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注冊化工工程師基礎考試科目
注冊化工工程師執業資格基礎考試參考書目
一 高等數學
1. 同濟大學編:《高等數學》(上冊,下冊)(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 同濟大學數學教研室編:《線性代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3. 謝樹芝編:《工程數學——矢量分析與場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 陳家鼎,劉婉如,汪仁室編:《概率統汁講義》(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 普通物理
程守誅,江之永主編《普通物理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三 普通化學
1. 浙江大學編:《普通化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 同濟大學編:《普通化學》.同濟大學出版社,1993年.
3. 劉國璞編:《大學化學》.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
4. 余純海,齊昌瑤編:《工程化學》.東北林大出版社,1996年.
四 理論力學
1. 同濟大學理論力學教研室編:《理論力學》(第一版).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年.
2. 譚廣泉,羅龍開,謝廣達,范第峰編:《理論力學》(第二版).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年.
3. 華東水利學院編:《理論力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
五 材料力學
1. 孫訓方,胡增強編著,金心全修訂:《材料力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2. 劉鴻文主編:《材料力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六 流體力學
1. 西南交通大學力學教研室:《水力學電工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2. 郝中堂,周均長主編:《應用流體力學》.浙江大學出版社,1991年.
七 計算機應用基礎
1. 徐惠民等編:《計算機基礎與網際網路應用教程》.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年.
2. 譚浩強,田淑清編:《FORTRAN77結構化程序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八 電工電子技術
1. 秦曾煌主編:《電工學》(上,下冊)(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2. 羅守信主編:《電工學》(Ⅰ,Ⅱ)(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3. 程守洙,江之水主編:《普通物理學》下冊(第三版 電學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九 工程經濟
1. 傅家驥,仝允桓主編: 《工業技術經濟學》 (第三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2. 吳添祖主編: 《技術經濟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祉.
十 物理化學
天津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編,宋世謨主編:《物理化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一 化工原理
天津大學編:《化工原理》.天津科技出版社.
十二 化工過程式控制制
歷玉鳴主編:《化工儀表及自動化》(第三版).化學工業出版社.
十三 化工設計基礎
倪進方主編:《化工過程設計》.化學工業出版社.
十四 化工污染控制基礎
1. 蔣展鵬主編:《環境工程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汪大翚主編:《化工環境工程概論》.化學工業出版社.
十五 化工熱力學
童景山主編:《化工熱力學》.清華大學出版社.
十六 職業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Ⅱ 攪拌器如何選型
攪拌器選型步驟分析介紹:
攪拌裝置的設計選型與攪拌作業目的緊密結合。各種不同的攪拌過程需要由不同的攪拌裝置運行來實現,在設計選型時首先要根據工藝對攪拌作業的目的和要求,確定攪拌器型式、電動機功率、攪拌速度,然後選擇減速機、機架、攪拌軸、軸封等各部件。具體步驟方法如下:
1.按照工藝條件、攪拌目的和要求,選擇攪拌器型式,選擇攪拌器型式時應充分掌握攪拌器的動力特性和攪拌器在攪拌過程中所產生的流動狀態與各種攪拌目的的因果關系。
2.按照所確定的攪拌器型式及攪拌器在攪拌過程中所產生的流動狀態,工藝對攪拌混合時間、沉降速度、分散度的控制要求,通過實驗手段和計算機模擬設計,確定電動機功率、攪拌速度、攪拌器直徑。
3.按照電動機功率、攪拌轉速及工藝條件,從減速機選型表中選擇確定減速機機型。如果按照實際工作扭矩來選擇減速機,則實際工作扭矩應小於減速機許用扭矩。
4.按照減速機的輸出軸頭d和攪拌軸系支承方式選擇與d相同型號規格的機架、聯軸器
5.按照機架攪拌軸頭do尺寸、安裝容納空間及工作壓力、工作溫度選擇軸封型式
6.按照安裝形式和結構要求,設計選擇攪拌軸結構型式,並校檢其強度、剛度。如按剛性軸設計,在滿足強度條件下n/nk≤0.
