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船舶核動力裝置普遍採用壓水堆
因為壓水堆設計普遍採用多道屏障,縱深防禦的設計原則,三道屏障分別是1.燃料棒包殼,2.一迴路系統和承受邊界,3.反應堆艙 縱深防禦包括三級相繼深入而又相互增援的防禦體系,能確保核動力裝置的安全性,保證絕對控制過量放射性物質的釋放。
B. 核動力的裝置
利用原好數子核反應堆中核燃料裂變反應產生的熱能轉變成動力的整套設備。它包括核反應堆、動力產生系統以及安全保障和控制系統。由於核燃料有強烈的輻射性。因此,核動力裝置的安全保障是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一般,從設計到友配首運行,賣毀各國都有嚴格的質量保證和控制標准。
C. 請問航空母艦的核動力推進裝置設計原理誰知道
核反應堆相當於一個鍋爐,提供熱量,這個熱量是核燃料鈾-235被中子擊中後發生裂變產生的(核能轉換成了熱能)。再用這個熱量去把水燒開並變成蒸汽,然後有兩種可能: 1,蒸汽推動蒸汽機的葉片轉動(熱能轉換成機械能),進而帶動螺旋槳轉動使潛艇前進(機械能轉換成動能); 2,蒸汽帶動汽輪發電機發電(機械能轉換成電能),發出的交流電一部分供全艇用電,另一部分被轉換成直流電後,帶動直流電動機轉動,進而帶動螺旋槳旋轉。
利用核聚變或核裂變產生的巨大能量加熱水,使水汽化,在一定空間內,水蒸氣的質量增大,壓強隨之增大,利用壓強和水的內能推動動螺旋槳旋轉。從而帶動發電機,產生電能和動能,其中動能既航母的動力來源
其實常規動力航母的推進系統原理相同只是用煤的內能加熱水的煤是不可再生資源,燃燒生成SO2,CO,CO2等污染性氣體,其中SO2會腐蝕航母艦體的核能是清潔能源核航母因為核聚變或裂變釋放的能量巨大,所以幾乎不受燃料限制,理論上可以無限期航行,直到核能用完.但是因為食物淡水因素還是要停靠補給的.因為核軍艦不需要太多核原料(相對於常規軍艦攜帶的煤輕很多),便可以攜帶更多的武備和航空燃油等.並且幾乎不考慮淡水問題,因為有足夠的核能可以淡化海水,美國海軍把常規軍艦上的限時限量淋浴和核軍艦上無限時限量的全天開放淋浴比較,稱後者為好萊屋淋浴,由此可見一斑
D. 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能夠實現核聚變火箭什麼時候能造出來
目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但持續時間非常短(<1秒)
多國(包括中國)合作的ITER托卡馬克可控聚變實驗裝置計劃在2019年建成。如果順利的話,預計在2027年實現更持久、穩定的可控聚變。
聚變火箭,也分不同原理。某種意義上說,40年前就已經可以造,原理也不是很復雜——先用傳統的化學發動機把火箭送入近地軌道,然後在火箭的後面觸發核爆,把核爆產生的沖擊波和/或光能轉化為火箭加速的動力。(下圖為1967年美國做的相關裝置的實驗)
美國已經設計出一種小型核動力火箭發動機,稱為微型核反應堆發動機,大約還要6~7年可製造出來。美國宇航局表示,它在月球探測技術方面想做的主要是加速包括核能推進在內的新推進技術的研發工作。在美國宇航局2003財年預算草案中,有4650萬美元用於核推進研究;有7900萬美元用於航天器核反應堆研製。自2012年起,經過1萬小時運轉後,中國成功在「實踐9號」科學衛星上完成XIPS-20氙離子推進器的測試工作。該推進器直徑只有200毫米,重14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