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噴泉實驗常見的裝置

噴泉實驗常見的裝置

發布時間:2023-03-22 05:46:57

『壹』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 (1)圖Ⅰ為化學教學中常用的噴泉實驗裝置。在燒瓶中

(1)AB (2) B (3) 減小;增大
(4) ①在盛有氨氣的燒瓶中出現「噴煙霧」現象②打雹陪橡開活塞c

『貳』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1)圖甲為化學教學中所用的噴泉實驗裝置.某同學

(1)氫氧化鈉能與二沒謹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使瓶內壓強減小,在外界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到瓶內,形成噴泉現象,要保證實驗成功,必須 形成明顯的壓力差,所以要求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即氫氧化鈉量足),裝置氣密性良好,酚酞在鹼性溶液中變紅,所以說明溶液呈鹼性,故本題答案為:①、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使燒瓶內氣壓減小,②、鹼性,③、氫氧化鈉濃度要大,裝置氣密性要良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根據圖乙裝置可知,要形成噴泉,在錐形瓶中需要形成較大的壓強,把錐形瓶中的液體壓入燒瓶,而要產生壓強差,錐形瓶內可以產生氣體,也可以利用放出的熱量使壓強增大,A.CuCl 2 與NaOH溶液反應不產生氣體,壓強不變,B.Na 2 CO 3 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壓強增大,C.MnO 2 固體與KClO 3 常溫下不反應,壓強不變,D.金屬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壓強增大,錐形瓶中加入酒精,要形成噴泉現象,需是酒精變為酒精蒸睜察粗汽,需要大量的熱,所以本題答案為:①、B D,②、產生壓強差,③、ACD;
(3)比較兩圖可以看悉鎮出,甲是燒瓶內氣體被消耗,壓強減小,產生壓力差,乙是在錐形瓶內產生氣體或有大量的熱放出,使壓強增大,所以本題答案為:燒瓶內壓強減小,產生壓力差.錐形瓶內壓強增大,產生壓力差..
(4)噴泉實驗利用的原理是壓強差,在生活中的應用就是噴泉,所以本題答案為:廣場噴泉.

『叄』 噴泉實驗裝置圖及原理

噴泉實驗的基本原理是:使燒瓶內外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壓強差,利用大氣壓將燒瓶下面燒杯中的扒茄世液體壓入燒瓶內,在尖嘴導管口形成噴泉

實驗現象和結論:

實驗現象:下方燒杯內的水被迅速倒吸入倒置的燒瓶中,呈現出噴泉狀,且水迅速變紅,呈現出紅色噴泉。隨著反應的進行,紅色的水最後幾乎充滿整個燒瓶。

實驗結論或原因:氨氣極易溶於水,常溫常壓下,1L水可以溶解大約700L的氨氣。假設膠頭滴管春肢里的水有3mL,那麼這3mL的水可以吸收超過2L的氨氣。一個圓底燒瓶的體積大約100mL——500mL不等,很顯然這點氨氣會被膠頭滴管里的水吸收完全。

然後,這個燒瓶壓強變小,幾乎就成了真空狀態。打開彈簧止水夾,燒杯下方的水就會被猛烈地倒吸入燒瓶中形成氨水噴泉,氨水為弱鹼性,故溶液變為紅色。

『肆』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如圖為化學教學中用的噴泉實驗裝置.在燒瓶中充滿干

A、氯化氫易溶於水,燒瓶中的氣體壓強就會減小,故能形成噴泉.
B、氧氣不易溶於水,燒瓶中的氣體壓強不會有明顯的變化,故不能形成噴泉.
C、氨氣極易溶於水,燒瓶雀頃碧中的氣體壓強就會減小,故能形成噴頃舉泉.
D、二氧化碳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燒瓶中的氣體壓強就會減小,故能乎此形成噴泉.
故答案選:B

『伍』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實驗現象(如下圖),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 (1)圖Ⅰ為化學教學中所用的噴泉實驗裝

(1)B(2) C(3)二者的不同點在於圖一圓底燒瓶內部壓強減小,小於大氣版壓,圖二錐形瓶權內壓強增大。(4)圖二

『陸』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形成壓強差.(1)圖Ⅰ是化學教材中常用的噴泉實驗裝置(夾持儀

(1)極易溶於水或氣體與溶液易發生化學反應可形成圖中噴泉,A、C、D均可內形成噴泉容,而B中氧氣不易溶於水,則不能形成噴泉,故答案為:B;
(2)酒精由液態變為氣態,可形成噴泉,則選擇的物質與冷水接觸放出大量的熱即可,只有A中生石灰與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熱,BD中熱效應不明顯,C中吸熱,
故答案為:A;
(3)圖Ⅲ所示的噴泉實驗裝置,利用氣體的熱膨脹打破壓強平衡即可引發噴泉實驗,則方法為打開止水夾,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氨受熱膨脹,趕出玻璃管內空氣,氨氣與水接觸,從而引發噴泉,故答案為:打開止水夾,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氨受熱膨脹,趕出玻璃管內空氣,氨氣與水接觸,從而引發噴泉.