7.如按柔性軸設計,在滿足強度條件下n/nk>=1.37.按照機架的公稱心寸DN、攪拌軸的擱軸型式及壓力等級、選擇安裝底蓋、凸緣底座或凸緣法蘭
8.按照支承和抗振條件,確定是否配置輔助支承。
在以上選型過程中,攪拌裝置的組合、配置可參考(攪拌裝置設計選擇流程示意圖),配置過程中各部件之間連接關鍵尺寸是軸頭尺寸,軸頭尺寸一致的各部件原則上可互換、組合。
Ⅲ 不同液體攪拌的要求
攪動液體使之發生某種方式的循環流動,從而使物料混合均勻或使物理、化學過程加速的操作。攪拌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有:①氣泡在液體中的分散,如空氣分散於發酵液中,以提供發酵過程所需的氧;②液滴在與其不互溶的液體中的分散,如油分散於水中製成乳濁液;③固體顆粒在液體中的懸浮,如向樹脂溶液中加入顏料,以調制塗料;④互溶液體的混合,如使溶液稀釋,或為加速互溶組分間的化學反應等。此外,攪拌還可以強化液體與固體壁面之間的傳熱,並使物料受熱均勻。攪拌的方法有機械攪拌和氣流攪拌。
攪拌槽內液體的運動,從尺度上分為總體流動和湍流脈動。總體流動的流量稱為循環量,加大循環量有利於提高宏觀混合的調勻度(見混合程度)。湍流脈動的強度與流體離開攪拌器時的速度有關,加強湍流脈動有利於減小分隔尺度與分隔強度。不同的過程對這兩種流動有不同的要求。液滴、氣泡的分散,需要強烈的湍流脈動;固體顆粒的均勻懸浮,有賴於總體流動。攪拌時能量在這兩種流動上的分配,是攪拌器設計中的重要問題。
在攪拌混合物時,兩相的密度差、粘度及界面張力對攪拌操作有很大影響。密度差和界面張力越小,物系越易於達到穩定的分散;粘度越大越不利於形成良好的循環流動和足夠的湍流脈動,並消耗較大的攪拌功率。
攪拌槽內流體的運動是復雜的單相流或多相流,目前都還沒有完整的描述方法。非牛頓流體的攪拌,在流動狀態和功率消耗方面都有一些特殊的規律。攪拌槽內流體流動參數的測量,攪拌功率的預計,以及攪拌裝置的放大方法等,都是攪拌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中的重要課題。
Ⅳ 攪拌裝置的設計選型步驟方法有哪些
具體步驟方法如下:
1、按照工藝條件、攪拌目的和要求,選擇攪拌器型式,選擇攪拌器型式時應充分掌握攪拌器的動力特性和攪拌器在攪拌過程中所產生的流動狀態與各種攪拌目的的因果關系。
2、按照所確定的攪拌器型式及攪拌器在攪拌過程中所產生的流動狀態,工藝對攪拌混合時間、沉降速度、分散度的控制要求,通過實驗手段和計算機模擬設計,確定電動機功率、攪拌速度、攪拌器直徑。
3、按照電動機功率、攪拌轉速及工藝條件,從減速機選型表中選擇,確定減速機機型。如果按照實際工作扭矩來選擇減速機,則實際工作扭矩應小於減速機許用扭矩。
4、按照減速機的輸出軸頭d和攪拌軸系支承方式選擇與d相同型號規格的機架、聯軸器
5、按照機架攪拌軸頭do尺寸、安裝容納空間及工作壓力、工作溫度選擇軸封型式
6、按照安裝形式和結構要求,設計選擇攪拌軸結構型式,並校檢其強度、剛度。如按剛性軸設計,在滿足強度條件下n/nk≤0.7。如按柔性軸設計,在滿足強度條件下n/nk>=1.3
7.按照機架的公稱心寸DN、攪拌軸的擱軸型式及壓力等級、選擇安裝底蓋、凸緣底座或凸緣法蘭。
8.按照支承和抗振條件,確定是否配置輔助支承。
Ⅳ 液體攪拌機設計的原因及設計的工作流程
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眾多行業的發展,而在化學工業、煉油專業等領域,多種液體的滑鉛搭混合是家常便飯的事。因此液體攪拌機就逐漸出現了。
(一)設計液體攪拌機的具體原因
1)雖然是常見的工序卻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這些過程中容易出現爆炸、火災等情況。且有有毒有腐蝕性的介質,這些都威脅著人體的健康。且現場的工作環境惡劣。同時這些行業對生產的要求是精準、可靠的。因此,液體攪拌機的設計就顯得有必要了!
