在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過程中,其總量都是守恆的。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是最普遍的定律之一,也是整個自然界遵守的普遍規律。這樣就淺入深出將一個抽象的科學知識體系——能量守恆定律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科學的概念和思維。
在製作風動小裝置的活動時,我設計讓小組合作製作一個風車。通過學生的合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合作,讓學生親歷合作研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合作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這便是真正的科學教育。
3.展示交流
展示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是檢驗和評價學習效果的核心,是解決學生學習內驅力的金鑰匙。高效課堂主張人人參與,個個展示,展示是學習成果的「發表、暴露、提升」。展示是課堂上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重要抓手,是課堂教學中呈現的高效。
我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能量轉化的個人展示,和風車的成果展示,通過展示,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 「敢於展示,會展示」。讓他們在展示中學生體會到能量的轉化過程,體驗到學習的愉快和幸福,體會到學習的成功感。
4.課堂檢測:
在講解完新的內容後,我留出充分的時間,及時的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設計了填空題,目的是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並讓學生再次對能量的轉化有一個新的認識和提高。
三、總結生疑
板書設計:
它們是怎樣工作的
電能→電吹風機→風能、熱能、聲能
能量可以通過某種物體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
㈦ 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分組實驗有哪些
原文地址:冀教版小學科學分組實驗作者:小小紅燭
分 組 實 驗 (參考目錄)
三年級上冊
1、記下現在的我
2、吹乒乓球
3、觀察蚯蚓
4、觀察鳳仙花
5、研究土壤]
6、觀察水
7、改變物體的沉浮
8、小水輪轉起來
9、空氣占據空間
10、做風車
11、紙飛翼
三年級下冊
1、比較塑料尺和木頭尺的性質
2、塑料杯遇熱水的研究
3、比較塑料與布的性質
4、觀察物體發聲
5、做小鼓
6、水傳聲實驗
7、製作小樂器
8、光傳播實驗
9、光的傳播
10、影子
11、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12、鏡子反射光的路線
13、製造彩虹
14、色光混合實驗
15、讓小燈泡亮起來
16、製作開關
17、磁鐵的性質
18、製作小磁針
四年級上冊
1、做小吊車
2、記憶游戲
3、做沙盤]
4、玩小車
5、感受推和拉
6、自製重錘
7、讓小球動起來
8、感受摩擦力
9、模擬晝夜形成
10、觀測一天中影子和溫度變化
四年級下冊
1、製作觀測儀
2、製作簡易雨量器
3、檢測酸雨
4、使用天平
5、使用量筒
6、研究固體液體氣體性質實驗
7、測量固體的體積
8、化冰實驗
9、冰水和水蒸氣三者的變化實驗
10、蒸發的快慢
11、凝結
12、雨的形成
13、種茄子
14、植物的生長
15、養小雞
16、製作標本
17、固體液體氣體受冷受熱的研究
18、溶解
19、分離
20、物質混合分離實驗
21、燃燒的秘密
22、變色游戲
23、生銹
五年級上冊
1、種子萌發的條件
2、滲水實驗
3、研究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4、研究根的作用
5、研究莖的作用
6、植物的向光性定向運動
7、測量水溫變化
8、傳熱比賽
9、顏色與吸熱
10、上升的空氣
11、風的形成
12、熱水變涼
13、岩石擠壓模擬實驗
14、地震模擬實驗
15、模擬火山噴發
16、製作岩石標本盒
五年級下冊分組實驗2
1、拔圖釘實驗
2、杠桿平衡實驗
3、輪軸實驗
4、定滑輪實驗
5、動滑輪實驗
6、滑輪組實驗
7、斜面作用實驗
8、植物扦插壓條嫁接實驗
9、模擬化石形成實驗
10、自然力量對山脈影響模擬實驗
12、沙洲形成實驗
13、卵石形成模擬實驗
14、鍾乳石形成實驗
15、金屬性質實驗
六年級上冊分組實驗
1、觀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2、鳥喙與取食的模擬實驗
3、做酸奶
4、顯微鏡觀察常見細菌
5、食物發霉實驗
6、風動裝置的製作
7、電磁鐵的性質實驗
8、電磁鐵磁力大小實驗
9、太陽爐的製作
10、太陽系模型製作
11、地球公轉的模擬實驗
12、星空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