『柒』 噴泉實驗怎麼做

在乾燥的圓底燒瓶力充滿氨氣,用帶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力預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緊瓶口。立即倒置燒褲辯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燒杯里(水裡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試液),把實驗裝置裝好後。打開橡皮管的夾子,擠壓滴管的膠頭,使少量的水進入燒瓶。觀察現象。
可以看到,燒杯里的胡譽缺水由玻璃管進入燒瓶,形成噴泉,燒瓶內液體呈紅色。
從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氨極易溶於水,經試驗測定,在常溫,常壓下,一體積的水虛首中能溶解700體積的氨。

『捌』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實驗現象(如圖),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1)圖Ⅰ為化學教學中所用的噴泉實驗裝置

(1)該裝置中形成噴泉的條件是燒瓶中的氣壓變小;
A、HCl易溶於H2O,所以能使燒瓶中的氣體迅速減小,能形成噴泉,故A不選;
B、O2不易溶於H2O,所以不能使燒瓶中的氣體減小,不能形成噴泉,故B選;
C、S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應,能導致燒瓶中的氣體減小,所以能形成噴泉,故C不選;
D、C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應,能導致燒瓶中的氣體減小,所以能形成噴泉,故D不選;
故答案為:B;
(2)圖Ⅱ是在錐形瓶中加入的物質能導致錐形瓶中氣壓變大才能形成噴泉;
A、CaCO3與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鈣微溶於水,阻止反應進一步發生,生成二氧化碳比較少,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化不大,不能形成噴泉,故A錯誤;
B、稀鹽酸與NaOH溶液反應不生成氣體,不能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故B錯誤;
C、鋅與稀鹽酸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所以能形成噴泉,故C正確;
D、NaCl與稀HNO3反應不生成氣體,不能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3)圖Ⅰ和圖Ⅱ兩套裝置,均產生壓強差,形成噴泉,圖Ⅰ是減小上部燒瓶內氣體壓強,而圖Ⅱ是增大下部錐形瓶內氣體壓強,
故答案為:圖Ⅰ是減小上部燒瓶內氣體壓強使其小於大氣壓,而圖Ⅱ是增大下部錐形瓶內氣體壓強使其大於大氣壓;
(4)城市中常見的人造噴泉及火山爆發的原理與圖Ⅱ原理相似,故答案為:圖Ⅱ.

『玖』 某個實驗題,氧氣和一氧化氮的反應,噴泉反應的裝置

根據總反應方程式:4NO+3O2+2H2O=4HNO3,易得等體積的NO反應後剩餘氧氣1/4體積,所以
瓶內剩餘氣體占燒瓶容積的1/4

與噴泉實驗常見的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控機床的輔助裝置的作用 瀏覽:345
機械手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瀏覽:331
地暖回水管道閥門堵 瀏覽:684
鄭州中力閥門廠 瀏覽:801
氧氣閥門前後壓力 瀏覽:966
高級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實驗裝置 瀏覽:642
冰箱會製冷但不會結冰怎麼回事 瀏覽:666
獨立自動拘束裝置 瀏覽:88
倩女幽魂手游蘋果輔助工具箱 瀏覽:666
電動工具ds代表什麼 瀏覽:147
齒輪齒條升降機傳動裝置設計 瀏覽:15
儀表盤上雪花燈怎麼關 瀏覽:557
滾珠絲杠傳動裝置 瀏覽:396
閘門機械鎖定裝置價格 瀏覽:22
預作用裝置控制盤圖片 瀏覽:217
實驗室用精油分餾裝置 瀏覽:421
威力冰箱保鮮不製冷是什麼原因 瀏覽:70
電動工具廣告雜志 瀏覽:123
fuzzyMATLAB工具箱 瀏覽:323
製冷劑用什麼顏色 瀏覽:676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