(激梁二)液體攪拌機的設計內容
1)設計的過程中按照國家關於電氣自動化工程設計電氣設備常用的基本圖形符號,以及相關的標准和規范來進行設計工作。其中設計的原則由工作條件和具體的資料組成。在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的有設計人員的安全,系統的安全、可靠、效率,以及成本等問題。
2)液體攪拌機的設計組成中包括了進料閥和出料閥,變頻器、加熱器、液位器。其中的液體進料閥可以是多個(例如:Y1Y2Y3Y4為進料閥),出料閥一般為一個(例如:Y4為出料閥)。其中的變頻器控制攪拌機的FM,加熱器縮寫為DH,還有就是液位器的也可設多個(例如:L1L2L3L4)。
(三)液體攪拌機的工作流程設計
1)開始的時候需要關上出料閥,同時打開進料閥,當液體進入到液位器中時,就需要關上進料閥。例如:關上出料閥,打開Y1或者進料閥中的任意一個,液體進入L1或者其他液位器時,關上Y1或者是打開的其它進料閥。當液體進入到了液位器中,進行了輸出,然後攪拌機開始以某種轉速進行攪拌,同時加熱器要開始工作,且需要延長幾秒的時間。當攪拌機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之後,不要馬上停止運作,而是繼續加熱幾秒。而最後的步驟則是關上進料閥,打開出料閥,這樣一次液體攪拌就大功告。
液體攪拌機的設計,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節省了運作的成本,同時它大大的提高了安全的系數,減少了對人體的傷害。在設計過程中仔細小心是必不可缺的,其運作過程信拿也需要認真的去執行。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Ⅵ 萃取設備的常用的萃取塔型
常用的萃取塔型有: 將篩板連成串,由裝於塔頂上方的機械裝置帶動,在垂直版方向作往復運動權,藉此攪動液流,起著類似於脈動塔中的攪拌作用。
萃取塔設計主要是確定塔的直徑和工作段高度。先從液體流量除以操作速度,得出塔截面,算出塔徑。然後根據塔的特性以及物系性質和分離要求,確定傳質單元高度和傳質單元數,最後兩者相乘即得塔的工作段高度。也有按當量高度與理論級數計算工作段高度的。
Ⅶ 攪拌漿的設計常識
1、確定攪拌目的:如進行液液混合、固液懸浮、氣液或液液分散,是否需要實現傳熱、吸收、萃取、溶解、結晶等工藝目的。根據工藝特點選擇攪拌槳形式。
2、計算攪拌作業功率:即攪拌過程進行時需要的動力
參考公式:功率=功率准數*液體密度*轉數的3次方*漿徑的5次方。
功率准數的計算復雜,與罐徑、漿徑、槳葉寬度、角度、層數、粘度、擋板數、備旦擋板尺寸有關。
3、選擇電機功率:考慮到效率後的計算值應大於或等於1.5倍的攪拌作業功率即可。
4、有關最低臨界攪拌轉數的確定:這個轉數是滿足攪拌目的的最低轉數而不是攪拌軸的臨界轉數。
5、根據功率選擇陪滾飢及校核攪拌軸、槳的剛度和強度。
6、配用減速裝置時還要考慮減速機的使用系數及減速機的承載能力。
7、對於細長軸還要考慮增加支撐,中間或底部支撐。
8、還要考慮安裝方式(頂入蘆返或底入還是旁入),這條是先確定的。
9、設計支座
10、選用密封形式(填料或是機封)
Ⅷ 設計一個大學化學合成實驗、要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操作、儀器、葯品、裝置圖、思考題
、(實驗 1)安全知識的講座,玻璃儀器的認領1、實驗目的要求 (1)了解有機化學實驗的一般安全知識及有機化學實驗室規則; (2)了解有機化學實驗課的要求(包括實驗紀律、實驗報告、預習、實驗記錄、實驗重做要求) (3)實驗是培養獨立工作和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必須認真、獨立地完成。2、實驗主要內容 ⑴ 實驗基本知識的講解 ⑵ 安全知識的講解 ⑶ 實驗儀器的認領 ⑷ 實驗儀器的洗滌 1 (1)按時進入實驗室,認真聽取指導教師講解實驗、回答問題。疑難問題要及時提出,並在教師指導下做好實驗准備工作。 (2)實驗儀器和裝置裝配完畢,須經指導教師檢查同意方可接通電源進行實驗。實驗操作及儀器的使用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 (3)實驗過程中要精力集中,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實事求實地記錄實驗數據,積極思考,發現異常現象應仔細查明原因,或請教指導教師幫助分析處理。實驗記錄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實驗記錄的好壞直接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因此,必須對實驗的全過程進行仔細地觀察和記錄,特別對如下內容 : ①加入原料的量、順序、顏色。②隨溫度的升高,反應液顏色的變化、有無沉澱及氣體出現。③產品的量和顏色、熔點、沸點和折光等數據,要及時並真實的記錄。記錄時,要與操作一一對應,內容要簡明准確,書寫清楚。3、課堂討論選題1、怎樣寫預習報告4、課外作業選題1、如何對實驗的全過程進行仔細地觀察和記錄,二、(實驗 2)1-溴丁烷的合成(親核取代反應)1、實驗目的要求1、掌握(SN1 反應)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可逆反應與平衡移動;3、掌握低沸點易揮發有機物的合成方法。4、學習以溴化鈉、濃硫酸和正丁醇制備 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實驗主要內容1、練習帶有吸收有害氣體裝置的迴流加熱操作;2、蒸餾、迴流(帶氣體吸收裝置);3、常溫過濾與熱過濾技術; 4、液體有機物的洗滌和乾燥。3、課堂討論選題1、實驗中如何對有害氣體進行吸收?4、課外作業選題1、影響 SN1 反應、和 SN2 反應的因素有哪些?三、(實驗 3)乙醚的合成(脫水反應)1、實驗目的要求1、掌握普通蒸餾、沸點和折光度測定的基本方法;2、掌握實驗室制備乙醚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低沸點易燃液體的蒸餾操作。2、實驗主要內容1、常量法和微量法測定液體有機化合物沸點;2、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的使用;3、低沸點易燃液體的蒸餾; 24、乙醚的分離。3、課堂討論選題1、實驗中如何收集低沸點的有機化合物?4、課外作業選題1、簡單醚的制備原理和方法?四、(實驗 4)正丁醚的合成(脫水反應)1、實驗目的要求1、掌握普通蒸餾、沸點和折光度測定的基本方法;2、掌握實驗室制備正丁醚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掌握油水分離器的使用方法和實驗操作。4、掌握易燃液體的蒸餾操作。2、實驗主要內容1、用油水分離器迴流的方法制備正丁醚2、 正丁醚的乾燥、洗滌、蒸餾。3、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的使用。3、課堂討論選題1、實驗中為什麼要使用油水分離器?4、課外作業選題1、混合醚的制備原理和方法?五、(實驗 5)甲基橙的合成(重氮化反應)1、實驗目的要求 1、掌握普通蒸餾、沸點和旋光度測定的基本原理; 2、通過甲基橙的制備掌握重氮化反應和偶氮化反應的原理和方法, 3、鞏固鹽析和重結晶的原理和操作。 4、進一步熟悉固體有機化合物的提純方法。2、實驗主要內容 1、甲基橙的合成、結晶、洗滌、重結晶 2、甲基橙的脫色 3、固體的乾燥 4、甲基橙的純化3、課堂討論選題1、實驗中怎樣對甲基橙脫色、純化?4、課外作業選題1、重氮化反應和偶氮化反應的原理和方法?六、(實驗 6)乙酸異戊酯的合成(酯化反應)1、實驗目的要求 1、 熟練掌握酸催化下直接酯化制備羧酸酯的原理和方法 3 2、掌握迴流方法合成有機化合物、 3、掌握乙酸乙酯液體乾燥劑的選擇及乾燥方法。 2、實驗主要內容 1、在酸催化下用迴流的方法合成乙酸異戊酯; 2、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的使用 3、乙酸異戊酯液的乾燥 4、粗產品的分離。3、課堂討論選題1、實驗中怎樣對乙酸異戊酯進行洗滌和分離?4、課外作業選題1、酯化反應的原理和副反應?七、(實驗 7) 環己烯的合成(脫水反應)1、實驗目的要求1、 了解消去反應的基本原理;2 、學習以濃磷酸催化環己醇脫水制備環己烯的原理活動方法,3、掌握分餾和水浴蒸餾的基本操作2、實驗主要內容1 、在濃磷酸催化下環己醇脫水生成環己烯; 2、環己烯的洗滌、乾燥、蒸餾;3、用折光方法對樣品進行定性分析。3、課堂討論選題1、實驗中分餾柱的使用和水浴蒸餾的基本操作4、課外作業選題1、分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八、(實驗 8) 環己酮的合成(氧化反應)1、實驗目的要求1 、學習氧化法制備環己酮的原理和方法;2、通過二級醇轉變為酮的方法; 3、進一步了解醇與酮的區別。2、實驗主要內容1、用強氧化劑氧化環己醇生成環己酮; 2、攪拌裝置的使用,產物的分離;3、產品的純化,產品的紅外光譜測定。3、課堂討論選題1、實驗中攪拌的基本操作及產品的純化?4、課外作業選題1、氧化反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九、(實驗 9) 己二酸的合成(氧化反應)1、實驗目的要求1 、了解氧化反應的原理、應用及影響反應的因素;2、 掌握強氧化劑氧化二級醇轉變為二元酸的方法; 3、掌握濃縮、過濾、重結晶等操作方法。2、實驗主要內容1、用高錳酸鉀氧化環己醇生成己二酸; 42、己二酸的重結晶分離; 3、己二酸的乾燥、熔點的測定。3、課堂討論選題1、實驗中電磁攪拌的基本操作及產品的純化?4、課外作業選題1、熔點的測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十、(實驗 10)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的合成(歧化反應)1、實驗目的要求1、掌握歧化反應的原理和實驗方法;2、掌握歧化反應的條件、沒有α—H 的醛在強鹼催化下的氧化還原反應。3、了解氧化還原反應與平衡移動; 4、掌握有機酸和醇的合成方法及分離方法。 2、實驗主要內容1、沒有α—H 的醛在強鹼催化下合成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2、用萃取的方法將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進行分離。 3、液體有機物的洗滌和乾燥4、呋喃甲酸的酸化及固體物質的純化。3、課堂討論選題1、歧化反應的原理和實驗方法4、課外作業選題1、發生歧化反應的條件?十一、(實驗 11)乙醯苯胺的合成(醯化反應)1、實驗目的要求1、掌握普通蒸餾、沸點和旋光度測定的基本原理;2、掌握芳胺醯化的應用,掌握苯胺乙醯化的原理和實驗操作,3、進一步熟悉固體有機化合物的提純方法。2、實驗主要內容1、分餾柱的使用、結晶、洗滌、重結晶2、掌握趁熱過濾的原理和方法 3、固體的乾燥 4、乙醯苯胺的脫色。3、課堂討論選題1、芳胺醯化的原理和實驗方法4、課外作業選題1、趁熱過濾的原理和方法?十二、(實驗 12)阿司匹林的合成及含量測定1、實驗目的要求1、掌握光譜測定的基本原理;2、通過乙醯水揚酸的制備掌握酯化化反應的原理和方法,3、學習由水楊酸和乙酸酐脂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方法。4、進一步熟悉固體有機化合物的提純方法。2、實驗主要內容1、阿司匹林的合成、結晶、洗滌、重結晶; 2、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的使用;3、用鹽析和重結晶的操作方法提純乙醯水揚酸; 4、阿司匹林的脫色。5、阿司匹林的分析滴定方法 6、阿司匹林的光譜分析方法。 57、高效液相色譜法定性、定量測定阿司匹林。3、課堂討論選題1、水楊酸和乙酸酐脂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原理和實驗方法4、課外作業選題1、怎樣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定性、定量測定阿司匹林?十三、(實驗 13)呋喃丙烯酸的合成方法設計、含量測定及光譜測定。(縮合反應)1、實驗目的要求1、查閱有關文獻,設計並確定一種可行的半微量或微型實驗方案;2、掌握芳香醛和酸酐在鹼性催化劑作用下,發生羥醛縮合反應,生成α,β-不飽和芳香醛,3、了解呋喃丙烯酸的結構、物理化學性質、用途,以及反應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查閱相關資料設計出實驗路線;4、了解還有哪些其它的合成方法,明確實驗中需要的化學試劑的毒性和防護處理要點;5、設計路線經教師同意後進行實驗的准備;6、鞏固鹽析和重結晶的原理和操作。7、高效液相色譜法定性、定量測定呋喃丙烯酸。2、實驗主要內容1、呋喃丙烯酸的合成、結晶、洗滌、重結晶 2、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的使用3、固體的脫色洗滌、乾燥、重結晶 4、呋喃丙烯酸的分離。5、呋喃丙烯酸的光譜分析。 6、高效液相色譜法定性、定量測定呋喃丙烯酸。3、課堂討論選題1、芳香醛和酸酐在鹼性催化劑作用下,發生羥醛縮合反應的原理和實驗方法4、課外作業選題1、怎樣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定性、定量測定呋喃丙烯酸。 考核內容包括:1、實驗方法的設計 2、實驗資料的查詢 3、實驗的基本操作、4、實驗的記錄 5、產率的計算 6、實驗報告、 1、 成績評定總則 教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儀器裝置、操作過程、基本操作、實驗安全、產品數量與質量、實驗報告、科學態度、使 用葯品及儀器的情況等進行考察,注意有針對性地及時糾正一些存在的問題,主要以每一次的實驗結果為依據 (85~90%)和實驗報告(10~15%)評定出平時的相對成績,期末進行平均。總成績中,平時成績占 60%, 期末考試占 40%。2、平時成績評定主要以每一次的實驗結果為依據(85~90%)和實驗報告(10~15%)評定出平時的相對成績,期末進行平均。3、期末考核評定 兩次期末考試,可以都安排在合成實驗中(其中一次為單人獨立操作),亦可以安排一次為筆試,另一次為單人獨 立操作合成實驗考試。
Ⅸ 設計攪拌槳的基本參考是什麼
在觀察反應時發現反應後期液面根本不動,反應效果
很差,
收率僅有
60
多一點,
我提出將攪拌形式改成開
式渦輪,
速度提高到
125
轉,
收
率馬上提高到
75
(該
產品的總收率,不僅這一步,前面也是),成本降低
很大。所以我認為對於非均相反應,攪拌的影響是非
常大的,
不同的攪拌不同轉數,
甚至
能決定反應的成
敗!!!!
攪拌器的選擇與使用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目前國內
有關這方面的設計資料都
比較簡單,
大部分計算公司
都來自國外
50-70
年代,在應用中發現,理論與實際
的差別非常大,因此,目前攪拌器的設計採用的是理
論與實踐相結合。現有攪拌
器的形式大致分飛槳式、
推進式、錨框式、螺帶式以及復合式,出錨框、螺帶
往往應用在高粘度介質的攪拌外,大部分工況都採用
槳式與推進式的混合型攪拌器,一
般情況下轉數在
30--300
轉范圍內,
攪拌槳線速度在
5
米
/
每秒以下為
宜,攪拌器的直徑一般選用
1/3
罐徑左右,建議安裝
擋板。從混合效果看,對於勻相液液混合,在攪拌功
率一定時是,盡量選擇大漿徑,低轉速。而對以非勻
相及防止底部沉積的固液混合在攪拌功率一定的情況
下,盡量提高轉數,在選用功率時注意,一般情況下
電機功率達到
1.5
倍攪拌作業功率即可,過大隻會曾
加電力消耗和運行成本,目前,考核攪拌效率的難度
很大,
用戶對於攪拌器的研究做注重混合的均勻程度,
而忽略了單位時間內電力的消耗及單元操
作時間,
因
為,往往工藝給出的操作時間遠遠大於攪拌混合所需
的時間,這是因為,很多化工單元是液液反應,反應
時間和攪拌作業時間差距很大。
在容器的設計中
往往
忽略了擋板的作用,實際上,增加擋板後,可以顯著
增加液體的軸向流和徑向流,而且還可以產生湍流效
果,因此,擋板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增加擋板後,攪
拌
功率明顯提高,但是單位作業時間也會顯著下降,
混合效果明顯提高,現在應用最廣泛的攪拌槳形式是
變截面攪拌槳並配合擋板使用。
攪拌器的選項要根據物料的特性和攪拌目的而定。對
於簡單的固液懸浮的物料,要求達到不沉低混合的目
的,
傳統選型法,
有選簡單的兩葉槳、
推進式槳和
3-4
葉的斜葉槳。這些槳不是循環量底,就是耗功率大。
經過更換高效節能的軸流槳。混合時間降低,所需功
率減少。
在
選攪拌之前,除了關注物料有幾相、體積、密度、
粘度、混合要求等等之外。還應該關注反應機理。有
的反應速度是由反應本身決定的,例如有的有機反應
本身就進
行的很慢,在這種條件下增強(或減弱)
攪拌效果對反應收率、反應時間的影響不大;而有的
反應,速度主要是由擴散控制的,反應本身進行的很
快,在這種情況下
增加攪拌效果則反應收率以及反
應時間都會有很好的改善。我見過改變攪拌效果後,
收率提高十幾個點的情況,也見過加強攪拌後幾乎對
反應沒什麼影響的情況。
有的時候攪拌太快也不是什麼好事,比如說在兩相分
層萃取過程中,攪拌的作用只要能保證兩相充分混合
即可。攪拌太快有可能產生乳化現象,有時會嚴重影
響正常操作以及收率。
在結晶過程中,攪拌太慢會影響傳熱傳質,太快可能
破快大的結晶使之變成難過濾難烘乾的細晶。選用何
種攪拌類型才能在保證軸向,徑向循環的前提下不破
壞結晶
過程,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晶型不好很大
程度上影響過濾烘乾,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質量。我
發現某些結晶過程中,錨式、框式攪拌表現很差(當
然也可能是反應
本身,或析晶溶劑,或析晶溶劑濃
度以及配比等原因)。我想把攪拌形式改成推進式或
者螺帶式,
請各位朋友說一下,
在一般條件下:
2000L
不銹鋼反應釜,裝
料系數
0.7
,常規溶劑(如乙醇,
乙酸乙酯等),常規冷卻結晶過程,假如要採用推進
式攪拌槳,那麼轉速一般為多少?要是採用雙螺帶攪
拌漿,一般轉速為多
少?
1
、確定攪拌目的:如進行液液混合、固液懸浮、氣液
或液液分散,是否需要實現傳熱、吸收、萃取、溶解、
結晶等工藝目的。根據工藝特點選擇攪拌槳形式。
2
、
計算攪拌作業功率:
即攪拌過程進行時需要的動力
參考公式:功率
=
功率准數
*
液體密度
*
轉數的
3
次方
*
漿徑的
5
次方。
功率准數的計算復雜,與罐徑、漿徑、槳葉寬度、角
度、層數、粘度、擋板數、擋板尺寸有關。
3
、選擇電機功率
:
考慮到效率後的計算值應大於或等
於
1.5
倍的攪拌作業功率即可。
4
、
有關最低臨街攪拌轉數的確定:
這個轉數是滿足攪
拌目的的最低轉數而不是攪拌軸的臨界轉數。
5
、根據功率選擇及校核攪拌軸、槳的剛度和強度。
6
、
配用減速裝臵時還要考慮減速機的使用系數及減速
機的承載能力。
7
、對於細長軸還要考慮增加支撐,中間或底部支撐。
8
、還要考慮安裝方式(頂入或底入還是旁入),這條
是先確定的。
9
、設計支座
10
、選用密封形式(填料或是機封)
在蒸餾過程中,
液體
逐漸減少,
固體結晶物逐漸增多,
這個過程是由高粘度的液液混合轉變正固液混合進而
演變成粉體混合,單一種類的攪拌器都無法適應這種
復雜的工況,
而且由於防
腐層是搪玻璃,
襯里的施工
工藝對攪拌器要求比較苛刻,另外,根據你的描述,
結晶物並非單一的顆粒狀,
而是蜂窩狀的整體,
因此,
攪拌器還要具有很強的剪切力
才行,
框式槳只適合高
粘度的液液混合,並不適用在這種工況。我的一建議
是,選用螺帶式攪拌器,加上變頻調速電機,蒸餾前
轉數高些,
隨著液體的減少,
結晶物
的增加,
可逐漸
降低轉數,
調速范圍可選在
60-10
轉
/
分之間,
電機功
率應在
5.5
千瓦左右,螺帶的材質直接選用鈦材或雙
相不銹鋼,
這樣不必進行防腐處
理,
這樣,
可以保證
螺帶截面為無圓角的矩形,有很強的剪切力,可以攪
碎粘接在一起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